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胶片有多少含金量

电影胶片有多少含金量

发布时间:2024-09-21 17:08:57

㈠ 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在哪里

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有很多方面,比如说电影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情节比电视剧更加紧凑;
而且电影与电视剧,两者之间不管是剧情的完整性、故事细节的描述和烘托、叙事方式、投资力度、演员的知名度等等方面,电影都要更胜一筹。

㈡ IMAX电影的内地影院

中国内地商业胶片IMAX影厅序号 影院名称 银幕宽×高(米) 银幕面积(平方米) 座位数(个) 1 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IMAX影厅 29.58米×22米 650.76 632 2 广州科学中心IMAX影厅 29米×22米 638 610 3 东莞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影厅 28米×22米 616 561 4 中国电影博物馆IMAX巨幕影院 27米×21米 567 403 5 重庆科技馆IMAX巨幕影院 22米×16米 352 278 注:以上五个影院全部都可以进行商业影片放映,但同时也可进行科普放映!
注:部分数字IMAX影院是由胶片IMAX影院改造而成,银幕大小是改造后的实际大小! 3中国内地商业数字IMAX影厅序号 影院名称 银幕宽×高(米) 银幕面积(平方米) 座位数(个) 01 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石景山店IMAX厅 21.3米×12.6米 268.38 433 02 北京万达国际影城CBD店IMAX厅 22米×10米 220 458 03 北京华星国际影城IMAX厅 22.6米×13.9米 314.14 387 04 长春万达欧亚国际电影城IMAX厅 21.5米×13.6米 292.4 577 05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IMAX厅 22米×13.5米 297 377 06 西安大明宫影城IMAX厅 21.336米×12米 256 291 07 济南万达国际电影城 22米×11米 242 360 08 青岛万达国际电影延吉路店IMAX厅 22米×12米 264 370 09 合肥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2米×12.6米 277.2 374 10 武汉环艺新民众乐园IMAX厅 22米×15米 330 648 11 上海江桥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2.14米×11.29米 250 377 12 上海万达国际电影城五角场店IMAX厅 21.36米×12.05米 257.39 398 13 上海和平影都IMAX厅 20米×15米 300 358 14 上海星美正大国际影城IMAX厅 25米×14米 350 421 15 苏州科文中心IMAX厅 21.34米×13.35米 283.29 384 16 浙江杭州新远国际影城IMAX厅 20米×11米 220 340 17 杭州百老汇影院IMAX厅 22米×12米 264 464 18 宁波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2米×12米 264 400 19 南京河西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3米×13米 299 368 20 无锡大世界影城IMAX厅 19.1米×10.6米 202.46 378 21无锡万达影城滨湖店IMAX厅22×13米29840322无锡万达影城惠山店IMAX厅23×12米30940723无锡万达影城宜兴店IMAX厅22.5×11米32042324无锡万达影城江阴店IMAX厅21×13米23836425无锡金逸影城荟聚店IMAX厅20×12米25639826无锡橙天嘉禾影城万象城店IMAX厅21米×12米34543527无锡CGV星汇聚影城百乐广场店IMAX厅23米×11米27740128无锡SFC上影影城(人民路店)IMAX厅24×13米30241528 福州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2米×12米 264 311 29 重庆卢米埃IMAX厅 22米×12米 264 434 30 昆明百老汇IMAX厅 21米×12米 252 294 31 长沙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2.5米×16.5米 371.25 425 32 广州万达国际电影城IMAX厅 22米×12米 264 近500 33 深圳UA影城IMAX厅 21米×12米 252 近350 34 镇江万达影城IMAX厅 16米×9米 144 244 35 武汉万达影城经开店IMAX厅 22米×10米 220 259 36金华万达国际影城IMAX厅22米×13米300417 《唐山大地震》为史上第一部非好莱坞制作IMAX电影
《阿凡达》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让IMAX和3D成为电影的热门词汇。因为《阿凡达》,上海和平影都IMAX影厅的售票窗口前排了两个多月的队。《爱丽丝梦游仙境》尽管普通银幕票房表现平平,但IMAX 3D版仍然一票难求。因为IMAX 3D版电影能够提供与传统2D银幕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 许多很少踏进电影院的观众也开始掏腰包买票。因为有着如此明显的反盗版功能,IMAX 3D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片公司和导演的青睐。因为有着诸多技术规格要求,IMAX影院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主流,但内地观众能在IMAX银幕上看到的电影越来越多了——2010年,我们就将看到IMAX版的《钢铁侠2》和《唐山大地震》,以及IMAX 3D版的《玩具总动员3》等影片。诚如IMAX公司高级副总裁沙万德所言,“中国内地是目前IMAX在全世界发展最迅猛的市场之一。” IMAX从“摆设”到一票难求
在香港,一家位于闹市商业区的新开的影院,因放映IMAX版《阿凡达》,仅一个月,影院成本已全面收回。在上海,和平影都的IMAX版《阿凡达》让观众排了两个多月的队,而该影院2010年1月和2月的票房收入已跻身全国前列。
其实,和平影都的IMAX影厅早在2003年底就落成,但多年来,这个国内第一块商业IMAX银幕更多的时候是“摆设”。因为在2008年9月IMAX影片数字化前,单个IMAX胶片拷贝的成本就要3万美元,大部分电影公司以及影院都不愿那么“奢侈”。
“数字化,让IMAX电影的成本降低了,同时放大了IMAX的优势。在北美市场,不到2%的IMAX银幕,能够创造超过10%的票房份额。”这是早报记者从IMAX上海办事处了解到的情况。排除了弱势,凸显了优势,IMAX和3D技术,正以市场难以预测的速度发展。据了解,如果不是《阿凡达》火爆得天天都要排队买票,内地观众本该于2010年每月迎来一部IMAX新片。
2010年3月26日,蒂姆·伯顿导演的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替换《阿凡达》,成为内地大部分IMAX影厅的“主打”。首周末三天,《爱丽丝》内地票房6500万元,较之《阿凡达》的三天过亿元的成绩,差距很明显,但IMAX影厅依然一票难求。根据拥有440块银幕的上海联和院线的数据显示,《爱丽丝》放映四天,联和院线旗下6块IMAX银幕产生了243.5万元的票房,占到联和院线《爱丽丝》总票房的25.34%,含金量最高。
据悉,除了《阿凡达》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今年上半年内地观众在IMAX银幕上还将有机会看到《驯龙记》、《钢铁侠2》、《玩具总动员3》等影片。
中国成为IMAX发展“重镇”
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IMAX版本,还有像《蝙蝠侠:黑暗骑士》、《变形金刚:卷土重来》这样直接以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已经不再忧虑IMAX电影上映会与其他电影撞期,他们反而开始怂恿影院多开IMAX影厅。在中国内地,尽管2003年底就有了和平影都的这第一块IMAX商业放映银幕,但迄今为止,用以商业放映的IMAX银幕数只有12块。增长不快的原因,是大部分内地影院都选择租用商场一层楼面建造多厅影院。而对IMAX影厅而言,选址时必须考虑银幕的高度。据上海办事处的相关人士介绍,其实,相比现代化的多厅影院,一些早年的单厅影院,甚至是社区内的活动室,更有改造成IMAX影厅的可行性。在《阿凡达》上映前,北京华星巨幕影院就完成了IMAX影厅的改造。而在采访中,早报记者被告知,诸如天山电影院这样地理位置优越,空间又足够的单厅影院,只要想重新找到商机,都可以考虑进行IMAX影厅的改造。
虽然内地的IMAX银幕数量有限,但市场已经看到了其价值潜力。所以在《阿凡达》上映前,内地突然增加了多个IMAX影厅。如今,不仅多个非商业用途的IMAX银幕正在申请加入放映商业电影的队伍,许多家未来的IMAX影厅也在积极酝酿中。
如果说《阿凡达》IMAX版火爆还能用“意外”来形容,那么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IMAX版票房火爆,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在早报记者此次采访中,一个事实被反复强调,《唐山大地震》不仅是国内首部IMAX版电影,也是全球首部非北美制作的IMAX电影。而且《唐山大地震》得到的优惠政策是其他IMAX电影所没有的。据了解,该片转制IMAX的费用是由IMAX公司负责的。中国内地2010年只有12块商业IMAX银幕,其150万美元到200万美元的转制成本要收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IMAX公司依然愿意尝试。理由是,他们希望今后每年在中国内地制作两到三部IMAX电影,内地的IMAX影厅每个月都有新片上映。由于中国内地有些档期是被保护的,在这些时候,进口大片可能进不来。此时,中国内地本土制造的IMAX电影,就可以填补片单上的空白。

㈢ 电影和电视剧哪个影响力大

电影和电视剧哪个影响力大?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电影和电视剧相比,区别有很多,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和电视剧都是有好有坏的,但总体来说,还是电影的影响力要大一些。
电视剧在追求剧情,从而体现一部剧的内涵,反而对演员演技、后台技术没有那么看中,也不热切,关注点在于剧情如何,电视剧的导演一般在电视剧里一集拍摄中,只要画面舒畅,语言流利,就可以得过且过,没有太过于执着,也就是只需要将剧情讲清楚即可。
而电影则更苛刻,一部好电影需要好导演,任用好演员、配乐、剪辑、布景、服装,等都是要具备的因素。先是导演要有毒辣的眼睛,演员要有精湛的演技,后期制作要有独特的手法,配乐布景要能突出氛围,所有的东西就要像一种艺术靠拢。
换句话说,电视剧是用来给老百姓消遣的生活品,而电影,则是可以用来更深切的了解的艺术品。
除此之外,从电影电视剧奖项的含金量对比、电影演员与电视剧演员的咖位对比、传播性等方面来看,电影的影响力也要更胜一筹。
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有哪些
电影和电视剧是视觉艺术作品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这两种艺术形式存在较大的区别,主要区别有:
1、拍摄媒介不同
电影拍摄在胶片上(虽然现在数字电影发展,磁带开始用作电影中,但也要经过磁转胶才能放映),电视剧拍摄在磁带上。
2、放映媒介不同
电影在电影院放映,电视剧在电视上放映。这一点最突出的是观众的选择性,你主动到电影院去的话,也只能被迫看导演想给你看的东西,在家里看电视则随时可以换台。电影胶片由于其突出的感光性能和记录能力,在影院的大荧幕上放映,所以适合表现大场面,而电视剧在4:3或者16:9的电视屏幕上播放,所以中近景为主。
3、投资规模不同
电影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所以人员设备等优良,能制造更好的视觉效果,如用大摇臂拍摄,航拍;电视剧的投资相对来说没那么高,即使整体投资差不多,但换算成时间的话,投资成本要低得多。
4、艺术语言不同
电影和电视剧都有各自的语言,在制作上最大区别在于用光和镜头语言,电影有充足的资金,能花更多时间更充足的灯具来营造环境氛围,刻画人物。电影的镜头语言比电视剧丰富,由于资金充足,能拍摄更具有创造性的镜头。电影的场面调度比电视剧复杂。电影有资金创造更富冲击力的场面,比如战争,电脑特技,这些造价不是电视剧能承受的。
5、艺术性不同
电影确实是精致,叙事紧凑,表现有力,视觉效果好,尤其是戏剧张力做得足,所以大家看优秀电影的时候会感觉片子会有一种内力,能仅仅扣住你。电影表现的主题也通常更为深刻,在叙事的基础上能反映深刻的内涵。电视剧由于其选择性,必须随时以简单的叙事抓住观众,所以表现深刻内行不是它的专长。
6、制作标准不同
电影基本上是“国际语言”,也就是说电影是拍给全世界人民看的,因此,电影在主题、艺术手段、制作水准等方面也是用“国际标准”来衡量的;而电视剧基本上满足的是国内市场,所以虽然也有电视剧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但电视剧的比较坐标是“国内标准”。

㈣ 运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电影——浅谈西班牙电影《死亡录像》

死亡录像影评——转

尽管对恐怖片的喜爱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我深知这一类型片真正的迷人处,绝非无休止渲染血腥杀人和死亡场景(尽管看上去它们总是必不可少)。身临其境的恐惧,常带来对绝望感短暂的亲密体会,这能令人振奋,并产生劫后余生的瞬间快感——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不安全感乃是人类记忆深处最根深蒂固的动物本能,恐怖片正基于此心理背景诞生繁衍。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恐怖片最活跃的地方总是日本、美国这些危机意识强烈的国家。此外,回归前的香港人也(曾经)喜欢通过恐怖片和色情片来消除社会生活压力,而在欧洲的西班牙,人们则习惯于通过恐怖片,来消除源自宗教的不安和焦虑。

在西班牙恐怖电影里,很少出现好莱坞电影里屡见不鲜的,离群索居的电锯杀人狂或突然入侵小镇的吃人怪兽,他们喜欢表现的是黑暗、死亡和人的变异——黑暗象征无边无际的压抑,死亡是这种压抑导致的结果,而人的变异,是生与死的辩证。不久前的《孤儿院》正是揭示这一主题,而这部“吓人何止一跳”的《死亡录像》,更是此三者的有机融合,不过,这部电影的价值并非仅此而已,它最令人欣喜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电影表现形式。这种新形式,很可能会因为这部电影意想不到的成功,引发一次探索新兴电影语言的小小潮流。这个潮流简单讲,就是用纪录片手法拍摄故事片,比如好莱坞最近用DV拍摄的科幻灾难片的《苜蓿地》,或者乔治·罗梅罗的《死亡日记》。而更有想象力的做法,我想也会很快有人大胆去尝试,能不能用纪录片拍一部武侠电影呢?别着急一口否定。

40岁的西班牙导演琼米·巴拿格鲁,在将近十年时间里一直钟情于拍摄恐怖片,但那些电影(《黑暗》、《无名死婴》、《公寓出租》)无论是否借助好莱坞资金和明星效应,都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他合作《死亡录像》的帕卡·布拉扎也一样。创作苦闷之余,他们终于决定剑走偏锋,以出其不意的形式征服经验丰富的观众。DV终于挽救了他们的事业。这部电影让很多经验观众在第一时间里想起了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影片开始时,电视台“当你在熟睡”节目女主持人安吉拉带着摄像师去一个消防中队深夜采访,整部电影即由摄像师肩扛的机器“无意间”纪录完成。但《女巫布莱尔》没能解决“必须拍地好看”这一核心问题,而好莱坞的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又导致《女巫布莱尔2》在第一集惊世骇俗的成功之后,未能继续探索,相反却大踏步退回到胶片格局,使DV这种电影新果实的成熟,推迟了整整十年。

采用纪录片手法的最大诱惑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使观众身临现场的紧张气氛,这非常适合用来拍摄“突发事件”,《苜蓿地》和《死亡录像》的成功,都基于此。在《死亡录像》里,女主持人和摄像师构成一个电视采访的独特现场,令观众身临其境,实时观察事态走向。镜头首先是常规的消防中队采访,很快,由于跟拍消防队员出警,观众得以和拍摄者一起进入一幢老公寓楼,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又和那里的住户一起夜遇恐怖僵尸。由于影片由电视台摄像师随机拍摄,视点单一,剧情在展开过程中,就不可能像传统电影一样覆盖场景和人物,这反而增强了不可知带来的重重恐惧和猜测,同时摄像机的晃动,则增加了观众心理的起伏不定。很多类似摄影风格的电影作品,确实曾因此失去部分不堪忍受画面动荡的观众(《苜蓿地》就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但随着保罗·格林格拉斯两部《谍影重重》的有效熏陶,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影迷学会了享受这种新闻纪录式的晃动。琼米·巴拿格鲁和帕卡·布拉扎做的更妙,他们非常体贴地考虑到这一点,不时穿插拍摄一些稳定镜头,利用简短的采访、黑屏和固定镜头,让观众紧张的神经得以稍事休整。

影片的最后一场戏最为影迷津津乐道,这个7分钟左右的夜视镜头场景(《苜蓿地》里也利用了DV的夜视功能,但效果却远不及此),不仅成功地向恐怖片经典《沉默的羔羊》表达了敬意,更将全片营造的恐怖气氛推向高潮,惊魂程度几乎令人窒息。这段情节还将西班牙恐怖片经常涉及的宗教恐惧引入进来,我个人感觉稍嫌煞有介事,但却为这个惊心动魄的“僵尸之夜”,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解释说明。有经验的影迷还会发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和比利时电影《人咬狗》(1992)如出一辙,摄像机倒在地上机械地拍摄,而叙事者(纪录者)伴随一声惨叫,被猛然拽入黑暗。因为显然不具有《人咬狗》深邃、尖锐的人文内涵,这个并不新奇的镜头,就显得不如《苜蓿地》结尾那么恰到好处、意犹未尽。尽管如此,影片对低成本电影寻求出路仍然小有启发——与其让高清无限接近胶片,不如利用它天然的纪录片质感,拍出物美价廉的创意故事。希望更多DV爱好者和年轻导演,能够有兴趣看看这部电影

——————————————————————————————————
纪录片-浅谈
在我国,尽管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强烈攻击的目标,尽管至今双方意见依然激烈对峙,然而“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在现今的影视作品创作中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影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乃至电视纪实类节目或栏目中。如中央电视台的《讲述》、《今日说法》、《人与自然》、《记忆》等,包括我们新影创作的《纪录片之窗》、《亲历·见证》、《走遍中国》、《华夏文明》、《地图上的故事》等节目中都采用了“真实再现”的手法。

基于这种将虚构的方式应用于非虚构的节目中的作法,最早起源于电影纪录片,并最早是以电视纪录片为基点,在电视领域中弥漫开来的,故本文拟以电影、电视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的手法为对象,探讨其存在的原因、利弊及应注意的问题。

纪录片,单从词面上看,便已能明确地反映出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性质和创作方法,即纪录。在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和真人真事。”

真实环境、真实时间、真人、真事,这四“真”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上,一直被视为是生命之所在。自上世纪50年代起,“挑、等、抢”的拍摄手法(又被称为“自然主义手法”),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在“文革”中曾被提升到政治素质、政治态度的高度。然而,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纪录片的传统定义遭到了质疑和颠覆。有人提出:这一把真实看成是纪录片仅有属性,把虚构看成是和真实相对立的表现手法的定义是有局限性的,并这种局限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来。有人质疑:有了虚构的表现手法就不真实了吗?采用了虚构的手法的东西就不是纪录片了吗?有更多的人把被长期摒弃的“再现”手法,大大方方地应用在了纪录片中。

这里所说的“真实再现”是指事件发生时,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以及音响资料,事后根据创作的需要,采用虚构的方式把当时发生的东西模拟重现出来。

事实上,在电影纪录片诞生后的百年间,“真实再现”的手法就一直被采用着。弗拉哈迪(Rober Flaherty)的被公认为是世界纪录片开山之作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年)一片中,许多情景也都是利用重拍、摆拍等虚构手法拍摄的。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也很善于进行组织拍摄,他把这种方法称为“重拾现场”、“复原补拍”。

“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种:
一是重演,也叫摆拍或补拍;是由纪录片中的特定人物,按编导的要求对自己的过去的特定的真实生活片断进行重演。如弗拉哈迪拍《北方的纳努克》时,爱斯基摩人已不居住冰屋了,为了表现爱斯基摩人的风俗特点,弗拉哈迪请纳努克一家重演了搭建冰屋的情景。另外,影片中弗拉哈迪还请纳努克和他的邻居们穿上了他们早已脱去的兽皮,仿照他们爷爷的样子到海边用钢叉去捕捉海象。据我国老一辈纪录片摄影师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时,先遣部队中并没有随军摄影记者,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组解放军战士跑入总统府、房顶上国民党党旗被抛落而下、战士们振臂高呼的经典镜头也是后来补拍的。

二是扮演;是由演员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进行扮演。如英国纪录片《失落的文明》(8集1995)中就采用了大量的扮演的手法。其中最后一集《美索不达米亚:回到伊甸园》讲到“死海文卷”时,由两位演员扮演了1947年“死海文卷”被发现时的场景:烈日下,两个牧羊人走在耶路撒冷的荒野中;他们来到了被陡峭的斜坡所隐蔽的小山洞前;一个牧羊人爬了上去;洞中有大量的古代陶瓷碎片和羊皮纸卷轴等文物……《纪录片之窗》栏目《破解西夏王陵之谜》节目中,讲到西夏文字的发现时也运用了扮演的手法:一个手举火把的人下到一个深深的洞穴中;探险者的脚步,在火把的映照下一步步向前走去;火把停在一块残破的石碑前;石碑上刻满了西夏文字。这种扮演在纪录片《金字塔》中再现塔顶巨石安装、《望长城》中再现烽火传警、《姊妹溪》中再现搭建盐卤栈道等中都有表现。

三是运用相关镜头,达到再现的目的。这里说的相关镜头包括:借用的电影故事片、电视连续剧以至电视戏曲片、电视艺术片的镜头和带有一定喻意的空镜头。《见证·亲历》栏目《无声的较量》系列节目中,就采用了大量的相关镜头再现人类曾经历经的疾病灾难。《终结麻风病》、《阻击黑死病》中讲到一个世纪前发生的灾难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许多表现古希腊人生活情境的相关镜头。《送瘟神》中除了采用了大量的纪实镜头外,还采用了电影故事片的镜头。纪录片《中华文明》中,有一组司马迁写《史记》的镜头,采用的是一段戏曲片中司马迁在放有正在撰写的《史记》的几案前深思的镜头。纪录片《马王堆》运用舞台艺术片中女主人公 的独舞镜头。空镜头的虚构方法也常运用于历史类纪录片和人物传记纪录片中。

“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从内容上讲大体也可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细节再现,或称作过程再现。主要用来再现某一事情的细节过程。如纳努克一家如何生活的带有细节性的场景。又如,“死海文卷”被发现的细节过程等。这种“再现”的写实性更强。

第二类是象征再现,或者称为虚化再现。主要以虚化处理的情景象征某一种事物。如以火把和脚步象征寻找;以匆忙的脚步、拥挤的人流象征奔波;以万马奔腾的足迹和卷起的消烟象征战场的嘶杀等。

从以上的“真实再现”的分类和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虚构的表现手法,确实广泛地、大量地运用于非虚构的纪录片创作之中。纠其存在之根源,寻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许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 扩展纪录片的选题范围,丰富节目画面。
“真实再现”之所以能在纪录片中找到生存土壤,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原始影像资料的匮乏。

这种原始资料的匮乏,在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纪录片中,在追溯回眸类的纪录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我们新影的《中华文明之光》栏目中《孔子》、《老子》等节目,又如我们的《千秋史话》栏目的大同系列的《大同沧桑》、《走遍中国》栏目的苏州系列的《吴越春秋》、大连系列的《百年旅顺》等节目中,编导遇到的问题是除仅有的图片资料、拍摄的一些实景资料之外,声音资料、影像资料为零。在编导们的面前,或者只有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口口相传的传说;或者只有祖先留下的一篇篇无影无声的文字;或者只有那些亲历者、知情者一段段生动难忘的回忆。如果想把这些美妙的传说、震撼的故事、难忘的回忆呈现在观众面前,“真实再现”便成了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

纪录片《阿炳1950》,是一部34分钟的片子,而导演初次接触这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时,手中的资料只有日本人统治无锡时,阿炳的一张良民证上的照片和1950年留下的六首曲子。在这种情况下,如仅用访谈和这点资料凑成一部片子显然是很单薄的,于是编导采用了“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还原的无锡历史街景、孤独的阿炳的背影在凄凄的二胡曲的衬托下,大大增加了视觉图像的感染力,增加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我们拍摄的《走遍中国》“潮州”专题片中,在表现潮州人当年为了生计背景离乡,出海下南洋的时候也运用了这种“真实再现”的手法。仿旧的褐色画面,扮演的出海人赤脚在沙滩上一步步走向海边的一叶孤舟,手中拿着一支潮州乐器——椰琴,身上背着一个蓝白相间的碎花小包裹,背景音乐是一曲潮乐中悲怨的乐曲。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使用“真实再现”手法,使影视画面得以大大地丰富,对于我们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对于更生动地表现追忆回眸类纪录片,对于我们拓展纪录片的选题范围,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 满足观众的收视欲望,增强节目的叙述张力。
与历史文化类的纪录片相比,一些纪实性新闻类纪录片虽然在时效性上距我们靠近了许多,但在节目制作中却常常存在着种种“不在场”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却往往正是观众收视欲望的所在。

渴望从画面中获得真实的震撼、真实的美感,是观众收视心态的主体。一位电影专家说:“真实的定义是多重的,你可以从故事片看到事实,但纪录片却有一个与现实关系更为紧密的联系。”另一位英国纪录片制作人说:“人们发现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失去了与真实的交流,于是人们希望从纪录片中找回真实的交流,并从中去发现自己不能看到的、不能感受到的真实。”而在创作中,编导们会发现观众们所渴望看到的真实,往往在创作者面前只是一种“不在场”的遗憾,这种遗憾对于一些新闻类纪录片的影响是尤为明显的。为了弥补这种遗憾,便有了“真实再现”手法在新闻类纪录片中被广为使用的现象,并在其中不乏成功者。

如《纪录片之窗》中的节目《与生命签约》一片就是其中的成功的作品。节目讲了一位身患血液重症、如不及时治疗来日不多的男主人公,与生命抗争,签约贷款承包桃园,为自己挣治疗费的故事。节目多处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真实再现的镜头,如主人公因过度劳累,病情加重,昏倒在桃树前一段,就采用了补拍和组织拍摄。随着人们的呼喊声,桃园里干活的伙计们伴着摄像机的晃动的镜头跑向倒下的主人公。镜头拍得真实感人,弥补了“不在场”之憾,更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顽强精神,给观众的心灵带来震撼。还有主人公找邻居借钱的一段也再现得很感人。由于天旱缺水,急需资金挖蓄水池。节目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夜幕降临,主人公徘徊在邻居家的门前……敲门……主人公与邻居的一段对话。虽然我们看不清人物的面部表情,但通过这段再现,增强了节目的叙述张力,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

三、 营造艺术氛围、意境,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
米歇尔·雷诺在《非虚构的艺术》中说:“如果认为只有故事片才需要借助观众的想像……是极不明智的,如果夸大纪录片平实非虚构的特点,就往往不能够理解故事片根深蒂固的感召力。”事实证明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以虚构的表现手法去渲染、去再现的镜头,也不乏是一种如同故事片一样的感召力的创造。所不同的是纪录片的真实是从日常生活中摘取出来的,是真实大海中的一滴水,而不是为银幕所编造出来的虚构的东西。如匆忙的脚步、拥挤的人流、金秋后落叶、冬日的枯枝、飞翔的白鸽……这些在故事片中常用的借景造势的渲染手法,在纪录片中也成为了一种再现的重要手法,能够增加纪录片的艺术性。

纪录片《国球沧桑》讲到“文革”期间中国乒乓球队员被下放农村,乒乓球训练被迫中断时,编导采用了这样一组镜头:长满蒿草的荒芜的农家院落,一间放置农机具的棚子,土屋旁的草丛中一个破乒乓球案子斜靠着,棚子中拉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

纪录片《追梦舞台——》讲到老舍先生离开人艺、离开人世的时候,也用了一组很有感染力的再现镜头:空空的首都剧场,几盏舞台追光灯照着入口的大门,慢慢地拉到老舍先生生前常坐的座位,又推到那空空的舞台……

由此可见,资料的匮乏、“不在场”的遗憾,只是造成纪录片对“真实再现”手法的内在需求的一个方面,而对纪录片艺术性、感染力的追求也不能不说是当前“真实再现”手法被广为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该说,“真实再现”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在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使用,对中国纪录片、中国电视的发展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它在弥补资料匮乏和“不在场”遗憾的同时,其在丰富画面、扩展范围;增强叙述张力;营造艺术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美化我们的节目,同时更能损伤我们的作品,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败笔。这也是许多纪录片人对此持有异议、主张谨慎从事的重要原因。

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负面影响难以想象。

1998年一则英国卡尔顿中央独立电视中心发布的道歉声明,在世界影视界引起轩然大波。他们称1996年制作并播出的电视纪录片《关联》是一个捕风捉影,缺少事实根据的节目。故事所表现的一条从哥伦比亚到伦敦的地下毒品运输线并不存在,而纪录片的主要部分都是表演出来的。

这种情况,在世界影视业并不少见,一个个造假节目被揭露出来,而一个个造假节目又被制作出来。有人便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真实再现”手法的泛滥,或许有些偏颇,但“真实再现”手法在纪录片中的广泛应用确为造假提供了便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的确,“真实再现”建立在这样一个造假的基点上,其负面影响是可怕的。它给了人们这样一个信息,一切都可以仿造,一切都可以扮演,既然真实的东西也不真实了,难道还真实可言吗?还有了解事实真相的途径吗?由此可见,“真实再现”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点上,必须永远格守真实的生命原则。

2. 有可能助长“舍本求末”的风气,动摇纪录片真实性的根基。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的根本。真实的影像永远是纪录片创作的主源,它们是纪录片中最有含金量、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元素。而“真实再现”只是纪录片创作中起弥补作用、起辅助作用的一个表现手法。然而在纪录片创作中,却有一种过分地强调再现,寄希望于再现的做法。这种“舍本求末”的风气,是对纪录片真实性的挑战,是万不能助长的。笔者曾看到一部片子,几乎从头到尾都是主人公在表演,但这位主人公毕竟不是演员,其拙劣的演技使得一部原本立意很好的节目,变得滑稽、可笑。还有的片子一味地追求艺术效果,忽视了引用资料的细节真实,从而犯下张冠李戴的不负责任的错误。

3. 真假相交,误导、欺骗了观众的视听。
“真实再现”手法还有一个可怕的误区,就是真假相交,真真假假,导致观众雾里看花,误导、欺骗了观众的视听。有一个反映中国登山队首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片子,当说到凌晨三位登山队员终于登上了珠峰时,画面上出现了三位队员站在峰顶,兴奋地欢呼的镜头。但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此时珠峰上一片漆黑;稍有一点登山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我国登山队首登珠峰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还有的节目借用了电视剧的大段镜头,又不加说明,严重地误导了观众。因此在电视节目中凡出现“真实再现”的地方,加以字幕说明已为影视节目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4. 再现不真,扼杀了观众的想象力,降低了观众的欣赏品味。
“真实再现”,除了要在根基上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之外,还要注意在表现手法上的真实。再现不真,是“真实再现”表现手法运用中的一大禁忌。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把真实变成了虚假。如不合情理的结构、刻板的对话、虚假的客套、无奈的场面,常常使观众不忍再看下去。过于细致的再现,还扼杀了观众的想象力。因此在运用“真实再现”表现手法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应注意宜粗不宜细,宜写意不宜写实,一定要真实、自然、顺畅。

㈤ 江山美人好看吗票房怎么

三月份应该是电影市场的淡季,但今年的影市却一反常态。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保利博纳08巨制《江山美人》开画三天票房突破2300万元,各大影院也由于《江山美人》出现了历年来罕见的人气与上座率回暖现象。

据统计,虽然同期也有三部影片上映,但在《江山美人》3月7日上映当天,就在全国斩获近800万。作为是电影市场传统的淡季3月份来说,实属罕见;上周六,恰逢三八妇女节,广州飞扬影城放映《江山美人》一天收入突破20万元,在深圳,深圳新南国影城三八节当天也收获12万余元票房;华东地区,《江山美人》也占据上周末总票房的80%。

“这是正月十五以来票房最好的片子了!”一个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尽管有观众认为, 《江山美人》的剧情太过简单, “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果”,但得益于“大制作+大牌明星”的传统商业片套路,《江山美人》票房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这部讲述乱世中的复仇与爱情故事的大片,场面恢弘、风格凌厉。而一线明星甄子丹、陈慧琳、黎明的加盟,更是让此片的吸引力大增。

“目前的电影消费实际就是一种集中消费” 据万达院线公司副总经理陈国伟介绍,由于天气、节假日少等实际因素,往年三四月份都是电影市场的淡季,各路片方也不愿意将重要影片投放在这一档期,造成电影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现在电影人对档期的概念太强调,都挤在一个档期,其他季节都不供影片,人为地造成有的档期挤得一塌糊涂,有的档期门可罗雀。”

从院线角度看,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中等投资规模的电影来填补放映档期,但恰恰这类电影数量很少,除去暑期档、贺岁档和春节档外,其他时间的电影票房并不算好,很多大投入的电影都把档期安排在这三段,对开发其他时间段的档期还没有信心,

随着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缩水”,使得在今年三月也出现一个月上映4部大片(《江山美人》、《国家宝藏2》、《史前一万年》、《黄金罗盘》),这在3月档期非常罕见,比对2007年3月,仅有一部进口大片《时空线索》上映,虽然改变淡季、培养新的档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在淡季强势推出优秀的大片是有可能引导影迷走进影院消费。

正基于这一点,保利博纳将作为公司重点影片的《江山美人》投放在三月份。北京首都影城副总经理于超在看过《江山美人》分析,《江山美人》的强势介入,让华语大片成为了三月份前半个月票房亮点。作为中等投资的华语大片,《江山美人》吸取了《黄金甲》和《投名状》等影片的长处,同时甄子丹的武打片逐渐成为一种品牌,的确吸引不少影迷走入了影院,成功地拉动了电影市场。从《江山美人》开始,大片开始扎堆上映,影市将一改往年同期的淡季形象,迎来一个新的票房高峰。

㈥ 为什么明星拍很多电视剧以后,想要开始拍电影

中国影视业的鄙视链:话剧>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影视栏目>影视活动

咱们首先要说电影与电视剧是完全不一样的艺术,而且是先有的电影,后有的电视剧。在娱乐圈有个说法,演话剧的看不上演电影的,演电影的看不上演电视剧的。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咱们都知道,话剧一场几个小时,全看演员的功力,功力不够完全演不了。而且以前拍电影用的是胶片,不像现在随便一个镜头拍十几二十个,一句对白可以说错几十次都没关系。以前演员要是浪费胶片那个成本根本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5、会演电影的演员不一定能演好电视剧,电影是需要短时间内爆发情绪,电视剧需要保持稳定的状态,很多电影演员转战拍电视剧都难以保障演技保持口碑。

6、电影成本投入大,制作比电视剧精良,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都不及一部中等制作水平的电影。成本越高,对演员有加成作用。

㈦ 港台mtv看起来效果很温和很圆润的感觉

说感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评判的标准.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整个MTV在制作的过程.
总结下来还是钱,如果你有钱,会花大价钱的话,无论你是那里的歌手,就可以做最顶级的事情.
单从制作的角度来说,一部好的MTV,和别的影视类制作方法都差不多.分为筹备,前期制作,后期制作三个部分.
首先是筹备,那稿子,选导演,准备创意.一部好的MTV制作创意是相当重要的.接着就是选美工,选摄影,选剪辑师.当然,一个好的导演,有他自己的一套班子,而并不是临时拉起来的草台班子.每个工种之间都有良好的配合.他的班子可能可以细化到一个场务.在MTV里,美工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多所有的场景选择,包括置景,道具,服装,化装做整体的把关.
再说前期制作,现在通常的MTV拍摄都是使用电影胶片摄影机.然后进行胶转磁.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开始使用高清摄象机了.但是还是胶片为主流.他们通常会使用阿莱535 635等之类的摄影机.按导演的思路,在拍摄手法上也很有讲究.比如轨道,摇臂,四菜等特殊摄影设备.再比如使用各种滤镜,通常你说的圆润,温和,都可以用色片来达到效果.还有,现在很多MTV是使用高速拍摄,来后期在进行降速处理.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分三大块.
第一块,胶转磁.现在数字时代了,几乎所有的剪辑都是通过非线来实施的.通常在这个过程回经历两遍校色工作.第一遍是在胶片洗印的过程.第二便就是胶转磁的过程.
第二块,剪辑.一个好的剪辑师就是在这里发挥作用.对前期镜头的把握,对导演构思的实现,对整体MTV的控制起决定作用的.
第三块,特效处理.在这一关进行MTV最后的制作,有时也叫其为合成.所有的高难度的特效处理,以及最后的颜色处理都是在这一环完成的.因为特效有特效的专用的设备.只有你想不到的效果,没有做不到的效果.什么朦胧的感觉,圆润的感觉,那都是最简单不过的特效了.最后就是颜色处理了,现在的可以也已经发展到了,你想要什么样的颜色就给你什么样的颜色,比如达芬奇系统,出来的颜色效果真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啊~~~~~~

一部好的MTV,就是这样出来的.
关键是钱,有个钱,只要做三件事情.
找个好的制片,找个好的创意制作,找个好的导演.
最后就等片子出炉吧~~~~~~

阅读全文

与电影胶片有多少含金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为什么波电影没声音 浏览:909
关于民国好看的电影 浏览:938
nc级电影有哪些迅雷下载 浏览:169
小马宝莉大电影都有什么 浏览:566
爱奇艺哪些电影用券 浏览:956
日本类似小森林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57
有床戏的著名电影有哪些 浏览:45
本能1好看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466
黑泽明多少部电影 浏览:979
怎么好看的3d电影下载 浏览:954
如何评价电影青春万岁 浏览:100
如何评价黄金时代这部电影 浏览:143
韩国出的电影有哪些电影好看的电影2015 浏览:458
安卓迅雷下载电影如何传给电脑 浏览:711
怎么查电影片长 浏览:404
有什么国外好看的电影豪车 浏览:371
难得真兄弟什么电影 浏览:590
什么是变态电影网站 浏览:740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的动画片电影 浏览:835
都有什么好看的盗墓电影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