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电影主义与流派
在印象派大战后的困难时期,法国电影面临着好莱坞的竞争、市场流失和百代公司的清理政策,这导致了法国电影的衰落,产量锐减,输出几乎为零。为了重振电影,德吕克发起电影俱乐部运动,并组建了一个由杜拉克、莱皮埃、爱浦斯坦和冈斯等成员组成的电影流派——印象派。他们受印象主义绘画启发,注重创造气氛而非情节,影片特点包括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和象征主义手法。印象派的重要作品如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太阳的死亡》等,以及冈斯的《车轮》和《拿破仑》等,尽管昙花一现,但在电影美学和技巧上有所贡献。
1923年至1933年间,先锋派电影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电影追求奇异效果,如M.雷伊的《回到理性》和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的《机器舞蹈》。超现实主义电影强调潜意识和心理分析,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无粮的土地》等作品转向纪录电影。有声电影的兴起和经济危机双重打击了先锋派,商业影片成为主流,直至1930年代末,法国电影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
20世纪30年代末,有声电影的到来给法国电影业带来冲击,法国制片商对技术变革反应迟钝,如维果的《零分的操行》因内容敏感而禁映。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和电影资助法的实施,法国电影逐渐复兴,产量增加,国际合制片增多,如《禁止的游戏》和《逃亡者》等,同时批判性社会片和文学改编作品也开始涌现,如卡叶特的《伸张正义》和奥当-拉哈的《红与黑》。这一时期,雷诺阿、克莱尔等大师的作品回归,喜剧片如塔蒂的《于洛先生的休假》也受到欢迎。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A.卢米埃尔和卢米埃尔﹐L.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片和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cinmatographe)﹐卢米埃尔用这种手摇的电影机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⑵ 总结西方电影美学流派发展
你想要了解西方的电影美学知识方面的流派内容,建议你实地走访一下当地的机构,了解他们的过程,然后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