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看待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
姜文《鬼子来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文艺男青年的自我追求。
这部片子的“夭折”对姜文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打击,相信都不会浅。感谢姜文导演拍了这部好作品,也可惜他已经被某些东西左右。
⑵ 如何评价姜文的《鬼子来了》
当我见着姜文咕咚咕咚掉下的头颅眨巴眼睛时,我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明显地他是通往去了另外的世界,在那里调好位置观察这个世界的阳奉阴违。这让我想起一个被腰斩的人,用手蘸自己的血书写,妈的痛死我了。之后真的死去了。说痛死的人,没有几个真痛死的,这算一个例外,或说明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如果他不实事求是,他会说,腰斩舒服,你值得一试。这时候应该是个电影明星跳出来满手沾满鲜血说,腰斩,你值得一试。普通观众可能搞不清楚他推销的是什么。他卖的究竟是什么呢?他卖的是铡刀。当然有人信了,买回铡刀一试,果然舒服。这是一个沾满鲜血的故事。我要讲的是很多个这样的故事。
比如我杀了一头鱼。我把它当做鱼,之后我还吃了它的肉。我也杀了南京人,我也把他他他当做鱼,当然我还没有吃他他他的肉。昨天我已经说过,每一次共鸣都是一次同情。避免同情的方法就是避免共鸣,避免共鸣的方法是调高或者调低波段。这很容易。
不残忍才是对所有人的苛求。农民姜文无疑是自我苛求极为严重的人,或者抗日战争时期的道德模范。托夫勒曾说包括当前的未来生活运行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人的进化远远跟不上这种速度。每想到此,我就夜不能寐,就像农民姜文夙兴夜寐伺候两个鬼子。他想拯救全村人,我想拯救全人类,对象不尽相同,道理一模一样。我本想看着罗生门发生,出人意料的,跌落回意识形态。姜文完全可以说人,人人,但他最后只说了日本人,中国人。这有什么好说的。立意不高,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我讲的有关腰斩砍头还有未讲到的罗生门和血馒头的故事。
⑶ 如何评价姜文的《鬼子来了》
寓言,简单通俗有趣的故事,简单通俗易懂的道理。《鬼子来了》就是一则寓言。没有宏大复杂的叙事,没有夺人眼目的奇观异景,也没有炫目新奇的剪辑,但是姜文的电影总会奇异的调动观众全身的热情,眼睛,精神不自觉地沉浸在影像之中,既不会拒别人与千里之外,也不会诱你入陷阱之中,那个真叫享受。
影片据说是因为没有按照正常程序与观众见面而遭到了禁映。但是在看过影片之后我觉得即使是一步步的走来,《鬼子来了》一样免不了遭禁,因为相对于中国电影,尤其是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姜文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如今的“新新人类”,“玩笑”中国旧社会的农民,“玩笑”抗日战争,“玩笑”主流正义。最重要的是影片中一直暗含着对于八路的模糊“玩笑”,这个就有些过火了,难怪即使面对禁映的尴尬,故事来源的小说《生存》的作者尤凤伟都坐不住了,最后闹到了对簿公堂。尤凤伟打官司时曾指控“电影对原小说的创作主题、故事细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扭曲窜改……这种行为破坏了原作完整性”,显然,作者是说,这些玩笑可不是我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