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冈仁波齐演员有报酬吗
有。根据查询豆瓣网显示,影片全部采用素人演员出演,耗时一年完成拍摄,同时也公布了所有演员的片酬。冈仁波齐上映于2017年,豆瓣评分7.7,讲述了一支十一人的队伍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可以在西瓜视频观看。
2. 《冈仁波齐》是真实的还是演的
《冈仁波齐》是演的。
张杨和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两个人以短篇小说《去拉萨的路上》为蓝本,一起写好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作为《冈仁波齐》的剧本。该片没有脚本,在海拔4000多米上的高原进行拍摄,耗时一年。
因为是一路跟拍,所以该片的摄制组被精简到约三十个人,拍摄条件也相对简单,主要采用纪录片式的跟拍方法,反复拍摄磕头的过程。
《冈仁波齐》的影片看点:
该片电影画面中,推拉镜头、剧烈的手持晃动抑或是升格降格镜头都极少被使用到,背景音乐更是被束之高阁。固定镜头辅以远景、全景、中景成为了该片最主要的镜头语言——这种冷静克制一方面能够尽量不打扰演员使之回归到自我,最大限度保存藏民原始的面貌。
另一方面削减了导演的个人意图,不过分聚焦的、扩大的景框使观众在观看时读取到的信息变得复杂,多义性也就由此产生。
3. 从生到死,到底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瞬间的事
这些天, 我的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在发观影《岗仁波齐》后的感想。又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岗仁波齐》的导演张杨,沉淀内心花了一年的时间拍了这部电影。而有的人则用贪婪与浮躁的急功近利之心,把《深夜食堂》拍成了《深夜灵堂》,通过他们的作品,各人其中境界高下自现。看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
电影里,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心生感动。有一天,他们一群朝圣的人,晚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外,一起手拉手快乐地载歌载舞。是的,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走向目的地的每一个时刻,你是否真的开心过?
如果我们过于关注目的地,过于急切地想到达目的地,那么,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焦虑,我们就会把过多的心放在了对于未来事情的情绪里,而不是当下。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地容易感受得到快乐。而其实,目的地早晚会到达,就如人生,每一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但是在向死而生的路途中,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状态。是专心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还是过多地把心用在过去未来的焦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