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战台儿庄电影内容简介200字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峄县台儿庄(今属枣庄市)一带进行的战役。 3月23日,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在泥沟车站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台儿庄战役开始。台儿庄战役,包括外围阻击战在内,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月,中国投入兵力20多个师计12万人,其中台儿庄方面6万人;日军投入两个师8个团约3万人,其中台儿庄方向7个团。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以损失近两万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此役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但由于敌强我弱,也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方针,这个胜利未能改变正面战场的被动局面。
2. 谁能介绍一部抗战题材的优秀影视片暑假作业啊,谢谢各位了
抗战题材的优秀电影,我推荐你看:血战台儿庄
中国大陆 1986年
电影血战台儿庄,再现了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是一部正面描写抗日的战争史诗力作。该片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由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导演,是大陆影坛第一部以正面而肯定的态度来拍一场由国民党军队打胜仗的战役。
1965年李宗仁海外归根。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给大导演成荫敬酒,说起拍“台儿庄”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1985年,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轰动海内外。这部具有恢弘史诗般气势的大片,不仅获得了“金鸡奖”的数项大奖,还获得了一个由中国政府授予的特别奖——“抗战奖”,并被评为新中国“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
1985年夏末,李宗仁将军唯一的儿子李幼邻在美国得知中国大陆拍摄《血战台儿庄》的消息后,马上从美国赶回祖国探亲。飞机一落地,李幼邻先生就向来机场迎接他的陈敦德说:“我先不去宾馆,你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陈敦德告诉他:“电影正在最后制作之中,音乐还没有最后合成。”李幼邻急不可待地要求说:“没关系,我就想马上看到。”拗不过李幼邻的执著和迫切,陈敦德只好请示国家电影局的领导石方禹。在得到同意之后,李幼邻就在陈敦德的陪同下观看了《血战台儿庄》的“台词双片”(即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看了不到十分钟,李幼邻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
网络:http://ke..com/subview/9139/11002595.htm#viewPageContent
央视视频: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96252217/
3. 怎样评价电影《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是一部以血肉铸长城,以血染胜利的电影,导演杨光远、翟俊杰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塑造出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蒋介石形象。电影中,蒋介石面对日军轰炸,没有表现出慌乱,而是用仰角镜头塑造,这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颇为罕见,凸显了其独特魅力。
电影不仅在艺术上取得成功,还作为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影片,对中国抗战研究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上映不仅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改善,还推动了两岸交流。1987年10月,蒋经国决定放开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的禁锢,海峡两岸同胞久别重逢,这一历史时刻与电影《血战台儿庄》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整部电影《血战台儿庄》堪称史诗级作品,不仅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史诗级水平,而且在构作上也体现了导演的高超技艺。影片力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原台儿庄战役的全貌,同时通过赋予历史关节以戏剧性,增强了电影的吸引力。关键时刻,李宗仁以“刃”字表达决心,与汤恩伯的“隔空对话”制造了强烈的戏剧张力,生动展现了战役的紧迫与激烈。
最终,台儿庄战役以大捷告终,战士们用血肉之躯铸就长城,慷慨悲壮之情油然而生。正是这些钢铁般的意志,让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刻,没有倒下,没有服输。电影《血战台儿庄》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生动的艺术表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勇气、牺牲与胜利的史诗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