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是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
懂得艺术的人很少,获得财富的很多(这只是量大量小的问题),一部电影,可能有口碑,没有票房!也有可能有票房,没有口碑!这样的电影很多,缺的是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电影!导演在追求艺术的方面,是要有资本买单的!所以不得不考虑艺术向资本低头的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往往要拖着资本走!
2. 电影成为艺术的两个条件
艺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人民的生活基础,再好的表演也是走秀
中国电影艺术百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艺术作品,有着[在]几代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艺术形象.今天,[在]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时代,[在]人们日益注重形象.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新世纪,[在]形象就是财富.就是实力的现代社会,影视化装造型艺术也以其宽容的姿态走下影坛,[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走入生活,拥抱与影响着时尚化妆艺术,推动时尚化妆艺术形成空前的巨大产业,出现一批造型师从业队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甚至演绎着普通人的“梦想剧场”.时尚化装造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旺盛的市场需求迅速发展,并不断扮靓着我们色彩斑斓.艳美芳香.充满活力的美好人生!
1.影视的第一艺术要素:形象
影视创作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形象,而形象的塑造,又贯穿于影视创作的全过程。
形象,既是影视创作的目的,又是手段,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艺术要素。
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以及视听融合、声画合一的影视艺术形象。
呈现在画面上的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2.影视的第二艺术要素动作
所谓动作,不仅仅是指演员表演的戏剧动作,更主要的是指影视片中主体的活动方式,是指故事所组成
3.影视的第三艺术要素结构
结构是影视创作者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主要是蒙太奇思维,对动作等诸种艺术元素进行的有机的组织和安排。
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3.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是如何转换生成的
电影究竟是艺术还是技术
本来在我的脑海里理所当然地就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但现在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观点。“电影本身不是艺术,但它可以成为艺术,就像文字不是文学但它可以组成文学。”
迷惑性很大的一句话。文字的确不是文学但文学作品是由文字组成的。那么是否电影也不是艺术但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呢?
这句话的类比其实偷换了概念。电影和文字在这里不具有可比性。我们只能这样说,“由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影像不是艺术,但这些影像可以组成艺术”。因为电影并非只是单纯的由摄像机纪录下来的影像。影像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人为的有目的的加工处理(包括剪辑,包括对画面声音的处理)才能成为电影。就像文字必须经过人为的有目的的组合才能成为文学作品一样。
推翻了这句话。我们单独来看电影本身。个人认为,电影本身绝对是一门艺术。而并非技术。我很奇怪“电影不是艺术而是技术”这种观点是怎么出现的。电影这门艺术确实需要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就像如果没有文字,那文学作品也是无从谈起的一样。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一部小说是文字而不是文学。其实说白了还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精神是需要依附于物质存在的,但不能说精神不是精神而是物质。不能因为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就否定精神的存在。技术的作用跟文字是一样的,提供基础元素,然后人再对这些基础元素进行人为的有目的的加工,才能成为我们称之为的艺术(或者文学)作品。说得再极端一点。文字不是艺术,但把文字人为的用奇怪的扭曲的手法表现出来成为一种叫做“书法作品”的东西时,它就是个艺术了。
好了关于电影是艺术还是技术这个问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说服我自己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然后再看看那一场争论中的另一个焦点: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具有文学性,美术性,音乐性。
在那场争论中,焦点的焦点是电影究竟是否具有文学性。一方认为电影综合论是荒谬的,电影不具有文学性(美术性音乐性)。另一方则反对。
这3个性其实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否定一个就等于否定所有,同样支持一个就等于支持所有。至少在我看来电影是具有文学性的。有人说那你倒是把“充满爱心的手”给我拍出来看看。电影具有文学性并不是说电影等于文学。就比如电影的台词如何设置,或者整个故事如何叙述,是顺叙是倒叙是插叙是随便乱叙~~~这些很明显都是属于文学范畴的问题。当然了运用到电影本身上面还要结合视觉听觉最后形成的效果来决定,不能完全抛弃画面声音纯粹地用文学创作的方法来进行实施。但绝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文学性。
再说一说绘画性。电影是个很特殊的东西,将一个三维的空间用二维德画面反映出来。于是有人说美术是个二维的东西,因此电影不具有美术性,不存在什么构图问题。
美术确实是一门平面的艺术,但是绘制出来的东西往往并不是二维。人像也好,景物也好,风景也好。这些其实都是三维的东西。绘图时光与影的运用都使得绘制的作品更有立体感。所以绘画和电影只是正好颠倒了一下。电影是将三维投射成为二维,而美术是用二维还原三维。其最终效果是一样的。所以电影当然存在美术性。当然需要对画面的构成进行研究。因为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二维的画面。如何让三维的东西在投射成二维时更具有美感,我想这应该也是电影最基本的功课之一。就像塔科夫斯基电影画面的极端对称,包括画面的视觉焦点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都是绘图性范畴的问题。
至少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把我自己给说服了,电影具有文学性美术性音乐性,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电影是一门综合了文学性音乐性美术性还有其他更多性的独立的艺术。
4. 爱因汉姆关于无声电影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的看法
因为比较复杂,只是大概说一下,
爱因汉姆可以说是经典电影理论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他的论证不单单从实例中得来,我们一定要注意爱因汉姆论证“电影作为艺术的可能性”时的严密推理过程。大概是这样:
一、论点:电影是一门艺术
二、辩论或理论特征:现实感知与影像感知的本质性比较
三、部分幻觉理论:通过上述两种感知的比较得出6大差异,继而得出影像是对真实世界的经过选择的某些方面的一次受限定的再现,从而将电影的照相特性与电影的戏剧特性结合在一起。中心点就是表明电影艺术来源于和现实的差异。
四、有意识的突出电影独特手段的特性,发挥其潜力
1、具体影像和场景分析:从前4种差异,得出形式性表意影像的概念,即利用影像构图的形式性潜力来描写场景,可以说电影艺术的第一类可能性就与电影的照相特性有关。
2、蒙太奇:认为蒙太奇在赋予一个场景的意义方面是关键性的,但它只是手段之一(有别于普多夫金的唯一性观念),电影艺术的第一类可能性是蒙太奇。
3、胶片:电影艺术的第三类可能性来自于胶片本身,如淡出淡入、叠印等等,他断言胶片是重要的艺术材料,这点使其在众多传统理论大师中独树一帜。
3、无声问题:从第6种差异得出无声作为电影的一个与现实的差异可以艺术的加以利用。那么无声电影中通过何种表现方式去表达意旨呢?这就要提到其“间接表现”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是说明无声的)
五、间接表现理论(我单提出这一条,表明其重要性)
1、声音的间接表现
2、表演或行动的间接表现
3、在一个完整的场面结构中的间接表现(隐喻性表现法)
六、总结(并不充分,你自己多看看书)
爱氏的艺术理论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以电影摄影术的光学特征为基础的,这种电影理论是与默片的表意方式有联系的。默片的表意方式就是一种间接表现的产物。
5.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
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相关信息: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