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劇組道具師具體干什麼
在電影製作中,道具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根據美工師的整體造型設計意圖,精心設計並製作出影視作品所需的各類道具。在製作過程中,道具師不僅要組織道具的製作,還需收集和裝置、置換所需道具。這些工作確保了電影場景的真實性和連貫性。
此外,道具師還需提供並轉借相關道具,保證拍攝現場的需求得到滿足。在拍攝過程中,他們還需攜帶道具入場,並在拍攝結束後歸還,確保道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他們的工作不僅限於道具的准備,還需應對拍攝現場的緊急事務,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作為電影道具部門的創作人員,道具師負責設計並編制所需道具的預算。對於一些難以解決的特定道具,他們還負責監制與驗收,確保道具的質量符合要求。在電影製作過程中,道具師的工作貫穿始終,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細心程度直接影響到最終作品的質量。
通用劇組建制包括多個重要組別,如導演組、製片組、劇務組、攝影組、美工組和錄音組等。每個組別都有其獨特的職責,共同協作完成電影製作。導演組負責整體的藝術方向,製片組則確保電影製作的順利進行,而美工組中的道具師則專注於設計和製作各種道具。
在電影製作過程中,道具師的工作至關重要。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創意和設計能力,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以確保團隊合作的順利進行。通過精心設計和製作的道具,電影作品能夠更加生動和真實,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
② 恐怖片《撕裂人》的具體劇情
劇情介紹
寧靜祥和的維爾西小鎮,商人格蘭特(邁克爾·洛克爾飾)擁有著年輕貌美的妻子斯達拉(伊麗莎白·班克斯飾)、一棟豪宅及巨額的銀行存款,在鎮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按理說,格蘭特應該滿足了,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年輕的斯達拉偏偏與他同床異夢,一天晚上,與妻子求歡不成的格蘭特去當地一家酒吧買醉,巧遇老情人的妹妹布倫達(布倫達?詹姆斯飾),相見甚歡的二人借著月色來到酒吧後面的樹林中散步,突然,二人遇見了一塊兒神秘的隕石,可怕的是,隕石裂開後,一隻外星異種將滿是膿泡的觸手射入了格蘭特的體內,倒霉的格蘭特因此被異形寄生蟲所感染……
格蘭特的行為日漸異常,終日躲在家中地下室里,對待斯達拉忽而溫柔甜蜜,忽而狂暴異常,一段時間之後,當地的許多寵物和農場動物陸續失蹤,格蘭特家中不時傳出怪聲和屍臭味……更恐怖的是,在警長比爾(內森·菲利安飾)帶領警員追尋寵物失蹤案的主謀時,尋找到了失蹤的布倫達,無數大量粘膩發亮的巨型蛞蝓(通稱鼻涕蟲)從布倫達體內爬出,所有被攻擊的居民都變成了嗜血僵屍。勇敢的斯達拉和警長比爾在回到小鎮後發現已經無無倖存者,為了阻止這些外星蛞蝓的繼續入侵,必須殺死最初的感染者,於是一場鬥智斗勇的生存大戰由此展開。
③ 拍恐怖片的演員自己害怕嗎解密恐怖片是如何拍出來的
”恐怖片“是”類型片“下的一種,通常以恐怖情節、恐怖場合、恐怖音樂貫穿全片。多用神魔鬼怪、變態惡魔為主體對象,刺激觀眾造成恐怖感。④ 血肉之花這部恐怖片是真實殺人拍的嗎怎麼這么真實
不是,絕對是假的。我的朋友就有珍藏系列的豚鼠DVD
,裡面還有花絮的,手掌是玩偶的手掌,技術人員在一旁用線拉著操作手的
。當年導演拍這個片子的時候確實介用了幾具屍體。有部分是真人的屍體,而且,他們是地下電影公司。不得不承認這部片子的真實程度在當年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因為它曾經驚動了美國的FBI,結果最後一調查,真的是拍電影,而且豚鼠系列電影的票房甚至在日本和美國超過了同期上映的《ET外星人》(這可是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之作啊!),不能不說這是一次變態的成功或者是一次成功的變態!但還是請大家仔細看那人皮,被切開,翻開來,完全跟透明橡膠一樣。而且拍攝背景非常的黑暗,確實讓人不容易分辨,,還有,請大家不要小瞧了亞洲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現在電影人的製作能力也是不容我們小視的。希望能幫到您解決心中疑惑。
⑤ 拍電影中道具師的具體職責是什麼
道具師負責道具部門的美術創作。設計、組織、製作、購買各種道具。助手是道具員,協助道具師籌備各場景的道具,維護現在道具,確保跳拍時的銜接,安裝調整拆卸道具等。還有的分有植物道具、動物道具。煙火屬於道具范疇,不過有的設有煙火特技師,置景也屬於道具的范疇,包括木工、瓦工、油漆工、電焊工、帷幕工、裱糊工等技工。
還有一個重要的是特技師,有的劃為導演組,武俠劇里的動作導演,還有的劃為美術組,負責影視劇中特技造型。現在特技師的概念有很大變化,因為數字技術的廣泛使用,特技內容也變的多樣復雜。很多是在後期製作時出現。
⑥ 影視道具師門檻低不少掙
影視道具師門檻低不少掙
從業者數以萬計 學歷普遍較低 熟手供不應求 月收入輕松過萬
影視道具師門檻低不少掙
“中國目前的影視劇,沒有任何穿幫鏡頭的,可以說一部也沒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道具師向記者坦言。
影視劇中的道具穿幫鏡頭,一直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近期播映的《五月天追夢3DNA》、《步步驚心》、新 《水滸傳》、《新還珠格格》、《黎明之前》等影視劇無一倖免。
記者采訪得知,在影視業,道具是一個沒有完整的專業培養機制的工種,基本靠熟人介紹入行,在實踐中慢慢磨練成長,道具師群體魚龍混雜,整體素質不高,影視劇頻頻穿幫也就在所難免。
不過穿幫歸穿幫,並不影響道具師們悶聲賺大錢。記者調查采訪得知,目前中國影視界的道具師數以萬計,他們通常干著藍領的活兒,拿著高級白領的工資,月收入過萬幾乎只是最低標准。
而在目前的中國影視界,好的道具師比好演員還稀缺。
江湖地位
最不被外界所重視
提起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不管是普通觀眾還是媒體,先想到的都是導演、編劇、主演,然後是攝影、美術、音樂、服裝造型、後期剪輯等,很少有人會想到道具。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電影頒獎典禮,也從來沒有誰把一個獎項頒給道具師;即便是影片片尾的職員表,也很少有把道具組成員的名字全打上去的。
不被外界重視是道具從業人員目前所面臨的處境,但對於一個影視劇組而言,沒有道具師就幾乎開不了工。
行業規模
一部片需要50人上下
之所以說沒有道具師就開不了工,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道具(含置景)是一個劇組里的最大工種(不算群眾演員,因為他們不會從頭到尾跟著一部戲)。
前段時間,記者在觀看王晶執導的《財神客棧》時發現,該片片尾的職員表裡詳細列出了每一個道具組人員的名字。
具體是:道具組長,1人;道具副領班,1人;特別道具,3人;陳設領班,1人;陳設道具,5人;置景組長,1人;道具統籌,1人;道具油漆,3人;現場道具,8人;道具木工,2人;雕刻工,2人;置景油漆,3人;置景,15人;道具油漆,1人;陳設道具,1人;道具,3人。
加起來,《財神客棧》的道具組的`工作人員是51人,遠遠高過演員、攝影、美術、音樂、服裝造型等工種,位列全劇組之最。
而據記者了解,對一部電影而言,道具組50來人只是中等規模,像《赤壁》、《集結號》、《金陵十三釵》這樣的超級巨制,道具組加起來可達百人甚至更多。即便是一部小片,道具組也得10來人。
從業者數以萬計
只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稍有增長,2011年,中國電影產量就將達到600部,電視劇生產量超過15000集(按每部40集計算,接近400部),加起來接近1000部。
如果每一部影視劇的道具組全按中等規模50人計算,一共是50000人。不過,一個道具師一年不可能只進一個劇組(影視劇的拍攝周期一般為3至5個月),如果按每個道具師每年進4個劇組計算,全國的從業者為12500人。
當然,這只是粗略估算,具體數字可能更為龐大,因為普通道具員多是散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人員更換很快,流動性很強。
專業素質
多年“學徒工”熬成道具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低學歷基本是道具行業的普遍狀況,這主要跟這個行業還傳承著“學徒工”式的帶人體制有關系。
影視製片人蘇航告訴記者,影視的道具類工作由於大多數偏重體力活,年富力強的道具師自然更有競爭力,因此,現在的道具師中八成都是少年時就靠親友關系等進入這個行當,跟著老師傅多年才熬出頭,“我認識的一些現在混得還不錯的道具師,大部分都是十五六歲就開始跟著老師傅進組了,哪有機會上什麼學。”
據了解,道具類學徒工的起點低,起初的境遇也非常艱難,有的道具師接下一個劇的項目後,會自己帶很多學徒進組,這些學徒基本就是現場跑腿的。心靈手巧的徒弟跟師傅關系處得好,慢慢也就有了獨立接項目並成為道具師的機會。
提到是否要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道具師都說,“跟著干”就是最好的訓練。由於工作比較雜,很多道具師都是萬金油似的能手,木工、瓦工都得通一點,由於經常遇到的傢具做舊、木紋雕刻等技術活,因此他們大部分的人也都有點美術特長。
這兩年由於影視產業比較紅火,電影電視的拍攝數量都年年增長,道具師也更加供不應求。由於現在就業不容易,而一些專業院校畢業的大專、大本的學生也開始在道具師行當中出現,但所佔的比例不足一成。
收入情況
“藍領”工種“白領”收入
道具師的工作通常是按照導演或美術設計的要求,准備影視劇所需要的場景或器具,乾的是手上的活兒。也就是說,他們的工作基本屬於“藍領”范圍。
但收入方面,道具師堪比高級白領。國內知名道具師,《孔子》、《西藏秘密》等影視劇的道具師暉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好的道具師月收入可達數萬,有經驗的木工、雕刻師、玻璃工,月收入都能拿到1至2萬甚至更多。即便是普通的道具散工,現在的工資也可以達到每天200元,“以前是100元,現在漲價了”。
也就說,普通道具工一個月可以拿到五六千元,而會一門技術的道具師,月收入過萬更是家常便飯。暉子還表示,據他了解,浙江橫店影視基地有不少道具師都靠這個行業發家了。
浙江橫店影視基地的道具師老衡告訴記者,他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賺過5萬,那還是多年前拍攝陳凱歌執導的《無極》的時候。“當時陳凱歌夫婦指名要我為他們搭建一個場景,就是張柏芝站城樓上脫衣服的地方。當時陳凱歌跟我說,‘只要把東西做好了,價錢就由你說了算’。”老衡說。
幕後揭秘
好的道具師難找 比好演員還稀缺
盡管從業者數以萬計且收入不菲,但國內好的道具師卻鳳毛麟角,比葛優、姜文這樣的大牌演員還稀缺。
《千鈞一發》、《風聲》、《西風烈》等片的導演高群書對記者說:“前兩年拍《風聲》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道具水平不高太讓人崩潰了。”高群書舉例說,當時片子里需要一輛老爺車,“我希望這是一輛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老爺車。《梅蘭芳》里一輛老爺車出現了4次,我不想這件事情發生在我的電影里。我們從美國找來40年代的車的模型,花了12萬,最終卻做出了一輛類似於三輪車的東西,實在太可笑了!”
當年曾在吳宇森的《赤壁》劇組工作過的彭師傅也表示:“好的道具師肯定比演員稀缺。一個演員演不了某個角色,可以找人來替;演到一半不演了,可以讓編劇把他寫死;可好的道具師一共就那麼幾個,各個劇組都搶著要,而且得從頭到尾跟著一部戲,檔期比演員還緊。”《金山》、《遍地狼煙》的導演胡大為也認為,合意的道具師很難找,“比如我要一張桌子,其實戲里的桌子不要那麼結實,只要好看、符合劇情就行。但不懂行的道具師,就會給你把桌子做得特別結實,不僅費時費力,錢也花得更多,結果還不好看。”
要應付各種情況 工作充滿了艱辛
道具師的工作充滿艱辛,因為他們得不斷滿足導演、演員等人提出的要求,還要應付片場的各種突發情況。
曾在《雪花秘扇》劇組工作的道具師凌子舉例說,拍攝姜武飾演的屠夫痛失愛子後抱著一頭豬坐在家門口發呆的戲時,姜武向導演王穎提議,這個豬一定得小。“我們費了很大的工夫才弄來兩只體型比較小的豬,但姜武覺得還不夠小。當時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到哪兒去找小豬啊?但是沒辦法,這是你的工作。”凌子說。
《無極》道具師老衡也表示,參與該片場景搭建期間,陳凱歌夫婦經常會跑到施工現場督工。“一開始,他們對道具師們辛苦做出來的東西很不滿意,不停地催我們返工,還指名要我親自做。當時劇組給我們的時間只有一個月,我們只有日夜開工,每天早上6點干到晚上12點。”
更大的艱辛,則來自於道具的製作和運輸,這基本都是體力活,而不少電影的拍攝都在十分艱苦的地方,如《雲水謠》、《鐵人》、《刺陵》等,拍攝地在西藏、零下幾十度的東北、烈日炙烤的沙漠這種地方,擱一般人,閑著都覺得難受,但道具師還得來回奔波干體力活。而影片拍完後,卻完全不關道具師什麼事,“純粹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凌子表示。
原因探秘
缺少培養機制高素質人才稀缺
從事著“藝術工作”,拿著高工資,天天和明星大腕們混在一起……如此有誘惑力的職業,緣何還人才稀缺?
《孔子》道具師暉子表示,主要還是因為缺少完整的培養機制,“目前中國的高校,開設影視專業的很多,但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設道具專業。”通常情況下,進入這個行業得靠熟人,一個道具師的成長只能靠“實戰”,“可能剛開始你在劇組就是一個普通場工,但拍的戲多了,看得多了,認識的人多了,慢慢地就做了道具師或做了別的工種。”
這種現狀,直接導致道具師群體的整體素質不高,但一個好的道具師又必須具備較高素質才行——比如有較好的歷史知識、會看設計圖紙、能迅速領會導演的意圖並能有所創新等,這是暫時還無法解決的一個矛盾。
久而久之,道具師群體就呈現出一種魚龍混雜的局面,影視劇的道具穿幫也就在所難免。
《赤壁》劇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甚至向記者表示,當時不少道具師都是片場附近的農民,劇組需要的時候就來劇組,不需要的時候就回家干農活,“你不可能要求他們有太高的藝術修養”。
當然,也有普通道具師最終“出人頭地”的例子,比如《畫皮》、《畫壁》等片的導演陳嘉上,已逝的香港名演員成奎安等,最初都是道具師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