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文化三年三部爆款影片都是哪几部!
北京文化的《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就是三年三部爆款作品,北京文化哪誉为“爆款发动机”,接下来的《我和我的家乡》《封神三部曲》不出意外又会是两部爆款电影。
2. 单凭这部《战狼2》吴京能挣多少钱
想知道吴京凭借《战狼2》这部电影赚了多少钱?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影的投资成本。《战狼2》的初期投资仅8000万元,剧组在非洲实地拍摄,但因当地动乱,拍摄进度受阻,导致成本超支严重,最终在追加部分投资并确定保底发行后,总投资达到了2亿元。保底发行方案由北京文化和聚合影联两家公司负责,保底金额为8亿元,吴京旗下的登峰国际因此提前获得了2.18亿元的保底金额。
根据公告,保底金额分五期打款,其中前四期由北京文化支付共计1.4亿元,最后一笔7750万元由聚合影联支付,同时,聚合影联还需额外垫付6000万元的宣发费用。
尽管如此,吴京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哭穷”,因为成本超支严重,电影大部分场景在海外拍摄,共4077组镜头,剧组在非洲驻扎十个月,涉及500个黑人、500个中国人、500个剧组人员和200个工人。电影从原本预算的8000万元,最终成本达到了2亿元,还不包括6000万元的宣发投入。
为了分散风险,《战狼2》的出品方和发行方多达21家。票房分成方面,根据北京文化公告中的合同约定,总票房收入扣除国家电影转型资金和税金后,净收入中的43%将成为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共同收入。当票房低于8亿元时,发行方的分成比例为12%(其中北京文化6.6%,聚合影联5.4%);当票房超过8亿元后,票房在8亿至15亿之间的部分,发行方的分成比例为25%(北京文化13.75%,聚合影联11.25%);而票房超过15亿元的部分,发行方的分成比例为15%(北京文化8.25%,聚合影联6.75%)。
截至2017年8月16日,电影《战狼2》的票房已达到48亿,预测总票房为53.42亿。如果我们取中间的整数50亿,吴京等出品方的分成如下:
保底收入:2.18亿元
8亿至15亿票房的分成:(15-8)X 0.917 X 0.43 X 0.75 = 2.07亿元
15亿至50亿票房的分成:(50-15)X 0.917 X 0.43 X 0.85 = 11.73亿元
总计收入:2.18 + 2.07 + 11.73 = 15.98亿元
从这次经历中,吴京不再需要因为资金问题受到资本方的制约,可以自由地决定如何制作电影。在一次采访中,他透露许多投资方曾提出使用当红明星,因为“市场上有流量”,并认为这“超出十几倍”的片酬,“花得值”。对此,吴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此处未提供图片),表达了他的立场。
3. 15亿票房什么水平
15亿票房其实算是不错的成绩,但如果是春节档的电影就不是特别高。
以《你好,李焕英》为例,此前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北京文化以15亿的票房保底将《你好,李焕英》卖给了第三方,也就是儒意影视和猫眼电影。
可能第一出品方起初也没有太看好该片的票房,所以才15亿保底发行卖给了别人。一般情况下,15亿以后的票房和第一出品方的关系就不太大了,既然是保底发行,那超过保底票房的部分,主要赚钱的肯定就是负责保底的发行方了。否则,别人也不会保底发行了。
按照行业规则来看,对于春节档上映的电影来说,15亿的保底票房是真不高。在我看来,或许北京文化是迫于公司的债务问题才做的这一选择,因为有人保底发行,可以尽快回笼资金。
只是,李焕英的票房越高,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保底发行的儒意影视和猫眼电影,而不是北京文化。最终《你好,李焕英》票房逆袭,拿下了54.14亿的票房。
4. 《你好,李焕英》为何要选择保底发行
2月18日晚,北京文化发公告,其参与出品、制作、发行的《你好,李焕英》上映6日累计票房约27.25亿元(含服务费),该影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6500万元。
此前传言,保底发行方是儒意影业与猫眼娱乐。公开信息显示,《你好,李焕英》前三大出品方分别是北京文化、上海儒意影视、天津猫眼微影。第四大出品方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是张苗担任法人的公司,张苗曾是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第六大出品方北京大碗娱乐是导演贾玲(原名贾俞玲)的公司,贾玲持股65%,其合伙人孙集斌持股15%,北京文化持股20%。第九大出品方天津摩天轮文化传媒由北京文化100%控股。主要发行方有四家,分别是中影、猫眼微影、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上海儒意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