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一是人美。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婉秋再现了刘三姐的形象,把刘三姐扮演得栩栩如生,刘三姐人美、心美,十七八岁的姑娘情豆绽放,但在那个年代对心上的“暗恋”,羞涩之情在黄婉秋的演艺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自然赢得观众们的喜爱。
二是歌美。她在砍柴捕鱼的时候都唱山歌,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就像黄鹂深树鸣。美好歌声打动当地的穷苦大众。
三是景美。《刘三姐》的取景在桂林,桂林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三十多岁的人都记得在小学读过《桂林山水》的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山歌已经被赋以人文的寓意。山歌不仅可以用来反抗恶势力,也可以用来传达爱情。
刘三姐最后被救出,清晨,阳光静静铺在水面上。一竹排小船在漓江上流动。晨暮如烟,没有之前半夜救刘三姐的喧闹,只有安静的水流声,观众之前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静静欣赏着美景。
一首“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要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刘三姐与阿牛的爱情,最后留下一段佳话。
『贰』 电影(刘三姐)水上对歌之一的歌词请补充完整:朵县靓,朵县四方是家乡,……更多壮族民歌。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山歌好好似热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好歌声三姐开口赛洪钟
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取笑画眉取笑小阳雀
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只有山歌属穷人
音乐
心想唱歌就唱歌
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
随你撑到哪条河
什么水面打跟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鸭子水面打跟斗
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抱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什么结果抱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木瓜结果抱娘颈
香蕉结果一条心
柚子结果抱梳子
菠萝结果披鱼鳞
柚子结果抱梳子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咀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千家
什么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千家
菩萨有咀不讲话
铜锣无嘴闹喳喳
财主有脚不走路
铜钱无脚走千家
财主有脚不走路
铜钱无脚走千家
『叁』 刘三姐电影剧情 讲的是什么故事
1、砍柴女刘三姐(黄婉秋)以唱帮穷苦人解气的山歌名闻四乡,却也因此被视她为肉中刺的财主陷害,幸运捡得一条命后,派伏她一路歌声沿江而下。老渔夫(张巨克)和儿子阿牛(刘世龙)通过歌声将她辨出,将她接入家中。远近乡民听闻,都赶来与刘三姐赛歌,以为她已人头落地的哥哥刘二(梁音)也因此机与她重逢。因为歌词中多处直揭财主对穷苦人的盘剥,乡民叫好同时亦令当地财主莫怀仁(夏宗学)极为恐慌。
2、为防乡民暴动,莫怀仁想以淫威令刘三姐噤声,只换回自己的难堪,刘三姐言称若赛歌胜过她,她自不会开口再唱。刘二怕妹妹重蹈覆辙,想带她远走液神他处,但刘三姐誓要好好惩治莫怀仁。莫怀仁找来一帮酸臭文人信心满满与刘三姐赛歌闹羡亏,不想个个被她骂得狗血喷头。为让刘三姐屈服,莫怀仁暗中将她绑至府中,施以锦衣美食,只换来刘三姐的几声冷笑。早已与刘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刘二及众乡民,则颇为担忧她的安危,正想办法将她营救。
『肆』 谁知道电影《刘三姐》中对歌的歌词
男声: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男声:
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
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
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男声:
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刘三姐:
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经国家考证研究决定:宜州市作为刘三姐故乡。
『伍』 电影刘三姐观后感
我记事开始,我的母亲在家干活时经常能听到她唱起电影《刘三姐》中的唱段,从那时起多少对电影中的唱段有一些的耳濡目染;后来上小学后在学校的电影节中观看了电影《刘三姐》,使我对电影中情节与唱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在音乐作品赏析课上有幸再次观看到了电影《刘三姐》,虽然其中的唱段、唱腔与21世纪受到西方流行音乐冲击影响下的现代社会有些不入流,但是个人认为其中的唱段与唱腔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国粹,毫无修饰的天籁之音应该让现如今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影片讲的是:
原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劳动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样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还是拜刘三姐为歌仙,刘三姐能达到这样的感召力,怎是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逼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
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于是当地的莫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不让刘三姐唱歌,又不敢对她明枪明刀,怕的就是群众的暴动。所以便有了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地主不甘心设计抓了刘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刘三姐的歌迷,出谋划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众们设局相救,刘三姐终于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流漓江,四处传歌。
就在那棵千百年的大榕树下,刘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绣球,情意绵绵的定情之歌《缠藤树》就这样诞生了……“刘:山中只见缠藤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你收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牛: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那个九十九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好一个奈何桥上等三年。生死没有争个你先我后,对于九死一生的刘三姐,对于生死毫不知命数的阿牛,有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以漓江山河为家,以歌为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或许刘三姐并不想当什么领袖,她只是拥有更为本真的锐气,可这锐气势不可当,歌声传遍天涯时,民众的心就更为坚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