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免费电影 > 功夫道长免费国语电影

功夫道长免费国语电影

发布时间:2025-02-22 21:13:51

㈠ 大家推荐几部香港僵尸电影

《生化寿尸》主演:陈小春 李灿森《捉鬼合家欢》主演:郑则仕《麻衣传奇》主演:午马

㈡ 推荐几部香港僵尸类电影。

推荐这篇魏君子的BLOG:“僵尸大时代”——香港僵尸电影漫谈(提到的都是经典)

吸血鬼及僵尸电影在西方已有70多年的历史,类型成熟、影响广泛,不仅启发香港拍摄此类影片,更对其有着“偷师”的借鉴意义。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宝禾公司制作的极具中国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接连创造票房传奇,令得跟风抢拍之作横行,成功引领“僵尸大时代”潮流之际,亦不能完全摆脱西洋“吸血鬼及僵尸片”的文化影响。——因此,要概括整个香港僵尸片的盛衰历史,我们或可从“西风东渐、土洋结合”这八字中窥出些关乎“跨文化”的究竟来。

·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惊悚鬼怪电影的发展缓慢,影片数量质量皆远及不上喜剧、歌舞、武侠、功夫等类型片。至于僵尸片,更属于被遗忘的题材,偶尔几部如《僵尸复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尸片的简陋之作,并未引起反响。倒是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与英国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尸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在当时颇受关注,影片由英国人执导,刘家良任动作设计,姜大卫、刘家荣等人联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结合的僵尸片。不过,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对该片的宣传攻势虽强,但由于影片风格怪异,内容杂糅,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最终惨败。并由此导致之后十年,香港鲜有人再敢碰僵尸电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许鞍华、余允杭、于仁泰等新浪潮导演拍摄的《疯劫》、《撞到正》、《凶榜》、《山狗》、《灵气逼人》等惊悚鬼怪电影,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埠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与此同时,洪金宝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则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极受欢迎;至此,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势至今不衰。
低成本制作的“灵幻功夫片”大获成功,使得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尝到了甜头。继《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之后,洪金宝又开始尝试将僵尸题材融入“灵幻功夫片”中,不过当时洪金宝等人对本土民俗传说的僵尸显然没有信心,而是想西风东渐,打算借70年代风行欧美的“吸血僵尸”吸引香港观众的眼球,因此,专门聘请了英国拍僵尸片的高手设计僵尸造型及吓人桥段——但后来洪金宝、刘观伟、林正英等人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觉西洋吸血僵尸的意念始终无法与他们的灵幻功夫融到一处,便放弃了这一做法。
恰在这时,于仁泰与许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国传统民俗取经,借“湘西赶尸”为噱头,以郑则仕、许冠英的赶尸道士大战僵尸的情节制造笑料和紧张气氛,虽不算特别成功,却启发了洪金宝、刘观伟等人。于是,宝禾公司创作组转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风格与“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剧·灵幻”一脉相承,终于在1985年制作完成了香港僵尸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之作《僵尸先生》(刘观伟执导)。

·贰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此话确实一针见血。单拿《僵尸先生》来说,当年功夫片中最常见的民初背景、师徒关系、斗趣情节都被编剧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关“僵尸”和“茅山术”的具体细节则极具民间色彩,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降制僵尸的民俗传奇手法都被《僵尸先生》统统吸收,并被“九叔”林正英用极其专业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开来。
僵尸的造型动作特征同样向民俗传说取经: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同理,人闭呼吸可避僵尸,这也是《僵尸先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之处,由此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尸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变僵尸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片的启发。
另外,《僵尸先生》中的“灵异怪类”也并非全是“僵尸”,尚有王小凤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节,事实上《僵尸先生》以及以后的同类影片中也都有僵尸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现,而香港的僵尸片在某种程度上本来就应属于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范畴,只不过可以独立成章罢了。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骛,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次年5月,宝禾公司再度出击,拍摄了《僵尸翻生》,影片将《僵尸先生》中的惊鸿一瞥的赶尸情节发扬光大。“湘西赶尸”的民俗传说被加以改良在银幕上蔚为奇观: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师前面摇铃引路,后面蹦跳着一串头贴黄纸符的僵尸,情景诡异新奇,令观众大为受落。而“僵尸翻生”则是影片最大的噱头:被赶之行尸被施法变成恐怖僵尸,茅山师徒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刺激搞笑,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正因为《僵尸翻生》延续了《僵尸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觉得有利可图,掀起了争拍僵尸片的热潮。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风之作上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袁和平导演的《僵尸怕怕》、黄鹰导演的《茅山学堂》等。严格来说,这些影片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变化,但皆未跳出《僵尸先生》和《僵尸翻生》设定的茅山术斗恶僵尸的套路,尽管个别搞笑吓人桥段袭自西方吸血僵尸片,整体却仍是中国传统民俗趣味的体现。——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宝禾影业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则积极向国外电影偷桥,不仅在当时香港僵尸片中独树一帜,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说到《僵尸家族》与同期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知觉的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不过,毕竟是嗜血杀戮的行尸走肉,最后一场僵尸大闹繁华都市的重头戏又借鉴了日本的怪兽电影的情节,香港观众看得离奇有趣,日本观众却是亲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尸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尸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后竟也出现了短暂的“僵尸热潮”,恐怕这是香港电影人所没有想到的。

·叁
1987年是僵尸题材风头正劲之时,引领僵尸电影潮流的宝禾影业虽然狠尝了几次“僵尸”的甜头,却没有接着抢市,而是拍了一部《灵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民间传说中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同样在1987年,邓光荣的“影之杰”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完全不同于宝禾公司开创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尸片:《猛鬼差馆》。该片由两名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电影人负责剧本编写和导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卫,本来主要为陈勋奇作编剧,但并不是很成功,还曾经因剧本编写太慢被新艺城炒了鱿鱼。另一人叫刘镇伟,本来不是搞电影的,早年在某财务公司工作,后来该公司搞起了电影,成立了“世纪”电影公司,他便成了该公司的制片经理。监制了《凶榜》、《杀出西盘营》、《烈火青春》几部“新浪潮”导演作品后,对电影的兴趣愈发浓厚,竟弃了制片经理不当,改做电影编导。
两人合作的这部《猛鬼差馆》虽然是当时最热门的“僵尸“题材,却并未沦为跟风之作,而是借助流行拍档喜剧模式,配合各式各样中西鬼片的惊悚搞笑情节,拍成时装版的警察、僵尸大斗法的惊悚搞笑喜剧,与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尸片大异其趣。影片的“僵尸”也不再是清朝遗老,居然改为抗日时期在港自杀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红眼吸血鬼形象,至于片中警察们最初采用的对付僵尸的方法亦是用木桩钉入僵尸心脏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数。
《猛鬼差馆》上映后,观众对这种“土洋结合”的僵尸片倍感新鲜,票房自然轻易过千万。刘、王尝此甜头,岂能罢休?1988年再次联合编剧,以《猛鬼差馆》原班人马继续打造时装僵尸喜剧《猛鬼学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队大战僵尸猛鬼的疯狂好戏,影片继续向西方类型片借桥,同时又大胆创新,比如用放水放电消灭僵尸的方法,不仅本土茅山术中没有,亦不见于西方的吸血僵尸片。——相较而言,与该片同年上映的《僵尸叔叔》却仍体现了本土化的民俗传奇,以前“宝禾”僵尸片中常见的摇铃赶尸、师徒斗趣,门派之别的恶作剧整蛊、茅山法术大斗清朝僵尸的等等桥段皆被《僵尸叔叔》照单全收,并且拍得趣味盎然、娱乐性十足,再次延续了宝禾公司制作僵尸电影的票房神话。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的最后一次风光了。

·肆
在香港的僵尸电影中,许多影星都扮演过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长”,比如钟发、陈友,郑则仕、吴耀汉,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论最受欢迎、拍得最多,则当属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连画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长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为香港僵尸电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对僵尸片这种令自己声名鹊起的题材确实也情有独钟,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当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由于被众多跟风之作反复模仿毫无创新,以至渐渐失去观众时,林正英为避免香港僵尸电影黔驴技穷、自断生路,拍摄的此类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余,亦开始积极将西方吸血鬼及僵尸融入香港僵尸片中,他于1989年自导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结合”的最佳范本,该片不仅将民间“养鬼”之说改成“养小僵尸”,道长与小僵尸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对敌!而且大胆引出西洋吸血僵尸,来一场中西大战,影片最热闹新奇之处便是茅山术降不住西洋僵尸,一眉道人无奈之下用炸药爆破,却仍然不能奏效,最终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尸,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长与基督教徒的“鸡同鸭讲”、茅山术与西方僵尸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观众大为受落。影片上映后票房过千万,虽因林正英不计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却打开了香港电影人重新审视本土僵尸电影的思路。之后的1990年,本已山穷水尽的香港僵尸电影再度掀起创作热潮,西风东渐之势亦愈演愈烈。
打响1990年僵尸电影第一炮的,是与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钱月笙、陈会毅,两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欢》名为“捉鬼”,实为“收藏僵尸”,鬼倒是有一个,却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开篇用现代科学仪器给僵尸做实验,本来很有搞头,可惜没有深入,最终只沦为一个小噱头而已。
林正英在这年也拍出一部《驱魔警察》,从民初走向现代,沿袭了刘镇伟《猛鬼差馆》中警察拍档与尸魔斗法的模式,不过玩的仍是茅山术,算是茅山僵尸片与警察搭档破案两大类型片的综合体。至于擅长中西混合的刘镇伟,在稍后的《尸家重地》中,表面看来似乎向本土传统僵尸片取经,并夹以盗宝情节,实质上却是借僵尸题材调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尸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张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荆轲、王昭君胡搞乱唱、意图接近秦尸然后灭之的桥段,充满戏谑,实是刘镇伟喜剧风格的最佳体现!
其实,若论香港的僵尸片中将民俗传统与西洋吸血僵尸结合得最为荒诞的,应首推陆剑明导演的《僵尸医生》。影片从医生林保怡在英格兰与女吸血鬼陈雅伦在一夜风流时被咬,事后回港逐渐呈现西方吸血僵尸症状:如惧怕阳光、贪食患者鲜血,喜着黑色斗篷、晚上睡觉甚至如蝙蝠倒悬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运功将他治好。孰料此时吸血鬼伯爵赶到香港,于是众人与其在医院展开血战,眼看不敌之际,林保怡等三名男医生竟然被刘、关、张蜀汉三杰附身,最终战败西洋吸血僵尸!
无可否认,《尸家重地》与《僵尸医生》的编剧都有信马由缰的超强想象力,但如此单纯为搞笑而搞笑的荒诞不经,观众似乎并不买帐。相比之下,倒是德宝公司制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电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几部僵尸片中最受欢迎,林子祥所饰的吸血鬼李伯爵,身处欧洲古堡,身着黑色礼服,如西方哥特文学中的贵族吸血鬼一般优雅,影片情节亦是有吸血、有惊情,有恶斗、有浪漫,颇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韵,只是少了些惊恐怖的气氛罢了。这与之前香港的僵尸电影只顾胡乱抄袭和盲目嫁接,却从不理会西方吸血鬼与僵尸原来有本质不同的做法大相径庭,可称得上香港僵尸片向国际化靠拢的一次大胆尝试。

·伍
尽管1990年香港僵尸电影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本土茅山术的传统套路,但总的来讲,反映并不如人意。太多的粗制滥造使得观众对这类题材已经开始厌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赌片和稍后徐克的武侠片开始大行其道,电影片商闻风而动,都改拍赌片和武侠片去了,一时间当年极受欢迎的僵尸题材竟鲜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实上,此时僵尸电影确实已积重难返,可怜只剩下林正英独撑大局,虽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这等集茅山法术、异域风俗、喜剧名片《上帝也疯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尸祖宗大战非洲巨人等诸多精彩桥段的创意之作,但最终无力回天。因此,这之后的作品无论是回归本土茅山僵尸片的《僵尸至尊》、《新僵尸先生》、《音乐僵尸》、《湘西尸王》,还是如《一咬OK》一样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电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连票房败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风武侠片的热潮风起云涌之时,香港的僵尸片却彻底陷入绝境。
不过,俗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0世纪90年代中期,僵尸题材虽然在香港大银幕上几近绝迹,却在电视荧屏上继续“苟延残喘”,而这依然要归功于“僵尸道长”林正英的不离不弃。1995年至1997年,他与亚视合作拍摄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收视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体现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还是大有市场的。谁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厉、准备接拍《僵尸道长》第三部时,却因肝癌于1997年病逝。这位平时素来低调的“老实人”(蔡澜语)的死讯一公布,香港电影界皆惊,痛惜之余,不免哀叹香港自《僵尸先生》以来创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杂技便可营造惊人视觉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剧风格的茅山僵尸片,在林正英仙逝后恐怕真的要失传了。
事实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纪之初,香港银幕上倒是又出现了类似僵尸电影的《生化寿尸》(叶伟信导演)和《生化特警之丧尸任务》(郑伟文导演)等片,不过它们的主干情节模仿的皆是西方电子游戏《生化危机》,至于什么生化寿尸、丧尸也都是舶来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狰狞凶残吓人或可与中国本土僵尸有一拼,但严格来说,其实与僵尸片根本无甚关联。而在电视荧屏上,亚视在林正英死后,放弃制作传统民俗的《僵尸道长》,转而拍摄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家族体系的现代灵异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剧情则是中西合璧,主题较之以前完全娱乐性的僵尸片更有深意,讲爱与拯救,再加上制作精良,表演出色,结果大受欢迎,连亚视的死对头、无线电视台的老板邵逸夫都大度的夸《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拍得好看呢。但尽管如此,该剧拍到第二部便开始收视下滑,并且这股“西风东渐”的僵尸题材也并未因此延伸到大银幕上来。

·陆
说到近两年来的香港僵尸电影,倒有两部问世,一部是2001年梁鸿华导演的《赶尸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监制、钱升伟导演的《僵尸大时代》。这两部电影皆可称得上回归传统的茅山僵尸片,《赶尸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赶尸的传说,集巫术、茅山、下蛊等民俗怪谈于一身,连男女角色的服饰都取自湘西少数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见,但对观众而言,却也未觉有多新鲜。至于徐克的《僵尸大时代》,表面看来,清末背景、师徒斗趣、深宅斗法、尸变、师徒合力斗僵尸体等情节皆是套自本土传统僵尸片,但实际上仍体现了徐克一贯的冷竣风格,人与人之间各怀鬼胎、尔鹬我诈,为了面子传宗接代、为了利益谋财害命!暗冷的色调,惊魂的夜晚,儿女之情是如此苍白无力,有的只是对僵尸的恐惧,对这个世道的漠然。
《蜀山传》之后的徐克没有再大玩电脑特技,而是注重写实的动作打斗,但剪接依然凌厉,视觉效果依然惊人。只可惜《僵尸大时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却没有良好的内容和细节基础,各方面都不对劲,让观众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沦为一部技术性电影,最终竟至影片迄今还未公开上映,只以音像制品方式流入市场的悲惨境地。
现今看来,体现民俗传统的茅山僵尸片似乎已走到尽头,少有观众捧场。而2003年的《千机变》则走了一条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片(尤其是《刀锋战士》)的模式,僵尸圣典“Day for night”,陈冠希、黄秋生出身僵尸家族,郑伊健、钟欣桐身为僵尸猎人,僵尸王子与凡人女孩的爱情等等都似曾相识。
不过,《千机变》整体虽是僵尸片格局,但情节却多以Twins这两个小女生的吵吵闹闹和爱情经历为主,蔡卓妍的两次恋爱,钟欣桐喜欢成熟的老大哥,仿佛一部灵幻动作版的《这个夏天有异性》,只有开篇和结尾两场斗僵尸的戏份才有点僵尸片的样子。看来即便是僵尸题材也不能压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贤只能将《千机变》拍成混合类型的电影,有动作打斗、有法术特技、有诙谐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轻松爱情、故事驳杂得颇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节难免松散,桥段老套,不见导演功力。至于《千机变》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来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制作,僵尸飞檐走壁的电脑特技像极了《蜘蛛侠》,其他如僵尸尸化、蝙蝠乱飞、教堂决战的特技画面虽然似模似样,不过却似曾相识,未见新奇,因此营造出的视觉奇观恐怕也不会有令人惊艳的感觉。
剧本的苍白和导演的失败注定了这部拥有明星阵容、动作特技等诸多卖点的《千机变》将成为热闹一时的流星之作。强大的宣传攻势虽然令《千机变》的票房暂时收得,却对香港僵尸电影的复兴毫无用处。

其实,相见不如怀念,纵然香港僵尸片真的风云再起,但世间已无“九叔林正英”,又有什么意思?
也罢,香港电影的“僵尸大时代”只能是一个记忆了。所谓重掀热潮,不过是我等港片遗少的痴人说梦,偶尔无聊喟叹一下总可以吧。

㈢ 林正英好看的僵尸片有哪几部(电影)

楼主你好!
在香港的僵尸电影中,许多影星都扮演过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长”,比如钟发、陈友,郑则仕、吴耀汉,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论最受欢迎、拍得最多,则当属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连画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长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为香港僵尸电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对僵尸片这种令自己声名鹊起的题材确实也情有独钟,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因此,当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由于被众多跟风之作反复模仿毫无创新,以至渐渐失去观众时,林正英为避免香港僵尸电影黔驴技穷、自断生路,拍摄的此类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余,亦开始积极将西方吸血鬼及僵尸融入香港僵尸片中,他于1989年自导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结合”的最佳范本,该片不仅将民间“养鬼”之说改成“养小僵尸”,道长与小僵尸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对敌!而且大胆引出西洋吸血僵尸,来一场中西大战,影片最热闹新奇之处便是茅山术降不住西洋僵尸,一眉道人无奈之下用炸药爆破,却仍然不能奏效,最终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尸,方才大功告成。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长与基督教徒的“鸡同鸭讲”、茅山术与西方僵尸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观众大为受落。影片上映后票房过千万,虽因林正英不计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却打开了香港电影人重新审视本土僵尸电影的思路。之后的1990年,本已山穷水尽的香港僵尸电影再度掀起创作热潮,西风东渐之势亦愈演愈烈。
打响1990年僵尸电影第一炮的,是与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钱月笙、陈会毅,两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欢》名为“捉鬼”,实为“收藏僵尸”,鬼倒是有一个,却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开篇用现代科学仪器给僵尸做实验,本来很有搞头,可惜没有深入,最终只沦为一个小噱头而已。

林正英在这年也拍出一部《驱魔警察》,从民初走向现代,沿袭了刘镇伟《猛鬼差馆》中警察拍档与尸魔斗法的模式,不过玩的仍是茅山术,算是茅山僵尸片与警察搭档破案两大类型片的综合体。至于擅长中西混合的刘镇伟,在稍后的《尸家重地》中,表面看来似乎向本土传统僵尸片取经,并夹以盗宝情节,实质上却是借僵尸题材调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尸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张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荆轲、王昭君胡搞乱唱、意图接近秦尸然后灭之的桥段,充满戏谑,实是刘镇伟喜剧风格的最佳体现!

其实,若论香港的僵尸片中将民俗传统与西洋吸血僵尸结合得最为荒诞的,应首推陆剑明导演的《僵尸医生》。影片从医生林保怡在英格兰与女吸血鬼陈雅伦在一夜风流时被咬,事后回港逐渐呈现西方吸血僵尸症状:如惧怕阳光、贪食患者鲜血,喜着黑色斗篷、晚上睡觉甚至如蝙蝠倒悬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运功将他治好。孰料此时吸血鬼伯爵赶到香港,于是众人与其在医院展开血战,眼看不敌之际,林保怡等三名男医生竟然被刘、关、张蜀汉三杰附身,最终战败西洋吸血僵尸!看到此处,不得不佩服编剧信马由缰的超强想象力,但如此单纯为搞笑而搞笑的荒诞不经,观众似乎并不买帐。相比之下,倒是德宝公司制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电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几部僵尸片中最受欢迎,林子祥所饰的吸血鬼李伯爵,身处欧洲古堡,身着黑色礼服,如西方哥特文学中的贵族吸血鬼一般优雅,影片情节亦是有吸血、有惊情,有恶斗、有浪漫,颇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韵,只是少了些惊恐怖的气氛罢了。这与之前香港的僵尸电影只顾胡乱抄袭和盲目嫁接,却从不理会西方吸血鬼与僵尸原来有本质不同的做法大相径庭,可称得上香港僵尸片向国际化靠拢的一次大胆尝试。

(五)
尽管1990年香港僵尸电影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本土茅山术的传统套路,但总的来讲,反映并不如人意。太多的粗制滥造使得观众对这类题材已经开始厌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赌片和稍后徐克的武侠片开始大行其道,电影片商闻风而动,都改拍赌片和武侠片去了,一时间当年极受欢迎的僵尸题材竟鲜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实上,此时僵尸电影确实已积重难返,可怜只剩下林正英独撑大局,虽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这等集茅山法术、异域风俗、喜剧名片《上帝也疯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尸祖宗大战非洲巨人等诸多精彩桥段的创意之作,但最终无力回天。因此,这之后的作品无论是回归本土茅山僵尸片的《僵尸至尊》、《新僵尸先生》、《音乐僵尸》、《湘西尸王》,还是如《一咬OK》一样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电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连票房败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风武侠片的热潮风起云涌之时,香港的僵尸片却彻底陷入绝境。

不过,俗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0世纪90年代中期,僵尸题材虽然在香港大银幕上几近绝迹,却在电视荧屏上继续“苟延残喘”,而这依然要归功于“僵尸道长”林正英的不离不弃。1995年至1997年,他与亚视合作拍摄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收视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体现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还是大有市场的。谁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厉、准备接拍《僵尸道长》第三部时,却因肝癌于1997年病逝。这位平时素来低调的“老实人”(蔡澜语)的死讯一公布,香港电影界皆惊,痛惜之余,不免哀叹香港自《僵尸先生》以来创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杂技便可营造惊人视觉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剧风格的茅山僵尸片,在林正英仙逝后恐怕真的要失传了。

事实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纪之初,香港银幕上倒是又出现了类似僵尸电影的《生化寿尸》(叶伟信导演)和《生化特警之丧尸任务》(郑伟文导演)等片,不过它们的主干情节模仿的皆是西方电子游戏《生化危机》,至于什么生化寿尸、丧尸也都是舶来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狰狞凶残吓人或可与中国本土僵尸有一拼,但严格来说,其实与僵尸片根本无甚关联。而在电视荧屏上,亚视在林正英死后,放弃制作传统民俗的《僵尸道长》,转而拍摄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家族体系的现代灵异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剧情则是中西合璧,主题较之以前完全娱乐性的僵尸片更有深意,讲爱与拯救,再加上制作精良,表演出色,结果大受欢迎,连亚视的死对头、无线电视台的老板邵逸夫都大度的夸《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拍得好看呢。但尽管如此,该剧拍到第二部便开始收视下滑,并且这股“西风东渐”的僵尸题材也并未因此延伸到大银幕上来。 (六)
说到近两年来的香港僵尸电影,倒有两部问世,一部是2001年梁鸿华导演的《赶尸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监制、钱升伟导演的《僵尸大时代》。这两部电影皆可称得上回归传统的茅山僵尸片,《赶尸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赶尸的传说,集巫术、茅山、下蛊等民俗怪谈于一身,连男女角色的服饰都取自湘西少数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见,但对观众而言,却也未觉有多新鲜。至于徐克的《僵尸大时代》,表面看来,清末背景、师徒斗趣、深宅斗法、尸变、师徒合力斗僵尸体等情节皆是套自本土传统僵尸片,但实际上仍体现了徐克一贯的冷竣风格,人与人之间各怀鬼胎、尔鹬我诈,为了面子传宗接代、为了利益谋财害命!暗冷的色调,惊魂的夜晚,儿女之情是如此苍白无力,有的只是对僵尸的恐惧,对这个世道的漠然。

《蜀山传》之后的徐克没有再大玩电脑特技,而是注重写实的动作打斗,但剪接依然凌厉,视觉效果依然惊人。只可惜《僵尸大时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却没有良好的内容和细节基础,各方面都不对劲,让观众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沦为一部技术性电影,最终竟至影片迄今还未公开上映,只以音像制品方式流入市场的悲惨境地。

现今看来,体现民俗传统的茅山僵尸片似乎已走到尽头,少有观众捧场。而走完全借鉴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电影,大搞电脑特技+功夫打斗的中西合璧,不仅吸血僵尸是西方品种,甚至连降治僵尸的人类身份及手法亦完全洋化的国际路子到底能否成功,还须看今年暑期的《千机变》成绩如何

另外,最近扬言要开拍新型僵尸片的香港导演罗志良说,他们要给僵尸一个全新的形象,既不同于中国本土僵尸,又迥异于西方吸血鬼及僵尸,闭气吸血的桥段皆不用,并且有思想,有表情。而影片的情节内容较之以往的香港僵尸片也会有全新的变化——试想罗志良若是真能成功的话,到时令创作枯竭的香港僵尸题材再逢生机也说不定。
希望采纳!!!

㈣ 元彪,午马,林正英等的电影有哪些

元彪演过的电影

时来运转1 国语

飞龙猛将 粤语

僵尸先生2 国语

黄飞鸿 国语

东方秃鹰 国语

伙头福星 粤语

御前侍卫 国语

执法先锋 粤语

蜀山 粤语

夏日福星 国语

富贵列车 粤语

快餐车 粤语

功夫大师

落阳

黄飞鸿与鬼脚七

A计划 粤语

龙凤贼捉贼

时来运转1 粤语

僵尸童子功

急冻奇侠 粤语

摩登笑探

黄飞鸿(鬼脚七) 粤语

击情岁月 粤语

双龙记 国语

神腿铁扇功 国语

赞先生与找钱华 国语

忠烈图

无问题2 国语

神偷燕子李三

勇者无惧

红墙盗影 国语

福星高照

阿修罗 国语

亡命鸳鸯 粤语

少林木人巷 粤语

林世荣 粤语

画中仙 粤语

急冻奇侠 国语

杂家小子 粤语

波牛 粤语

波牛 国语

败家仔 粤语

死亡塔 国语

神勇双响炮2 国语

少年陈真 国语

少林木人巷 国语

亡命鸳鸯 国语

马永贞 1997版 国语

龙在少林 粤语

乱世儿女 国语

猎凶

林世荣 国语

快餐车 国语

新碧血剑 国语

画中仙 国语

东方秃鹰 粤语

刁手怪招 国语

大佬爱美丽 粤语

杂家小子 国语
人吓人,僵尸先生,僵尸家族,灵幻先生,倩女幽魂,僵尸叔叔,画中仙,火烛鬼,富贵开心鬼,天师捉奸,倩女幽魂2,驱魔警察,麻衣传奇,音乐僵尸,鬼干部,新僵尸先生,驱魔道长,画皮之阴阳鬼王,钟馗嫁妹,阴阳判官,倩女失魂,鬼妹,笔仙惊魂。。。这些鬼片里午马都出现过

中泰拳坛生死战 国语

㈤ 我想找一部关于僵尸的电视剧或者是电影。原本是在清朝的,在对付一个女僵尸,最后被女僵尸咬了一口。

“魔术圈”(2004年)

(地下世界)导演:
节水潜力及发行(道格拉斯功夫)
编剧:
节水潜力及发行(道格拉斯西贡)
演员:在
刘家辉(刘嘉伟兴)
樊少皇(樊少皇)
·释小龙
吴掰茏
姚瑶
语言:普通话(国语)
播出时间:90分钟
类型:动作/恐怖(更多...)
等级:ETGO 0级
浏览次数:11007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香港)(更多...)
发行日期:1月1,2004年
视频描述
7月15日黄道张星连珠当僵尸王醒了过来骂成魔道之中,惊现魔术圈处理世界非常残酷的的七煞空间,整个阴阳界!唯一的拯救是到五行堡抓住五行旗交易七杀空间!黑白两道长回来对能够赢得五行僵尸王,,茅山赢得五行旗旗的世界第一茅山道,使之间的战斗黑白两道在茅山道长,而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僵尸王,一场混战开始...

㈥ 林正英所演的电影

金刀大侠 Gold Sabre Big Hero(1970)
金衣大侠 The Golden Knight(1970)
侠女 --上下集 A Touch Of Zen(1971)
鬼怒川 (1971)
凤飞飞 (1971)
天龙八将 (1971)
六刺客 (1971)
唐山大兄 The Big Boss(1971)
血符门 (1971)
金印仇 (1971)
飞龙夺宝 (1972)
霹雳拳 (1972)
落叶飞刀 (1972)
精武门 (1972)
合气道 Hap Ki Do(1972)
吉祥赌坊 (1972)
马路小英雄 (1973)
跆拳震九州 When Taekwondo Strikes(1973)
龙争虎斗 (1973)
老虎燕星 (1973)
海员七号 (1973)
偷渡客 (1973)
冷面虎 (1973)
龙争虎斗 Enter The Dragon(1973)
死亡挑战 (1974)
黄面老虎 (1974)
珠江大风暴 (1974)
黄飞鸿少林拳 (1974)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 (1974)
神打 (1975)
直捣黄龙 (1975)
陆阿采与黄飞鸿 (1976)
龙门秘指 (1976)
决杀令 (1977)
洪熙官 (1977)
破戒 (1977)
功夫小子 He has nothing but Kung Fu(1977)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 Iron Fisted Monk(1977)
多情剑客无情剑 (1977)
四大门派 (1977)
发钱寒 (1977)
肥龙过江 (1978)
蝙蝠传奇 (1978)
盲拳、怪招、神经刀 (1978)
秀花大盗 (1978)
赞先生与找钱华 Warriors Two(1978)
老虎田鸡 (1978)
荷京喋血 (1978)
林世荣 The Magnificent Butcher(1979)或译仁者无敌
无名小卒 (1979)
醒目仔蛊惑招 The Incredible Kung-Fu Master(1979)
搏命单刀夺命抢 Odd Couple(1979)
杂家小子 Knockabout(1979)
钱作怪 (1980)
鬼打鬼 Encounter Of The Spooky Kind(1980)
咸鱼番生 By Hook or By Crook(1980)
甩牙老虎 (1980)
身不由己 (1980)
败家仔 The Prodigal Son(1981)
人吓人 The Dead And The Deadly(1982)
奇谋妙计五福星 WINNERS & SINNERS(1983)
神勇双响炮 (1984)
双龙出海 (1984)
人吓鬼 (1984)
龙的心 (1985)
僵尸先生 (1985)
福星高照 (1985)
时来运转 (1985)
霹雳大喇叭 (1986)
富贵列车 (1986)
英雄无泪 (1986)
僵尸家族 (1986)
灵幻先生 (1987)
东方秃鹰 (1987)
血玫瑰 (1988)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1988)
七小福 (1988)
铁甲无敌玛利亚 (1988)
学校风云 (1988)
僵尸卖铁 (1988)
一眉道人 (1989)
群龙戏凤 (1989)
笑傲江湖 (1990)
舞台姊妹 (1990)
玩命双雄 (1990)
驱魔警察 (1990)
鬼咬鬼 (1990)
太阳之子 (1990)
九月初九之重见天日 (1991)
黐线枕边人 (1991)
洪福齐天 (1991)
密宗威龙 (1991)
天地玄门 (1991)
零时十分 (1991)
赢钱专家 (1991)
鬼干部 (1991)
强尸至尊 (1991)
非洲和尚 (1991)
人鬼神 (1991)
誓不忘情 (1992)
鬼打鬼之黄金道士 (1992)
甩皮鬼 (1992)
音乐僵尸 (1992)
哗鬼旅行团 (1992)
黄大仙 (1992)
新僵尸先生 (1992)
神枪手与咖喱鸡 (1992)
妖怪都市 (1992)
黄飞鸿系列之一代师 (1992)
精灵变 (1992)
特区爱奴 (1992)
画皮之阴阳法王 (1993)
公海强奸风暴 (1993)
驱魔道长 (1993)
东方不败—风云再起 (1993)
青蜂侠 (1994)
少林英雄之方世玉洪熙官 (1994)
锺馗嫁妹 (1994)

㈦ 林正英电影大全(致敬林正英)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里都有这么一个影视形象:
一身黄色太极袍,头戴道士八卦冠,手持桃木剑,几道黄纸符,脚踩七星步他是毛小方,也是林九,人称九叔,茅山道术的祖师爷,无数人童年阴影的缔造者。
没错,他就是僵尸克星林正英,11月8日是他22周年祭日,谨以此文回顾他的驱鬼人生,以及逝去的港产僵尸片时代。
01
林正英一生不苟言笑,或许跟他充满苦难的成长经历有关。
六个兄弟姐妹中,林正英排行老三,读了两年小学就因贫困辍学,拜师学艺时认识了七小福,一群少年经常一起受训。成龙和洪金宝至今仍记得,训练中林正英永远是最用功最拼命的那一个。
入行5年,面对京剧的衰落和生活的艰难,林正英不得不随成龙、洪金宝等人进入电影行业,因为邵氏片场管饭,每个月还有60元薪水。他把这60块钱分成三份,一份是给师傅的栽培之恩,一份是给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一份留给自己,犒劳兄弟。
就这样,草根小子林正英从武术替身,做到龙虎武师,再到武术指导,并且结识了他生命中的贵人,李小龙。
元华、李小龙和林正英
彼时的李小龙已是好莱坞明星,高价片酬加盟嘉禾。据说李小龙拍戏时一般不会打演员第二下,以免把武术替身打伤,洪金宝就曾被他一脚踹倒。
要强的林正英不服气,主动站出来要和李小龙对打,结果自然是秒被KO。林正英还是不服,爬起来继续打、继续拍,把李小龙也看傻了。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经此一战,林对李心悦诚服,而李也对这位小个子刮目相看。随后的多部影片里,林作为李的御用武术指导,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小龙甚至在片场放话:林正英不到场就不开机。
嘉禾时期,《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等电影万人空巷,林正英辅佐李小龙开启了香港功夫片的黄金时代。走红后,李小龙一度想把林正英带到好莱坞一起发展,然而不久后李小龙猝然离世,此事也不了了之。
李小龙去世后,林正英在沉寂中度过了数年的武指生涯,偶尔影片中出演一些小角色,直到80年代加入洪家班,才逐渐摸索出一条僵尸电影的路子。
02
这里就不得不讲一讲港产僵尸电影的发展脉络。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僵尸题材在功夫片当道的时代难觅踪影,即便是邵氏在1974年大手笔拍了一部湘西赶尸题材的《七金尸》,最终也因为内容杂糅而票房惨败。
僵尸电影因此被贴上票房毒药的标签,此后十年几乎没人敢碰。
打破这一局面的,是洪金宝。彼时港片新浪潮轰轰烈烈,许鞍华的《撞到正》等鬼怪恐怖片反响热烈,洪金宝从中得到启发,将鬼怪元素融入功夫喜剧拍了一部《鬼打鬼》,居然闯入了当年港片票房前三甲。而影片里,林正英还只是一个被鬼吓得半死的捕头。
尝到甜头的洪金宝,又趁热打铁拍了《人吓人》《人吓鬼》,掀起了功夫灵异片的潮流。也就在《人吓人》中,林正英首次扮演道士这一形象。
洪金宝和林正英还从英国聘请了拍僵尸片的高手,但他们很快发现,中西结合的套路不管用,便摒弃了西洋的吸血鬼,拍出了独具港风的僵尸片。
这个类型片的滥觞,便是经典的《僵尸先生》。
《僵尸先生》沿袭了功夫片的情节,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僵尸和茅山道术等民间元素,最重要的是林正英定义了这类中国僵尸清朝达官贵人,生前憋着一口气,死后阴魂不散是为僵尸。
形貌上,僵尸身着清朝官府,双手伸直,青面獠牙,靠双脚跳跃行进;属性上,僵尸近乎打不死的钢铁之躯,靠听觉捕猎,靠吸血进化,血量越多越强大。
更有趣的是,九叔林正英黄袍加身,手执桃木剑,手拿八卦镜,用茅山术将糯米、墨线、闭气、桃木剑、黄纸符等手法施展出来,成为僵尸的克星。
当时,观众早就看腻了单纯的功夫片和喜剧片,僵尸的加入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僵尸先生》最终狂揽2000万票房,位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名。
僵尸电影和林正英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03
我们这代人,说到功夫就是成龙,提起喜剧就是周星驰,要论僵尸就是林正英。
在那个影碟机和录像厅的时代,对于很多80后来说,童年里都有过两撇胡子斗僵尸的九叔,以及他身边那两个拖后腿的徒弟。可以说,林正英凭借一己之力,带红了僵尸电影这一片种。
作为僵尸电影的代言人,林正英也对赖以成名的僵尸题材情有独钟,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或者说,没有林正英的努力,就没有这么好看的僵尸片。
《僵尸先生》大爆之后,掀起了跟风抢拍的热潮,以低成本就可以赢得高票房的僵尸片一时间大行其道,后来的五六年间冒出了成百上千部粗制滥造之作。
眼看僵尸片被反复模仿而毫无新意,观众逐渐审美疲劳,林正英为了避免香港僵尸电影走向末路,不断在影片里融入新的元素,做新的尝试。
比如洪家班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林正英借鉴《E.T》外星人的故事,让原本冷血凶残的僵尸有了感情,结尾又借鉴了日本怪兽电影,使得影片在国外大受欢迎。
《僵尸家族》里的幽默对白
比如他在自导自演的《一眉道人》里,加入民间养鬼之说,道长与小僵尸情同父子,又引入西片中的吸血鬼,东西文化相互碰撞,虽说该片没有盈利,却为僵尸片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再比如《捉鬼合家欢》里,林正英用现代科技给僵尸做实验;《驱魔警察》里,林正英的道长携手警方大战日本邪教组织;《僵尸至尊》里,林正英又加入棺材菌的新概念,并首次大规模使用特技效果,在90年代初具有划时代意义
《灵幻至尊》里19岁的黎姿
也正是林正英这些用心良苦的电影,让僵尸片在90年代初迎来了短暂的复苏。
04
然而,太多劣质的如法炮制,让观众对僵尸题材逐渐厌倦。
九十年代之后,僵尸电影已经鲜少有人问津,只剩林正英一人独撑大局,虽说他又拍出了《非洲和尚》这样异域风情的鸿篇巨制,还请周星驰和吴孟达作旁白,但终究难挽颓势。
这个忧郁的周星驰摄于《非洲和尚》期间
与此同时,王晶的赌片大行其道,徐克的武侠风靡全港,王祖贤在《倩女幽魂》走红之后受各种鬼怪片的青睐,就连林正英也不得不审时度势,和她搭戏拍了一部《天地玄门》,从茅山道长变成了草庐居士,从斗僵尸变成了战鬼王。
或许只有道长在面对王祖贤时无动于衷了吧
至于90年代中期,僵尸题材在荧屏上回光返照,同样要归功于林正英对僵尸的不离不弃。从1995年到1997年,林正英转投亚视拍摄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爆红,被认为是林正英转型的新纪元。
可就在亚视想乘胜追击拍《僵尸道长》第三部时,林正英却于1997年11月8日病逝,终年45岁。生前一向低调的他,死讯公布时,让香港影视界,也让所有喜爱他的影迷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惋惜。
自此,由林正英创立的只用功夫杂技和土味特效就能营造恐怖、黑色喜剧风格的茅山僵尸片,也随着师傅的离世而逐渐失传了。
新千年,《僵尸大时代》空有徐克的灵魂却缺乏内容,至于林超贤的《千机变》,披着僵尸的外衣讲爱情故事,终究成了热闹一时的流星之作,港式僵尸片的繁盛再不复见。
其实啊,复兴不如怀旧,世间已无林正英,再多的僵尸片又有什么意义呢?
05
戏里的林正英,让人怀疑他就是真正的茅山弟子,只要他出现就不会让人害怕,所以也有人说他是史上最让人有安全感的男主角。
戏外的林正英其实一点也不迷信,他沉默寡言却性格耿直,一旦动了真情便掏心掏肺,苑琼丹就曾说过,如果有人想砍你,林正英是愿意拿背给你挡刀的人。
苑琼丹的名字可能你不熟悉,但你一定看过她在周星驰电影里扮丑的石榴姐。
1995年,她成为《僵尸道长》的女主角之一,林正英首次拍摄电视剧,不习惯剧集的运作模式而感到郁闷,唯一可以倾述的就是苑琼丹。
石榴姐苑琼丹
当时的林正英离过一次婚,带有一子一女,全部心思全放在电影和子女身上。苑琼丹了解林正英的性格和婚姻之后,不但没有嫌弃反而主动追求林正英。
可林正英是武行出身的直男,脾气硬得跟石头似的。一次片场收工后,苑琼丹想开车送林正英,结果被一句我有脚我自己会走直接拒绝。
苑琼丹的不离不弃最终焐热了铁汉子的心,拍《僵尸道长》大结局时有一场吻戏,因为林正英放不开,NG了多次也没拍好。这时,苑琼丹双手抱住林正英的脑袋就是一顿猛亲,立马杀青。
当时,苑琼丹特地从跑马地搬到西贡和林正英同住,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还商量着开个铺子一起经营。
可没过多久,林正英被查出肝癌晚期。他不想连累苑琼丹,主动和并不知情的她提出分手,悄悄搬到了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后来住院,饱受折磨的他还不允许别人去探望。
多年后苑琼丹在采访中说:他不愿意让大家看到自己的病容,更不希望被我见到,因为他知道我看到他这个样子,一定会很难过。
仅一个多月后,林正英撒手人寰。
葬礼那天,他生前的朋友和同行纷纷到场,很多人甚至从国外专门赶来,成龙、洪金宝、狄龙等人为其扶灵。
人群中的苑琼丹哭成了泪人,尽管还不是夫妻,那天她还是以未亡人的身份,披麻戴孝答谢宾客
是苑琼丹,温暖了林正英最后的岁月。
06
林正英开创了一个时代,在港片的鼎盛年代,他的僵尸片自成一派,让同行争相效仿,但都无法达到他的高度。
而他在僵尸电影乃至香港电影走向没落时以这样的方式仓猝离场,像极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告别,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童年回忆杀:林正英僵尸片混剪
(略恐怖 慎点)
如今,僵尸片被时代抛弃了,我们会忘了九叔林正英吗?
林正英去世一年后,亚视拍了一部僵尸题材剧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开篇字幕就致敬英叔:谨以此剧献给一代僵尸道长林正英先生。
2013年麦浚龙导演的《僵尸》里,钱小豪、钟发、陈友、吴耀汉等昔日僵尸片老面孔集体登场,可惜林正英和许冠英师徒双双作古。戏中特意放出一张怀旧照片,一句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又带出一份戏如人生的伤感。
影片中,钱小豪饰演过气的僵尸片明星,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写照。师傅不在,这些末代天师们对面大势所趋也无力回天。
3年前的网络电影《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中,钱小豪对着墙上林正英的遗照自言自语:师傅,我好想你。
就用影迷为林正英写过的一首诗作结尾吧,让它再一次致敬英叔,那个陪伴我们长大的、少年时最让人壮胆的银幕英雄,也是成年后最使人怀念的中年汉子
半碗清水照乾坤,一张灵符命鬼神。
脚踏阴阳八卦步,手执木剑斩妖魂。
挥泪洒酒英灵地,道气长存天地人。
红绳糯米今犹在,不见当年林正英。

阅读全文

与功夫道长免费国语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淘票票怎么在电影院取 浏览:713
电影赞助费如何列支 浏览:756
好看的电影间谍 浏览:336
怎么给电影变高清 浏览:276
海信电视没有数字电视怎么看电影 浏览:255
被下药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02
电影无问西东多久 浏览:999
北京校园电影有哪些内容 浏览:288
我觉得电影中翻译成英文怎么写 浏览:301
华为手机如何让英文电影变成中文 浏览:296
猴子的电影免费 浏览:116
想看鸭王电影怎么看 浏览:724
yy电影频道是多少4080 浏览:544
热血警探致敬哪些电影 浏览:740
飞机总动员电影免费看 浏览:656
好看的校园的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106
会好看的喜剧电影 浏览:319
好看的电影推荐情圣 浏览:721
河正宇近几年电影有哪些 浏览:127
有什么好看的免费的电影 浏览: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