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梵高一生当中画了多少副画
梵高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而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
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到多伦特和海牙时期,梵高的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哭泣的女人、足两姗的老树以及城市救济院中的老人孤儿、驾车的老马、劳作的农夫等等。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❷ 《Loving Vincent》一部对梵高表达至爱和崇敬的油画电影作品
文 | 陈小可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8号上映当天,去看了影片《Loving Vincent》(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有一些震撼,还有一些压抑感。
影片制作周期长达7年,在全世界寻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并画了65000张油画,然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成这部油画电影作品。
观影过程中,梵高笔下的画作被赋予了生命,我们一边欣赏着梵高画作中熟悉的场景,一边感受他如何艰难地活着和如何凄凉的死去。世界这么大,却也容不下一颗杰出而又孤独的灵魂。
下文微剧透,但情节不多赘述,不影响观影效果,仅谈谈我想说的三个方面。
影片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它油画的表现形式,每一帧都是一幅油画,而每一幅都模仿梵高的画风,复刻并再创作,还原梵高的作品和场景,让那些熟悉的星空/露天的咖啡馆/夜间室内咖啡座/风车小镇/蒙特马的小坡路/花园中的玛格丽特等等场景重新有了生命,让那100多年后的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梵高当年的足迹和生活。看完电影再去翻看这些梵高画作时,倍感亲切。
当然,油画动画片在初看时着实惊艳,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在展示细节和人物细腻度的刻画方面还是过于模糊、单薄和平面,加之画面不停抖动跳跃,审美易有疲惫感。另外真人加持一方面让画作有了生命力和真实感,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油画的惊艳感,转为真人影像既视感,尤其代表回忆的黑白影片部份。
但这种创作方式,足见这些人幕后的艺术家们对梵高的至爱和崇敬,他们为了信仰和艺术,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去制作这样一部电影,让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梵高亲自画下,让我们以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去靠近梵高,靠近真实。
影片讲述的是梵高逝世一年后,他的邮差好友让儿子阿尔芒去寻找梵高的弟弟,将梵高身前最后一封信交给他,影片随着阿尔芒的送信之路,对梵高充满争议的死亡进行了一次探索,借不同人物的谈话和描述,“罗生门”式地重构可能导致他死亡的事件,一步步揭开谜底。
线条清晰,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剧中玛格丽特曾对前来探寻的阿尔芒说过一句话:“ 你总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但是你知道他死前是怎么活的吗? ”
这也是我在看电影时一直想问的,并不停地在每个画面中找寻梵高生活的点滴痕迹,努力体会他活着的处境,感受他那时那刻的心情。可惜这不是一个主要讲述梵高人生的故事。
影片以梵高的名作“星空”开篇,最终,阿尔芒与约瑟夫并坐在“罗纳河星夜”下结尾。梵高迷茫而悲戚的脸再一次浮现,音乐《Vincent》声响起来,全片结束。
Starry Starry Night……
影片试图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死亡之谜。
我们知道梵高的画作喜欢用热烈的色彩来展示生命,他笔下的向日葵、柏树、星空……应该都有他对自己精神追求的写照。如此向往饱满和美好的梵高,怎么会自杀呢?
很多传奇及人物介绍,都喜欢以自杀来成全梵高的传奇的一生。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已然并不重要, 一个被全世界拒绝了的天才,又能指望他怎么活着? 不管怎样,他最后确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不治而亡。或许他已经受够了这个世界加之给他的痛苦,或许他看透了人生,或许他选择了另一种自由。
活着,于他而言,是很痛。从小带着童年阴影长大,总是努力给家人证明自己也有用处,但却总是让他们失望;虔诚地相信着上帝,却被现实无情地抽打;独居作画,却又不得不靠弟弟微薄收入的接济过活;他很清醒,镇上的人却嘲弄他是疯子……
于是,他用画作和色彩来安放他孤寂的灵魂。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中这样描述:
影片结尾的那句话,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应该是全片最打动人心的句子:
在收割者的身上,我看见了死亡,
然而那景象并不可悲,
一切都沐浴在阳之光下,
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END-
❸ 梵高一生当中一共画了多少副画流传最广的有哪些
梵高一生一共画了1080幅左右的画,他最著名的画有五幅,第一幅是《夜晚的咖啡屋》第二幅是《星夜》第三幅是《乌鸦群飞的麦田》第四幅是《割耳朵后的自画像》第五幅是《14朵向日葵》,梵高是荷兰的一位画家,他生于1853年,卒于1890年,他是一位抽象派的画家,和他共同被称为后印象派的作家有高更和塞尚。
之后因为生活的压力,梵高变得神经出现了问题,后来在一次和高更的争吵中,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从此以后高更也就离开了凡高而梵高,因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被别人说成是疯子,到了1889年梵高就进入了精神疗养院,在1890年7月27日的早上梵高因为精神崩溃而自杀,也是在1890年7月29日的时候梵高因为不治而身亡。
❹ 梵高一生共创作作品共有几幅
梵高一生共创作作品共有几幅。
选项A:1700
选项B:2000
选项C:1000
正确答案:选项A
选项A:1700、从1888年开始,以每三天一幅的速度创作了一千三百幅画后突然发疯,住进圣保罗精神病院。曾手持剃刀想割断他的朋友、同是印象派大师的高更的喉管。后来在狂怒中把自己的耳朵齐根切下,寄给了他钟情的妓女。也就是在他疯得最厉害的时候创作出了传世杰作———幽蓝的《蝴蝶花》。
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与《麦田乌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其中《麦田乌鸦》是梵高去世前最后一幅画。麦田是梵高最喜欢的的地方,乌鸦是“报忧鸟”,表达了梵高临死前的心情。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❺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加歇医生的酸楚
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一开演,我就晕眩起来,且越来越厉害。我以为自己不能坚持到影片结束了,但是,电影开始讲故事后,晕眩翩然而去。
这就是心理作用。
2003年,我去阿姆斯特丹。初到阿姆斯特丹的人没有不想去梵高博物馆看一看的,我也是。梵高博物馆馆内藏有200多幅画作,1000多张手稿,十几本复印画集,4本画稿和750多封书信——这是比较冷静的叙述,文字与画笔同样飞扬的画家吴冠中说得就色彩缤纷了许多:“梵高作画,即使背景是一片单纯的色调,他也能凭其韵律感的笔触推进极微妙的色彩组成。就像是流水的河面,其间还有暗流和漩涡。人们经常被他的画意带进繁星闪烁的天空、瀑布奔腾的山谷……”。暗流、旋涡、繁星闪烁、瀑布奔流……这些元素,本来就有强烈的动感,梵高又有极强的能力将画外的我们裹挟进他的画里,随时随地。2003年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里一幅一幅地观看梵高的手迹,三个多小时以后站在博物馆外阿姆斯特丹街头砖红色的建筑外,干呕了好几分钟。
我怎么会想到,这种心理暗示,直到14年后还隐藏在我的心底,幸亏,《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不是在展示梵高的画,而是动用了那么多画家学着梵高画风,用那么多幅梵高风格的画面连贯成了一个关于梵高的故事:从精神病院出来、已经健康的梵高,到底是怎么死的。
卢兰先生的父亲是邮递员,一封无法投递出去的梵高写的信让老先生耿耿于怀,希望儿子能够达成他的心愿。从阿尔勒到奥威尔的一路上,关于梵高,卢兰先生听说了很多,对送信这件事也从嫌弃变成了热衷,他想解开一个谜:梵高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是他杀,杀人者又是谁。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没有像《莫扎特》那样玩花招,而是老老实实如史料那般告诉我们,梵高死于自杀,因为无法承受弟弟提奥是三度梅毒患者的事实,因为不能接受提奥为了他日常生活难以为继的现实,抑郁发作不能支持,而持枪自杀。
尽管梵高的死因已经没有疑问,可《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就是能做到,让那些看似已经蛰伏许久的往事,拥有新能量。比如我,在看过电影一周内,始终在设法走进加歇医生的内心世界:一个被迫放弃艺术当了医生的男人,眼睁睁地看着横空出世的天才,用7年抵达了自己用20多年都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再面对外表愚钝的梵高,加歇医生的该有多么酸楚?
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梵高的故事,不如说是在颠覆一个由来已久的谬误,“有志者事竟成”其实未必,假如加歇医生一根筋地撞进绘画领域不肯掉头,他大概是要被偏执的乐观误了终身的。
一个令有志者伤感的话题,好在,《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不像我这个观众,被加歇“画家”的悲情纠缠得不及其余。就算表现加歇“画家”的酸楚,会讲故事的编剧也是比狐狸还狡猾,就是不让加歇医生迅速出场,而是让加歇医生家的女佣与卢兰先生周旋,一次、两次、三次,女佣越是语焉不详、越是对怪人梵高颇有啧言,坐在电影院里的我,就越是替加歇医生坐立不安,甚至去疑惑:难道那么多文献所归结的梵高之死,错了?这一个疑惑还没有尘埃落定,加歇医生的女儿、曾经被梵高画在画布上的弹钢琴的玛格丽特,倒又带着一重疑惑登场了:梵高是不是追求爱情不得,自伤?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编辑的虚晃一枪,全是为了拉长观众体验加歇医生酸楚的心理时间而旁逸斜出的戏码。
结束在加歇医生纠正马泽里医生谬误百出的推理后,电影还让加歇医生说出那样的感慨:我用20多年都未曾实现的愿望,梵高用7年就走得让我们追不上了……动画,终究做不到像真人那样表情细微,让我们看不到说这话时加歇医生受伤指数到底有多少。但不妨碍我们由彼及此:天赋就是这么冷酷,给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比梵高绵长了许多的生命,却让我们连发出“既生瑜何生亮”这样感叹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