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個電影獎最有含金量
金雞獎、金馬獎和金像獎相比,究竟哪個獎的含金量最高?在中國三大電影獎項中,金馬獎的含金量絕對是最高的,尤其是近30年來的金馬獎,其含金量和影響力遠超金雞獎和金雞獎。尤其是近兩年金雞獎逐漸沒落,今年金雞獎泛濫太知緩嚴重,人們越來越懷念曾經的金馬獎,只能回去。
如果一個演員在三個中國電影獎項中的任何一個獲得了「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獎,那麼他就可以被稱為電影皇帝,而電影皇帝因為獎項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含金量。比如國際戛納電影節的影帝含金量就比金雞金馬金象高。
2. 最具有公信力、含金量最高的華語電影獎項是什麼獎為什麼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金雞獎,其次是金馬獎,最後是金像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兩年一屆,是華語電影中審核最嚴格的。由專家組+中國文聯+中國影協+大眾點評組成的審核團隊。金雞獎審核的時候,如果選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員,這個獎項是可以空缺的,而不會說隨便找個作品或演員頂上。另外,金雞獎沒有地方保護,只要是華語電影都可以參選。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 歷史 最長的。金馬獎的評選除了評審團以外,還會有外國評審團加入,因此金馬獎的評選比較國際化。但近年來台灣地區文化事業逐步落後,最近幾年的金馬獎都是由中國大陸地區的影片包攬。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最差的,名聲也不太好。由於金像獎大部分只頒發給香港電影,甚少有大陸影片和台灣影片,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因此金像獎又被稱為「香港人的獎」,缺乏一定的開放性。
個人認為是「中國電影金雞獎」最有公信力和含金量!
因為該獎邀請了國內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所以又被稱為「專家獎」!
可是2005年之前這個獎項提名必須都是我們內地籍的電影工作者!所以2005年前很多優秀的港產片都被篩選掉了。但是2005後期評獎放寬很多優秀的港產片也可以參與評選但是評選作品必須有我們內地籍的人員參與製作!這樣也間接的促進了兩地的電影文化交流與合作!由此可見這非一般的含金量!
所以中國電影界最有公信力和含金量的就是金雞獎他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獎項更是代表了中國電影時代進步的里程碑也是促進兩地的電影交流的文化橋梁!
眾所周知,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如果放在十年前,金雞獎當然是公認的含金量最高。但放眼現在,已經淪為流量低地,缺乏公信力。
金雞獎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可以空缺,也就是說如果選評時間內上報的作品中,沒有公認的優秀作品,這個獎項可以空缺,而不是硬選一部頂上。而今已不復存在,有人說,自從把影帝頒給黃曉明以後,金雞獎就已經死了,之後的李易峰和AB更不能服眾。
最關鍵的是,因為此起彼長,台灣電影金馬獎因為吸收不僅僅是本土的精華,更囊括了包括內地、香港、東南亞等不同地區的電影,不分流派皆有機會,盡管近年來台灣電影工業逐漸落寞,金馬獎卻願意更多的支持其他地區的優秀電影。既無粉絲加權,也無門第之見,論真正的藝術性和專業度,金馬獎分量第一當之無愧。
香港電影金像獎一直被詬病太過本土保護主義,這里不多說,大家自己評判。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金雞獎,金馬獎,金像獎
展開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
查看全部2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2個回答
dsdds樂園
LV.12 2019-01-20
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金雞獎,其次是金馬獎,最後是金像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兩年一屆,是華語電影中審核最嚴格的。由專家組+中國文聯+中國影協+大眾點評組成的審核團隊。金雞獎審核的時候,如果選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員,這個獎項是可以空缺的,而不會說隨便找個作品或演員頂上。另外,金雞獎沒有地方保護,只要是華語電影都可以參選。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 歷史 最長的。金馬獎的評選除了評審團以外,還會有外國評審團加入,因此金馬獎的評選比較國際化。但近年來台灣地區文化事業逐步落後,最近幾年的金馬獎都是由中國大陸地區的影片包攬。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最差的,名聲也不太好。由於金像獎大部分只頒發給香港電影,甚少有大陸影片和台灣影片,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因此金像獎又被稱為「香港人的獎」,缺乏一定的開放性。
金馬獎,一直一來金馬獎都是最重要的獎項,屬於影帝吧
我認為"中國電影金雞獎"最有公信力和含金量。
因為該獎項是請了國內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所以又被稱為"專家獎"。
香港的金像獎,台灣的金馬獎,和大陸的金雞百花獎吧,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地位最高的應該是金像獎,因為那個時候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吧。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圈人才輩出,林青霞,王祖賢,周星馳,周潤發,張曼玉等明星的名字深入人心。無數香港電影被封為經典,甚至到如今都為人津津樂道。
轉贊呦!
近十年來應該是金馬獎。
雖然說金馬獎是台灣舉辦的,但是應該說它算是比較公開的獎項,門欄和評審比較開放。但是金馬獎在十多年前也是以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為主的。但是由於後來台灣電影產業衰弱,香港電影工作人員的流失,已經眾多人員的多方面努力,金馬獎成為了今日的金馬獎。
金馬獎的報名范圍也是整個華語世界,只要電影主創是華人,你就可以參賽。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電影業也在不斷的蓬勃發展,從2010年國內電影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2013年邁過200億元門檻,2015年突破400億元,而今年2017年又順利突破500億大關,國內總銀幕數全球第一,年度總票房僅此於北美市場全球第二。
可以說目前中國電影進入到一個全盛時期,那麼國內又有哪些專業的電影獎項呢?
華語圈電影獎項非常多,但是最權威且最專業的電影獎只有三個,他們分別是: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
台灣金馬獎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 歷史 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是當下華語圈電影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獎項。
香港金像獎
金像獎參選資格相對限制,參選電影必須有在香港公映,並且1、電影導演為香港人;2、出品公司至少有一家是香港電影公司;3、影片必須至少有6個工作人員是香港人,滿足以上至少兩項才有參選資格。當然如果電影滿足參選資格,那麼電影的獲獎者就不會有限制了,內地的斯琴高娃和章子怡都獲得多次最佳女主角。
金像獎的諸多限制加上香港演藝圈演員的青黃不接,也許過個三五年,等現在的老一輩退休,金像獎也將會走向落寞。
金雞獎
金雞獎是國內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獎項,但是很可惜我把它排在最後,兩年一屆的周期、重藝術不重商業導致影響力確實不如前兩個。
但是,它是國內最專業最真實的電影獎,例如演技類獎項時常爆冷門,獲獎演員的名字之前很多人聽都沒聽過,但演技從來不用懷疑。例如小陶虹《黑眼睛》金雞封後,時年26歲,之後再主演《春光燦爛豬八戒》而成名;余男《驚蟄》金雞封後, 時年28歲,之後再主演《圖雅的婚事》問鼎柏林金熊獎,然後連接商業大片女主成為一線女星。
因為金雞極注重專業水準,而非演員本身的星光或者說知名度,因此對實力派演員的發掘性和預見性是非常強大的。
不過金雞獎有個不成文的默認慣例,影帝從不二封,一個演員一輩子只能拿一次金雞最佳男主角,這樣不合理的慣例,無疑極大削弱了獎項本身的公信力。
3. 金雞百花獎是中國最權威的電影獎項么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創辦於1981年,因該年為農歷雞年和現存最早的戲劇文物「金雞碑」而得名。它是中國大陸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之一,與金像獎、金馬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與百花獎、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4. 全球最權威的電影獎排行
1、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發起的電影獎項,第一屆為1929年,主要是用來鼓勵優秀電影的發展和表彰行業的成就,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不少華人也曾在這個舞台上獲獎,比如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成龍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空州在影視領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創辦於1946年,每年五月中旬在法國戛納舉行。戛納電影節以推動世界電影發展為目的,致力於為行業帶來更好的交流平台,也能促進電影行業的良好競爭和發展。
在1993年舉辦的戛納電影節上,華語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為「金熊獎」,於1951年成立,於每年2月在德國柏林舉辦,有著非常高規格純拍的藝術水準,也很好的促進了世界電影工作者之間的友好交流,以及提升藝術水平。
華人在此獲獎的次數也非常之多,比如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英雄》,以及李安導演的《喜宴》、《理智與情感》等等。
4、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項為「金獅獎」,在國際影壇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著「國際電影節之父」的稱號。威尼斯電影節不僅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這里也誕生了許多的電影大師,華語電影在這里獲得的榮譽做虧羨也是非常之多的。
5、金球獎
金球獎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一般認為此獎是美國影視界第3重要的獎項:第1是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第2是電視界的艾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