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刚》电影有几部
5部。
《金刚》是雷电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动作科幻电影,由梅里安·C·库珀、欧尼斯特·B·舍德萨克联合执导,菲伊·雷、罗伯特·阿姆斯特朗等主演,该片于1933年3月7日在美国上映。
简介
金刚意外地喜欢安,甚至为了她和岛上的霸王龙、巨蟒及翼龙搏斗;而卡尔一行则遭遇了剑龙和长颈龙的攻击,更糟糕的是金刚发现了他们,除了大副杰克(布鲁斯·卡伯特饰)和卡尔之外的人全部被金刚打落山崖死去。
杰克还是设法成功救走了安,但金刚却追了上来。愤怒的金刚毁坏了土著人的村落,但是却被卡尔用炸弹炸晕,就这样被逮住了。
⑵ 电影“金刚”一共有几部
众所周知,《金刚》是一部重拍片。在电影史上,正式命名为《金刚》的作品已有三部,除了眼下最新的一部,还有1933年和1976年版两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以“金刚”为题材的电影,但基本都属于外传、别传的性质。在《金刚》的正统家族中,两部旧版影片也都曾引起巨大轰动,它们不仅是热门大片《金刚》的前身,同样也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坐标。
今天看来,金刚大战翼手龙的场面(1933年版)已经简陋得让人无法相信,但在73年前,却绝对能够让观众在影院中尖叫。
一个电影奇迹的诞生 ★1933年版
三位传奇创造者
《金刚》的诞生要从它的三位经历传奇的创造者说起。
1920年,来自佛罗里达的梅里安·库伯参加美国空军并被派往欧洲参战,在波兰他结识了与他同龄的战友恩斯特·舍德萨克,两人从此成为一生的挚友与合作伙伴。1922年,爱斯基摩人题材的纪录片《北方纳努克》大获成功,退伍后的库伯和舍德萨克受到启发,前往亚洲拍摄具有探险色彩的纪录片。
1925年,他们合作完成了《牧草》,影片记录下伊朗游牧民族翻越雪山的迁徙行动。两年之后,他们又深入泰国丛林,拍摄了纪录片《象》,展现当地土著和大象之间的一场争斗。日后,《金刚》里那位专拍冒险片的制作人卡尔·丹汉便是库伯和舍德萨克这段经历的缩影。
随后,库伯和舍德萨克转向剧情片创作,在《金刚》之前,他们就已经拍摄了《四片羽毛》、《最危险游戏》等多部作品。曾赴非洲探险的库伯很早就对大猩猩产生了兴趣,1926年有人在印尼捕捉到科莫多巨蜥并运回美国展览的新闻,启发了他编写《金刚》剧本的灵感。
但这个设想却未能立即实现,直到他遇到电影特效专家威利斯·奥布莱恩,才有了实施拍摄计划的技术基础。奥布莱恩堪称好莱坞电影特效的鼻祖级人物,早在1915年,他就拍摄了短片《恐龙和失去的一环》,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微缩模型和定格摄影技术,像1925年的科幻片经典《失落的世界》便是他担任技术导演的代表作。
阴差阳错的合作
1931年,当时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雷电华(RKO)公司原本邀请奥布莱恩拍摄《造物》,描写一队遭遇海难的水手登上一座遍地恐龙的孤岛的故事。由于资金和剧本的问题,开机不久的《造物》就被迫搁浅,反倒促成了奥布莱恩同库伯、舍德萨克之间的合作。1931年10月,雷电华投资的《金刚》正式开机,库伯和舍德萨克担任导演、制片,奥布莱恩负责视觉特效,来自加拿大的女星菲瑞出演女主角,这部惊世之作就这样投入了拍摄。
尽管银幕上呈现的大猩猩“金刚”身高将近20英尺(约合6米),但实际用于拍摄的微缩模型却只有18英寸(约合45厘米)高。在《金刚》中,无论金刚还是恐龙的主要镜头都由微缩模型完成,奥布莱恩采用定格摄影的方式拍摄特效场面———摄影机每拍一帧(电影胶片一般为每秒24帧),都要让金刚和恐龙的模型轻微调整动作,以使最终成片达到流畅完整的放映效果。金刚的模型由金属骨架结构附着橡胶制作,身上的皮毛采用的是兔皮。除了微缩模型,奥布莱恩还设计制作了用于特写镜头的等比例的头部和手部模型,于是金刚手握女主角和吃人的镜头也就更加真实可信。为了节省开销,《金刚》剧组采用了《最危险游戏》的丛林布景以及《造物》的部分道具。库伯和舍德萨克也亲自上阵,在影片中扮演了射杀金刚的飞行员。除了重重困难,拍摄期间也传来好消息,库伯和舍德萨克的前一部冒险惊悚片《最危险游戏》票房大卖,这也增加了几位主创的信心。
大萧条时期的神话
因为特效摄影与后期合成的工作量巨大,《金刚》直到1933年2月才制作完成,影片共耗资金67万美元。1933年3月2日,《金刚》在纽约的两家影院开始上映,在四天时间里,票房就已接近9万美元(当时的电影票价为15美分一张),一举创下新的票房纪录。1933年4月,《金刚》的巨额票房彻底拯救了濒临破产的雷电华公司,一时成为好莱坞的佳话。《金刚》首轮上映在美国本土就取得了170万美元的票房收益,在大萧条时期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在今天看来,1933年版的《金刚》尽管技术上已经明显落后,其创造性的剧情和强大想象力却依然叫人敬佩。
一次吃力不讨好的革新 ★1976年版
特效部门为“金刚”制作了一个大型机器人,但完工后不能达到拍摄要求,最终被迫放弃了这个想法。
1976年,重拍版《金刚》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上世纪70年代初,好莱坞就传出了重拍《金刚》的风声。还没等最早提出设想的环球公司实施筹备工作,意大利著名制片人迪诺·德·劳伦提斯就宣布与派拉蒙合作拍摄新版《金刚》,环球公司的计划被迫搁浅,直到去年才最终实现。
与1933年的老版本相比,劳伦提斯制作的新版《金刚》,在剧本上就有不少变化,时间背景被设定为现代,电影剧组被改成石油勘探队。
主要角色的身份也有所改变,女主角多安是遭遇海难的神经质女子,杰克变成了古生物学家,电影制作人卡尔则变成惟利是图的石油商人弗莱德。金刚在骷髅岛上没有大战恐龙,最终爬上的也不再是纽约帝国大厦,而是世贸中心“双塔”(“9·11”事件中被摧毁的著名建筑)。
新版《金刚》的导演人选曾考虑过罗曼·波兰斯基和萨姆·派金柏,但最终确认的是刚刚拍完卖座大片《火烧摩天大楼》的英国导演约翰·吉尔勒明。男主角杰克由崭露头角的小生杰夫·布里奇斯扮演,而女主角则起用了当时还毫无表演经验的模特杰茜卡·兰格。
新版《金刚》于1976年1月开拍,当年8月杀青,拍摄期间保持了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影片由意大利人卡洛·拉姆波蒂(后来此人因《异形》和《E.T.》两度摘得奥斯卡奖)负责特效工作,按照他的设想,特效部门制作了一个40英尺(约合12米)高的大型机器人,以扮演金刚。
事实证明,这个造价不菲的机器人并不成功,只拍摄了几个镜头就被搁置一旁。金刚改由特效化妆师瑞克·巴克设计制作了一套由硅胶和马鬃制成的“猩猩装”,并由他本人亲自扮演。为了表现出金刚的动作和神态细节,特效部门还为大猩猩制作了大型的机械手臂和双腿,巴克同时准备了七种不同表情的金刚面具,以供不同场景使用。
《金刚》于1976年12月在美国首映,尽管票房成绩不错,却恶评如潮,被认为失去了原作中自由的神采和想象力。1986年,劳伦提斯组建原班人马拍摄了续集《金刚还活着》,则根本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