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泽明十大经典电影
1、《罗生门》
《罗生门》这部影片由讲述同一个事件的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不同的人物从主观的立场出发,来叙述自己目击的情况,这四个人介绍的情况又并入另一个自成体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同四个片段中所描绘的中心事件并无必然联系。
由于结构的复杂,我们会发现每一段的情调几乎都有变化。黑泽明既做到了结构上的多变,而又没有使自己的风格显得支离破碎。摄影风格自始至终反映了导演善于使影片成为统一体的敏锐感受力。这部电影也让导演黑泽明在国际影坛名声大震,更获得奥斯卡的提名。
2、《七武士》
《七武士》。全片人物多彩多姿,剧情蜿蜒有致,动作场面至今仍令人震慑,剧终(二百多分钟)余音绕梁。《七武士》出现后半世纪,仍是独一无二,可说后无来者;而在《七武士》之前的武士片、剑道片,不能说对黑泽明全无滋润,但也无一能及。
3、《蜘蛛巢城》
五十年代的一部,莎士比亚名篇故事经过改编得到的电影,可能只有黑泽明完成得最好。无疑,他是一位氛围大师,甚至可以说是鼻祖,在黑白的影像之中,他带给了我们欲望与心魔等等一系列人性的挣扎,你会不由自主地被电影拉进去,跟着一起迷惘,一起叹息,这就是黑泽明。
4、《赤胡子》
《赤胡子》(1965)无疑亦是杰作之选,此片的人道主义全赖剧情推展,十分自然,否则像这类讯息强烈的电影,很容易流于说教。《
赤胡子》剧情丰富,情节热闹,可观性极高。我记得已故台湾小说大家王祯和当年看过此片十多次,十分推崇。大概我心目中的杰作,也不免来自对该片的熟悉度。
5、《用心棒》
《用心棒》是黑泽明在1961年上映的一部小品式作品,灌注影片精神内核的是一种东方式的游侠精神,即便从影史的角度出发,从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神怪武侠,到其后香港武侠电影继承发展,以至邵氏时代武侠电影称霸影界,成为一时风尚,可谓一以贯之。
6、《生之欲》
《生之欲》虽然同样是描述战后日本社会的混乱,但全片在题材和形式上别树一格。片中讲述一位老官员平日推卸责任,并非真心为人民服务。自从他得知身患绝症之后,才突然思考应该如何度过临终岁月。
7、《电车狂》
《电车狂》是黑泽天皇首部彩色片(用传统银幕比例),构图及色彩明显沿承欧洲近代写实的油画传统,又特别专注于具体事物之表面细节,迹近写生。
8、《天国与地狱》
在权藤今吾(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家里,举行了一场关于民族鞋业的董事会议,讨论关于新鞋的质量问题。权藤发表的意见慷慨激昂,他觉得不应该只顾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忽视了鞋子本身的质量。
此番言论显然跟其他人急功近利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其他人合谋决定罢黜他的董事会职位,由某个听话的傀儡顶替。破财的权藤还要面临公司和债主的双重威逼。而警方则在绑架地发现了一对因吸食毒品死亡的恋人。然而,这还只是罪犯阴谋的开始……
9、《战国英豪》
战国时代,秋月家族战败而没落,勇猛的将军(三船敏郎饰)带领公主雪姬(上原美佐饰)逃窜至荒无人烟之地,试图穿越敌阵携带黄金去往盟国。危难之际公主和将军都将面临生死抉择。
该片是乔治·卢卡斯创作《星球大战》最主要灵感,公映以来被公认为黑泽明成就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0、《影子武士》
日本战国时代三雄之首的武田信玄(仲代达矢饰),号称“甲斐之虎”。他的信条是“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当武田信玄包围德川军的野田城,即将直取京都完成霸业时,他被敌人的狙击冷枪打中,重伤濒死。
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要部下隐瞒自己死讯三年。先前弟弟武田信廉(山崎努饰)找到的替身(仲代达矢饰),原为窃贼的他面貌和信玄酷似,即日本人所说的“影子武士”,担当起了重任。
该片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贰』 黑泽明的电影作品有哪些
黑泽明的电影作品:
1、《姿三四郎》
这是一部洋溢着或者说充斥着过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漫长电影,作者黑泽明试图通过描写江户时代的医院和其中医生与患者,那些患者不断的死去和离开,黑泽明悲天悯人的思想跃然银幕之上,几乎要冲到观众面前。
三船敏郎扮演的红胡子,更多是给患者精神上的帮助,而黑泽明对于细节的苛求,再一次证明了他既是天皇,又是暴君,做不好自己的导演工作就要自杀的人。这是可怕的境界,我看着光影流动,想象着片场中的杂乱和思想的喷薄。那是时代的错误,结构性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在于少数人的奉献,但那是火种,黑泽明给人希望所在。
『叁』 黑泽明哪部电影最好看
黑泽明大师的每一部都很经典,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罗生门、七武士和影武者。
大师的手法非常简练,视觉形象十分生动,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技干净利落。他的影片大多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虽然描写的是日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但主旨终究是探寻人类亘古以来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良知,动乱,伪善,伦理,贪婪,恐惧,卑微等。他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画面色彩浓郁清澈,构图极富东方绘画神韵。片中人物的命运扑朔迷离,极富西方戏剧风格。一般都会出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或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却常常有惊人之语暗示影片的结局和主题。男主人公都带有强烈的两面性,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面目丑陋,行为粗鲁;而自诩为英雄的人实际上是意志薄弱,不谙世事的蠢货;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角色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黑泽明导演的作品《罗生门》举世闻名,影片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技巧所构成的影像,让西欧的影坛叹为观止。五个凶杀案的当事人和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谁说得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呢?影片描写了人心灵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性最深奥的部位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彷徨于心灵的丛林之中的困惑。《罗生门》描绘了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的罪孽图画,揭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伪装的。 1954年,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被称为日本娱乐片的顶峰之作。他从未忘记对社会的愤恨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其正义感和道义上的斗争仍坚持不懈。影片描写身处古代乱世的村民委托七个流浪的武士剿灭山贼,黑泽明以超人的导演技巧,用千军万马的气势来展现七武士与山贼的博杀,黑白影像突凸了生存的险恶和人性的坚韧勇敢。 从1958年后,日本电影从顶峰一落千丈,为摆脱困境,黑泽明的电影趋向娱乐性,艺术性有所削弱。进入80年代,他拍出了一部在日本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震撼世界影坛的巨制《影子武士》,惊险的传奇故事,辽远恢宏撼天动地的战争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加之日本民族传统戏剧表演技巧辅以诗化语言,激情典雅,韵味悠长。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