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电影黑社会老大退隐江湖,一个人灭了一个帮派是哪部电影
你所描述的剧情片段出自香港台湾日本联合出品的动作电影(龙先生)!张震 青柳翔 姚以缇 白润音 有福正志主演!退隐老大龙由男演员张震饰演!
② 如何看待《喊山》这部电影
我认为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的。首先从整个故事,它将男女主二人的故事当成了一种禁忌之恋。在这个故事中,女主无疑拥有着悲惨的命运,失语症,以及家暴,使得这个城市的女孩成为了一个农妇,而丈夫的离去,却也并没有带给她另一个春天,在这个村子里,她只是一个被动的局外人,她无意参与这个局,但因为这个地方的闭塞,她却必须要在这个地方生活,并且永远得不到属于自己的救赎。人物的悲惨命运,是这部电影的看点之一。
所以这部剧对于我来说不错,一部电影其故事如果可以打动很多的人,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部合格甚至于优秀的电影。《喊山》亦是如此,所以我认为,尽管《喊山》在艺术方面较为薄弱,但也是因为艺术方面的不足,让这部电影更显稚嫩,也更加真实。
③ 局外人看电影:突然“消失”的,不止一部电影
聚焦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片《日夜江河》,以长江船工的故事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便在端午档这样厮杀不太激烈的时期,这样一部小众电影依然难以得到市场重视,没有排片,默默公映后,也逐渐消失在观众视野中。这已经成为了国产电影的常态,没有流量加盟,没有钱宣传的电影,不管质量多高,都难以被市场认可。
今年,不少电影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白日之下》、《年少日记》在电影节拿下了不少奖项,但最终的票房却配不上电影的质量。推荐《日夜江河》,虽然难以改变排片少、鲜有人知的行业现状,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不算大的声量,引起人们对这部作品的注视,既是对创作者努力的认可与尊重,也是对船工这个群体的关注。船工这个群体正在消失,他们的生活与辛酸,需要被更多人所看见。
《日夜江河》讲述了一位船工徐大亮的儿子与船长马建国的故事。在一次事故中,两人遇难,马建国的尸体找不到,徐大亮喊来了他的儿子马冬山。两人涉水而行,一边运货,一边寻找尸体。船上的日夜,是一望无际的漂荡,两个新老船工的碰撞,揭开了这个群体隐秘的辛酸。
导演郑培科的长片首作,画面与构图极其注重,摄影风格平实却饱含深情,沉郁的色调昭示着整部电影注定是个悲剧。船上的食物都靠自己做,每顿都是清水煮面。直到下次靠岸,才有机会吃点好的。水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老船工对河道了如指掌,能够凭借经验作出判断,上游的石头要格外注意,也就是所谓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即便再平稳,整日呆在船上,想必是不好受的。徐大亮曾告诉马冬山,如果觉得不舒服,随时可以下船。
故事中,船上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温情与理解。通过徐大亮与马冬山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式父子相处模式的疏离、沉默、回避、有时怨恨,又渴望在细节中填补爱意,渴望对方发觉。徐大亮是非常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沉默得近乎压抑,即便是渴望了解儿子,却始终不得其法。他的爱在失去儿子后,从另一个状似儿子的人身上才能体现出来,他把所有疑问都抛给了马冬山,一点一滴地追问儿子生前的一切。
《日夜江河》通过隐晦而真诚的表达,将这些苦难融于情节中、人物关系的流动中,以及各种矛盾和碰撞中。它不卖惨,也没有作戏剧性处理,娓娓道来的客观呈现,仿佛让人触摸到生活的肌理。故事是具有年代色彩的,却并没有点明,而是通过服装、道具、美术等等细节来侧面衬托。徐大亮和马冬山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两人一个失去了儿子,一个失去了父亲,在船上相处的日夜,通过一种概念上的父子关系,实现了对各自父子关系的探讨。
《日夜江河》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记录了时代,凝视了这群默默努力的人。他们的生活与辛酸,需要被更多人所看见。这是一部值得被更多人所看见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边缘群体的悲惨与努力,看到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日夜江河》就像是对这群船工的致敬,记录了他们努力奋斗过的痕迹,提醒着我们,世道从来不公,有人出生就尽享无数的资源与财富,而有人却在天地人海中挣扎,用双手挣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