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1985年3月22日誕生於哪裡
誕生於
法國
B. 王麗坤是哪年出生的
王麗坤的出生日期為1985年3月22日。
王麗坤(Claudia),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本科班。
早年經歷:
王麗坤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她從小就在草原上長大,由於是放養狀態,她小時候經常下河、爬樹。王麗坤大學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在校期間她因在練功房裡一個不經意的回眸而被徐克選中,成為電視劇《七劍下天山》的女主角。
社會活動:
2011年11月18日,參加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發起的「希望之履」主題公益活動。
2014年4月,參加「幸福林」植樹公益活動,並與百對情侶志願者共同植樹,播種綠色和希望。
2015年8月13日,參加由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發起的「韓紅愛心 百人援貴」醫療援助系列公益行動;同年8月27日,擔任「天晴兒童美術繪本基金會」形象大使。
演藝經歷:
2004年,出演趙文卓、呂良偉、蔡少芬主演的古裝武俠劇《七劍下天山》,在劇中飾演劉精一的女兒劉郁芳,這是她的首部電視劇作品,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2005年,出演汪俊執導的家庭倫理劇《河流如血》,在劇中飾演男主角陸保良的姐姐陸保珍,與黃明飾演一對姐弟。
2016年3月,與鄭元暢、丁子峻、白冰合作主演根據網路小說《美人謀:妖後無雙》改編的古裝玄幻劇《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在劇中飾演舉家被顧清鴻謀害、並以「聶無雙」為名重生復仇的女主角繆芊芊;同年9月14日,受邀出席「2017春夏紐約時裝周」。
隨後,與高以翔合作主演浪漫愛情喜劇電影《情遇曼哈頓》,在片中飾演自小學習舞蹈且獨自一人來到紐約打拚的女主角白淇;之後,與楊洋、張天愛等合作主演古裝玄幻武俠劇《武動乾坤》,在劇中飾演容貌勝過天仙、氣質清冷出塵的九天太清宮宮主綾清竹。
2017年1月28日,其主演的古裝魔幻喜劇電影《西遊伏妖篇》上映,而她在片中則飾演了一心想吃掉唐僧的蜘蛛精戚秦氏;12月19日,獲得新浪時尚風格大賞年度品質藝人獎。
2018年4月28日,與徐崢、王硯輝、段博文、朱珠等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幕後玩家》上映,在影片中飾演魏思蒙一角。
網路-王麗坤
C. 加勒比海盜女主角是誰
凱拉·奈特利KeiraKnightley
英文名:KeiraChristinaKnightley/KeiraKnightley
中文名:凱拉·克麗斯蒂娜·奈特利/凱拉·奈特利
出生日期:1985年3月26日(星期五)
出生地:Teddington,Middlesex,England,UK
國家地區:英國/UK
主要身份:Actress
星座:白羊座
身高:170厘米
初登銀幕:11歲
父親:威爾·奈特麗,演員
母親:沙爾曼·邁克唐納,演員、編劇
生平
凱拉·奈特利的父親威爾·奈特利是演員,母親是莎曼·麥克唐納(SharmanMacdonald)劇作家。3歲時在奈特利的要求下,父母同意她暑假裡在劇組工作。
她的第一個角色是9歲時出演MoiraArmstrong的《鄉村情事》(AVillageAffair,1994)。但是奈特利第一個露臉角色是在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一:魅影危機》(StarWars:EpisodeI-ThePhantomMenace,1999)里扮演阿米達拉女王的替身Sabe。自此她出演了一系列電影,包括《鬼地方》(TheHole,2001),奈特利早期最為人所知的角色是由古林德爾·哈昌(GurinderChadha)導演的《我愛貝克漢姆》(BendItLikeBeckham,2002)里頑皮的足球運動員JulesPaxton,本片在美國票房成績不俗,媒體驚訝於一部關於足球的電影在美國這樣一個對足球不太感冒的國家裡能取得如此成績,最後,紛紛把這一成績歸功於青春逼人的凱拉。
在2003年的奇幻大片《加勒比海盜》中,她與約翰尼·德普和奧蘭多·布魯姆搭檔,扮演一名外表大家閨秀實際野性難馴的總督女兒,不但影片票房大收,更令她星光大閃,獲多位名導垂青。2006年《加勒比海盜2》上映,07年《加勒比海盜3》上映。在此期間,凱拉主演的《傲慢與偏見》、《靈幻夾克》、《贖罪》等片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凱拉這朵「英倫玫瑰」驕傲盛放,成為英國乃至好萊塢女演員中最繁忙、最受關注的一位.
D. 電影的由來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
(4)電影1985年3月22日誕生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
E. 電影發展的階段及代表作
一、電影的發展歷史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重要時期,分別是形成期,發展期,成熟期。
1、電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與進步, 1895年3月22日,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
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被稱為「電影之父」。
這個時期的電影在技術上推行標准化,藝術上講求構圖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這些早期電影過於貼近現實,而且影片時間很短。電影持續放映了一年半時間以後,人們的興趣就在明顯的減弱,以至最後再也無人問津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局限和自然主義的局限造成的。
2、電影的發展期
1902年,梅里愛根據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的兩部有名科幻小說編導了著名的科學幻片《月球旅行記》,這是他的高峰作,在電影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一時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攝了《火車大劫案》的鮑特。
鮑特在《火車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愛的影片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鏡頭。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尋仙記》、《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摩登時代》和《淘金記》等。
這些電影具有鮮明的現實
感和尖銳的諷刺性及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特色。薩杜爾先生對其作品作了如下評論:「卓別林的影片是唯一能為貧苦階級和最幼稚的群眾所欣賞。同時又能為水準最高的觀眾和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所欣賞的影片」。
3、電影發展的成熟期
1927年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誕生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同時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聲音使電影由單純的視覺藝術,發展成視聽結合的銀幕藝術,實現了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極大發展了電影的本性,為電影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
1935年,馬摩里安攝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彩色膠片的發明,使得電影藝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聲音和色彩促使電影更趨近於自然。有的電影創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藝術效果。
電影從此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並在同其他藝術的關繫上,從過去單純的摹仿吸收進行到有取有舍的階段。此外,更值得重視的是,電影這時的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品,而是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的藝術門類了。
(5)電影1985年3月22日誕生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電影創新:
立體放映早在電影發明之前就已出現。1868年,亨利·達爾梅達就曾用紅綠兩種光線把畫面重復投射到銀幕上,觀眾可以透過一種紅綠雙色的鏡片把兩個畫面混合成黑白立體形象。
這種方法日後被稱為「雙色立體放映法」(Anaglyphe),曾在1935年前後被路易·盧米埃爾及美國的米高梅公司用來放映短片。
「雙色立體放映法」的缺點是使人們不能看到彩色,所以(尤其在德國)有人用兩片無色的偏鏡片(Polarlides)來代替原先的紅綠鏡片,使光線從左邊或右邊偏離分散。
到1950年,這種方法開始走出實驗室,在義大利、匈牙利和英國作公開的表演。
「星涅拉馬」式寬銀幕電影是和立體電影同時在紐約出現的,不過它的流行要持久得多。這種電影的發明者弗萊德·華勒(1954年故世)在放映時採用凹三面銀幕和立體音響。
就如阿貝爾·岡斯和機械師德布里於1927年和1935年在巴黎兩次放映《拿破崙》時所用的方法那樣。1940年華爾特·迪斯尼在美國幾個城市裡放映他的影片《幻想曲》
時也採用三條音帶與三個擴音器,來產生立體聲的效果。
「星涅拉馬」式寬銀幕電影用3架放映機,300平方米的凹三面銀幕,6條聲帶和將近20個擴音器。它在紐約獲得如此大的商業成功,以致觀眾要好幾個月前預訂影院的座位。
經過十年獲利的經營,到1962年年底世界各地共有140家「星涅拉馬」電影院,放映麥克·托德、茂里安·古柏、路易·德·羅希蒙等人拍攝的九十部影片。
這些影片當時還不是故事片,而是一些旅遊紀錄片,引導觀眾漫遊世界五大洲。當表現交通工具(火車、飛機、小汽車、直升飛機、游覽小火車等)迎面飛馳而來時,尤其能產生驚人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史
F.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這天公開放映電影的什麼被稱為電影之父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