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荐几部国外的关于病毒和传染病的电影
《生化危机》系列
《我是传奇》
《天外来菌》
《灭顶之灾》
《惊变28天》
《人类之子》
《末日侵袭昌陪悔》
《活死人归来》
《活耐正死人黎明》
《恐怖地带》
《活跳尸》
《丧尸出笼》等等
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wuchao1207&category_id=1620 这是迅雷乱陵恐怖灾难片专辑,有很多是和细菌病毒有关的。你可以找好看的。
B. 急求电影<<后天>>介绍 中文的
《后天》原本不叫《后天》,而是叫《明日之后》,也叫《末日浩劫》。这实在是个糟糕的变动,既没有“明日之后”的末日幽冥感,又失去了“末日浩劫”直取要害的生猛,但愿这个译名不会抑制观众买票进场的欲望,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在《魔戒》之后的北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样只靠视觉“杀人”的电影了。电影里也确实死了很多人,主要是美国人,大概死了小一半,其中还包括美国总统,就这点来说,本片比导演艾默里奇的前作《独立日》更疯魔了。
毁灭方式一:连天的海啸席卷城市,曼哈顿沉没。
毁灭方式二:巨大的龙卷风降临人间,洛杉矶成为地狱。
毁灭方式三:超低温气流冰冻城市,自由女神像。
剧情篇 头重脚轻的拯救
一般认为,灾难片的重点当属电脑特效,而剧情和人物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其实,灾难片要展现的往往是人类群体面对灭顶之灾时的反应,这就对剧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角色众多;二、层次明晰;三、主次得当。而想完好地达到如此要求,确实是对编导能力的极大考验。
《后天》的编剧兼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是拍摄灾难片的行家里手,他以前的《独立日》和《哥斯拉》虽然带有科幻或者怪兽电影的元素,其核心依然是正统的灾难片。所以,对艾默里奇来说,描写灾难下的群像还算是得心应手。在这部《后天》中,上有决策国民命运的美国总统,下有栖息纽约街头的乞丐,既有监守岗位的英国科研人员,也有被冰雹击倒在东京街头的日本职员,再加上身为气象学家的主人公与他的家人朋友,足以构成一派末日世界的微缩景观。从剧情展开来看,影片一直以主人公杰克·霍尔的活动为主线,前半段描写他说服政界高层,而后半段则是以他拯救受困纽约的儿子为重,而政界人士、霍尔的妻子、儿子的行动则成为辅线,始终都围绕着拯救与自救的主题。可以说,《后天》在层次处理上也是非常得当。
然而,这部影片的剧情也并非完美,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影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段落,显得叙事结构严重失调。《后天》最为精彩的段落就是开场不久后飓风席卷洛杉矶的场景,而等到影片的后半段,霍尔前往纽约寻找儿子的过程则显得颇为平淡,未受太多磨难便按部就班地到达了目的地。也许,导演原意想将冰冻纽约处理成影片的高潮段落,可惜营造力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使得影片整体都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至于影片的理论基础,我想气象学属于非普及性的知识,多数观众也不至于太过较真儿,这毕竟只是部靠视觉冲击取胜的暑期大片,而并非“探索”频道的科学纪录片。而影片为制造大团圆结局,居然让主人公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向迁移到墨西哥的美国政府发送传真,这多少有些穿帮得叫人发笑。
特效篇 把地球装进冰箱
没有哪个导演像艾默里奇这样疯狂热衷于把地球毁灭一万遍,从《独立日》到《哥斯拉》再到《后天》,其电影中的“毁灭当量”成倍增长,单从特技角度说,已经足以让观众体验到摧枯拉朽的破坏乐趣。
《后天》与环保无关,与政治无关,甚至都算不上一部预言第二冰河纪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它完完全全是一部“奇幻”电影———满足一些人心底里的破坏欲!
就像《终结者II》中“启示录”一般的核爆炸,当你看到“好莱坞”的招牌被龙卷风拧碎,日本街头被炮弹般的冰雹砸烂,整个纽约被连天的海啸吞没,帝国大厦迅速冰冻,摩天大楼只剩钢筋残骸,文明的巅峰瞬间变成昏黄的废墟,你怎能不感到巨大的冲击,就如同顽劣的小孩掀翻地上的玩偶,未知的力量把地球放进冰箱!
在灾难片中,大就是美。《魔戒》中的水淹双塔算什么?想像一下比那大一万倍的场面!而且你的视角不只停留在地面,还会被带到空中,带到云层,甚至太空!“人”变得越来越小,“环境”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片中只表现标志性建筑的毁灭,很少看到成千上万的“小人儿”抱头鼠窜,动不动就是直径几十公里的风暴眼,随便一个镜头都要用到摇臂,大量的全景俯拍、航拍,结合模型和电脑特效,把一场末世浩劫拍得穷奢极欲!
《后天》有着卓然视觉表现的原因,除了灾难规模大、数量多之外,还在于充满感染力的色调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灾难类型的变化,影片的色调呈现出富有层次的过渡,比如灾难来临前苍白黯淡的云层,暴雨降临时苍茫浑浊的街道,飓风席卷后满天尘土的昏黄都市,冰雪纷飞时惨白的世界,以及灾难过后耀眼的白色冰层、反射着阳光余辉的红色天际……一切都做到充分渲染情绪,让人完全感受到寒冷、潮湿、温暖等等气候变化带来的感官反应。
更有进步的是,艾默里奇学会了用“静”抒情———比如卫星划过时不再有“轰”的低响。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以下两个场面———纽约化作冰川之后一艘巨大的邮轮静静漂入纽约街头,以及暴风雪过后,丹尼斯·奎德和队友在半掩于雪地中的自由女神像下走过,仿佛来到了又一个时空中的《人猿星球》!
类型篇 发现无政府的快感
灾难片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的几类心理需要,下面就把《后天》放在灾难片的坐标系上,看一看它的成绩单。
视觉冲击:灾难片总是能给那些视觉效果狂人以巨大的发挥空间,给观众的眼睛以“地毯式”的轰炸。我感觉《后天》中的视觉效果良莠不齐,恐怕是因为片子的摊子铺得太大,场景太多,没有一个场景能够做得充分。相比起来,场景比较集中的《泰坦尼克号》、《龙卷风》等影片反而更有效果。
动作场面:很多灾难片虽然讲的是自然的愤怒,然而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人在里面跑来跑去,灾难片是动作场面最好的载体。《后天》中的动作戏都不太过瘾,原因可能还是摊子铺得太大。其实,《后天》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比如说最后一场,完全可以搞个地板大塌陷,或者人狼大战什么的。相比起来,《泰坦尼克号》充分发掘了狭小的场景里动作戏的可能性。
末世幽冥:宏大的、混杂着伤感、恐惧和悲壮的幽冥感是只有灾难片才能带来的心理快感。《后天》的中段成功地达到了这种效果,然而在后半部这种感觉却泄了下去。虽然《后天》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然而它所达到的幽冥感只相当于投资7000万美元的《天地大冲撞》,这只能归咎于剧情安排的不合理。
无政府快感:灾难来了,大家可以各行其是,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快感被很多灾难片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那些灾难片只发生在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后天》的灾难席卷全世界,当仁不让地表现出末日浩劫中的无政府快感,这也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之一。在《后天》中,把图书当柴烧的情节肯定会成为很多观众的最爱,在别的灾难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例子。
角色篇 到后天就把他们都忘记
《后天》惟一值得看的就是视觉效果,演员的表演几乎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编剧导演将所有角色放在商业流水线上,打磨成统一尺寸的螺钉螺母,几乎放过了对任何可能出彩的剧情、对白、或对角色的琢磨。因此你不会看到那些面对浩劫灾难时本应变得复杂、叵测、意味深长的人性和人物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被处理得潦草苍白的爱情、亲情或者友情。它们在电脑特技造出的末世景象面前,虚假得如同一束塑料花儿。因此,当片中那两大团状如冰激凌的“风暴眼”在大气层上空缓慢移动,地球像一枚误放入冷冻室的柿子那样从外到里逐渐结满了冰碴儿的时候,我心想,这世界总算清净了……
扮演男主角山姆的帅哥杰克·吉伦哈尔本是演独立电影出身的,他显然还不适合这种直白、简单的角色,状态一直紧绷绷的,很多戏都处理得缺乏火候。而他女友的扮演者艾米·罗森就更像一个摆设、一个芭比娃娃,其僵硬空洞却十分标准的笑容让“未来数年内好莱坞最值得关注的新星”这样的称号大打折扣;而山姆爸爸的扮演者丹尼斯·奎德稍好一点,毕竟他是男主角、大英雄、慈父爱夫,戏份不轻。可他义无反顾搭救儿子的行动实在缺乏信服力:除非他带着《七龙珠》里面的百变胶囊或者机器猫的时空车,否则他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在冰天雪地中步行到曼哈顿,见到儿子之后要怎样呢?难道是要死在一起?
黑人流浪汉和他的狗倒是有些出彩的戏,伊恩·荷姆关于苏格兰威士忌的论调也很美妙,可惜这些短暂的亮点无法改变整体演技的粗糙和僵硬。在这点上,《后天》永远超不过《人猿星球》、《地心末日》等经典科幻灾难片的高度,甚至还不如《独立日》好看……最后,“冰激凌”像《卡桑德拉大桥》中的鼠疫一般神奇地退却,一切恢复正常,北半球上空的大气层纯洁得犹如回到造物之初。这个只冻了一半的地球给人们开了一个不那么科学的玩笑,于是我们心情轻松,嘻嘻哈哈走出电影院,到了后天———甚至不用等到后天,就会把电影里所有的角色忘得干干净净。
C. 恐怖电影我想看。要最最恐怖得谢谢!
都是老的,我看过的片子2010年的,可不是复制别人的,
其实2010年的新片只有3部还可以
《基督再临》
讲述天启降临,一群陌生人聚集到一起寻找怀有“救世之星”弥赛亚的年轻女招待。 基督教关于耶稣基督将要第二次降临,在地上建立千年王国,进行最后审判的故事,不错值得一看.
《嗜血破晓》
2019年,一场神秘的鼠疫在全球各地蒸爆发,人类几近灭绝,活下来的,绝大部分变成了嗜血为生的吸血鬼,剩下人口少得可怜的人类,四处躲避吸血鬼与瘟疫的侵蚀,而吸血鬼则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文明的主宰,国家的政府高层、军队、知识分子都已经是长着獠牙的吸血鬼。很逼真的电影,效果和特级都不错,更像科幻电影。
《勿忘我》
小镇高中的毕业假期来临了,备受欢迎的班长Sandy Channing本应在假期里好好放松,享受一下生活,可是随着她的好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踪,使他们无意中发现自己竟被很久以前被他们戏弄过的一个女孩儿的怨灵所纠缠。很惊悚的片子。
下面是2009年底的片子,
《致命切割》
泰国的片,杀人狂魔为你揭开泰国美丽风光背后,那惨绝人寰的黑暗面。
《鬼5虐》
泰国不错的鬼片,赶搭便车而登上载有活尸的【搭鬼车】,死于非命的鬼魂依附在车上的【鬼车轮】;在由鬼魂饰演鬼片主角的【鬼演员】;一个不信因果的小沙弥却难敌宿命的【鬼索魂】;以及在医院遇上鬼手的【鬼病床】。泰国鬼片不错的代表。
《堕入地狱》
所讲述的是一个极具原创性的恐怖故事,围绕着一位年轻的美国女性展开,她因为受到了人为的诅咒而不顾一切地展开了一场对神秘事物的诉求,她要在堕入地狱之前,解开所有的谜团。导演山姆·雷米,大家都知道是《蜘蛛侠》的导演,但可能都不知道他曾经拍过《鬼玩人》吧?很久没看到题材如此新颖的恐怖片了!推荐!
《太平间闹鬼事件》《13号星期五》《电锯惊魂》
不想多说,自己体验,都是以恐怖气氛取胜的恐怖电影。发自内心的恐怖。
《夜魔》
另类的以一种电影短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恐怖片,一个小偷不小心地闯入了一幢被连环杀手强占的房子的故事,一部带有悬疑和惊悚元素的恐怖电影。
《死神来了4》
从《死神来了》中的空中飞机大爆炸,到《死神来了2》的高速公路连环撞,然后是《死神来了3》中的急速过山车……影片仍然将目标锁定在了死亡率最高的车祸上,但与《死神来了2》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会出现连环事故的,是赛场上的极速赛车。
《13号B座》
印度最新恐怖片,当电视有了自己的想法,再也不受控制,决定要反过来操控人类的生活。题材比较新颖。
《复仇之溪》
1936年到2007年,他们是一个恐怖的幸存游戏的成员。
《死亡录像2》
2007年西班牙《死亡录像》的续级,动作性很强的恐怖片。前作是僵尸片的经典之作。曾被好莱坞翻拍为《隔离区》,和相似的手法拍摄的《死亡日记》,但都无法超越原作。
《魔屋》
经典的翻拍,血浆做卖点的恐怖片。《魔屋》的老版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恐怖电影,他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噩梦,不仅仅是因为画面血腥骇人,更重要的是它的剧情,整部电影的故事都充满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同类影片有来自日本、韩国的《不死咒怨》、《鬼水凶灵》、《鬼来电》,本土的恐怖作品《隔山有眼》、《德州电锯杀人狂》《13号星期五》。
《女子联谊会惊魂记》
1983年的经典恐怖电影《七姐妹》的翻拍。
《致命弯道3》
与前作一样的风格,在一个野蛮人的地盘,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亡命战斗。
《泄密的心》
与名作《泄密的心脏》同名。不血腥,不暴力,不变态的片子。
《13号星期五》(黑色星期五)
“星期五”系列的片子,大家不会陌生,同类片子《德州电锯杀人狂》·《德州链锯杀人狂前传》《佛莱迪大战杰森》
《红色之山》
讲述一个电影狂热者沉迷于寻找一个经典血腥暴力电影的完整版,这导致他和他的两个朋友进入一个偏僻的森林,也就是电影拍摄的地方。他们太晚意识到:这部电影还没拍摄结束——电影的主角,丑陋的,酗杀的“娃娃脸”和他扭曲的家庭继续拍着电影,并杀戮蒙在鼓里的受害者。现在我们的英雄必须从噩梦般的冲击中幸存下来,否则他们将永远成为电影。如果恐怖电影里的恐怖镜头都是真实的?那将多么恐怖?
就写这么多吧~!不全,但都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