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師好》觀後感800字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老師好》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前天和小孫一起翹課去電影院看了《老師好》。之所以翹課是因為那天是她脫單的第一天,她興奮著,我也興奮著,於是前一夜雙雙失眠。她興奮是因為結束了母胎solo,我興奮是為什麼我也不知道。
電影院沒什麼人,我們捧著嫩牛五方笑的顛三倒四,雖然故事發生在遙遠的1985,但是並沒有太大的陌生感。小孫一邊說這個事兒她干過,我一邊笑這個人跟我高二一模一樣,代入感極強。但是笑著笑著我們漸漸安靜了,抽出了紙巾,連烤翅也不想吃了,抹起了眼淚。劇情本身並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難得的代入感讓我們各自想到了高中時代。我們也一樣經歷過不達目的不罷休,經歷了與老師鬥智斗勇,經歷了對某個人的眼神念念不忘,經歷了眼淚與絕望,最重要的是,經歷了那段晦澀艱苦卻熠熠生輝的日子。於是在那樣一個放鬆的時刻,對於猛然回憶起的壓迫與緊張,我只好用眼淚表達自己的情緒。
於謙老師的京腔擲地有聲。「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擁有了這最好的時光。」我在高中遇到了許多人,有的人讓我永遠懷念,讓我對生活燃起了希望,但我同時挺小心眼的,所以也有的人讓我永遠記仇。我最好的時光可能不在高中,但我在高中遇到了最彌足珍貴的呵護。
高中的我過於沉浸自己的世界觀,偏執的認為自己的准則才是正確的,忽略了多變性和復雜性,「一刀切式」幼稚的處事態度讓我對生活望而卻步。幸好世界上有那麼多好電影和好書,它們在溫柔的幫我成長,幸虧我身邊有最好的朋友,永遠包容,永遠有愛,也幸虧生活對我的敲打從不止步,讓我從憂慮煩惱到接納煩惱,讓我從難以接受失去到坦然面對失去,讓我明白宇宙的守恆規律,向每一個過客再見。
生活不會因為我的念念不忘給予我特殊獎勵,所以無論是在炎炎夏日裡懷念寒冬,還是在冰天雪地里回憶大汗淋漓,都是沒有必要的,對季節應該如此,對人也應該如此。歲月蹁躚,我一路擁有,一路失去,我還是常常後悔,卻再也不固執,因為人生的每一刻都有遺憾。
每個人,都只是經過。
周二學校組織觀看由於謙主演的電影《老師好》,電影中的苗宛秋老師,似曾相識的情景,想起自己高中時光,但更多的是想起現在的時光。因為自己是老師,對電影中的情節感同身受,在觀看過程中,我一邊看一邊回憶,看到苗老師的默默耕耘,和學生們鬥智斗勇,我也是一邊看,一邊流淚。
當電影一開始,霸氣的苗老師批評化妝,燙發,與一些調皮的學生鬥智斗勇,互不相讓。每一位曾經的學生的經歷都那麼熟悉,會心一笑。
洛小乙的出場,讓苗老師頗感吃力,這個充滿狠勁一根筋的學生,確實很厲害,天不怕,地不怕,又不愛好學習,又沒有父母的庇蔭。
洛小乙的性格和我班的鄭澤城很像,那種不管不顧的執拗,略帶幼稚的自以為是,以及不顧一切的狠勁,尤其是打架的那種氣勢,確實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擋的氣魄。而鄭澤城脾氣有很大的轉變,變成現在比較溫順,是因為我們班新來的宋老師,那一次他肚子很痛,打電話叫他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去醫院,他的爸爸媽媽卻來不了,而我們學校醫療設備和葯物極其簡陋,治不了。是宋老師一直抱著他,給他按摩,用艾灸的方法,讓他的小肚子暖起來,他痛得一邊哭一邊流汗,也是宋老師默默地在旁邊給他擦汗,擦眼淚。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是宋老師一直陪著他,抱著他。
從那次以後,鄭澤城對宋老師有了不一樣的感情,特別喜歡粘著宋老師,宋老師長,宋老師短。而且,遇到問題也願意說出來,會聽從老師的建議。眼中的少了一些恨意,多了一些溫柔。而且,學習也開始越來越好,遇到不懂的知識點,現在都開始經常主動問我。
還有,王海調皮搗蛋又聰明,特別像我班的曹珺婷。原來的珺婷是上課經常和老師頂嘴,下課和同學吵架,經常喜歡和一群男生吵架和發生矛盾。而她現在變得溫柔多了,經常會去關心同學,對同學充滿愛心。我班現在來了一位新同學梁博超,因為他的膚色是黑色,同學排斥他,沒人願意和他坐,而曹珺婷第一個站出來,當梁博超的同桌,這些學生的轉變,是我在教師的這條路上繼續前行的動力。
用電影里的一句話來表達我對學生的感激之情: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
電影背景是八十年代的,但故事內涵消除了時代感。尤其是做為班主任的老師,更是讓人懷念中學的班主任。
班主任都有一股「苗霸天」的霸氣,用嚴格的班規和窗外「死神凝視」掌控著班級。尤其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也經常會整治「害群之馬」,敲打破壞規矩的人。大錯小錯,都不姑息。我以前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人,也在操場和女寢後面拔過野草。那時候也很倔,越打壓越反抗。喜歡在教室里和同桌下棋,班主任來前有望風的一喊,同桌拿張報紙蓋住,裝作一副在學習的樣。這種反抗很冒險,卻也有逃過一劫的樂趣。
我的初中班主任,肯定是知道報紙下有貓膩的。但他從沒有去揭開。這得益於班主任的偏愛:對成績好的同學的偏愛。電影里《老師好》里苗老師對安靜同學的好可見一斑。這也是我的班主任對同桌的好。
初中班主任,有中考壓著;高中班主任,有高考逼著。他們不能不偏向好學生,原諒他們的過錯,對他們多加照顧。今時今日「唯成績論」依然是中學班主任的標簽,大而擴之,哪個領導不喜歡能做出成績的人呢?
所幸,意識到這一點時初中才過半,還有機會挽救。受過幾次小懲小戒,在班級里也有過任人欺負的時候,然後再對比成績好的同桌所受的待遇,才知道是吃過成績一般的虧。改變,始於那時候。此後,向著「安靜」同學努力,也改善了和初中班主任的關系,過上了順心的生活。高中時代也是,第一個學期很消沉,在班上都排不上名,和班主任都不熟;但分班後還是留在了原來的班級,成績一下又好了,和老師的關系一下親近了。讀後感·頂著他的課代表頭銜,偏偏我還總是請假,每每老師還是批了。現在想來挺慚愧的。
《老師好》的結局是個悲劇:苗老師最抱有希望的學生出車禍了,無緣當年的高考,以後考了兩次失敗了,最終放棄了。
我的高考也失利了,老師最不擔心的學生考砸了,人生軌跡也改寫了。就算現在釋懷了,依然會覺得很對不起高中班主任。
盡管沖著成績去的,但不可否認,那時候兩位班主任老師都對我很好。可惜時光易逝,再也回不去了。
在學生會的組織下我們在晚自習的時間觀看了《老師好》這部影片,看完以後我感觸頗多。這部電影應當算是相當中規中矩的國產青春電影。
它展現了八十年代學生的血性、果敢、和無畏,又存在著不論何時何地何種學生都會有的藏在最心底的一份溫暖。那時的高中,愛恨交織,簡單直率。但無論是那種情感,都好似蜿蜒婉轉、細微綿長,它剪不斷,但它又那麼清晰。洛小乙與安靜的的感情似乎並不是故事的主線,但他們的經歷與老師的愛相互交織,成為了片中最精彩的高潮。我們會惋惜,二人的愛情連火星尚未擦出,就喪失了青春悸動的機會。也許這是一種遺憾,又或許是一種合理與天意,它讓你喪失了在青春最好的年華里咀嚼到愛情禁果的機會,但它又讓你在絕望中希冀曙光,在瘋狂中探索理性,唯有經歷了懵懂時期的掙扎,你才會尋覓到在成為「人」這個十字路口上最正確的方向。我感覺這部影片的主題就是圍繞老師好三個字開展的,一聲聲的老師好有多少態度的轉變,有多少種態度的變化。在劇中苗老師和同學們的戰爭中,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加深,最後苗老師雖然年齡大了,但他還沒有愚鈍,因為他還愛著這群孩子們。在片中,師生間愛的表現直白又晦澀,我們的老師不善於言表,卻最愛「潤物細無聲」,這片中的例子數不勝數:只因善良,免費為礦山中學的同學的.補習功課;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已經落入不歸路的洛小乙;深夜帶出因犯錯而被拘留的劉昊,捐出工資去拯救劉昊同學的生命等等事件。高中時的學生是需要感化的,我雖然不甚了解八十年代的他們,但是沒有惡意的桀驁、嘚瑟、隨性的性格在未被好老師感化之前充斥著生活的主旋律,像陰霾籠罩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們當然明白善與愛,當陰霾被撥開了,他們會用學生時代最真摯的幼稚去感恩,去報答,不然也不會幫苗老師找自行車,關婷婷也不會因為第一年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文藝晚會拿了第二名而愧疚。所有好的老師都是如此,他們會用自己畢生所學去期待孩子們,而學生總能用自己的真心報答老師。他們相互回應。正如片中所講,「我終於明白,那時的自責或是不舍,其實都不重要。因為有些人看似已經走遠,卻從未真正離開。」
當我們離開校園時終會發現,一聲「老師好」蘊含著你青春最美好的東西。
近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由張欒執導,於謙等主演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勾起了很多人對於學生時代的懷念,也讓大家想起了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故事。這不是我們的故事,卻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餘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好像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這個故事展現的師生情一代傳一代,時間在變,故事在變,師生情不變。師生關系,好教師的標准,這些經常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被被討論的話題,一言不合就被廣大網友群攻的教師職業,讓從事教育行業的我們往往感慨,懷念80年代的師生情。當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用現代教師的四個標准時刻勉勵自己,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
《老師h》不是一部簡單的青春片,它在夢想與青春中加入了遺憾,在學生的生活中加入了老師,至此我們才發覺人生中的很多東西是不可分割的,甚至說有遺憾才叫完美,有老師的青春才是青春。洛小乙活成了自己心目中軍人的模樣,安靜一直都是那個可敬的追夢者,苗宛秋有著與學生們共同的美好回憶,想必不再為遺憾而悲傷,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故事沒有交代同學們未來的狀況,也許我們沒有必要知道,他們已經將他們人生的序章展示給了我們,而我們也無需羨慕或為之感傷,只需好好欣賞,再低下頭,像他們一樣譜寫自己的序章。青春該是一首優美的詩,不長不短,不驕不躁,青春沒有結局,未來可期。
如果時光潛入海底,唯有記憶,將一切打撈上岸。
彷彿還是昨日,才走進這個校門,一晃突然只有兩個多月,就要從這里畢業。
一部《老師·好》電影,笑里帶淚看完,就如一道按鈕,輕輕觸碰,突然打開記憶的門,學校點點滴滴,在我腦海、眼前,幕幕浮現?
電影開場,一群活潑的學生就闖入了我們視線。立刻,電影的畫面又切換到卷頭發,塗口紅,抽煙的各種頑皮的「猴子」們,甚至還有抗著斧頭的「猴王」。他們的出現瞬間讓班裡沸騰。又不多時,一個帶著眼鏡,身穿淺綠色工作服的老師映入了我們視線。他一出場,展現著他的一招一式。各路小妖被他一一收服,就連最後的大boss也在一瞬間偃旗息鼓。最終,這群「皮猴」們,全都掌控在他的五指山間。跟隨他的引領,奔向光明之路。
多麼熟悉的片段,多麼熟悉的場景。我的思緒瞬間拉回到近三年前。剛來新班時,前後左右環顧一圈,周圍都是陌生的面孔,他們有的在談話,有的在嬉笑,有的擦自己的桌子,有的甚至在打鬧。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著老師的到來,當時的我,還很羞澀。不過這只是我成為猴王的表象。沒過多久,我就和大家混了個臉熟,每個人的名字我都爛熟於心。這正為我的修煉之路打下了基礎。之後我便開始上課講話,偷吃東西,打撲克,真的是無「惡」不做。班上的小猴子們也在我的影響之下,各各都法力驚人。正當我們洋洋得意之時,老班一法棍敲到了我們的頭上,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被一頓教訓苦口婆心反復教誨之後,我終於決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慢慢的,我走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眼看著初中一程,十萬八千里的取經之路就要走到盡頭,眼裡的淚水卻忍不住汩汩流下。
記憶里的那一張張笑臉,一次次流淚,一個個瞬間,都是我在取經之路上的滿滿收獲。滿滿感動。感謝妖怪們對我的歷練,感謝同伴們對我的幫助,感謝老師們對我的指引。感謝我的青春有每一個你,和身邊每一個您,讓我的青春滿滿的都是回憶。有歡樂,有溫暖,有累,有努力。即使這取經之路多麼艱難,如果給我機會,我也願再走一遍!
青春是那麼的美好,留下了我們奮斗的足跡。
青青,將成為我難忘的回憶!因為,青春里,有每天讓我叫著「老師好」的您!還有攜手奮斗,同伴的你!
❷ 《老師好》洛小乙結局是什麼
《老師好》洛小乙結局是洛小乙會成為一名軍人,因為當兵是洛小乙的終極目標,他費盡心機的想入團,無非就是為他當兵鋪上一層路。並且他還有一位當兵的叔叔,由於沒有父親可以說這個叔叔就相當於父親的角色。
在影片中他的叔叔要求他將高中讀完才能去當兵,而洛小乙也最終完成了學業,但是成績肯定不是很好。很大可能性是他成功的入了團,所以說成為一名軍人是順利並且也是合情合理的劇情。
在影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洛小乙是一名聰明領導力強的學生,只是不願意努力學習。當他被關婷婷誣陷失去了希望後又開始了放盪的生活,就在所有人放棄他時苗老師將他從小混混那裡硬拽了回來,並且終於將他內心的潛力給逼了出來。
當回到學校的時候,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出他學習的決心。並且在安靜班長被撞以後,他靠著強大的領導力帶領著全班沖刺,相信即使他考的不會很好,也不會太差,但是能不能創造奇跡也未可知。
(2)洛小乙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老師·好》不僅藝術地再現那個時代的「真」——校園的天真、學生的率真、老師的真誠,而且熾熱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情」——愛生的真情、朦朧的愛情、互助的友情。這種「真」和「情」,以及它們各得其所的呈現方式,賦予了影片一種特殊的格調和魅力,讓蹩腳的故事變得有意思,讓粗糙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
有了這種「真」和「情」作為底色,電影內外的笑聲就脫離了段子的油滑,淚水也有異於煽情後的無感。而這種「真」「情」,正是教育類電影所缺的,更是當下越來越專業化的校園生活和師生關系中久違的。
❸ 為何於謙《老師·好》只有6.7分因為最好的時光,不該戛然而止
在第11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於謙憑借在電影《老師·好》中飾演的苗宛秋,奪得了最佳男主角稱號。
毫無疑問,於謙老師在電影中的表現非常出色。他成功地把一個刻板嚴厲,但又對學生關愛有加的老教師呈現了出來。相信不少觀看過電影的朋友,都有在觀影時被於謙老師打動的瞬間。
但於謙老師的演技得到認可,並不代表電影《老師·好》得到認可。
豆瓣電影網上,這部於謙老師表現出色,年輕演員沒拖後腿,還有吳京、張國立、喬杉等知名演員客串的校園青春電影,只有6.7分。
在演員演技沒有硬傷的情況下,《老師·好》為什麼只會獲得一個剛剛超過合格線的分數呢?
我認為與電影的劇情轉折比較生硬息息相關。而之所以會轉折太生硬,是因為缺少了一條能合理承載師生感情的主線,讓一段段美好時光成為了戛然而止的遺憾。
電影敘事結構屬於倒敘,是已經為人師表的王海對自己高中恩師苗宛秋的回憶。
劇情可以根據高中三年級大概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高一時期同學們與苗宛秋的鬥智斗勇。
正直青春期的少年一個個都性格張揚不聽管教,而苗宛秋卻是一個嚴厲刻板的教師,對叛逆的學生嚴懲不怠。這導致了師生關系隨著第一天見面時的各種沖突變得勢如水火。
學生們為了報復老師的嚴苛,對苗宛秋最珍視的自行車動手腳,讓苗宛秋生氣卻又無奈。
高一階段的故事主要是為了塑造電影主要角色的性格和鋪墊人物關系。
通過36分鍾的劇情,電影基本把苗宛秋的嚴苛、關婷婷的爭強好勝、洛小乙的血性剛烈、劉昊的機靈圓滑等角色的性格特點都呈現了出來,每個角色的形象都非常立體,不會出現讓觀眾覺得「臉盲」的人。
其次,通過師生間的鬥智斗勇,讓人物關系進入一觸即發的對立階段,為高二階段的反轉做好了鋪墊。
但電影卻在轉接時採用了一個慢鏡頭,並配以了一段歌頌友誼的旁白:
電影中的旁白,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雖然這段旁白及5名少年踏步「向前進」的畫面,與高二階段班級參加藝術比賽歌唱《我們走在大路上》相互呼應,「啟下」的作用是做到了。
但高一階段的故事並不是為了歌頌友誼,師生間的鬥智斗勇也不是為了讓學生們「團結」起來做鋪墊。採用這么一組慢鏡頭不僅無法承接苗宛秋對學生的從嚴厲到關愛的轉變,讓高二的故事展開得比較唐突。
也讓高一的故事成了欲言又止的遺憾,讓觀眾感覺高一階段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高二部分的故事主要是講述苗宛秋對學生的愛,先是以文藝表演的故事開幕,把苗宛秋嚴厲苛刻偏愛好學生的形象「一脈相承」,同時也通過方婷婷損害了苗宛秋的水杯反映了師生關系依然勢如水火。
接著,通過苗宛秋為患腦瘤的劉昊募捐,表現了他的刀子嘴豆腐心;通過苗宛秋不放棄誤入歧途的洛小乙,表現了他為了學生甘願冒生命危險。
於謙老師和兩位青年演員在這兩個故事中的表現都非常出色。
劉昊的扮演者孫藝楊,一邊狼吞虎咽地吃兆高面,一邊淡然地說出自己患上腦瘤卻沒錢治病。那種假裝看破生死,實際卻放不下的矛盾心情,被他完美地演繹了出來。
洛小乙的扮演者王廣源,在浪子回頭的那場戲里,從狂怒到自責再到懊悔,一連串的表情變化充滿張力,讓人對這個97年生的青年演員印象深刻。
於謙老師更亮猜胡不用說了,欲言又止的神情,充滿關愛的小眼神,恨鐵不成鋼的聲調,他通過各種細節生動形象地還原了一個倔強老教師對學生的關愛。
但是,即使演員們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內容,兩個小故事也把苗宛秋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展現了出來,但卻難以通過這兩個故事產生「以小見大敬攔」的效果,讓觀眾感受到老師對全班學生的關愛。
盡管為劉昊募捐可以讓學生團結一致,盡管讓洛小乙「浪子回頭」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苗老師的「大愛無言」,但兩個故事都是指向一個學生,蘊含的 情感 還不足以反轉高一階段苗宛秋因為嚴苛和專制給全班同學帶來的壞印象。
本來文藝匯演這種全班參與的事件是提升師生感情的契機,但電影卻用來強化了師生矛盾,並為高三的文藝匯演做鋪墊。 所以,高二階段的師生關系由勢成水火到相親相愛的轉變缺少了一個讓感情有「落腳點」的具體事件。
高二階段本來可以呼應主題,深入展示屬於他們相處中的「美好時光」,但電影選擇用兩個小故事來「以小見大」,就顯得格局不足,讓他們的「美好時光」沒有得到體現。
而且隨著洛小乙事件結束,電影就順勢轉折到高三階段。
先是通過新文藝匯演、找單車事件,製造了師生間的新矛盾。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愛意發生沖突,讓苗老師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針出了問題。
其次,又通過補習班事件及安靜出事故摧毀了苗宛秋前半生的教書育人理念,讓他最後不辭而別,使班級的畢業充滿遺憾。
電影的結尾無疑是悲傷的。盡管交代了苗老師和安靜的「重逢」,並通過一段勵志的旁白及師生相聚的幻想表達了對師生感情的贊美,但並不能蓋過高三階段故事給觀眾帶來的傷感。
又因為高二階段的故事並沒有成功地讓師生間的「美好時光」得到體現,所以使電影的師生情不夠濃烈,在悲劇結尾的影響下,讓觀眾對電影表達的 情感 理解有點偏差。
相信不少觀眾看到最後都會有一個疑惑: 電影最後苗老師不辭而別是不是太不負責任?師生關系這么好,難道不是應該讓學生的畢業不留遺憾才對嗎?
其實電影之所以用苗宛秋不辭而別的結局,一來是為了尊重改編的真實事件,二來是為了讓人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如果師生感情能在結尾前有足夠的描述,這個帶著遺憾的結局不僅讓人感慨,還會讓人對這段珍貴的師生感情產生更多的共鳴。
可惜《老師·好》三個階段的故事,並沒有能集中把師生的「美好時光」展示出來。高一階段只展示了師生矛盾,高二階段只展示了關於兩個學生的故事,高三階段雖然引入了群體事件,但都是帶著遺憾收場。
三個階段的故事雖然層次分明,但並無相得益彰。打算用單車作為主線,揭露師生間的 情感 變化,卻由流於表面,無法讓觀眾因為圍繞單車的發生的事而引起足夠共鳴。
所以,最終會讓觀眾感覺師生間的「美好時光戛然而止」,並覺得充滿遺憾的結尾有點「狗血」。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師·好》的缺點主要是缺少了一個能承載師生感情變化的合適載體。
電影選擇用單車作為整個載體其實並不恰當。因為除了高三階段找單車涉及全班同學參與外,高一拆除擋泥板和高二纏膠帶都是個別同學的行為,無法體現全班同學對待苗宛秋的態度。
能承載師生感情變化的載體,最好還是集體參與的班級事件比較好。
經典法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不得志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來到一所特別的學校任代課老師,面對一幫被認為是「無可救葯」的孩子,他用音樂去凈化了他們的心靈,並讓孩子們得到救贖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和《老師·好》的敘事結構很像,都是剛開始師生間鬥智斗勇,中間因為各種事件讓師生關系變得相親相愛,最後因為突發的意外老師被迫離開學校。
但《放牛班的春天》比《老師·好》高明的地方在於,他選取了組織合唱團這個班級事件作為主線,把師生間的 情感 承載在一次次合唱的排練和演出中。
盡管電影中也有以幾個小男孩為主的獨立故事線,但是並沒有像《老師·好》那樣用於「以小見大」,表達師生感情的升溫。而是讓這些支線故事突出合唱團隊對男孩們的影響,加強了觀眾對主線故事的共鳴。
這樣的設定,不僅能讓主線故事更加有共鳴度,還能讓人物有成長的變化,讓角色的形象更加豐滿,更能打動人。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在《老師·好》中,把文藝匯演當成主線,把人物小故事用於圍繞文藝匯演這條主線,展示角色的成長變化,是否會讓電影擁有一條能承載師生感情的故事主線,讓他們之間的美好時光更加有「落腳點」呢?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認為於謙老師主演的《老師·好》在豆瓣上只有6.7分,是不是因為缺少了一條能承載師生感情的主線呢?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
❹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
《老師·好》鋪天蓋地的變通式票補,明暗角落的物料營銷,間接體現了宣發的勤奮,預告片也剪的有模有樣,信息量充分,這個直接還原1985年到1988年的高中校園電影,在懷舊性上,賣出了同類國產作品之前難以企及的票房高度。若於謙老師命硬,關於校園教育的國產類型片,將取得里程碑式的票房成績,導演用一個說相聲的捧哏巨匠做電影的引擎,一飛沖天。
這是個師生情誼為題材,主打師生關系的青春片 觸動觀眾的難點就在於,為人師表和有教無類,放到現代 社會 之中,還能夠被編劇賦予怎樣的,既不過時也不老套的 情感 力量;同時,在行為解釋的維度上可以獲得哪些提升或者突破:電影中的年代戲設置,疊加高度壓縮的記憶時空,再算上群像的人物表現,如果放任套路式煽情的故事走向,輸出牽強而具壓迫性的價值觀說教,那就無異於災難。
影評一:《老師·好》並沒有高超的電影語言,無論鏡頭、場景調度、配樂以及各種元素的融合,都並不十分出色,觀眾們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部短小的電視劇。影片在情節設置和氛圍營造上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就讓銀幕煥發出蓬勃的亮色。影評二:《老師·好》不僅藝術地再現那個時代的「真」--校園的天真、學生的率真、老師的真誠,而且熾熱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情」--愛生的真情、朦朧的愛情、互助的友情。這種「真」和「情」,以及它們各得其所的呈現方式,賦予了影片一種特殊的格調和魅力,讓蹩腳的故事變得有意思,讓粗糙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有了這種「真」和「情」作為底色,電影內外的笑聲就脫離了段子的油滑,淚水也有異於煽情後的無感。而這種「真」「情」,正是教育類電影所缺的,更是當下越來越專業化的校園生活和師生關系中久違的。
《老師,好》是於謙正式主演並擔任監制的第一部電影,這部笑點密集、劇情並不復雜的青春電影讓觀眾看到了濃濃的師生情和滿滿的真情實感。老師1965年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沒有被錄取,只好去上了師范,來到一個小縣城做中學老師。他曲折的求學經歷,讓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希望他的學生能夠實現他年輕時的夢想。 苗宛秋這一角色成功塑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國式家長和中國式教師的縮影:他們的確對孩子非常認真,對孩子成績高度關注和負責,非常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擁有一個好的人生。但他們問題在於,喜歡打著「為你好」「為了你的學習和成績」的旗號,不遺餘力地壓制你的一切創新和自由。
看到老師好這三個字,心想:不會又是一部高大上,偉光正的作品吧。不自覺腦補了很多情節和套路,老師如何不辭辛勞,如何默默付出,如何愛護學生。看完《老師好》發現果不其然。
無論是免費給學生補習功課,還是為生病的學生募捐,抑或拯救一個差生。劇情中多少顯得中規中矩,無外乎一片平淡的流水日誌,但看完還是忍不住寫寫這部電影,除了數不完的打醬油明星張國立,吳京,何兵,胡軍,可以全程帶入劉昊然的男二外,最重要的當然是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處理,把主角還原成一個人來講述。這是一個好老師,但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老師,甚至還有諸多問題。
苗宛秋考上了清華,卻因家庭成分的原因無緣大學,便去了南宿一中當老師。連續多年被評選優秀教師,直到遇到了電影中的一幫孩子。孔子說,有教無類,苗宛秋多多少少是戴有色眼鏡的,第一堂課看到洛小乙拿著斧子進班級,隨後自己的自行車被破壞,直接認定是洛小乙帶頭做的,論洛小乙強烈反抗,反抗無效。
洛小乙想要入團,便買塊雪糕賄賂下苗晚秋的女兒,苗宛秋看到腦補的全是洛小乙要綁架或者傷害自己的女兒,拿著棍子一頓亂揮。當然這些情節製造了不少笑點。
與之相對應的苗宛秋看到學習優異的安靜,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無論是任命班長還是保送學生的選擇,苗宛秋給予安靜太多厚望,想著這個孩子能實現當年未盡的夢想——考上北大。
安靜在高考前出了車禍,自然沒能如願,隨後復讀兩年成績也都不理想,是的,苗晚秋並沒有培養出一個北大的學生。高考前夕,為了不讓學生們浪費時間,苗宛秋禁止大家參與藝術節的比賽。去年因為染指甲得了第二的關婷婷心有不甘,偷偷組織了一個小隊伍,找時間練習。卻還是不幸被苗宛秋發現。
當然被扼殺了,除了關婷婷倔強的一個人在天台上繼續練舞,其他人乖乖的回到教室,直到比賽的當天晚上,大家擔心的表演,無心學習,想請假支援關婷婷,卻仍被苗晚秋阻止,學生們一個個沖出教室,一個人上台的關婷婷後面多出了一個隊伍。
如何面對平凡人生,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一個人留在教室的苗宛秋想到的是自己當年高考前的畫面,緊張的備考氛圍中,苗晚秋在班上吹起了口琴,老師張國立看到了並未阻止,等他把曲子吹完。從這一刻起,苗晚秋的思想開始動搖了,無論是有色眼鏡看學生還是把自己的路徑投射給學生,抑或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苗宛秋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一個老師。
如願去到清華的苗宛秋,大低也不會去做一個老師,老師是苗宛秋人生無奈的一個選擇,反過來說學校何嘗不是苗宛秋人生的庇護所,但做了選擇就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存在諸多問題,那就改吧,故事要結束了呀,怎麼改呢?
說不好聽點,苗宛秋在高考前夕當了逃兵,去到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任教。說好聽點,苗宛秋去尋找他的初心去了,你看多麼讓人無奈的人生,誠如講一個平凡大學老師故事的《斯通納》所言:「你也在弱者之列——你是一個夢想家,更是一個瘋狂世界的瘋子,但是你有一個頑疾,你覺得這里有某種東西值得去尋找,但你很快會明白,你將同樣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不會跟這個世界拼搏,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里納悶到底做錯了什麼,因為你總是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而他沒有那麼東西,他也不希望如此,棉花里的象蟲,豆莢里的蠕蟲,玉米里的穿孔蟲。你無法面對他們,你又不會與他們搏鬥,因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執了,你在這個世界沒有安身之地。」
這樣看人生似乎太過悲觀,權且這樣理解苗晚秋的出走吧,苗老師自覺沒當好一名教師,懷揣老師當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教誨,去到一所山區小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 健康 快樂成長。故事的最後,坐在輪椅上的安靜看到了老師——一個頭發白了的平凡老人的背影。
安靜沒考上清華,也沒和喜歡她的洛小乙在一起。導演說:不管他們是否在一起的,是否考上了北大,這都是他們的青春,都是他們的人生,是啊,我們大多數的人生不正是這樣嗎?人生的高峰沒有幾處多的是平凡的日子無能為力的人是如何面對平淡無奇的生活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我可能看法不一樣,要說為什麼去看這個電影,可能主要是情懷,畢竟畢業好多年了,有點懷念校園時光,無憂無慮。
我可能看法不一樣,要說為什麼去看這個電影,可能主要是情懷,畢竟畢業好多年了,有點懷念校園時光,無憂無慮。
《老師,好》差點要成為一部深刻的電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較大,我認為電影除了緬懷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對以前分數式的教學一種抵制,分數並不能代表一切。電影最後的十五分鍾,我一直沒能看懂,當然並不是劇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後這十五分鍾不感覺突兀呢,完全就是為了歌頌教師偉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來的十五分鍾,感覺讓人看著別扭啊
電影中苗宛秋那種教學也是中國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數,我本身也是這樣過來的,基庭先生倡導過自由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覺一二線城市可能選擇更多,三四線城市,或者鄉鎮只能靠分數,電影讓我們看見了中國教育的復雜性與多面性。也讓我們看見了無數☞毛坦廠中學☜背後的無奈與心酸。
電影當做緬懷青春的看就行,歌頌教師偉大的我還真沒怎麼感動,就當看了個喜劇片。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可能是無病呻吟,過度解度,但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或許不完美,但也可以為別人擴展一種思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懷念,而是壓抑。 人物之間的感情是真實而感人的。年少的 情感 是純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動心的愛情,友誼也是美好的,率真,寬容,義氣,師生呢,雖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極為真摯的。 但透過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與反思。 過分壓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總端著一個印有獎字的搪瓷缸,這個瓷缸在劇中出現好幾次。而與獎相關聯的事件,還有教育部門獎勵的自行車,學校分配的房子,優秀教師的評選。
時過境遷,當年的獎其實只是換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這棵大樹上駐蟲。 孩子在這樣的教育壓抑下,卻是異常堅強的。隨著音樂的渲染,有幾次我都以為這幾個學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戀,且失去入團機會的洛小乙的爆發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飯,被老師看不起,朝准老師的酒瓶卻揮向自己,在安靜家門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毀滅;被老師抓到在天台練健美操的婷婷,孤單而堅定地跳了好久好久,為了,是為了因為自己而錯失的班級榮譽,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們依舊活著,韌性地活著,恣肆地活著。就像被暴雨襲擊過後,路邊蔫了的野花,明天,依舊能挺立脊樑。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當年留下遺憾的北大時,因為自己的事,找縣長求救歸途中出了車禍,無緣高考。手中染滿鮮血的蝴蝶結,思緒停在,安靜在課桌下編著蝴蝶結,苗嚴厲地朝她伸出手,拿過那個蝴蝶結,毫不猶豫地將蝴蝶結扔出窗外……思緒又飄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著口琴的自己,那時候,老師也站在後門,苗回頭看他,他,那個時候是點頭默許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個十字路口,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也就那麼幾個。而高考這個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為文革前夕,85年安靜是因為車禍,在與嚴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凱旋途中。苗在孩子畢業當天,選擇離去。他為何那樣急著離去呢,現實的壓抑,理想的破滅,那個安靜編的蝴蝶,巧妙地將自己所受的壓抑和孩子們所受的壓抑聯系了起來,這種壓抑在安靜的車禍後達到飽和而迸發,他無法面對熟悉的環境,無法面對心愛的孩子。其實,苗的壓抑在之前的劇情一直就有鋪墊,安靜問「成為像你這樣的老師不好嗎」「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時苗的閃躲。而他,後來依然選擇當任小學教師,則是一種與自己的和解,也是對教育的初心不變,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選班長及誤會洛小乙的事件中,他儼然是一副偏心,專制,不好說話的模樣,而其實,在後來,他慢慢被孩子活潑的天性感染,而這點感染,在校長說自己這兩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學生喊著自己名字,一看,是他們「浪費時間「給自己找自行車時,又被壓抑下去,「再這么折騰下去,你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看得起」……而後來,拿著染血的蝴蝶結,他,選擇離開,逃避。 幸福應是參差不齊的,不是一個模樣刻出來的。
他們義氣、勇敢、真摯,怎麼會、怎麼應該被人看不起?
老師.好講述由於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老師與學生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之間的純真 情感 。雖然劇情有點俗套,但還是被感動了。觀眾感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的。
大家認識於謙老師可能是因為德雲社,他是與郭德綱搭檔說相聲的相聲演員。其實,他也是一名影視演員,早期參演不少影視劇,都是些配角小人物。這是於謙老師第一次擔任主演,劇中他帶著黑框眼鏡,穿著白襯衫帶著手錶,完全就是那個年代的老師形象。苗老師是公認的優秀骨幹老師,他認真負責嚴格。於謙老師以前都是喜劇角色還是相聲演員,這個角色對他來說無疑也是一次演技挑戰。但他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全身心塑造了一個兢兢業業,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沒有幽默感的好老師。這部電影里的學生都是新人,雖然演技生疏,但因為年輕大部分應該都是本色出演吧。演技也都被於謙老師蓋過了,整體來說電影不錯,懷舊系列,有笑,有淚有感動。
很真實的反應了那個年代老師們的精神,演員演技也很到位。
大家好,我是黑米,影視領域創作者,前方可能含有劇透,請謹慎~
展現了上世紀80年代拘謹的校園教育氛圍,於謙飾演的苗宛秋老師,苗宛秋一開始也不討學生喜歡,因為他有著學生討厭的老師的所有典型缺點:刻板、保守、教條、強勢、一言堂、唯成績論、以成績取人,等等。
在對人物的刻畫上,《老師·好》體現出難得的真實,苗宛秋沒有享受到主角光環,他沒有被誇張地美化。相反,電影的前半程對苗宛秋的「缺點」倒是進行濃墨重彩地刻畫。比如影片開篇,通過一個簡單的點名,就將苗宛秋的嚴厲、保守、以權壓人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第一次自行車風波後,他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洛小乙,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成績差的「壞學生」……
苗宛秋直言,他只相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這樣的老師簡直是很大一部分中國式家長和中國式教師的縮影:他們的確對孩子非常認真,對孩子成績高度關注和負責,非常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擁有一個好的人生。但他們問題在於,喜歡打著「為你好」「為了你的學習和成績」的旗號,不遺餘力地壓制你的一切創新和自由。因此一到高三,苗宛秋就取消了所有副科,學校文藝節也不讓學生參與因為要爭分奪秒地學習。
電影中,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實現對苗宛秋的 情感 轉變,就源於苗宛秋扮演著類似父親的角色,為學生無私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無論是對「耗子」的募捐,對洛小乙的不離不棄,還是後面為了讓安靜好好學習免費為其他學生補課……
整部劇看下來 幽默不俗、叛逆放縱,殘酷真實,笑中傷感,唯有以夢落幕。每個人都想做最完美的自己,可惜追求完美需要承受巨大壓力,當醒悟後才懂得只需找准自己的合適位置的道理之時,光陰不再了。
影片質量黑馬,但票房不看好,畢竟片名不討巧,需要自來水灌溉。
❺ 苗老師洛小乙是什麼電影
是電影《老師·好》。
《老師·好》是由於謙監制,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秦鳴悅、徐子力、孫藝楊、徐紫茵、郝鵬飛、郜玄銘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
該片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
該片於2019年3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1月11日,首屆「光影中國」電影榮譽盛典,於謙憑借《老師·好》獲得2019年度榮譽推介男演員。
影片評價:
《老師·好》不僅藝術地再現那個時代的「真」——校園的天真、學生的率真、老師的真誠,而且熾熱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情」——愛生的真情、朦朧的愛情、互助的友情。
這種「真」和「情」,以及它們各得其所的呈現方式,賦予了影片一種特殊的格調和魅力,讓蹩腳的故事變得有意思,讓粗糙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
有了這種「真」和「情」作為底色,電影內外的笑聲就脫離了段子的油滑,淚水也有異於煽情後的無感。而這種「真」、「情」,正是教育類電影所缺的,更是當下越來越專業化的校園生活和師生關系中久違的。
❻ 《老師好》洛小乙結局是什麼
《老師好》洛小乙結局是去當兵了。
電影《老師好》故事裡安靜和洛小乙有一段非常青澀的感情經歷,洛小乙偷偷去辦公室拿被沒收的斧子,正好被轉學來報到的安靜看到,她沒有舉報,洛小乙成功脫身,為了感謝她,洛小乙送給了她一個嶄新的背包。
老師好的故事
電影當中這樣敘述兩人的相遇,有些時候,喜歡上一個人,只需要一眼。從此,洛小乙對安靜有了不一樣的感情,不過兩人並沒有真的有過交往,洛小乙請安靜給自己補習功課,沒想到被關婷婷遇到,她舉報洛小乙作風問題。
導致兩人的關系破裂,洛小乙也沒能入團,後來他開始放棄自己,打架斗毆,幸好苗老師沒有放棄他,安靜也鼓勵洛小乙回來上課。洛小乙偷偷去辦公室拿走了當時關婷婷意外拍到的他和安靜的合影,在公園的亭子里,兩人四目相對的那一幕,單純而又美好。
電影對於兩人的青澀感情,也是點到為止,沒有過多的交代,後來安靜出了車禍,洛小乙也沒有再出現,想必兩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吧。
或許洛小乙去當兵了,而安靜也有了自己的一家書店安放餘生。很多人看到《老師好》結局或許會遺憾,但是青春就是如此吧,沒有多少初戀能夠實現,而最美好也最刻骨銘心的還是那一份單純美好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