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鐢靛獎闄㈢殑紲ㄦ埧鍒嗘垚鏄濡備綍璁$畻鐨勶紵
鐢靛獎闄㈢エ鎴垮垎鎴愮殑璁$畻鏂規硶濡備笅錛
-鍥藉剁數褰卞彂灞曡ヤ笓欏瑰熀閲戠$悊濮斿憳浼氣斺斿垎5%錛屽嵆鎬葷エ鎴跨殑5%銆
-钀ヤ笟紼庨噾鍙婇檮鍔犫斺斿垎3.3%錛屽嵆鎬葷エ鎴跨殑3.3%銆
-浠ヤ笂涓ら」鏀鍑哄悗鍓╀綑91.7鍏冿紝榪欓儴鍒嗕負鐢靛獎闄㈢嚎鍜屽埗鐗囨柟鍒嗚處鍩烘暟錛堟葷エ鎴91.7%錛=鍑紲ㄦ埧銆
-鐢靛獎闄㈢嚎鍜屽埗鐗囨柟鎸夌収綰﹀畾姣斾緥鍒嗛厤鍑紲ㄦ埧錛屼竴鑸涓65%鍜35%銆
2. 電影院和製片方怎麼分成
電影院和製片方怎麼分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通常涉及到多個因素,包括電影的票房收入、電影的成本、發行合同的具體條款等。
一般來說,電影院的收入主要來自電影票銷售。製片方則會從票房中提取一部分作為分成。這個比例可能因電影而異,但常見的比例是電影院拿走大約50%,製片方拿走大約50%。
然而,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估計。實際上,分成的比例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如果電影是在暑期檔或者節假日上映,電影院可能會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因為這些時段的票房通常會更高。另外,如果電影的製作成本很高,製片方可能會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以回收成本並獲得利潤。
在某些情況下,製片方可能會同意降低分成比例,以換取更高的票房收入。例如,如果電影是一個大熱門,製片方可能會同意降低分成比例,以便電影院能夠提供更多的放映場次,從而增加票房收入。
總的來說,電影院和製片方的分成比例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協商和決定。
3. 電影的分賬是怎麼分成的
1.就是投資方,和製片方,運作方的票方分成,比例4:4 :2大概這樣分成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8.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成本6000萬人民幣,目標票房2億以上,在中國做電影宣發合理的宣發成本是目標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萬左右作為宣發費用。總成本是8000萬人民幣,不考慮其它回收渠道的話,按上面的演算法,確實要2.4億才能回本。
顧名思義就是一部大片在別的國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國大片在中國放映,(版權不賣給中國,以增加他的收入)他會以分賬的形式向中國引進,這樣票房成績所取得的利潤他會拿較多的比例!
4.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賬票房如果一部電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麼製片方首先得要從這108.3元中繳納3.3元的特別營業稅和中影數字代理費,並同時扣除5元的電影專項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稱為可分賬票房。另外,中影數字代理費視票房而收。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在6億以上,那麼你那6億以下的部分繼續收取該費用,6億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收取。這個比例大概在1-3元。2.製片方到手票房到了這一步,影院院線與製片方的分賬就開始進行。目前比較普遍的分發是43%歸製片方,57%歸影院院線,這也是常年的老規矩。所以,製片方到手票房為43元,電影院到手的票房為57元。11年《金陵十三釵》的製片人張偉平硬是要將這一比例抬高到45%,鬧出了「八大院線聯合抵制」的事情,後邊電影局出面調解,最後定下來《金陵十三釵》票房5億前的部分按45-55(製片方-影院院線)的方法分賬,5億部分後按41-59(同上)分。
5. 電影票房收入電影院能夠拿到多少電影票房收入一般多少歸製片方,多少
電影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票房收入、發行權銷售以及影像製品的銷售。其中,票房收入是電影產業的核心收入來源之一,製片公司和電影院通過票房分賬模式分享票房收益。
在中國,電影票房的分賬慣例是,每100元的票房收入中,5元需要上繳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餘的91.7元中,影院可以拿走47元,院線可以拿走13元,而製片方和發行商則可以拿到剩下的31.7元。這樣的分賬模式確保了各方都能從電影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相應的收益。
而在北美地區,發行商在票房收入中所佔的比例約為55%。這意味著,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為100美元,發行商可以從中獲得約55美元的收入。這樣的比例設置體現了北美地區電影產業對發行商的重視。
此外,導演的收入來源也各不相同。有的導演只拿片酬,而有的導演則可以在片酬之外獲得分紅。片酬是導演為拍攝電影所付出的勞動和創意的報酬,而分紅則是導演根據電影的票房收入或銷售收入所獲得的一部分收益。這種薪酬結構為導演提供了更多的激勵,鼓勵他們創作出更好的電影作品。
總的來說,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多樣化,但票房收入仍然是其核心。通過合理的分賬模式和薪酬結構,電影產業能夠確保各方都能從中獲益,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6. 電影院與製片方如何分票房收入
製片方一般情況下需要通過發行方,而不是直接和影院的放映方接觸。
原則上,製片方雖然是最先出錢並冒風險相對也最大,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分賬卻是靠後的。一般情況下,回款的順序是院線,發行,然後是製片方。比方說,「孔子」是製片方匯總了10幾家投資方,花用了1。5億人民幣,完成了電影並交付給發行方。發行方看了喜歡,說,好,但這么大的片子,我們得好好宣傳。於是各方達成協議,由發行方再投入1個億來宣傳「孔子」。宣傳的過程中,放映方(院線)一般也會投入宣發費用,特別是像「孔子」這種大片。這部分費用,比方說在院線的場地布置,在米花和可樂的杯子上印與「孔子」有關的內容,等等,也屬於院線的發行投入。到了這個月中期,「孔子」正式在院線公映。總計收回來3億人民幣。(當然現在看,「孔子」一億「孔」怕都不可能億了)
好,第一個月結算下來,院線共收入1億。於是按照合同,院線扣除自己應得的百分比,然後將剩下的給了發行方,發行方再按照合同與製片方分賬(如果有餘額的話,也看其合同是如何簽的,是否有「保底」,等等)。所以說,原則上是對製片方很「不公平」的。(但有一點必須強調。這個時候,是一個「店大欺客」,還是「客大欺店」的時候。比方在美國,最大的幾家發行方,和院線都是有長期合作的軟規則的,因此分賬的方式也就會與其他小發行方的有很大出入。另外,像湯姆克魯斯這樣的超大明星,可以不論發行和院線方面有否賺錢,只要從票房收進來一塊錢,他就能從院線的手裡收到10%,甚至20%或是更高的「第一塊錢」分賬。)
回到你的問題。在中國,票房收回來一億,製片方能指望拿到的不到4成,也就是不到4000萬。
在美國,到十年前,好萊塢的說法還是三一三,就是一億收入,3成給放映放,三成給發行方,三成給製片方。(注意:這是所謂「8大」或是「6大」片場的產品。其他不如這么大的製作的片子,放映方和發行方要索取的會更多。)
7. 電影院和製片方怎麼分成
一張10元門票
電影院得3元
製片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