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0年一90年我国共拍了多少电影
五十年代有,《祝福》,《白毛女》,《南征北战》,赵丹的《武训传》,《新儿女幸福传》等。!
六十年代,《地道战》,《奇袭》,《地雷战》,《英雄儿女》等
七十年代,《侦察兵》,《闪闪红星》,陈冲与刘晓庆及唐国强演《小花》,孙道临与陈述《渡江侦察记》等
八十年代, 《红牡丹》,《人生》,潘虹的《人到中年》,龚雪《在大桥下面》等
九十年代,《宝莲灯》,《杨贵妃后传》等
B. 50年代的电影都有哪些
红牡丹,英雄儿女都不是五十年代的。
C.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导演:王滨、水华 主演:田华、张守维、赵路、李百万、胡朋、陈强、李壬林
《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编剧: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成荫、汤晓丹 主演:陈戈、冯喆、张瑞芳、项堃、汤化达、王力
《董存瑞》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桑弧 主演:白杨 、魏鹤龄、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年出品 编剧:刘知侠 导演:赵明 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仲星火、陈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 编剧:石言、黄宗江 导演:王苹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张璋、康天申、陈东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出品 编剧:林金 导演:王苹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
《青春之歌》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皑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吕宕、叶元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秦怡、蓝谷、钱千里
《林家铺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张亮、林彬、马薇、韩韬、于蓝
《五朵金花》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赵季康、王公浦 导演:王家乙 主演: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59年出品 编剧:李天济 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上官云珠、马骥、李保罗
《战火中的青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编剧:陆柱国 导演:王炎 主演:王苏娅、庞学勤、林农
《红旗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 导演:凌子风 主演:崔嵬、蔡松龄、鲁非、赵联
《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主演:黄婉秋、刘世龙、梁音、张巨克、贺汝瑜
《红色娘子军》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梁信 导演:谢晋 主演:祝希娟、陈强、王心刚、向梅、金乃华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甲午风云》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李颉、庞学勤
《冰山上的来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吴克勤、李小燕、李健、张平
《红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杨在葆、舒适
《早春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谢铁骊 导演:谢铁骊 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
《野火春风斗古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李英儒、李天、严寄洲 导演: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
《阿诗玛》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葛炎、刘琼导演:刘琼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毛烽、武兆堤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周皓 导演:水华 主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蔡松龄、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林谷、徐进、谢晋 导演:谢晋 主演:谢芳、曹银娣、李纬、冯奇、上官云珠
D. 小时候看过不少香港50,60年代的电影,很怀念,谁能告诉我下载地址吗,万分感谢
大醉侠/ 五六十年代老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1962) 08-15
香港:云海玉弓缘(1966) 08-15
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1962) 08-15
香港:西厢记(1965) 08-15
香港:山歌恋 (1964) 08-15
游园惊梦(1956) 08-15
一贯害人道(1952) 08-15
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1965) 07-18
香港:雷雨(1957) 07-18
沪剧:星星之火(1959年) 07-16
钢琴伴唱《红灯记》(1968) 07-16
眉户剧:涧水东流(1961年) 07-16
红旗歌 (1950) 07-16
铁窗烈火(1958) 06-19
新的一课(1958年) 06-19
淮上人家(1954年) 06-19
走向新中国(1951年) 06-19
谁是凶手(1956年) 06-15
黄梅戏:女驸马(1959) 05-27
评剧:小姑贤(1953) 05-27
闽剧:炼印(1955) 05-27
香港:金鹰(1964) 05-27
香港:大地儿女(1967) 05-27
戏曲片:陈三五娘(1957年) 05-27
京剧:洛神(1955) 05-27
香港:三笑(1963) 05-27
越剧:追鱼(1959年) 05-24
草原雄鹰(1964年) 02-17
英雄岛(1959年) 02-17
香港:画皮(1965) 02-12
昆曲:十五贯(1956) 10-26
心连心(1958年) 10-26
一件提案[1954] 10-26
青云曲(1959) 10-26
红花遍地开(1960) 10-18
春燕展翅(1963) 10-18
雾海夜航(1957) 10-18
帅旗飘飘(1958) 10-18
小白兔(1954) 10-18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1958) 10-18
母女教师(1957) 10-18
香港:空中小姐(1959) 10-18
鬼话(1951) 10-18
工地青年(1958) 10-18
暑假的礼物(1961) 10-17
春节大联欢(1956) 09-16
军歌嘹亮 (1965) 09-13
大浪淘沙(1966年) 09-13
海上神鹰(1959) 09-13
第一列快车(1958) 09-10
风行里面有
E.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南征北战》《董存瑞》《祝福》 《上甘岭》
《铁道游击队》 等等,还有很多举不胜数
F. 50骞翠唬鐢靛奖缁忓吀鐢靛奖
50骞翠唬鐢靛奖缁忓吀鐢靛奖
鎹鎴戜簡鎵浜嗚В锛50骞翠唬缁忓吀鐢靛奖鏈夛細
1.銆婁簲鏈甸噾鑺便嬶細灞曠ず鏂颁腑鍥芥湞姘旇摤鍕冪殑褰㈣薄銆
2.銆婇潻鍛藉跺涵銆嬶細鍙嶆槧浜嗘柊涓鍥芥垚绔嬪垵鏈熺殑绀句細鍙橀潻銆
3.銆婄櫧姣涘コ銆嬶細璁蹭竴涓鍐滄潙濂虫ц拷姹傝嚜鐢辩殑鏁呬簨銆
4.銆婅嫳闆勫皬鍏璺銆嬶細璁蹭竴缇ゅ効绔ユ姉鏃ユ垬浜夌殑鏁呬簨銆
5.銆婁笢杩涘簭鏇层嬶細鎶楁棩鎴樹簤鎶楀嚮鏁屼汉鐨勫満鏅銆
6.銆婂湴閬撴垬銆嬶細璁叉潙姘戠敤鍦伴亾鎶楁棩鐨勬晠浜嬨
7.銆婇搧閬撴父鍑婚槦銆嬶細鎶楁棩娓稿嚮鎴樼殑浜嬭抗銆
8.銆婅嫳闆勮檸鑳嗐嬶細璁茶В鏀惧啗鎴樺+鐨勪簨杩广
9.銆婁笂鐢樺箔銆嬶細涓鍥藉啗闃熸姷鎶楃編鍐涚殑浜嬭抗銆
10.銆婇噹鐏鏄ラ庢枟鍙ゅ煄銆嬶細鎴樹簤鏃舵湡鐨勫啗姘戦奔姘存儏銆
G. 中国50 60年代的电影有什么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