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生必看的电影
男人必看!!!《教父》
教父 Godfather, The (1972)
导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黛安娜.基顿 Diane Keaton 詹姆斯.凯恩 James Caan 约翰.凯泽尔 John Cazale 索菲娅.科波拉 Sofia Coppola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评 分: 9.1/10( 126211票 )
类 型: 犯罪 剧情
地 区: 美国
教父续集 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导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罗杰.考曼 Roger Corman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黛安娜.基顿 Diane Keaton 丹尼.艾洛 Danny Aiello Kathleen Beller 詹姆斯.凯恩 James Caan
评 分: 8.9/10( 73184票 )
类 型: 犯罪 剧情
地 区: 美国
电影《教父》是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片。影片描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它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
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轰动一时,取得了商业和评论上的双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带动的“马龙.白兰度热“像旋风一样几乎波及整个世界,而导演科波拉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教父“地位。
马里奥.普佐当年创作的小说《教父》是美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黑手党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注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反映黑手党的作品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繁盛起来,但是没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并论。
在《教父》获得成功后,1974年,科波拉与《教父》的原作者普佐再次合作,改编和拍摄了《教父Ⅱ》。《教父Ⅱ》以登上教父位置的第2代科莱昂的奋斗史为主线,并在这条主线延续的同时,不断插入第一代科莱昂的奋斗史作为影片的副线。影片以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对两代教父的性格进行了对比。而这种有历史渊源的人物品格的描写,也使得影片主人公的形象更具深度。
『贰』 道德力量是什么视角
什么是道德的力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道德是立邦之本,文明是强盛之基,这已经是一个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所证实的毋庸讳言的真理。但文明是一个历程,需要建设;道德,是一种规范,需要树立。我们的今天正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德治国”的伟大时代,我们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一种创新时代的文明缔造者。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的灵魂,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传统的道德观念。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好像动物、植物和任何没有生命的东西一样。
道德模范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示范作用。道德模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领导力御稿。
运用道德模范进行道德教育,说服力强,能够使人们对道德模范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中获得道德启迪。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即使他有再多的专业知识,也不会对国家对人类有任何的作用,因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会将他的知识用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而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会将自己的知识用于私欲,这不但不会使社会进步,相反可能会毁坏社会和平。
由于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已非常鲜明的凸显在我们的面前。公民道德模范就成为我们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标杆。但我们知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镇枝孝足下。精神层面上的问题需要文明的载体,而道德往往以普适性、兼容性和自发性植根于社会成员内心信念、风俗民情之中;政治则以对根本利益、重大问题的体现,具有集中性、整合性和统御性,由社会统治力量上升为强力意志,构成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位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中枢,并对其他社会成员各种价值观念体系辐射、制约以至吸纳、交融,不断整合多元社会价值观念,从而主导社会价值体系,引导社会生活向既定方向运行.
这种整合过程形成政治与道德的动态联系,促进社会合力的形成,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树立的道德建设的标杆和初衷。道德文明涵育政治文明生长根基。道德文明借助于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舆搭御论、内心信念等形式,通过“自律”精神规范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道德不仅通过社会传媒、形成普普遍舆论,造成社会控制力,而以“道德法律化”的形式,使自己的一些规范逐渐上升为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形成社会意志。
道德文明是在日积月累的传递中潜移默化,使政治文明广泛植根在社会民众心中,孔子在《论语》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道德对政治的化育功能。老子《道德经》中写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有序的揭示道德走向政治,遵行从个体到家庭、社群,进而到国家、社会这一化育的渐进过程和转换、扩展方式。
正其如此,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和谐、你我幸福的重要力量。大力倡导爱国、诚信、友善、自强、敬业等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就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
『叁』 简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发展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时拍摄了电影《利兹大桥》《绕过墙角者》《拉手风琴者》,每部电影的片长为2秒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3)日本电影境界免费看扩展阅读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其中电影最高的奖项为“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