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纳粹残害犹太人集中营电影有几部
1、《无命运的人生》:讲述了一个14岁匈牙利犹太小男孩被驱逐出家乡布达佩斯后在奥斯威辛等纳粹集中营辗转受压迫的痛苦人生。由于凯尔泰斯本人也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因此这部小说也可以看作是凯尔泰斯自传体的作品。
② 如何评价匈牙利影片《索尔之子》
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颁给了匈牙利影片《索尔之子》,本片的剧情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特遣队员索尔,在“工作”中发现经过毒气处理却未立即死亡的“儿子”,早已麻木的索尔引为神迹,决心在这必死之地,做最后的对生的希望的寻觅——找个犹太教士,为“儿子”以犹太教方式下葬。索尔之子的主线剧情,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死中求生的故事。电影的副线,同样如此:必死之身的特遣队员们串联起来,想要逃出生天。主线与副线的连接点,就是索尔,他在副线中的任务,是与女特遣队中的妻子接头,获得弹药,以作反抗之用。但索尔的心思,在主线,不在副线,他一门心思的想要找到犹太教士,甚至利用自己在副线中的重要性,最后在寻找教士的过程中丢失了弹药,葬送了特遣队员们最后反抗求生的机会。
显然,副线的求生,是实实在在的求生,是实。主线索尔的求生,是精神层面的求生,是虚,为了虚的求生葬送了实的求生,到底值不值得?这也是观众对本片叙事逻辑、索尔做法最大的一个争议点。但在索尔那里,很坚定,他自始至终没有对自己的求生信念产生过动摇。
对此争议点无法给出定论,但却知道,这虚,也很重要,即便是在中国。一个人活一生,也许就是这个虚,才是最让他快乐的,即便不是在奥斯维辛。今年刘雨霖把她爸爸刘震云被称为近十多年来最“有意思”的小说搬上了大银幕。电影中的故事,讲的是牛爱国。小说大部分篇幅,讲的其实是杨百顺。杨百顺一生最喜欢的,是喊丧的罗长礼。罗长礼的主业是种菜,喊丧只是他的兼职。杨百顺喜欢的,是喊丧的罗长礼,而不是种菜的罗长礼。杨百顺这一生喜欢的,就是罗长礼在人世间的这一“喊”,杨百顺这种情况,在河南老辈中,叫做“虚”。世界上精神层面的东西,无论宗教与否,大体相同,为儿子寻找犹太教士下葬,求生的索尔,就像这一生只喜欢那一喊的杨百顺,这个“虚”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不然活的没意思,对索尔来说,连死的都没意思。
③ 想看电影,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典电影、、
逃离苏比波 奥斯维辛集中营 辛德勒的名单 奥斯维辛集中营:被遗忘的证据
钢琴家 索菲的抉择 天堂之路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很美的爱情) 安妮日记 胜利大逃亡 我母亲的勇气
灰色地带 科尔迪兹要塞 寇地兹堡 惩戒营 捕虏大队
犹太人区 民族聚居区 犹太失乐园 血屠犹太
奥林匹亚(德国人自己拍的,很难找)
无命运的人生 夜与雾
集中营血泪(很感人) 善意的谎言
P.s: 绝没复制, 想的很幸苦
这全是奥斯维辛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