『壹』 大陸的電影,電視劇演到最後,好人有好報。最後都有好結局而現實是好人很少有好報,戲里跟現實怎麼反差那
這就是中國式結局,自古至今,我們中國人都喜歡圓滿的結局,希望好人有好報。
看電視劇是普通大眾消遣時間的休閑方式,所有除了必要的情節起伏以外,基本上上體現人間真善美的,這也是文化宣傳的必要。牛郎織女明明分開卻能在七夕節見面,梁山伯雖然死了,祝英台卻能化成蝴蝶與他雙宿雙飛,焦仲卿和劉蘭芝都死了,他們的墳墓卻連在了一起。
阿Q在臨死前畫的那個圈是不圓的,讓他死都抱有遺憾,所以,圓滿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推崇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圓滿,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會盡力讓每件事圓滿。
中國電視劇介紹:
自1958年中國電視劇誕生直至當今互聯網時代的多屏互動,電視劇已經從客廳電視機延展至移動客戶端,創作、審美、文化、傳播等維度均發生了巨大變化。電視劇作為引領當代大眾文藝的「先鋒隊」。
發揮著反映歷史風雲、譜寫時代旋律、表達人民心聲的社會文化職能。隨著大眾媒介的普及與升級,電視劇的文化職能日益深化。一部電視劇史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個大國崛起的歷史。
『貳』 有哪些推薦的大陸電影
1.《站直嘍,別趴下》:本片拍攝於1993年,算是在中國市場經濟風雲涌動的大勢下拍攝的片子,講述的雖然只是同一層樓三戶人家的各自命運,但是細究起來其實反映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經濟地位的改變導致社會地位的變化,引人深思。
『叄』 為何大陸的電影畫面感覺非常灰暗看起來不舒服而香港電影看上去則比較亮麗清晰
關於膠片和攝影機的主體功能其實基本沒有什麼區別,其餘存在變焦,加濾鏡,或者後期調色的情況,內地導演大部分接受國內學院派的概念,創作風格普遍偏向寫實性。只是製作的理念很傳統,保留了第四代導演的寫實風格。因為一個畫面的構圖包括色溫表現了一個環境的冷暖人生,畫面的運用存在著提示影片風格作用。不一定像你說的國內電影一般存在著畫面昏暗的意境,這種只是你的普遍形象概念,因為受到主旋律化電影和電視劇製作形式的想法。比如說《無極》《畫皮》《關雲長》等電影同樣具有一定暖色風格,同樣具有能量感。你或者可以把港片電影和法國電影同樣對比一下,會發現法國電影的製作風格更加強烈。
『肆』 為什麼中國電影這么爛
外國片子是一季一季賣給電視台的,中國是一整部,不能退貨。
馮小剛不是說了嗎,中國的電影好好似中國的足球。中國導演就喜歡翻拍以前已經拍爛的片子,不管演員有多好,人人都能背得出的故事,我就沒明白幹嘛要拍來拍去的?
你說中國為什麼電視劇爛?因為觀眾沒有發言權。人家美劇都是一季一季的,如果收視率不高就立馬砍掉,管你啊?外國人演技那叫一個好,《lie to me》看過伐?不感嘆主角怎麼樣,每一集出現的各式各樣撒謊的人,怎麼就能把撒謊時的眨眼聳肩,表情不對稱表現得那麼到位,我真是服了。
算了,不指望演技,劇本來個好一點的吧,少得可憐。中國的後宮戲,鄉村戲還是可以的,現代的,要麼是生活片。《越獄》其實不是很好看,逃出來抓進去再逃,你不煩我也煩了,第一季還不錯,題材還蠻有新鮮感,主要是這個主角蠻帥。《暮光》說實在的,劇情實在不能和《吸血鬼日記》比,除了那個帥哥,別的實在沒看頭。
說中國沒有好劇本,那不可能,人家作家還怎麼養活自己啊?導演喜歡炒冷飯,都想用現成的,人家要講排場,要大製作,要用大明星,誰有空去看看現在的作家都有什麼好故事呀?只有馮小剛還有點創新精神。
『伍』 港產的電影好看還是大陸的好看我怎麼覺得香港電視劇比內地強呢
說實話我個人偏愛港劇。港劇的缺點在於它的資源很短缺,包括演員,外景,道具等等。但演員的素質夠好,氣質普遍不錯。而且演技也不錯。再說文化和經濟的差異導致香港的影視業比較成熟。而內地屬於後起之秀,很多新人湧出。資源更充足,但是有很多時候眼高手低,導致作品的反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神鵰俠侶》。另外,香港作品在配樂上也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