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导演管虎他所有的作品(电影和电视剧)都有哪些啊
电影作品
1992《头发乱了》 1996《浪漫街头》 1999《再见,我们的1948》 2002《西施眼》 2009《斗牛》 2009年《谁动了我的幸福》 2011《杀生》 2011年《八百壮士》 2012年《虎烈拉》
电视电影
1997《超级城市》之《夜行人》 2000《上车,走吧!》 2008《谁动了我的幸福》 2012《杀生》
电视作品
1995《牌坊之南方女人》 (上,下) 1996《咱老百姓》——《昨天的哨音》(上,中,下) 2001《黑洞》30集 2003《7日》28集 2003《冬至》36集 2005《生存之民工》32集 《黑洞》
2005 《卧薪尝胆》41集 2007《第二面》26集 2008《活着,真好》44集 2009《沂蒙》42集 2009《外乡人》43集 2011《女子军魂》32集 2012《火线三兄弟》40集
Ⅱ 有谁知道管虎的导演风格最好能结合作品分析。谢谢~
管虎说电影是个人和世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从1994年的《头发乱了》到2012年的《杀生》,管虎一共拍了8部电影,其中包括两部电视电影《上车,走吧》和《谁动了我的幸福》。在不断拍片的过程中,导演自身不断成长,经过拍电视剧的磨练,所拍的电影也随着导演的成长而日益成熟。从最初拍电影时感性的冲动,慢慢变为理性的收放。于是就有了凝结导演经验结晶的两部作品《斗牛》和《杀生》。这两部作品在叙事形式和风格因素上都有相近的地方,正是这些相似点证实了导演的电影风格。
1 倒序悬疑的故事讲述
所有的电影,在本质上都是在讲故事,所不同的只是讲述方式存在差异。而作为导演,不同的导演也有自己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有的偏爱平铺直叙,有的则偏爱丝丝入扣,环环相套。从《斗牛》和《杀生》看,管虎也有一套自己的讲述方式。
《斗牛》和《杀生》都是采用了一种倒叙的讲述方式。除了在大体上采用倒叙的方式以外,两者的叙事模式更有节奏上的相似性。都是一开始给出故事的结局,然后顺序与倒叙交叉进行。《斗牛》在一开始先给出了故事的结局,那就是村里的人都死光了,包括牛二喜欢的九儿。在后来的叙述中是交叉进行的。以牛二回到村里找到牛为节点,倒叙的部分是牛被找到之前的故事情节,顺序的部分是在这之后牛二与这头牛的故事。而在牛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给我们一种悬疑感,我们似乎也与牛二一起在寻找故事的答案。观众与牛二是同一视点,所知的内容是与牛二同步的。在整个故事中,“牛”是解开所有疑点的关键因素,也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杀生》同样,也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就先给出牛结实被捆绑起来扔下山,观众所有的疑点从这里就建立了。紧接着更大的疑点就出来了,牛结实躺在山上的棺材里奄奄一息,恰巧被赶往长寿镇的医生看到了。医生把牛结实带回村里,之后遇到了一个被关在屋里的小孩儿,通过小孩儿的回忆开始了故事真正的讲述。在取圣水那场戏之后,与影片的开头相呼应,牛二被按照祖训赶出镇子。在这之后的所有剧情,都是围绕着牛结实是如何死展开的。医生找通过小孩儿找牛结实死因同对当时场面的客观回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杀生》中医生是解开所有疑点的关键因素,同《斗牛》中的“牛”一样,也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
波德维尔认为,叙述中的所有事件——直接显现的和观众推演的,共同组合成为故事。也就是说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是有导演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观众的参与也很重要。在《斗牛》中,观众所推演的故事情节应该就是村里人以及九儿的死因。而在《杀生》中观众要推演的则是牛结实的死因。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一个导演在驾驭自己不同的作品时所体现出来的某些因素的贯穿性。
2 印象派风格的继承
在电影发展的历程中,电影美学观念不断更新。从这个更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对待电影态度无非是现实主义或者超现实主义两种大倾向。两种创作观念都为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到作用,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否定之否定”,事物需要在否定前一个理论,确立自己的理论,到最后再被否定之后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后期的理论必定是建立在前人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后代的电影工作者,在自己的电影实践中难免也要借鉴到前人的经验。管虎的电影中,就明显带有印象主义的色彩。
印象主义运动之所以得名,还由于它的电影风格。导演们在影片中实验各种各样新的摄影与剪辑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管虎的《斗牛》和《杀生》中,也借鉴了印象派的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斗牛》中,一开始,牛二回村之后的惊慌感,就运用360度摇镜头展示。此外还有用同一镜头的的跳接表现人物的紧张感:《斗牛》在1分23秒到1分40秒,平均每两秒换一个内容相同、景别相同的镜头,画面中牛二对着镜头喊:“人呢?人呢?”这样运用镜头,让人感觉是人物紧张的心理情绪不断递进。管虎还有一个惯用的摄影方式就是摄影机以人物为轴点做弧线运动,并伴随着轻微的震荡。例如在《斗牛》快结束时,牛二扛着炸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导演就是运用的这种摄影方法,把人物心理极度混乱和最后一拼的心理通过镜头表现出来。
人物的心理状态是电影要表现的重要方面,但是《斗牛》中除了牛二之外,牛也是电影的一个主角,它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所以导演用有点变形的镜头来表示牛看人的视角,如《斗牛》中片名出来之后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变形的镜头中,妇女们在议论这头牛。第二次出现这样的镜头,是在牛二扛着炸弹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被炸晕后,牛的眼睛里便是牛二变形的躯体。这种表现方式,在质上等同于我们常说的拟人手法。
印象派电影还试验运用剪辑的节奏来表现人物对某一印象的感受,对于暴力冲突或情绪激烈的场景,就加快剪辑速度,镜头长度越来越短,逐渐创造出具有爆炸力的高潮,镜头有时甚至短到只有几格的长度。《杀生》中,有几个片段是运用快速剪辑的方法来表现冲突追逐的场面。老祖爷死后,牛结实逃跑的镜头,就是快速剪辑。这一段的每个镜头非常短促,有些镜头短到少于1秒,而且镜头有些震动。人物内心的紧张感完全通过镜头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来;牛结实把马寡妇救起来,第二天再去找她的时候被村里的女人跟踪,屁股上被插上了一根麻药管,然后牛结实开始跑。在这里导演同样运用的风格化的镜头,镜头摇晃短促。每个镜头在银幕上几乎都是一闪而过,从而制造出让人屏息的紧张感;后来牛结实在被怀疑有病之前,骑自行车的片段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显然这是导演偏爱的镜头表现方法。
Ⅲ 《老炮儿》是在哪里取景拍摄的
《老炮儿》是在北京取景拍摄的。
《老炮儿》的剧本是管虎写的,2014年年初的时候开始创作,9月份的时候开始筹备,11月份开始拍摄。本来有另外一个老炮儿的故事,因为一些原因就停笔了,突然有一天管虎灵感迸发,就变成了北京老炮儿,但是老炮儿这个词,是早就定下来的。
在十二岁之前,管虎住在老北京的胡同里,父母不在身边。在他的记忆中,父母那时候总在四处奔波,就把他托付给街坊四邻照顾,管虎就以他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展开。
(3)导演管虎拍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电影中许晴和冯小刚有一场发廊激情戏,许晴刚开始看到剧本时非常犹豫,真正开拍那段戏是拍摄中期,那时许晴和冯小刚产生了默契,拍摄非常顺利。
导演管虎表示,为了让电影不变味,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众,《老炮儿》的公映版不会有删减,所有粗口和激情戏会保留。
电影中李易峰和冯小刚有一场酒局的戏,这场戏是放在前面拍摄,那时两人并没有培养好父子情感,但是拍摄时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