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 苹果 这部电影的问题
有很多人都评价这部电影不好,但是很真实,它把很现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性和钱。在这部影片里很有讽刺的语气,但是它现实,就是让大家看到肮脏,低俗的一面,但是这应该让我们明白些什么,什么是人之间最重要的,那就是感情。其实有很多比钱和性更重要的东西
人不要迷失方向,我想导演想表达真实的,让大家知道“那一面”去正确的认识它,现实中不要走那样的路,电影不是越有内涵越漂亮就越好,而是真实才是最好的。 :)
Ⅱ 电影苹果到底表达啥意识
电影《苹果》讲述了一对民工夫妻,女的被老板强奸了,男的就利用时机向老板索要2万元;就在双方为钱争执不下的时候,女的怀孕了,男的更因此加码:孩子加强奸,总共12万元。《苹果》在柏林电影节上放映的并不是经过电影局审查后的97分钟版本,而是原始的112分钟版本;广电总局官员炮轰《苹果》侮辱中国人。
笔者没看过《苹果》,所以不能清晰地明了官员的愤怒出自何处,国家形象还是部门尊严?然而在大体浏览了网上关于《苹果》的种种介绍之后,一个困惑越来越明显:《苹果》想表达什么?
影片《苹果》描写的是一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围绕着《苹果》的是这样一系列关键词:移民、性、金钱、挣扎、错乱,可是在将这写关键词穿连在一起之后,我们又找不到一个清晰明了的主题。《苹果》想讲述什么?《苹果》想隐喻什么?《苹果》究竟是想表达对都市移民的哀悯,对贫富差距反思,对金钱和价值观的审视,还是对道德滑坡的伤感?《苹果》什么味?
在其他省份观众看来,影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些北京生活群体的生活状态;再放大一点,在外国人看来,影片可能就代表着一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这是艺术作品的一种特有的暗示和诱导能力。就像《疯狂的石头》热映后很多重庆人不满影片里对重庆的脏、乱、差的描写一样。但是,我实在想象不出,究竟有多少民工,或者多少中国男人在知道自己新婚妻子被别人强奸之后会选择用钱来衡量和解决。制片人方励告诉记者,《苹果》原名《迷失北京》,故事由他和导演李玉“凭空想象”。我不知道“凭空想象”这一词里有多少“源于生活”的成分,或者干脆没有,但这多少也呼应了张宏森对影片“失实”的评价。也许艺术的宽容允许“凭空想象”,但我个人对“凭空想象”的作品去国外卖弄眉眼不存在多大好感。
笔者也看过一些国外影片,其中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性挣扎的描写入木三分,一些影片的沉重感、灰暗气氛和压抑程度非国内一些艺术片所能比拟,但这些影片在沉重的批判最后往往都能迸发出善良和希望,往往能用其深沉的人文关怀获取观众感情上的共鸣。遭受贫困折磨的人乐观开朗的热爱生活和生命,生活虽然贫瘠但他们坚持美好信念,积极的争取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就像伊朗电影《小鞋子》。一样是对底层社会的反思和描写,当《苹果》里那赤裸的性场面遇上《小鞋子》里那朴实的奔跑,哪个能让人尊敬?
广电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是对《苹果》在柏林放映版本上玩弄手段的愤怒,笔者粗浅估计,两个版本之中差别最大的该是所谓“激情戏”。报道里说在场观众对足版《苹果》里的激情戏大呼意外。是的,在性方面一贯以谨慎著称的中国电影也赤裸裸的玩起了“性爱牌”,外国人当然意外。然而,不能不说,外国人这一“意外”,影片的导演和演员就会受到“青睐”和关注,这是所有重外轻内中国导演和演员所共同希望得到的,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对《苹果》关于版本的解释忽略不计。
《苹果》火了。聪明的《苹果》知道广电因为一系列毛草的规定在民间口碑不佳,所以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调动“民意”承受这种愤怒。然而笔者以为,不管怎么说,一部电影都不能抛开国家约束而代表一个国家出去参评,这本身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蔑视。《苹果》决不仅仅是几个演员和导演的《苹果》,因为在任何国际电影节上,《苹果》的前头都会标上“中国”字样
Ⅲ 苹果电影是怎么处理的
1月3日,广电总局公布《关于处理影片〈苹果〉违规问题的情况通报》。通报指出,《苹果》违规制作色情内容片段,并擅自将未经审查通过的含有色情内容的影片在互联网上传播。广电总局决定吊销该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停止该片在影院发行、放映及其网络传播。 通报说,由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中鸿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影片《苹果》,在电影制作、参加国际电影节、互联网传播及音像制品制作等方面,严重违反《电影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法规,造成了不良影响。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影片《苹果》的主要违规问题 (一)违规制作色情内容的片段(未经审查通过),并擅自将未经审查通过的含有色情内容的影片在互联网上传播及制作音像制品,违反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二)将未经审查通过的电影版本,送第57届柏林电影节参赛,违反了《条例》第二十四、三十五条的规定。 (三)在影片发行放映中进行不健康、不正当的广告宣传,违反了《条例》第三条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二、鉴于影片《苹果》发生上述严重违反法规问题,为加强和规范电影制片及发行放映的管理,确保电影及各种媒体的传播健康有序,进一步净化银幕视频,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并按照《广电总局关于重申禁止制作和播映色情电影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等要求,现对影片《苹果》的上述违规问题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一)依据《条例》第四十二、四十三、五十六条的规定,吊销该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没收未经审查通过的影片拷贝及相关素材,制片单位15天内将拷贝等送达总局电影局;停止该片在影院发行、放映;停止其网络传播;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停止其音像制品的发行。 (二)依据《条例》第五十六、六十一、六十三、六十四条的规定,对负有主要责任的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取消其两年内摄制电影的资格;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方励,两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对负有相关责任、参与投资拍摄的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和北京中鸿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 (三)对参与该片拍摄的制片人、导演及相关演员,则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其作出深刻检查。
Ⅳ 禁止播放的电影都有哪些
禁止播放的电影包括但不限于《苹果》《鬼子来了》《少林足球》等。这些电影由于各种原因,如涉及色情内容、政治敏感或未经批准的放映等,被相关部门禁止公映。
首先,《苹果》这部电影被禁主要是由于涉及色情内容。在电影中,有些场景和对话被认为过于直白和露骨,不符合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因此被禁止播放。
其次,《鬼子来了》的禁播原因则是未经批准参加戛纳电影节。这部电影在未经国内审查的情况下,直接参加了国际电影节,这违反了电影审查的相关规定,因此被禁止在国内放映。
再者,《少林足球》的禁播是因为该电影在通过国家电影局审批之前就在香港上映了,这违反了电影放映的相关规定,所以被禁止在内地上映。虽然这部电影在香港和海外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但由于违规操作,最终未能与国内观众见面。
总的来说,禁止播放的电影往往涉及敏感内容或违规操作,这些因素导致电影无法通过审查或被视为不适合公映。这些禁播电影的例子提醒我们,电影制作和放映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查制度,以确保内容的合规性和社会的接受度。同时,观众在选择观看电影时,也应注意选择健康、积极的影片,避免接触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