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電影是如何上映,如何進行票房分紅的
1. 電影上映的過程涉及籌備、製作、剪輯和宣傳等多個階段。首先,劇組人員需要進行籌備,包括招募劇組成員和演員。
2. 拍攝完成後,電影進入剪輯階段,隨後與院線商談上映事宜。宣傳和審核也是上映前的重要環節,通過這些步驟後,電影最終在院線上映。
3. 票房分紅涉及多個方面。投資人因承擔風險,電影盈利時需要給予分紅。此外,還包括前期的消耗、演員和群演的片酬、招募資金等支出。
4. 院線也需要分得一部分票房,作為上映電影的回報。出品方在扣除各項支出後,才能得到他們的收入。
5. 電影的成功上映並非易事,背後涉及大量的努力和付出。演員常說「台下10年功,台上一分鍾」,任何能供觀眾欣賞的作品,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和艱難克服才最終呈現在舞台上。
⑵ 自己拍的電影怎麼在影院上映
哈哈,有這個想法很好,但是要上映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啊~~~
首先,要把劇本投給各電影公司或者是製片人,投稿的時候只需要寫大綱,如果製片人看上了你的劇本就會跟你聯系,然後慢慢地充實劇本,直到完成,然後還要找到投資商和發行商,不過這些都是製片人的事。
其次,等到資金,設備,演員等等都到齊了之後,就可以開拍了。
拍攝完成之後,要交片給公司,公司滿意就可以通過發行商推廣上映。至於膠片不膠片的不是問題,因為影院最後拿到的都是拷貝,(不過還是膠片效果比較好)時長也不一定,要看你的劇情了。
其實你也可以自己掏錢拍電影,只要掏得起。
(友情提示一點,如果你的劇本從眾多劇本中脫穎而出並且有幸得以開拍,一定要注意處理好製片人和導演的關系,因為整部片的風格是由導演定的,而類型是由製片人決定的,很可能產生沖突。所以,導演與製片人的沖突是個歷史遺留問題,要解決好。當然前提是製片人從千萬份劇本中挑中了你的。)
呃,沒有想打擊你的意思,其實有很多小成本電影也紅得一塌糊塗的,比方說去年的《Once曾經》,預算才幾十萬幾百萬而已,可能還不到一百萬,甚至連拍攝的場地都是導演家,但是最後還是很成功。這類影片一定要以主題思想取勝,否則是百分之一萬干不過那些商業片的。
最後,希望能在影院里看到你的電影
⑶ 電影拍好以後怎樣才能送上院線
拍電影首先需要有劇本,你需要確定目標觀眾群,需要規劃整體預算。需要確定可植入廣告的時間點和方式。以及確實擁有一個拍攝團隊(租的還是自己的都可以)。然後盡你所能滿世界找贊助商。如果成本確實不高,就自掏腰包好了。先網上播放幾部,積攢人氣,提升你的聲望值。
這樣更容易找到贊助商。
至於電影院放映,要求非常多,最靠譜的方式就是直接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事業管理局當面咨詢。 只是好奇的話,可以網路「電影審批程序」好長的要求清單。。。。。。。。。。
⑷ 我想當導演,怎麼把自己拍的電影賣到電影院
1,你要把劇本在廣電總局備案,拿到審核意見
2,你要成立劇組,然後組織架構,拍攝樣片,送檢,沒問題,你就可以製作母版了
3,和發行公司約定發行協議,然後定好檔期,和所有院線簽署分賬協議
4,你就可以放了
5,估計是院線一日游
6,有那錢,吃了喝了吧,哈哈
⑸ 電影怎麼才能在院線上映
電影拍好後,只有上映才能拿到票房,才會有分紅。那麼一部目標進入院線的電影該如何拿到“龍標”呢?通常需要經歷影片備案、影片拍攝、影片審查,才能獲得電影的公映許可證,也就是“龍標”。
·申請·
首先,製片方需要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拿到電影的影片備案申請。
通過初審的影片會獲得片頭文件的光碟
終審通過後,才算正式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很多觀眾在觀影前會發現,不同電影中,《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上顯示字都有所不同,如“電審故字”“電審進字”等。
⑹ 拍電影到底要經歷多少個步驟才能完成上映
拍電影到底要經歷以下7個步驟才能完成上映:
1,創作劇本,磨合完成,把劇本送到廣電總局審核,備案。
2,備案通過之後,開始籌集資金,簽約導演和創作團隊。
3,建組,攝制組和服道化進組。
4,開機儀式,演員進組開始拍攝。
5,拍攝完成後把成片送到廣電總局審核,審核通過之後拿到上映龍標。
6,談院線,籌備上映。
7,上映,結算收益。
一部電影從籌備到上映所經歷的步驟繁瑣到超乎想像,尤其是一些大片,光是前期籌備可能都要幾年。比如陳凱歌導演籌備《貓妖傳》就花了6年的時間,並專門打造了一座唐城影視基地。
這也是很多電影在宣傳時,說自己拍攝時間有多麼長的一個原因,也是電影眾籌比電影版權認購風險更大的原因,畢竟拍電影還是非常專業的事,需要真正電影的人才能拍。
當然,如果投資者對電影製作流程等更熟悉的話,也是有助於對電影進行綜合的一個判斷:哪些場景難拍,周期可能要多長自己什麼時候進入是最佳時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