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刺蝟的優雅裡面出現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天使之翼
地區:
美國
主演:
加里·格蘭特 琪恩·亞瑟 理查德·巴塞爾梅斯 麗塔·海華斯
導演:
霍華德·霍克斯
類型:
倫理愛情懸疑冒險偶像劇動畫精彩震撼抱負體育
㈡ 請介紹一下日本影片《東京物語》
中文名稱:東京物語
英文名稱:Tokyo Story
別名:Tokyo Monogatari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53年
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 (Yasujiro Ozu)
電影演員:
笠智眾 (Chishu Ryu) ...... Shukishi Hirayama
Chieko Higashiyama ...... Tomi Hirayama
原節子 (Setsuko Hara) ...... Noriko
杉村春子 (Haruko Sugimura) ...... Shige Kaneko
Sô Yamamura ...... Same per
三宅邦子 (Kuniko Mi
劇情簡介
《東京物語》被普遍認為是小津安二郎漫長職業生涯中所拍攝的最為優秀的電影,同時也是那些經典藝術電影中的翹楚,也是小津安二郎戰後最感人的影片。
《東京物語》講述一個大家庭中兩代人的故事。親情與疏離,摯愛與義務,死亡與孤獨,在一樁樁觀眾再也熟悉不過的平常小事中緩緩鋪展開來。這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但也是所有家庭的故事,無論你我他,都有可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電影由平山周吉老夫婦站在月台對話拉開序幕,這對老夫婦欲前往東京與其他子女相聚。途中經大阪時,與在國鐵服務的三男敬三相見後,直達東京長男幸一家中,兩三天後,老夫妻因無聊而移往經營美容院的長女志子家中,但志子十分吝嗇,只有已故二兒子的媳婦紀子給予了二老熱情的接侍。由於與老友喝酒受到女兒責難,周吉一氣之下回鄉。周吉老太太不多久即因腦溢血病逝。最後與紀子語重心長的話別,使整部電影即在這滿盈感動與溫馨的畫面中結束。在這部電影中,小津簡約的影像風格近乎完美,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電影的製作者既不需要煽情,也毋須告訴觀眾誰對誰錯,因為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或許導演唯一的傾向,是電影中那種不失溫婉的諷喻,但決不是義正詞嚴的批判,因為小津並不相信有什麼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他不僅要表現生活本來的面貌,他還要我們接受人性並非完美這一事實。
《東京物語》是小津自己最喜愛的一部電影,但他卻很少談及。電影榮獲《電影旬報》年度評選第二名之後,小津說:"我想通過父母與子女的經歷,去描寫傳統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離析的。在我拍過的電影中,這一部最具通俗劇的特點。"。
沒有大起大落的是影片情節,也沒有愛恨情仇的繁瑣糾葛。有的只是一絲淡淡的憂傷,而這憂傷也只是像一片秋葉的飄落過程。但更多的,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平實的溫暖。它緩慢地,如此緩慢地滲入我們的內心,然後是許久地撫慰。這部1953年的黑白片是小津安二郎的早期代表作。作為一代電影宗師,小津給予我們的影象世界是完全生活化的。我不可割捨地愛著他的電影。小津一輩子只拍攝一個題材的電影,那就是家庭。固定的機位,嚴格的構圖,平實的人物性格,永遠不存在壞人的故事情節,流暢的敘事方式。這幾乎就是他作品標志的全部。小津一身未娶,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直至她去世。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小津的電影會如此簡單但又能如此深地打動我。我想,可能真的是一份平靜中的溫暖在慰籍著我,這個秋天果真是收獲的,我在小津的電影里找到了最深厚的感動。這感動不會讓我落淚,但會溫暖我許久許久。
海報:http://www.grassy.org/art_ovsea/bill/bill/2p122b.jpg
㈢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有什麼風格特點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的風格特點是:
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現代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描寫,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把它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現。即使是外國人對這種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緊張感、層次感和幽默感也會很容易領會。
他熱愛生命,對鏡頭下的人物既是憐愛也灌注無限深情。他的電影繼承了被美國電影所淡忘的一些東西,並把它作為一種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發展。
人物評價:
在小津安二郎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體現了一種克制而平易的喜劇風格。在小津的電影中,家庭親情作為一種近似宗教式的倫理而再三討論。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女性角色僅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而成為父親視野里的感嘆一種。
小津的前期電影達到了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堅持了日本電影的傳統風貌。對於傳統家庭結構的挽留,以及對於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嘆成為小津作品的戀戀風塵。
㈣ 小津安二郎簡介
小津安二郎在一九○三年出生,一九六三年與世長辭。剛好是整整一個世紀以前的人。他熱愛生命,對鏡頭下的人物既是憐愛也灌注無限深情。他拍大學的生活,拍父親的故事,拍溫暖的家庭,可諷刺地,他沒上過大學,父親在生時很少和他同住,他也終生沒娶,一輩子只和母親一塊生活。他沒有的東西,卻都跑到銀幕上發光發熱。
他像天生的造影者,中學開始便一頭栽進電影,吸飽了西方養料,拍過幾部短片之後便在銀幕上弄出圓融的光與影。從草根題材拍到家庭畫面,從喜劇拍到悲情,流傳至今的三十多部作品,真的,居然沒有一部劣作。西方評論說這個日本電影大師最日本,但我們全然不覺;他拍家庭制度經歷巨變的上一世紀,但我們卻覺得那些故事彷佛說的,都是今天的自己。在高度敏感、洞察的目光之中,在簡潔美麗畫面的凈化之下,笠智眾和原節子他們的感情與故事,會跨越地域與時間,還教人思潮迭起……那種感動,或曰感觸,是看別的電影沒法比擬的。
小津安二郎生平
1903年12月12日生於東京。
十三歲時進入三重縣立第四中學校(現在的伊勢高校)讀書。他一開始便是「問題學生」,無心向學,不守紀律,又染上飲酒癖好。
他年紀輕輕便熱愛電影,尤其是美國影片。
1923年獲親人引薦,進入松竹蒲田攝影廠工作;在父親強烈反對之下,開始擔當攝影助手的工作,與清水宏、五所平之助等「未來導演」是同事。
1925年在陸軍後勤部服兵役,大部份時間在裝病。
1926年返回松竹公司,任大久保忠素之助導。未及一年,松竹總裁城戶四郎便邀他執導。第一部作品《懺悔之刃》是他唯一的古裝片,他很快便愛上了「現代劇」的題材;一九二九年開始在「庶民劇」方面顯露了他的才華,專門拍攝以日本中下階層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影片。早期作品頗受外國電影的影響,尤其是一連串的學生喜劇,以及好幾部警匪電影和通俗劇。
1936年開始大量拍攝有聲片,至中日戰爭爆發為止。他的影片在商業上並不算成功,但影評家對他卻頗為贊賞。一九三七年被征入伍,派往中國戰場任步兵伍長。兩年後,重返松竹公司,其後被調往新加坡拍攝宣傳大和魂的紀錄片,但他卻乘機盡情觀賞了許多沒收回來的美國影片。日本戰敗投降,小津淪為戰俘,六個月後被遣回國。
1949年與編劇老搭檔野田高梧重新合作,他後來的所有影片都出自野田的手筆。
1958年拍攝《彼岸花》,第一次嘗試採用彩色膠卷。五十年代末期重拍了他三、四十年代的心愛作品,像《早安》、《浮草》、《秋日和》分別是《我出生了,但》、《浮草物語》和《晚春》的翻版。
1963年12月12日在他六十歲生辰病逝。骨灰被安放於北鐮倉的圓覺寺。
小津一生得到不少獎賞,例如五八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五九年獲藝術院賞,六一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六三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是電影導演獲此榮譽之首次。
㈤ 小津安二郎的演藝經歷
1927年,因為偶然的機會,小津安二郎拍攝了電影處女作《懺悔之刀》,這是其唯一的古裝片。
1929年,小津安二郎執導了由高田稔、田中絹代主演的劇情片《我畢業了,但…》。
1930年,編導了由齋藤達雄、二葉香穗瑠主演的劇情片《我落第了,但…》。
1932年,編導了由齋藤達雄、青木富夫主演的劇情片《我出生了,但…》。
1933年9月7日,小津安二郎編導的劇情片《心血來潮》上映,該片是喜八系列的第一部,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1934年,拍攝了由坂本武、飯田蝶子主演的喜八系列第二部《浮草物語》。
1935年,日本文部省以教育片宣傳本色傳統文化,邀請松竹拍攝歌舞伎演員尾上菊五郎六世演出的《鏡獅子》,該片由小津安二郎執導。影片上半無聲拍攝,後半轉到幕前的演出,同步錄音。這是小津最受爭議的作品; 11月21日,小津安二郎拍攝的喜八系列的最後一部《東京之宿》上映。
1936年,小津安二郎編導了首部有聲電影《獨生子》。
1937年3月3日,編導的由齋藤達雄、粟島墨子主演的家庭喜劇《淑女忘記了什麼》上映; 9月10日,35歲的小津安二郎作為預備役軍官伍長被徵召人伍,隸屬華中派遣軍直屬軍部野戰瓦斯部隊第二中隊;9月24日,他從大阪上船,29日在上海登陸,直接投人淞滬會戰。上海之戰結束後,小津隨部隊進攻南京,隨後一直轉戰中國的華東、華中各地,直到1939年7月服役期滿歸國。
1941年,編導了由藤野秀夫、葛城文子、三宅邦子主演的家庭倫理電影《戶田家兄妹》,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再次應征,被派往東南亞戰場。這回他不是一名普通士兵,而是作為軍部報道部電影班成員,參與日軍的宣傳報道工作。日本戰敗後,他在新加坡隨日本軍隊投降並成為戰俘,於1946年歸國。
1947年,小津安二郎拍攝了戰後第一部作品《長屋紳士錄》。
1949年,小津安二郎跟編劇老搭檔野田高梧再度合作,推出了《晚春》,該片標志著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成熟。此片被列為日本當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並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
1951年,小津安二郎執導並參與創作了劇情片《麥秋》,最終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並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
1953年11月3日,執導的由原節子、杉村春子主演的家庭倫理電影《東京物語》上映,影片展示了傳統的大家庭制度正在無可挽回地走向緩慢解體的過程。影片獲第1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薩瑟蘭獎。
1958年,第一次嘗試採用彩色膠卷,拍攝了《彼岸花》,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三位,小津安二郎也因此獲得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章。
1959年,拍成彩色版《浮草》,描繪的是江湖歌舞伎藝人的生活和情感; 同年獲日本藝術院賞。
1960年,拍攝了《晚春》的翻版《秋日和》,並以此獲得第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62年,執導了由岡田茉莉子、杉村春子主演的劇情片《秋刀魚之味》,該片是小津安二郎過世前最後執導的作品,獲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
1963年,小津安二郎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是電影導演首次獲此榮譽; 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與前一年去世的母親一起葬在北鐮倉圓覺寺中。
㈥ 20世紀中期日本著名的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電影有哪些個人特點
小津安二郎。
小津1903年出生於東京,肄業於早稻田大學。自從他二十歲時進入松竹公司擔任攝影助理起,他所營造的就是一個完整的黑白默片電影時代。一切悲喜情懷都在靜默的黑白光影里緩緩呈現。到他轉入拍第一部有聲片《待到重逢時》為止,他已經拍攝了二十五部默片。
在他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體現了一種克制而平易的喜劇風格。他把美國同時期的家庭題材的影片改編成日本電影,比如《懺悔之刃》《日本產吵架朋友》《戶田家的兄妹》《風范長存的父親》等影片,這些影片都是關於父子關系,兄弟情誼等男人集團式的感情故事。在小津的電影中,家庭親情作為一種近似宗教式的倫理而再三討論。
人物介紹:
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女性角色僅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而成為父親視野里的感嘆一種。研究者把這種女性視角缺失的現象解釋為小津一輩子未婚,與母親一起生活而造成的視野缺失。小津的前期電影達到了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
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堅持了日本電影的傳統風貌。對於傳統家庭結構的挽留,以及對於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嘆成為小津作品的戀戀風塵。
㈦ 彼岸花什麼電影
《彼岸花》是1958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由小津安二郎執導,佐分利信、田中絹代主演 。
某個婚禮上,與新娘父親同期的三上周吉獨獨缺席,原來他的女兒文子堅持離家出走,和所愛的男人住到一起,令周吉頗為煩惱。周吉拜託公司常務,同時也是他的好友平山涉去文子工作地點探望。有道是別人家的事總歸無關痛癢,平山雖然看似開明表示理解文子的做法,可是放到自身態度就立馬180度大轉彎。他的大女兒節子與公司員工谷口正彥自由戀愛,打亂了平山對女兒婚事的安排。父親和女兒不僅僅是兩代人的關系,更好像天生依存而又互相折磨的冤家,一代又一代,宿命地輪回下去。
㈧ 如何評價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現代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描寫,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把它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現。
小津安二郎一生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所以他經常在電影中討論家庭親情,而且總能給觀眾留下思考的空間。我覺得他的作品中有明顯特色的就是《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和《彼岸花》他的作品很吸引人,但小津安二郎隨日本軍隊進攻中國上海南京等的經歷實在是讓我對他喜歡不起來。
《東京物語》
該片講述的父女之間因為婚姻和愛情所產生的矛盾,父母與子女之間最平常不過的爭吵在小津安二郎的鏡頭下竟有了一絲美感,讓人感到親切。影片多以室內場景為主,從老人的視角出發,也讓年輕人感受到了父母不善表達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