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电影很少以60帧的形式拍摄播放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对于观众而言,亮度、清晰度、流畅度是观众衡量一部电影在技术层面是否优秀的三个最直观标准。业内,RealD公司推出的3D电影放映6FL认证,是针对亮度;而大家经常听到的2K、4K标准,是针对清晰度;如今热炒的24帧、60帧、120帧,则是针对流畅度。
亮度、清晰度都很直观,那么流畅度到底代表什么,所谓的“帧”又是什么鬼,“贞子”么?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电影是“运动的”,是因为人类有视觉暂留现象。在电影术语中,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作一“帧”或是一“格”,要让人觉得一个图像是连续流畅运动着的,那么至少每一秒钟要连续播放24张连拍画面,所以也就有了目前国际通用的24帧标准。显而易见,不管哪个标准,帧数越高,影片就越清晰,观众就能看到更多细节,观影效果就越好。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看的视频都是普通的每秒24帧,高端一点的电影一般会采用48帧,60帧的就更少了。
上图可以看出,24W虚还有卡顿,24帧已经很流畅但略抖动,60帧非常流畅且清晰。
只有一句话: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超真实体验”。但由于支持这种牛叉技术的影院太过少数,一般没有机会体验到!如果说,24帧属于“入门"级,那60帧也将是一场“质的飞跃”。
不少观众在对比了24帧和60帧两种格式影片后,还是表示有不少区别,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60帧的电影由于每秒放映的图片比24帧的多出了一倍,因此也更流畅,同时让电影细节更充实,一切细小的平时不被关注的细节都将呈现得一清二楚。此外,60帧格式让电影中的人更加立体,特别是特写镜头。总体来说,60帧的影片有更多细节,更有立体感,运动中的物体也更加清晰。观影后,大多数影迷对身临其境的3D电影有了新的认同,高清及真实的3D立体画面,会让人有深深的代入感。更有影迷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3D,太棒了!我感觉自己就在影片现场。”还有人形象地比喻:“如果说24帧3D电影像是透过窗户向外眺望的话,那么60帧3D就像把玻璃拿掉,直接盯着外面看。
要说为什么至今没有普及,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毕竟原来24帧拍的电影,用了60帧之后胶片都要用多一倍多,加上后期特效在制作渲染的时候,渲染时间增多一倍。放映的设备也要更新换代,普通的影院现在还没有设备可以同时满足3D、4K、60fps的播放规格。如果想面向普通大众,就要对整个电影行业进行颠覆性改变。
3D大家都比较了解,4K分辨率的播放设备也逐渐开始应用,iPhone 6s已经能拍摄4K视频,最后这个120fps才是李安这次冒险的重头戏,他这是把电影拍摄的帧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如果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李安带来的技术革新意义堪比当年的《阿凡达》在3D电影上的技术革新。
120帧/秒,或许将和VR一样成为电影的下一个关键词。从24到120,电影拍摄帧率是怎么一步步进化的?其实早期的电影拍摄并没有一个标准,因为那时候采用的是手摇式摄影装置,拍摄的时候难免会有拍摄速度不统一,而且帧率相差非常大,比如说爱迪生的电影是以40帧/秒拍摄的,而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则是以16帧/秒拍摄的。
后来发展到有声电影,引入了同期录音技术,可将声画同时录制到胶片上,24帧/秒能保持最高的声音清晰度,如果再低的话,音轨上就会有太多的表面杂音,于是24帧/秒就成为了电影拍摄帧率的标准。
超过24帧/秒拍摄的电影就叫“超高帧”电影,有很多电影尝试以超高帧拍摄:1950年诞生了“全景电影”(也叫西尼拉玛),这种电影使用3台摄影机分别拍摄3条方形素材,然后由3台放映机无缝拼接,投影到银幕上,以产生3倍宽高比的影像,这种电影是以26帧/秒拍摄的,主要是拍摄风光电影,后来由于放映设备昂贵逐渐被市场淘汰。
在1992年的塞尔维亚世界博览会上,第一部使用IMAX HD技术拍摄的电影《Momentum》是以48帧/秒拍摄的。1999年诞生了Maxivision 48技术,是结合了48帧/秒和35mm胶片的底片格式,可以以48帧/秒的速度放映影片,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广,但是大多数影院依然采用24帧/秒的放映设备,所以Maxivision仍没有得到广泛的投入使用。
道格拉斯·特鲁姆布(《2001太空漫步》、《星球大战》、《银翼杀手》的特效导演)旗下的Showscan视效工作室,在着力推广高帧率(60帧/秒)结合70mm拍摄技术(能科学上网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介绍Showscan Digital from Douglas Trumbull),但是到目前为止,Showscan也依然是纸上谈兵,除了几部试验性的短片,他们还没有尝试长片拍摄。
道格拉斯之所以推崇高帧率拍摄,是因为:“理论上,这样的极致帧率会使动态画面更流畅,解决摄影机摆动过程中产生的频闪或晃动问题,带来更舒适的3D和无可比拟的敏锐与真实感。但这仍然只是理论,因为还从没有人看过用这种技术拍摄的电影。即便这些都被完美地实现了,这个世界上也几乎没有地方能让观众欣赏到它。”
2011年,卡梅隆宣布他的《阿凡达2》将和Showscan合作,采用他们的60帧/秒技术拍摄。2012年,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先行一步,采用了48帧/秒的速度拍摄,后继两部霍比特人也是以48帧/秒拍摄。当时业内毁誉参半,批评者认为画面太过清晰反而像 游戏 或油画的质感,缺乏了传统电影的模糊和频闪效果,也就失去了电影的美感(并非所有影院都能以48fps放映,所以放映的时候有24fps和48fps两个版本,如果你觉得没有这种体验,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影院没有使用48fps规格放映)。
对此,彼得大帝回应说,“(你们这群没见识的凡人)等你们习惯了就好了”。李安所采用的影像格式被索尼官方称为“Immersive Digital”(还未有官方的名称,网友译版是“沉浸数字式”),是第一次将3D、4K、120帧/秒这几种规格结合到一起。
120帧/秒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观影习惯,比如说3D技术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也有诸如画面太暗、会晕的抱怨,李安要解决的问题比彼得·杰克逊还要大,48帧/秒已经给人一种不适应感,120帧/秒带来的观影感受肯定是颠覆性的。
但是李安并不是受彼得·杰克逊的启发,而是受了卡梅隆的启发,他在拍《少年派》的时候在3D技术上就参考过卡梅隆等人的意见,所有人都告诉他,用24帧/秒拍3D会加大本来就有的频闪(就是看3D的时候会觉得晕的原因),但是当时没有更好的技术解决办法,只能妥协。
后来卡梅隆宣布使用高帧率拍摄《阿凡达2》,给了李安启发,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够,于是就想到用4K技术来解决清晰率的问题,最终选择120帧/秒,其实是为了省钱——120帧/秒正好同时是24帧/秒(电影通用)和30帧/秒(电视通用)的整倍数,就可以用同一种格式制作电视和电影。而李安认为《半场无战事》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
“这部电影的重点就是“感受”,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而是想办法让观众体验,给他们一种全新的经历。”李安接受3D技术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炫技,他和很多使用3D技术的导演和制作公司的意见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就连我们普通观众也认为像《阿凡达》、漫威的大场面动作电影才应该用3D,而《建国大业》那种叙事性电影用3D简直是莫名其妙,而李安反而认为:
“2D和3D最大的区别在于面部拍摄,而不是在于动作或大场面,我觉得2D更适合动作片,而3D更适合拍剧情片,因为3D可以营造更亲密的感受。”
所以他对于伊拉克战场和中场表演两种不同的主要场景运用了不同的技术处理,战场场景会尽可能地呈现“真实”镜头,也就是用120帧/秒拍摄,预告片里可以看到,在演员跑动的过程中,镜头几乎没有一点摇晃的感觉。
而中场表演场景是在 体育 馆内,有大量的舞台灯光照明,为了避免大家都担心的背景过于虚化的效果,只有部分镜头(比如无光照的观众席)使用了120帧/秒拍摄。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到,对于男主角比利的面部特写镜头非常多,着重刻画他的表情和情绪,因为背景虚化本来就很适合大头特写,而中场表演的镜头则大多是全景。
在看了11分钟的片段之后,(前文提到的Showscan)道格拉斯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起来他(李安)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全所未有的观影体验,我简直激动地颤抖了。”
卡梅隆看过之后更是觉得3D、4K、120帧/秒将成为行业内的最高规格标准,有观众评论“这段11分钟的电影让我觉得镜头、幕布消失了,我看到了最真实的画面。”其实120帧/秒更大的问题是放映,就连李安自己在拍摄过程中都没法看到最终效果,因为技术负担太大了,他在片场拍摄的时候只能用3D、2K、60帧/秒的格式播放。
之前在LA的11分钟试映,是采用了科视的双4K激光投影机和赢康公司的7sense Delta Infinity III服务器,配备杜比3D眼镜,而且当时他们面向的是NAB的行业内技术人员,没有人比他们更懂行,所以获得的大多是惊叹和赞誉。
但是如果想面向普通大众,李安就要有准备面对整个电影行业的颠覆性改变。普通的影院现在还没有设备可以同时满足3D、4K、120fps的播放规格,普通观众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也无法预料,至今为止索尼还没有宣布这部电影将如何大范围上映,为了陪李安冒险,索尼在尽可能地寻找方式,甚至考虑了先期放映,但是最终为了大范围上映,很有可能他们只能把标准起码降低到60帧/秒以及用2K代替4K。
李安和卡梅隆、道格拉斯等人一样,都站在了先驱者的行列,希望能通过这种革命让电影院看电影重新变成一种朝圣般的体验,一种在电脑手机上无法比拟的体验,如果可以让人们重新走入电影院,那么即使是要让全世界所有的电影院都更换新的放映设备也是值得的。
“改变人们的习惯和颠覆一种文化是非常难的,我的好奇心的确是有点旺盛,但是我已经不年轻了,我不愿再等。”当他拍《断背山》的时候,很多人劝他的演员,拍这部戏就是葬送自己的演员生涯,结果他的四位演员获得了三个奥斯卡演技提名,当他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部小说太难银幕化了,这是自讨苦吃,然后他拿到了第二座小金人。
现在,几乎没有人对李安说“不可能”三个字。对于《半场无战事》,想借用一部电影的名字《好戏还在后面》:“Vous n‘avez encore rien vu(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我是晓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很少60帧
的电影在影院播放,回答问题前先举个例子。
据说大导演卡梅隆也大力推进电影的60帧拍摄规格,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更高的帧数能带来更好的3D效果。观众更喜欢看。
为什么至今没有普及,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毕竟原来24帧拍的电影,用了60帧之后胶片都要用多一倍多,加上后期特效在制作渲染的时候,渲染时间增多一倍。放映的设备也要更新换代,也是阻碍新制式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很多导演不愿意冒险用60帧是因为据说帧率太高会太有现场感,反而失去了在影院看大片的感觉。
高帧画面之下观众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布景有多假,因为高帧数能避免运动所造成的画面模糊,尤其是在3D之下会大幅减少频闪,就是说能让观众看清楚快速运动物体的细节。同时也能清晰的看到演员化妆的细节。那体验感就不用说了
拍摄一部高帧率电影,并不是换一套摄像机的事,因为高帧率带来丰富的细节,拍摄、打光、化妆、表演等环节都要重新开始摸索,后期还有处理 几乎3倍于 24 帧电影的素材,剧组人员要更加努力工作,制作成本当然也随之增加。
拍摄的帧数提升之后,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光有高速拍摄的设备还不够,还需要有高速播放的设备。高帧数的影片,影院也需要更新器材,每秒60格的拍摄,需要有每秒60格的播放,否则在24帧的器材上无法正常播放,这个器材费用也是相当高。
总结下,所有成本的增加都会体现在票价上,你会为这些电影的流畅感多花钱买票莫
也有一种阴谋论者认为高帧率电影,实际上是某个投机取巧的道德水准极低的导演及其一群帮凶炒作出来的损人利己的。大家认为呢
因为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影院都是30帧的播放器,60帧的很少,150帧播放的更是只有美国那几家大影院,帧又叫刷新率,为什么60帧和120帧播放电影的电影院这么少呢?
其一:因为30帧拍摄播放电影已经在全球很普遍的了,就像Windows电脑一样,你出一个更好的电脑操作系统,但是市场已经被Windows占据了,想要取代需要很久的时间,拍摄60帧电影成本也相对昂贵,你拍摄的60帧电影在全球大部分影院还达不到60帧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其二:60帧电影的优点是画面更佳的流畅,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接触过60帧的电影,或者说,压根就分辨不出来它二者的区别,人们眼睛可以分辨的刷新率在200-300之间,30-60-120帧越高,人们的眼睛的工作量也越大,看的越久,带来的疲惫感也就越大,这也导致了,本来接触了120帧的电影的人,却被眼睛疲劳劝退
其三:网络普及率,如果说电影院里60帧电影很少,网上的电影资源相对也更少,是大众了解的比较少,电视机厂家出一款刷新率高的电视机,大众也不会去买单
总结,30帧电影和60帧电影就好像 汽车 的乞丐版和高配版一样,一个是够用,一个是体验
我是影视大公社,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下面就你的问题我发表一些我的看法。从业内人士的一些说法来说,首先是技术问题,电影界并不存在全片补帧的操作,那我们假设有,要怎么补帧呢?你觉得能像普通人在电脑上开个AE装个Twixtor随便调调参数就能做到的吗?肯定不是啊,电影工业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和普通的视频工作者日常接触到的完全不一样,剧本不是随便写写就能开拍的,摄影不是按下开始按钮就能拍的,剪辑不是把素材导入软件就可以开始拼素材的,调色和特效也不是拿过xml就可以直接往上加效果的,如果电影工业中有补帧这个环节,那一定是非常复杂的流程和技术。而且补帧技术依赖的是计算机软件(不同方法的补帧依赖的具体原理不同),目前的补帧软件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电影工业水平(这里说的是“工业水平”而不是普通人所认为的“专业水平”),
就算是业余工作者,也会选择适合补帧和不适合补帧的镜头,有些镜头就是不适合补帧,或者说补出来就是一坨花屏果冻,在软件基础达不到的情况下,再厉害的“补帧师”也没法做到全片完美补帧,而电影工业是不可能允许“补帧”果冻这种低级问题出现的,即使剧组自己不重视,不在乎,也绝对过不了电影审查(是的,电影审查不止是政治审查,还有技术审查,不过普通观众并不关心技术审查)
其次是成本问题,前面说了补帧如果要加入电影工业环节,也肯定是非常复杂的流程,要有专业的“补帧师”来操作,即使技术达标,补完一部电影上千个镜头上百分钟要花多少钱?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而且不光是补帧这个操作要钱,后期渲染也是要钱的,不仅渲染要钱,调色和特效的工作量也是要增加的,24帧补成60帧,成本翻了好几倍,这些钱加起来绝对不比调色和特效的钱少,所以说题主说的“这个操作成本极低”就是个臆想的结论,根本不成立。有这闲钱我干嘛不直接拍摄的时候拍60帧?太贵了,所以导演们遵循着能看就看的原则
。
你的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很少以60帧拍摄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60帧的影片画面流畅,更加清晰。但是有一部分人生理上无法适应,看的时间稍长会头晕。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成本高,普通的24帧影片每秒的画面只有24张,60帧的则有每秒60张,对制作人的设备要求更高,制作时间也大大延长。若是科幻电影,特效是很烧钱的,而60帧的特效要比24帧多一倍还要多,成本爬坡式的增长,这也是阻碍60帧影片普及的最大原因。
谢谢 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我是老徐。60帧的电影很少,因为从拍摄到后期,成本都相对很大
视频比特率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图像质量视觉效果可以提高名线,增加帧数可以提高到60帧以上,尤其是25/30帧的图像质量比特率至少需要提高2倍,YouTube的60帧比特率是否高了2倍?4k25帧和1080p60帧会选择其中一个吗?目前,60多个屏幕144,240多种屏幕颜色δ e是性价比,考虑到图像质量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帧数的提高。
参考艺术速度限制
4k 5966 kbps 3840 x 2160 25 fps
1080p 2327 kbps 1920 x 1080 25 fps
720p 1247 kbps 1280 x 72025 fps
高清 590 kbps 896 x 504 25 fps
流畅 330kbps 640x6025fps
这是2018年12月的数据。要升级到60帧,需要将图像质量速度提高近一倍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5g还可以将互联网视频帧速率提高到60。您正在查看的数据72帧再次是分数,帧速率使视觉感觉慢得多。VR视频保留在VR中,具有更高的帧数、更高的 游戏 和对帧速率的追求。满足最低帧速率要求,追求下一个图像质量,追求帧速率,现在平面视频、 游戏 已经开始满足最低帧速率要求并要求图像质量,VR尚未满足最低帧速率要求。
一、每秒拍摄图片张数不同;
60帧/秒每秒钟拍摄60张图片,30帧/秒每秒钟拍摄30张图片。
二、画面流畅度同;
60帧/秒画面细节更丰富。帧数越高画面越流畅。 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像,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因此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
三、同一时间下的视频内存大小不同。
帧数 (fps) 越高,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文件大小越大。拍摄视频时60帧/秒视频内存大于30帧/秒视频内存
因为人眼一般用24帧或者25帧就可以感觉到很流畅的效果,60帧虽然更加流畅,但是人眼时间看久之后会觉得很累,因为60帧超过了人眼处理的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看60帧视频时虽然很流畅,但是又觉得很假的原因。回答满意希望可以给个赞和关注哦,个人日常分享数码评测,欢迎来主页看一看。
❷ 好莱坞大片中的特效究竟有多烧钱
太烧钱了,烧到什么程度呢。作为一般普通工薪阶层我们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赚个几万,厉害点的一年几十万(北上广深城市不算)。然后我们普通人的这一年收入如果要支撑好莱坞的特效,可能只有一秒到三四秒~如果精细到毛孔级别的人脸特效、动物特效,有可能一秒也撑不了。因为一些对质量要求高的片子甚至是按照一帧一帧算钱的。要知道,在电影中一般一秒就有24帧,当然这不是电影的最高帧数,部分对影片有追求的导演比如李安,还曾经把电影拍成每秒120帧。
3、修改费用高昂,所有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修改的痛苦,电影行业也是如此。导演不满意要改,甲方爸爸突然要换方案也要改,有的时候甚至要推翻重建。费用自然而然就更高了。
总而言之,贵有贵的理由。正是因为幕后燃烧的经费,才让一些大片变得更加精彩。现在,国内的一些电影在特效方面也开始做的让世界惊叹。比如,近两年的《流浪地球》《哪吒》等等,所以,希望以后的中国电影能越来越重视质量而不是流量,能做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产品。
❸ 漫威英雄是怎么特效化妆的钢铁侠要上色,幻视穿一字肩
漫威电影一直都以强大的特效实力和天马行空的剧情吸引着当代的年轻人,其实在这些电影中很多超级英雄都是需要用到特效来点缀的,这些特效大部分都是通过后期电脑合成,但是也有一些特效需要通过演员的化妆来实现,今天本文就来简单聊聊这些超级英雄是如何化特效妆的。
最后一位则是幻视了,他身上的花纹可比只需要涂满颜料的卡魔拉复杂多了,剧组的化妆人员透露道幻视每次化妆都要持续两个小时以上,而且全身妆需要从头到脚一步步完成。通过上文我们也能发现尽管这些明星享受着常人无法得到的待遇,但是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❹ 如何评价漫威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适合孩子观影,票房迅速破亿,口碑发酵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制作和剧情设定。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更为细腻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链接: https://pan..com/s/1TNoSpzRLKfNMxDmbdZFZWA
《平行宇宙》一次性呈现六位“蜘蛛侠”俨然驾轻就熟,所以剧情设定打破时空概念,一次释放六个时空的操作可谓“服气”。就因为有了这样的设定,剧中的彩蛋更是随处可见。加上六个性格,能力完全不同的超级英雄,互动间的抛梗接梗应接不暇。但却很好的衔接起来,不似“一锅乱炖”反而成了热闹氛围的幽默互怼。
用大量的漫画分镜和构图元素将动画和漫画巧妙融合。因为电影一般采用的是24帧每秒的制式即24张图合成一秒来放,而如果间隔取12张图一秒放映观众感受不到差别。特别是在打斗过程中,细看之下就能发现人物和周边事物其实是不同步的,这样的好处在于定格后不会出现模糊,也就是为什么观众会觉得动作清晰流畅和真人无异的关键。这一点在观影时就能真切感受到。
❺ 漫威电影1秒就得几十上百万,电影特效为什么这么烧钱
究竟为什么漫威、DC这个类科幻大片经常使用的电影特效如此“贵”,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电影镜头里,可能这一秒镜头就需要后期渲染一个月之久!
很多大型的特效制作公司都会在进行特效制作的时候,同时利用几百上千台渲染服务器进行工作,以此来节省制作周期,但在这背后,每一台渲染服务器等硬件也是一个大花销,几百上千万在这里基本上算是比较常见的配置开销标准了。
所以,一秒几十,上百万上下的特效经费,真心不是开玩笑的说法!
❻ 漫威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为什么从特效到剧情都大呼过瘾
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在《蜘蛛侠:平行宇宙》里成功的将分属不同世界里的六位蜘蛛侠聚合为一,而大胆打破次元壁垒的视觉呈现,更是形成了电影独具韵味的光影魅力。在这部视觉颇为奇特的电影里蜘蛛侠以多种角色形象的现身,使电影拥有的不仅是隶属于经典的情怀,更还散发着全新的生机。
这是一部让人眼花缭乱的动画,也是一部励人心智的电影,来自不同平行时空的蜘蛛侠虽然有着各种的不同,但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蜘蛛侠都有着相同的信念。文/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