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当代中国电影将35年划分为四个时期
中国当代电影可分为四个时期:
1、开拓发展期(1949—1956),歌颂新生的共和国和广大工农兵群众忘我的劳动为其主流,形成当代电影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2、曲折前进期(1957—1965),在贯彻党的电影方针,克服"左"的干扰的情况下,电影艺术家们多方面表现历史和现实生活,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把当代电影创作推向第二个高峰;又经过1960—1961年的低谷阶段,1962年以后,电影创作继续发展,1963年形成了第三次高峰;
3、停滞倒退期(1966—1976.9),在极"左"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束缚下,电影处于毁灭的境地;
4、复兴繁荣期(1976.10—迄今),自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第四次高峰。
时至今日,大陆的电影产业已经摆脱青涩,走上了成熟的发展轨道,并建立了一整套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也迎来了一批批年轻的电影投资人。出于商人逐利的本性也好,出于电影梦的情怀也罢,大家终归都是为了这个行业能够平稳良性发展。
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促进多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更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给新进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合作环境,为整个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此,中国电影的发展才能具备更高的创造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完备严谨的、受世界接纳和欢迎的特色之路。
⑵ 武侠片的历史发展
先秦之后,以武术和侠客为主角的小说逐渐兴起,至唐代,形成第一个高潮。当时的《红线》、《聂隐娘》等等,皆已有武侠小说的影子,但还未全面成熟。到了明代,《七侠五义》、《英雄儿女传》等等开始流行,此时的武侠已经摆脱了唐代武侠中侠客依附政治、并为政治效力的窠臼,呈现出“游历于江湖、行侠于社会”并与政治对抗的角色特征,这种精神和春秋时期的“侠客”相吻合。到了明末清初,武侠小说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以武侠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开始慢慢与其融合。第一部中国武侠电影,是1925年拍摄的《女侠李飞飞》。该片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执导,林雍容,粉菊花,吴素声主演。讲述了一个女侠凭借武功成他人爱情之美的故事。影片虽已有后世武侠电影的雏形和精神气质,但未脱胎传统戏曲故事结构,结尾亦落入俗套,故未有太大影响。真正使武侠电影进入世人视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是1928年,由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的《火烧红莲寺》。
该片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是第一部根据原版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影响力巨大,观者如潮,制片公司赚尽了票房和口碑。此后,续集连拍,一共拍摄了十八部,创下中国电影史上续集最多的单片电影。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开始进入中国电影史。
从30年代开始,因为《火烧红莲寺》的火热,中国开始出现了无数奇奇怪怪的武侠片,这些武侠片良莠不齐,大多取材于稗官野史,或追求新奇,或热衷旧思想,文化质量不高,技术水准也没有突破。1937年后,全面抗日中断了武侠电影。
一直到了60年代,中国武侠片在题材和拍摄风格与技术两方面,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邵氏从五十年代开始拍摄武侠电影,但不受欢迎,只好与“黄梅调”结合。此时的武侠片仍旧根植于传统戏曲中,在服饰、台词、剧情等等方面保留了较大的戏曲痕迹。
1965年,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厌烦,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张彻在1967年拍摄传世之作《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这部影片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只是陪衬。张彻的电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标准,看重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是陪衬。
新派武侠摆脱了老派武侠的套路,在技术上也有了巨大的尝试和突破,一些风格化和接近生活化的人物装扮及审美情趣开始呈现,但,真正引起巨大轰动、标志武侠电影成熟起来的是,1971年由台湾导演胡金铨拍摄的《侠女》。
这部改编自《聊斋》的中国武侠电影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这是中国武侠片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它标志着武侠片这种类型正式获得世界承认并载入世界电影史。
该片在画面和剧本两方面确实颇有新意,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铸就了它的成功。竹林、斗笠侠客、政治迫害、轻功、射箭、野外拍摄等等影响后世巨大的武侠元素,皆由此片独创。而源于道家的山水情趣和政治冷淡,深刻契合中国长久农业社会的思想根源。尤其是该片女主角——徐枫(现台湾汤臣集团总裁)扮演的女侠,轻灵飒爽,扮相利落,几乎成为后世所有女侠的定格。而她飞身上树时,惊人的一剪(剪辑特技),艳惊四座,被冠以“中国武侠第一刀”的美誉,在70年代影响力巨大。后来崛起的徐克、程小东等人,皆受此片巨大影响。
至此,中国武侠已经全面成熟起来。
此时,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开始凸现,并最终于武侠片分道扬镳:功夫片。
八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电影崛起,一批新人开始崭露头角,谭家明、王家卫、张曼玉以及后来出现的四大天王。其时,邵氏电影停拍,香港电影呈现巨大市场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以徐克、程小东等海归派带来的年轻创作活力和视野,开始掀起武侠电影的第三个高潮。
1992年,程小东取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拍摄了同名电影,他大胆取舍剧情,创新动作和叙事技巧,在剪辑方式和拍摄手段上都有了巨大突破。威亚技术的成熟与飘逸审美的运用,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审美情趣,在这里,金庸描写的剑气、轻身术等等都有了极为完美的视觉展现。而由黄沾作词的“笑傲江湖”也传唱一时,并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该片完全延续了《侠女》的拍摄风格,主打元素依旧是竹林、斗笠侠客、阴谋等等,徐克事后说明他确实是向胡金铨学习了,而该片动作的方向所指:侠义精神中的超然脱俗与世外情结,第一次将武侠片的精神内涵做到了极致!!
此后,程小东再接再厉,又拍摄了续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这部电影引发的争议和观影狂潮更加超过前者,大陆港澳台几乎万人空巷。电影中,不仅兵器能杀人,飞花、落叶、针线、铁钩甚至徒手都能致人非命。而林青霞装扮的东方不败,则成为了新派武侠人物形象的一个巨大突破。
在该片中,林青霞扮演不男不女的东方不败,因为修炼葵花宝典而挥刀自宫。徐克和程小东第一次吸收了黑泽明电影中的日本幕府时代风情,将和服扮装与林青霞的美丽气质结合得无与伦比,而林青霞近乎完美的表演水准,则成为“东方不败”标志性形象。
以这部电影为准,香港和大陆都第三次兴起了武侠片的狂潮,拍摄了诸如:《六指琴魔》、《天山童姥》等一系列武侠片,并在海外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
此后数年间,武侠片渐渐式微,无限制地复制类型导致观众视觉疲劳,而票房左右的市场因素也克制了投资人的拍摄欲望,九十年代末,几乎没有人再拍摄武侠电影。
2000年,一部横空出世的武侠电影,再度引发了这个类型片,那就是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这部由香港安乐影业投资、根据王度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迄今为止,华人投资、华人执导的华语电影唯一一次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外语片,这部电影也给武侠片注入了鸡血针。
该片从元素、拍摄手法等等上并无巨大的突破,但,在导演水准、镜头设计、剪辑、服装、画面节奏等等方面,一反程小东徐克模式,采用了“剑走轻灵”的审美,其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形象轰动一时,而李安的导演水准也得到了空前肯定。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东方不败》中和服的引入,华语武侠片越来越脱离本土文化,种种莫名其妙的风格、装扮等视觉设计,强行扯入西洋元素,为讨好当时兴起的美国大片观众。徐克拍摄的《断刀客》等等电影,完全把武侠与美国西部片结合起来。莫名其妙的大漠风情、奇奇怪怪的盔甲装扮、所谓的玄幻风格等等,割离了武侠片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歪曲了武侠片的文化内涵。加上此时香港的漫画风,更加加剧了这种不严肃的“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李安大胆回源,重新将武侠片定义为农业社会风情(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沙漠哪里有侠客?侠客必然伴随着社会和江湖,甚至美女),虽然在该片中仍旧有一段沙漠戏,但从历史和情节上都予以了磨平,几乎看不出痕迹。影片重要的仍旧是青山绿水、断桥小楼式的纯中国风情。
该片大侠扮演者:周润发,他扮演李慕白,其写意大度的动作设计所蕴藏的“大侠”意味,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出现了。而玉娇龙和俞秀莲在屋顶上横飞的一段轻功,则看得观众目瞪口呆,尤其是美国观众,华盛顿邮报甚至贴出头版评论:公然抗拒地球引力!
此片几乎所有的元素都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学说,包括“气”、“穴位”、“轻功”等等,而原小说也是民国早期撰写的,电影基本上忠于小说,并抓住了小说的精神实质。
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大陆电影市场极为惨淡,第五代尝试商业屡屡失败,第六代又拒绝商业模式,导致好莱坞电影大肆侵占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部极为优秀的商业武侠电影被引入大陆,引发了一定的观影潮。这种情况为大陆电影公司和老板极为嫉妒,他们出于各种心理,雇佣了一批所谓的评论家、影评人,对该片大肆歪曲,评价该片为:讨好美国,讨好票房,内涵不足等等……
实际上,这部电影美国人几乎看不懂,因为美国人根本无法理解“轻功”是什么,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文化中有普通人飞天的描述,在基督教世界,飞天,等于神!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公然抗拒地球引力”就凸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以“讨好美国人”为借口来打击该片的艺术地位,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凸显出大陆当时电影产业的急躁和危机感。
至此,中国武侠片算是告了一段落,而后,引发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第一部纯商业片《英雄》,便是对该片的借鉴,之后的《十面埋伏》等等,中国武侠电影正式走入了好莱坞。
⑶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电影是出于什么时候制作人是谁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 据IMDB上的权威论证,英国的Louis Le Prince才是真正的世界电影之父,他在1888年就成功在银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2秒钟!却比法国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还早3年!同年他又做出了另一部2秒钟的电影《Traffic Crossing Leeds Bridge》 (1888)!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1891)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看来大家的观念应该改改了,不是卢米埃尔也不是爱迪生,而是英国的勒普林斯(1842-1890)!
满意请采纳
⑷ 爱迪生发明了什么
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69年10月与友人合设“波普——爱迪生公司”。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2月19日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10月21日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11月1日申请碳丝灯专利。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
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厂。 12月底美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⑸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技术和放映两个部分。
1、技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国内第一本引进讲解拍摄的图书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第一次将电影拍摄技术介绍给非专业人群。内容涵盖拍摄打斗镜头、追逐镜头、恐怖镜头、出场与退场、车内场景、对话场景、争吵冲突场景、爱情激情场景等各种技巧。
2、放映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从此,由他们所启动的活动摄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类纪实工具的发展史上展现了划时代的意义,火车进站的镜头也象征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源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电影播放形式,以其速度快,少缓冲,人越多越不卡的优点成为广大网友所喜欢的一些电影播放形式,网络中的电影播放形式又叫在线电影,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的海洋里,看到你所想看到的电影。
(5)最早的电影出于多少年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之最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电影——1922年由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