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兩種丈夫兩種人生是哪個電影

兩種丈夫兩種人生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06 11:51:19

Ⅰ 有部關於一個人的兩種人生的電影叫什麼

《兩種人生》
劇情簡介:
風流倜儻的喬尼(庫納爾·赫姆飾)在曼谷一家大公司當會計,遠在印度的母親由於擔心兒子的安全就找到占星師求助,占星師預言喬尼幾日內便會有血光之災,在喬尼母親的哀求下使用黑暗魔法助人脫厄免災。原來喬尼在工作中由於內幕交易被老闆逮到並要挾他在規定時間殺掉美麗文靜的坦婭(卓阿·摩拉妮飾),否則就喬尼就會蹲十年監牢。殺,還是不殺,喬尼面對著人生重大選擇。關鍵時刻,占星師派來的靈怪及時出現,讓喬尼的人生出現了分岔,在一種人生中喬尼殺掉了坦婭,結識了才貌雙全的蕾切爾(馬坦娜·卡利米飾),並攢取了巨額財富;在另一種人生中,喬尼救出了坦婭,贏得了坦婭的愛情,但死亡的威脅仍然沒有擺脫。嘗試了兩種人生後,喬尼回到起點,他需要重新做出選擇,那麼到底哪種人生才是喬尼想要的呢?

Ⅱ 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的人物簡介

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1875),原籍英國,生於瑞典,早年從事繪畫,1853年轉行攝影。1857年,雷搏戚備蘭德在「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覽會」上展出了他的多底疊放攝影作品《兩種人基毀生》。這是一幅16英寸×31英寸的照片,模仿拉斐爾《雅典學院》的繪畫風格,以道德寓意為題材,構圖頗具有詩意,左邊是勤勉,右邊是娛樂,中間是悔恨。照片根據北歐的一個古老傳說,老父親帶著兩個兒子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個兒子滿懷信心地走向了勤奮好學、成家信教的生活道路,另一個則滑向了懶惰好色、酗酒賭博的深淵。在攝制過程中,雷蘭德用了16個以上的專業模特,30張底片,拼放疊印,耗時數周仔局,方才成功。這張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攝影作品在展出時引起了極大轟動,獲得了社會輿論的普遍贊賞。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對《兩種人生》的象徵意義評價極高,專門把這張照片購買下來,送給丈夫阿巴特公爵,據說阿巴特公爵也非常喜愛,常把這幅作品掛在書房裡。這幅照片也引起了一些道德家的關注,例如蘇格蘭,只允許展覽比較保守的那一半,而有裸照的一邊則必須去掉。《兩種人生》的成功,表明攝影可以作為藝術的創作手段,在藝術殿堂里與其他藝術鼎足而立,使攝影照片第一次在藝術展覽會里與攝影藝術成就,他被後人譽為「藝術攝影之父」。

Ⅲ 《甜蜜蜜》的兩種人生之路

昨天趁有空看了一部老片子:黎明、張曼玉主演的《甜蜜蜜》。幾天前葉沙在她主持的《子夜書社》節目里說這部老片子情人節期間重新上映,如果你們是第一次看務必要去電影院,因為只有在那個氣氛中才能找到感覺。她這么一說,我興趣來了,然後就在手機上看完這部將近2個小時的片子。

這是一部很有時代感的電影:在故事開始的1986年,香港人手裡一部大哥大,一隻BP機,出行有自動扶梯,吃飯有麥當勞,平時還有外教上英語課(英語好找工作很吃香),大街小巷遍布提款機,有閑錢的人炒股炒樓,有閑工夫的人做著N份兼職。現在看來,電影中的香港是落伍的了:大哥大、BP機早就淘汰出歷史舞台,麥當勞也已是稀鬆平常,如今你在鬧市區要是找不到一家洋快餐才叫新聞。但我相信,《甜蜜蜜》這部片子不會被人遺忘,如同貫穿全劇的鄧麗君歌曲,它們發源於那個時代,並在歷史滾滾長河中川流不息地奔騰下去。

80年代的內謹逗地人潮水般地湧入香港,他們絕不是來混日子的,因為要混日子,他們根本不必來,在老家呆著就行了。與此同時香港人潮水般地去向澳洲、加拿大、美國。我有時覺得,人口的流動就像財富的流動,永遠在追逐利益的制高點。俗話說人以群分,在流動性最大的都市裡,人們往往顯示出一種共性,上進的人掙扎地匯聚到同一個地方,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要把他們捏合在一起。

影片中男主角黎小軍說自己的理想很瑣碎很簡單,他只想在香港攢夠錢把女友接來結婚而已。在事業上他最後沒有女主角那麼成功,在愛情上也是腳踩兩條船,似乎並不屬於上進青年。但是男主角的內心強大之處在於,他在剛來香港的時候住宿條件很差,也不過是一個活禽攤位打雜送貨的小工,但在給女友寫信時並不大倒苦水,反而把自己的生活寫得很美好,表面上黎小軍主動擁抱生活的一切,導演還給這一段經歷配上國歌,事實上,後來在結婚當晚黎小軍對他女友說出了真心話: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壓力很大很寂寞。雖然收入的確比在內地強,2000元港幣的月薪,坦滲考慮到80年代100港元大約兌換33元人民幣左右,所以應該是內地工人的18倍(順便說一句,目前在歐洲一個中學數學老師的月薪貌似是6K英鎊,如果你懂數學英文又好,可以考慮去歐盟國家做「黎小軍」了)。然後他遇上了一個肯栽培他的廚子,於是他從一個打雜工逐漸做到二廚,最後去美國的唐人街做廚師。這是一條很平凡的上升之路,對應大多數人也就是從一個小職員做到一個業內資深從業者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普通打工者進化到高級打工者而已。

而女主角李翹的上升之路更艱辛曲折,最後回報也更大。初來香港她先是多處兼職,用時間和體力積累原始資本。你不可否認她雖然還稚嫩,但也極具商業頭腦,懂得拉攏客戶去培訓班讀英語背地抽佣,懂得在節日夜市的人流密集區擺攤,然後還想著投資股票、炒樓。最關鍵的一點是,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由於投機失敗破產,她沒有消沉下去,而是重新找了份按摩的工作,繼續從零開始奮斗,最後我們在黎小軍的婚禮上看到她意氣風發的模樣,聽到黎小軍親口說出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我們終於知道她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我突然有種感悟,黎小軍和李翹最後都留在在了美國,留在了一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作為一種財富的隱喻,它代表兩種人都會成功。但我們作為普通人是想走黎小軍還是李翹那條路,值得好好思考。

如果我們要當黎小軍,必須要會樂觀積極地忍受最初的艱苦。很多人由於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在現實中也是得過且過,日子過得了無生趣。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且不說身邊是層出不窮的新科技、新現象,每一個機會好好思索利用起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資源;哪怕我們每天上下班,改變一下常規路線,我們可能讓晌脊會因為一個小小的意外改變人生。最高的境界的人在社會的大牢籠里能找到解開自己鐐銬的鑰匙,而不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甘願給自己造一個小牢籠,綁上沉重的鎖鏈束縛自己。當然黎小軍不是因為樂觀而成功,而是因為樂觀的態度迎來了生活中的轉機。他在打籃球時遇到了自己的貴人,一個肯教自己廚藝的師傅,最後抓住機遇當上廚師,走上了一條還算不錯的職業之路。這個師傅後來去了美國站穩腳跟又把黎小軍接到美國,毫無疑問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一個普通人能力平平,不靠關系很難有什麼大作為。我們大家在能力差不多的時候,能不能遇上貴人是人生能否有質的飛躍的關鍵因素。所以,如果你沒有超強的個人實力,無論如何請磨練自己的情商,不要耍個性,這是一點經驗之談。

而李翹的精明能幹毫無疑問強於黎小軍數倍,甚至連黎小軍的女友也禁不止稱贊。有意思的是,李翹的成功也不全是因為精明能幹,而是她的堅韌執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逆商夠高,「反脆弱」能力特別強。李翹經歷了三次從無到有的奮斗:初來香港身無分文,拚命掙到3萬多港幣,由於投資失敗所剩無幾;第二次從按摩女做起,直到黎小軍結婚時成為擁有幾家店面的小老闆,後來拋棄一切隨豹哥逃亡台灣;第三次和豹哥躲在美國,由於豹哥被殺身份暴露,移民官准備遣返李翹,路上她趁機逃跑,過了兩年左右她成功拿到美國綠卡,背後付出的一切無需多言。「三落三起」這個詞說得輕巧容易,當事人往往承受常人數倍的壓力,雖然最後的收獲往往更多,但又有多少人倒在黎明的前夕。金融市場是現實社會最好的縮影:牛市的上漲,多少人倒下不是由於股票價格暴跌,而是由於回撤得太深,一個不留神被強制平倉。那些加了杠桿的投資者,擔著巨大的風險:今天賺得盆滿缽滿,明天可能就輸得灰頭土臉。我們很多人談理想,往往熱衷成為李翹這樣光鮮亮麗的角色,不知道多少人具備清空後從頭再來的思想准備和勇氣。

《甜蜜蜜》中的愛情很感人,我倒不願多評,畢竟這方面經驗缺乏,我也知道這是一部好的愛情片,它的魅力在於把愛情的純粹詮釋得那麼超越一切,哪怕我們都知道黎小軍作為一個背叛妻子的負心漢在道德上罪無可恕,卻依然覺得他和李翹的關系如此無邪而美好,我想每一個有著正常情感的人都會在結尾處看到兩人重逢而倍感溫馨。其實黎小軍的前妻才是劇中最受傷害的人才對,但我們都順理成章地遺忘了這個角色,除了楊恭如演技太差之外,可能還有別的原因。難道導演是想簡單表達異地戀是沒有好結果的嗎?也未必。我的理解是,感情世界沒有固定唯一的模式。片中的三對感情主線分別是:黎小軍VS李翹、外教VS泰國女、黎的姑姑VS威廉荷頓。黎的姑姑VS威廉荷頓是典型的單相思;外教VS泰國女至少在片中是正統的從一而終模式;而黎小軍最悲催,原本想甩了自己老婆和李翹私奔,沒想到被李翹反甩,最後黎小軍到了美國依然孤身一人。試想如果豹哥還活著,李翹與黎小軍的重逢還會給人遐想么?說穿了,黎小軍一開始腳踏兩條船,李翹後來也在腳踏兩條船,他們兩人在感情方面都是受傷者,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十年時間,從內地—香港—美國,完成了人生的三級跳,愛情是如此詭譎無解,相對而言還是事業這條路更好走一點。

影片給了我們三種模式的愛情和兩種人生奮斗途徑參考,信息量還是挺大的。整個115分鍾節奏不是很快,倒也不覺得特別拖沓,一想到這種刀耕火種般的生活再也不會有了,一想到如今的青年不復當年的那種成熟堅強,而是嘟著嘴賣萌吐槽,為了5毛8的紅包在網上破口大罵,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Ⅳ 喝一杯酒體驗兩種人生是什麼電影

天方異談—時空的游戲

Ⅳ 《三少爺的劍》:三少爺和燕十三,兩種男人兩種人生

看三少爺的預告,以為何潤東演的燕十三是個壞人。當然這不能怪我,因為以我這么多年看劇的經驗來看,黑眼圈、重眼線、還黥著面,這三者只佔一樣便是妥妥的大反派了,燕十三一下佔了三樣,我想一定是個頂壞頂變態的人了吧。

沒想到這一翻江湖的刀光劍影後,卻被這個黑眼圈黥著面的燕十三圈粉。

這部戲的主角是三少爺,我卻不太喜歡他。縱使他的確算是個有仁有義的俠客,縱使他使得絕世的劍法,可上天卻沒使他生出一顆能與他絕世劍法相匹配的心來。他的心遠遠不足以駕馭他的絕世劍法,不該拔劍的時候他迫於家族的壓力仍是揮劍相向,該拔劍的時候卻又踟躕不前。他的前半生,總是在不該拔劍的時候拔劍,該拔劍而起的時候逃避。

或許家族給他的壓力太大,但是他接手家族神劍執掌神劍山莊之後,還要從父親和長老們的談話中才能判斷出慕容氏的野心,可見他獨立判斷的能力是不足的。而他知道之後也沒有任何積極的行動,而是一聲不吭的走了。要知道,女人最怕的不是被拋棄,而是被不明不白的拋棄。前者雖然結局痛苦,好歹也算有始有終,後者卻是不明不白,使人慾罷不能,所以慕容秋荻會那麼恨他,實在是謝曉峰其人,有可恨之處啊。

電影最後,他終於打開心結,揮劍一戰,而這個勇氣,是燕十三給他的。

燕十三總是被江湖中人誤認為是三少爺,可他們卻是截然不同的。他們都殺人如麻,可是三少爺渾渾噩噩,殺人的時候心生不忍,心生不忍的同時卻在殺人。燕十三不同,他是個殺手,他知道自己要殺誰,明明白白,絕不含糊。可他也有自己的原則,電影開頭,他對前來尋仇的劍客說,你的弟弟他也是個該死的人。你看,殺的是什麼樣的人,這個人是再清楚不過了。

這樣一個驚才絕艷,縱橫披靡的劍客,上天卻讓他得了絕症,不久於人世。尋葯無果,燕十三為自己找了個埋身之所。他背著請人雕刻好的自己的墓碑,呵,自己背著自己的墓碑,這可真是千古奇聞,可燕十三就是這么做了,做得那麼瀟灑自然,就如他身上背的只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青石板。他背著石板走到山腳的小鎮,第一次遇到他那個宿命的對手—三少爺。彼時三少爺不叫三少爺,他叫沒用的阿吉。

沒想到,這兩個人的相逢不是驚天動地的兩雄相爭,不是生死相搏的刀光劍影,而是這樣一個小地方。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處,兩個本見面就要拼得你死我活的人,竟能像朋友一樣一起坐下來,一起說幾句話了。甚至,燕十三還把自己的劍法傳授給了三少爺。

或許是人之將死,燕十三這個殺人如麻的江湖殺手,也立志要做一個行俠仗義的好人,他那套敝帚自珍的奪命十三劍也得找個傳人,最好的傳人。

燕十三當然不知道阿吉就是三少爺,不然他恐怕會立即從地上跳起來,抽出佩劍嗷嗷沖上去砍上兩刀,而非坐在一起喝酒了。不過他卻無意間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傳人,那套絕妙世無雙的奪命十三劍,試問天下,除了三少爺,又有誰能在短短時日內得其精髓,可見冥冥間自有天意。

自以為安排好後事,燕十三躺到棺材裡,撿死人劍那傢伙來找他時驚道:「這是作甚?。」答曰:「等死。」看到此處,台下看客皆哄然大笑,唯我拍案叫絕,這是何等的灑脫,才能以活人之身躺在死人歸宿里,堂而皇之說出等死這兩個字來。

得知如今情勢,燕十三仰天長嘯,他恨自己劍法已傳,再無打敗三少爺的可能。而如今武林敗類橫行,他亦無法袖手旁觀。他既立志做個好人,便毫無顧忌去做,拿劍放劍全無滯礙。相比三少爺的猶猶豫豫,愛恨兩難是何等的酣暢淋漓。江湖有燕十三,當浮一大白。

直到最後的最後,二人聯手擊敗敵人,燕十三也避無可避,必須直面自己的死亡了。他說,死於病榻,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太殘忍了,他要求與三少爺一戰,實際上不過是希望死在最強的對手劍下。原來,這二人這一戰,從來都無法避免。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與其說這是生死之爭,不如說這是燕十三最後的盛放。他要將他平生所學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揮灑至巔峰。我想,這應該是燕十三平生最痛快的一戰了吧。

最後,三少爺強忍不忍,側著臉把劍刺入燕十三的胸膛。燕十三這個漂泊一生的江湖劍客,終於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生得痛快,死時豪邁,長於江湖的紛紛擾擾中,死了埋在自己所挖的土坑裡,瀟瀟灑灑,痛痛快快。

他死後,三少爺拿走了他的佩劍。他說,燕十三生前,他奪走了他的名字,今後要還給他。我想,江湖中從此會不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呢,有個叫燕十三的劍客,帶著一個燒傷的女人,斬奸除惡,仗義一生呢。

Ⅵ 求一對雙胞胎姐妹互換身份享受兩種人生後來遇難只有一位倖存的電影名

不該發生的故事》 導演: Robert Chenault / Melville Shavelson 編劇: Robert Chenault / Judith Michael / 梅爾韋爾·沙維爾森 主演: Stefanie Powers / Barry Bostwick / Jeremy Brett / Gina Lollobrigida / Jeremy Miller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1985-05-27 教授之妻斯蒂芬尼和單身女人薩伯瑞娜是一對音容笑貌極為相似的孿生姐妹,兩人過著不同的生活。斯婚後帶著兩個孩子在美國過著普通人生活且與丈夫分居,薩單身一人住在倫敦,混跡於古董收藏界的「上流」社會,斯(姐)十分羨慕妹妹的生活方式,薩(妹)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也有些厭倦,姐妹倆在威尼斯慶祝共同的生日時,互訴衷腸,決定暫時互換位置,互換居住地,體驗一下彼此的生活。斯在倫敦盡情享受妹妹的生活時,偶爾發現薩的古董商朋友正在做走私毒品的買賣,向警方報了案,幾天後遭到罪惡集團的暗算,被炸身亡,薩在美國卻漸漸愛上了自己的姐夫和他的孩子,這一意想不到的突然變故使薩伯瑞娜無可奈何地留在了姐夫的身邊。

Ⅶ 《時時刻刻》:直面真實的人生

電影以弗吉尼亞•吳爾芙的意識流小說《達洛維夫人》為線索,講了三個女人——作者伍爾夫(妮可·基德曼),讀者勞拉·布朗(朱麗安·摩爾)和一個現代「達洛衛夫人」克拉麗莎·沃恩(梅麗爾·斯特里普)人生中一天的故事。「一個女人的一生,濃縮到一天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的一生」(A woman's whole life ,in a single day.Just one day and in that day, her whole life.)這是電影中的台詞,伍爾夫按照這種結構來構思她的小說,電影編劇也是如此,通過巧妙的連接用一天來展示三個女人的一生。

電影以是伍爾夫1941年自殺時的情景開始,伍爾夫在遺書中寫道:

 伴隨著這段內心獨白,伍爾夫揣著石頭沉入河水中。

不得不說這個開頭很吸引人,天才的伍爾夫自殺這個行為,引發觀眾的好奇;遺書中融合了選擇、愛情、直面人生……諸如主題讓觀眾思緒開始發散,開始聯想,很容易有代入感。鏡頭在圍繞著三個位女主不斷切換,開始了她們的一天,1941年倫敦郊區,伍爾夫開始構想小說的開頭;1951年洛杉磯,家庭主婦勞拉·布朗開始在家中閱讀小說《達洛維夫人》;2001年紐約克拉麗莎正要出門買花。她們雖然身處不同的時代,雖然都被壓抑和束縛著,但她們都在抗爭,都在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一天下來後伍爾夫選擇自殺,勞拉做出了生下肚子中的二胎孩子後離家出走的決定,克拉麗莎照顧多年的前男友(勞拉的兒子),一個患有艾滋病、富有天賦並且剛剛獲獎的詩人在這一天自殺,克勞麗莎後來坦然接受生活中的變故,開始為自己而活。

三位女主都被日常生活的庸俗無奈無聊的事情所困擾,但原因不盡相同。

妮可飾演的伍爾夫神情執著,眼神專注,遊走在自己小說的虛構生活和自己被迫接受的現實生活邊緣,在自己小說中伍爾夫是上帝,可以決定主角們的生死,但在現實生活中伍爾夫則是生活在牢籠中。因為自己的才華、敏感、精神病史,天才的伍爾夫不能享受溫暖的陽光、自在的散步、派對,被愛她的丈夫、親人們「嚴加看管」,兩種生活的絕大的割裂感,讓伍爾夫瀕於崩潰。

摩爾飾演的羅拉眼神空洞,表情僵硬,電影雖然沒有交代背景,但是有著好人&疼她的丈夫、可愛的兒子的羅拉顯然是過著平靜安穩日復一日的生活,羅拉的丈夫今天生日,小說《達洛維夫人》引發了古怪、脆弱、敏感的羅拉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她並不享受為人妻、為人母的這種生活,每天被無聊的日常瑣碎事填滿的羅拉無法再逃避,被迫直面生活的真相,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的羅拉萌生自殺的念頭。

梅姨飾演的克拉麗莎是三位女主中唯一「正常」的人,眼神明亮、熱情,並且樂觀,熱衷於辦party,。克拉麗莎多年來照顧著患有艾滋病、富有天賦並且剛剛獲獎的詩人前男友理查,這天晚上她要准備派對慶祝理查獲獎。克拉麗莎拿著五彩繽紛的花滿懷熱情去看望理查。期間他們發生爭論,克拉麗莎被迫開始面對自己的人生,懷疑人生。

克勞麗莎只是描述了一種常見的生活狀態。克拉麗莎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不接受理查的態度並且鼓勵理查繼續生活下去,理查只好勸克拉麗莎今後要勇敢面對沒有他的現實:「我的生命要你來決定,是嗎?你自己的生活呢?我死了你就得面對你的人生。到時候你又如何逃避。」至此克勞麗莎開始崩潰,頓時陷入中年精神危機。理查是克勞麗莎的精神支柱和生活重心,理查一方面安心的接受著克勞麗莎多年的關照,一方面看透了兩個人的這種生活,這不是他滿意的一種狀態。絕望的人離開世界毫無牽掛,但受傷的是關心他的親人,每個人都會面臨像克拉麗莎一樣的問題。克勞麗莎做了全部的瑣碎事,好心為理查舉辦party但卻被挖苦,不被理解,內心無比的憤怒和悲傷。

我們的會疲於應付常生活的庸俗無聊,如勞拉般苦惱或如克勞麗莎般樂於做那些瑣事。這些事會常常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從而使我們不知不覺著中逃避,不去直面自己,不去直面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弱點,想不清楚的問題便不再去想。很多時候,我們擁有什麼和自己的本性無關,天生得到或者別人給予,但如何對待自己擁有的東西,如何做選擇,則必須直面自己的天性。壓制、扭曲自己的內心去順應大眾的價值觀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這是一個艱難、無法逃避的問題,否則終究會像克勞麗莎一樣感嘆「為什麼一切都不對?」

伍爾夫從想悄悄買票回倫敦,倫納德發現後追至倫敦,兩人在站台發生爭執,倫納德表示在鄉下生活、開出版社完全是出於愛,為了伍爾夫的康復,但伍爾夫表示她有選擇權。

「我的生命被別人帶走,我並不過這種生活。如果我想清楚我就會說,我一個人在黑暗中中獨自掙扎,只有我才會知道,只有我才能了解我的情況。我必須去面對它,這是我的權利,就算最無助、最可憐的病人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我也希望我在這種環境中很快樂,但是要是選擇留下來還是死亡,我選擇死亡。」
聽著伍爾夫語氣平靜的說出這些,倫納德無助的抽搐著,他無法反駁伍爾夫,同意先回家,第二天就回倫敦。回去的路上伍爾夫補了一句「逃避生活永遠得不到內心的平靜」,伍爾夫在兩種生活中遊走,這一天姐姐的到訪加劇了伍爾夫內心的沖突,在和姐姐告別的時候她狠狠的親吻著姐姐問「你覺得有一天我能逃脫么?」,她渴望能夠跳出這種「不正常」的生活,像正常人一樣,自在、平靜的去生活。

理查死後的當晚,克勞麗莎第一次遇見了理查的母親:

勞拉說這番話的時候,克勞麗莎極為復雜的表情變化反映著內心強烈震盪。勞拉不是個好媽媽,她的行為被大家所譴責,但她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她無法忍受那種生活。

勞拉的這段話和伍爾夫在車站的那段話形成對比,為了內心的平靜做出了相同的選擇,直面自己的本性。一個選擇死亡一個選擇活著,這種選擇的對立,只是在別人看來的對立。

敏感的人不容易內心平靜,,因為經歷多少並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能感受到多少,感受、發現的越多,會讓人思緒越復雜、混亂,伍爾夫、勞拉、理查都是如此,敏感的人不容易幸福也是源於此。現實中很多人選擇無視、逃避現實,少發現點真相,會讓自己內心輕松點。「重點是你能忍受多少」,一個人處理自己感受、發現的信息的能力必須要能夠跟的上她的承受力,堅強是相對於敏感而言的,她的堅強要可以匹配她的敏感。伍爾夫敏感、富有才華為探究人生的意義而活,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很多作家在這條路上選擇了自殺,如果沒有不能很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緒,不能找到自己可以理解、接受的邏輯理順自己看到事情,就無法得到內心的平靜,崩潰只是時間問題,脆弱與敏感往往是導致悲劇的一對搭檔。

克勞麗莎在理查自殺前有精神寄託,為理查而活,每天忙碌著快樂著;理查自殺後和伍爾夫、勞拉一樣開始面對真實、自己的人生,陷入痛苦的狀態;克勞麗莎在和勞拉聊天過後,開始坦然面對一切,開始理解理查,開始面對自己的人生為自己而活,克勞麗莎是不幸的,因為她摯愛的理查離他而去,但她也是幸運的,在恰當的時候被理查的死和勞拉的一番話所啟發。

伍爾夫&勞拉、克勞麗莎前後的狀態,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狀態:混沌的快樂、痛苦的清醒、自在的清醒。

我們常常陶醉於忙碌、混沌的快樂中,不去想復雜、深奧的哲學問題,惰性使然,想不清的問題不去想,就如克勞麗莎這一天上午的生活;如勞拉自己主動發現或如克勞麗莎被現實敲打——被理查的死刺激,開始痛苦思考人生。很遺憾沒有辦法從第一種態度到第三種狀態,然後坦然的面對人生。

克勞麗莎的一生濃縮到一天中,她一天經歷了三種狀態,理查的自殺,對她是一件極其殘酷的事情,克勞麗莎說到「只有跟理查在一起,她才感覺活著,沒有跟他在一起時其他的一切都有點荒謬」。理查死後,她整個人被抽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這種變故。強大的內心、熱愛生活這種特質不能建造,只能間接地由每天日常活動來逐漸產生,正如—朵花不能製造,卻只能從種子中產生一樣。

小說《時時刻刻》是在克拉麗莎的故事中結尾的。克拉麗莎有一段想法很精彩「我們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便酣然入睡——就是這樣簡單和平凡。我們中的少數人跳樓自殺,或投河自盡,或服安眠葯死去;多數人死於意外事故;而絕大多數人,最大量的人,則早病魔吞噬而慢慢死去;若我們運氣好的話,則隨時間而泯滅。唯一給我們以慰藉的是:當我們的生活之門迎著一切艱險和希望開啟,並賦予我們想像中的一切,我們便開始擁有時間,一小時又一小時;盡管除孩子外(甚至可能包括他們),人人心裡都明白:這以後的時日將黑暗得多、艱難得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珍愛這座城市,這個早晨,並對未來充滿極大的希望,惟有上蒼知曉我們如何熱愛它。」

三個女主和男人的愛情故事各不相同,她們的同性戀的傾向倒是一脈相承,只是隨著時代表現在變化。

伍爾夫是幸運的,倫納德始終給她無私的愛,各種各種幸福感人的愛情故事很多,但終生無私的愛情罕見。在車站伍爾夫對倫納德的說的那段話,也是勞拉的心聲,悲劇的是伍爾夫可以跟她心平氣和的跟她丈夫講,但勞拉卻不能,只能一個人在黑暗中掙扎、在馬桶上默默哭泣並且掩蓋自己的內心,雖然她丈夫很愛她。克勞麗莎是幸運的,十年之前和理查的回憶是她的精神寄託,身邊有著彼一直相愛相扶的伴侶,還有一個貼心的女兒。

這是電影結尾時伍爾夫寫給他丈夫倫納德的,也是電影想表達的核心觀點「真實的直面人生」,翻譯出來會失去原有額韻律,只能感受它,然後被震撼。

PS:三位女主都是演技派,眼神&表情都是相當到位,電影結構精巧,台詞、鏡頭幾乎沒有多餘,鋪墊照應相當到位,電影主題眾多,內容相當豐富。

Ⅷ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 夢中體驗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片名叫什麼

居家男人 The Family Man(2000)

導演:布萊特·拉特納
編劇:大衛·戴爾蒙德/David Weissman
主演:尼古拉斯·凱奇/蒂婭·里歐妮/唐·錢德爾/傑里米·皮文/紹爾·魯賓內克/麥肯茲·韋加
類型:劇情/喜劇/愛情/家庭/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 義大利語
上映日期:2000-12-22
片長:125 分鍾
又名:夢里情緣 / 扭轉奇跡 / 加料感情線 / 緣分交叉點



1987年,躊躇滿志的傑克·坎貝爾(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飾)告別女友凱特(蒂婭·利奧尼 Téa Leoni 飾),隻身前往紐約打拚。13年後,傑克已然成為華爾街炙手可熱的投資經紀人,他的事業一帆風順,生活奢侈優渥,身邊美女如雲,儼然一個完美無瑕的成功人士。然而,就在聖誕夜節的前兩天,傑克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他一覺醒來時,發現自己身在新澤西老家,凱特成為他的妻子,兩人更育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全新而對立的人生讓傑克無所適從,而他終將在金錢和親情間做出抉擇……
本片榮獲2001年美國科幻與恐怖電影學院最佳女主角獎(Téa Leoni)、2001年青年藝術家最佳表演獎

Ⅸ 查一部國外喜劇電影名,內容是講一個女人有兩個老公的故事

【我決定留下來】【法國愛情喜劇片,蘇菲瑪索主演!】[rmvb][319M]
原文片名:JE RESTE
出品時間:2003年
片 長:102分鍾
中文譯名:我決定留下
國 別:法國
語 種:法語
導 演:DIANE KURYS
主要演員:蘇菲·瑪索、VINCENT PEREZ、CHARLES BERLING

影片簡介:

Marie-Do和Bertrand表面是一對恩愛夫婦。由於工作需要,Bertrand不得不每周一飛往國外的建築工地,而只有在周未才能和Marie-Do及兒子在一起。可是即使是在周未,Bertrand也把時間全部花在自己心愛的運動自行車上。 事實上,Bertrand不願改變任何自己的習慣
,整整十年,Marie-Do都生活在丈夫的影子里,照看著他們已經7歲的兒子。
終於Marie-Do在遇到劇作家Antoine後,將多年來的積怨一同爆發出來。她不再日復一日地駕車跟隨在丈夫的後面,她想擁有自己的生活,於是她向Bertrand發出了離婚通碟。Bertrand在此刻方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麼愛Marie-Do,有多麼離不開自己的愛妻,自己曾經是多麼以我為中心。於是他不惜與妻子的情人求援,並與Antoine成為好朋友,最終在Antoine的幫助下,他用真愛喚回了Marie-Do,Marie-Do決定留下。

--------------------------------------------------------------------------------

Ⅹ 兩種人生是誰的作品

兩種人生是奧斯卡'雷蘭德的代表作,拍攝於1857年,是舊繪畫派攝影形成的標志

閱讀全文

與兩種丈夫兩種人生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一切都好免費觀看 瀏覽:912
小丑和哈莉奎茵是什麼電影 瀏覽:101
什麼電影最好看求推薦 瀏覽:986
去電影院看電影怎麼能便宜一些 瀏覽:637
哪些電影中出現了隱形廣告 瀏覽:723
房間電影原型現在如何 瀏覽:845
小女孩救河馬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99
如何查電影院電影下檔 瀏覽:192
監獄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108
十萬個冷笑話2電影票房多少 瀏覽:454
好看的韓劇懸疑電影2018 瀏覽:966
2010年好看的中文電影 瀏覽:271
怎麼取消日歷里的電影提醒 瀏覽:728
功夫電影大全粵語版免費 瀏覽:547
關於床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08
機關單位適合看哪些電影 瀏覽:654
日本什麼香氣的電影的 瀏覽:478
電影凌雲壯志免費觀看 瀏覽:260
想看電影玉子免費完整版 瀏覽:918
微信電影票小程序有哪些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