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一部电影是谁出资拍摄是导演还是制片人赚的钱谁分最多
一般来讲,出品人 是出资方
导演是整部影片的拍摄总指挥
制片人负责对电影质量的把控
认真作答,望采纳~
『贰』 一部电影是如何上映,如何进行票房分红的
1. 电影上映的过程涉及筹备、制作、剪辑和宣传等多个阶段。首先,剧组人员需要进行筹备,包括招募剧组成员和演员。
2. 拍摄完成后,电影进入剪辑阶段,随后与院线商谈上映事宜。宣传和审核也是上映前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些步骤后,电影最终在院线上映。
3. 票房分红涉及多个方面。投资人因承担风险,电影盈利时需要给予分红。此外,还包括前期的消耗、演员和群演的片酬、招募资金等支出。
4. 院线也需要分得一部分票房,作为上映电影的回报。出品方在扣除各项支出后,才能得到他们的收入。
5. 电影的成功上映并非易事,背后涉及大量的努力和付出。演员常说“台下10年功,台上一分钟”,任何能供观众欣赏的作品,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和艰难克服才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叁』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肆』 一部电影拍完,谁赚钱最多,导演还是制片
在电影行业,演员和导演的收入分配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大牌明星在一部电影中能够获得最高的收益。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片酬往往非常高昂,而且还因为他们的名字和形象往往能吸引大量的观众,从而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
而大牌导演则紧随其后,他们同样可以获得高额的薪酬,并且在票房分成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导演不仅负责电影的创意和制作,而且他们的艺术才能和经验往往能够确保电影的质量和市场表现。
除了明星和导演之外,制片人也是电影收益分配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虽然他们不直接出现在银幕上,但制片人负责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对于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制片人通常会获得电影预算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报酬,同时,他们也会从电影的票房收入中分得一部分利润。尽管制片人的收入可能没有明星和导演那么高,但他们对电影的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总的来说,电影中的收益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参与者。而大牌明星和导演由于其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然而,制片人和幕后团队同样为电影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贡献同样值得被认可。
『伍』 说说电影票房是如何分账的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现在一般的电影都是10家左右的制作商,就是1亿元拍的电影,每家分摊千来万成本,亏了也不伤筋动骨!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陆』 拍一部电影的收入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票房大约占收入中多大百分比
每一部电影都不同 但都可以分一杯羹滴
『柒』 一部电影从拍摄到发行都要经历哪些环节
1、确定剧本内容及版权归属部分,寻找剧本制作者,该改编的改编,作为投资制片方,应该有一个负责前期统筹的助理帮助完成这一部分及后续部分。
2、确定剧组成员,比如前期的导演、美工等在内的主要剧组成员,筹划拍摄场地及费用
(这一部分包括了制片成本预算、前期道具和服装制作、后期特效处理、外景地选景、导演选角等部分、制表、剧本及台词本和道具本等等各种东西的制作等等等等)
3、与合适的演员及其他剧组成员签约,开始尝试宣传,找记者开发布会
4、进入拍摄环节,同期开始进行粗剪(后期部分),如果有特效制作,此时也应该进入正轨了。
5、拍摄出一部分内容并粗剪后,可以进行二次宣传,并送去后期进行合成,制作片花。同时可以考虑寻找发售者,即院线或代理公司洽谈利润分成。
一般来说,4、5这两部分环节就可以确定此片的下场如何了,如果没有院线购买,这片子拍出来也没用,所以此时重点在于对比制作成本和利润分成的接受程度。
而且还有一点,确定你所制作的影片不在《广电总局关于改进和完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工作的通知》的范围内,否则剧本还是要受审。
6、如决定继续拍摄,那么在拍摄完成并杀青后,同样要进行宣传工作。
7、随着拍摄进度的完成,后期部分应该也提前完成了一些,那么就是后期制作的完成,以及输出磁带去送审(电影审核委员会),同时制作预告放到网络、电视台这些媒体部分进行最后宣传
8、确定院线环节后,准备洽谈衍生品情况,比如音像版权、网络影视版权等等。
9、审核通过后,做拷贝,向院线发售,重点在于上映期的确定和网络影视版权的冲突与否。同时召开首映式。
10、等待公映,考虑参加电影节问题,一般情况下,冲击提名是很好的选择,这一部分可以放到第4、5部分联系,这样可以提前安排好参选的电影节。
11、公映期开始前,安排好网络影视版权的同步,和后续音像制品的发售(一般间差在一周到一个月内,即公映一周后放网络,两周或一个月后放音像)
在8-11这部分环节中,如果想加重宣传,而制作成本和效果又很值得考虑一下的话,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选择电影节
没规定只有大成本和名导才能参选,小成本也有独立电影节之类的,如果能卖出海外最好,否则只能让其他公司代理海外,这样会很吃亏。
综上所述,大致就是这些了。
『捌』 电影的分账是怎么分成的
1.就是投资方,和制片方,运作方的票方分成,比例4:4 :2大概这样分成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8.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成本6000万人民币,目标票房2亿以上,在中国做电影宣发合理的宣发成本是目标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万左右作为宣发费用。总成本是8000万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回收渠道的话,按上面的算法,确实要2.4亿才能回本。
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