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他写的剧本什么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他写的剧本什么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发布时间:2024-11-19 07:17:48

1. 老舍获得过什么称号他写的剧本什么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1951年12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先生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的一共有8部。最早公映的是《我这一辈子》,时间是1950年,由石挥自导自演;依次是《方珍珠》,1951年公映;《龙须沟》,1952年公映。以上3部均为黑白片。30年后的1982年,《骆驼祥子》和《茶馆》公映。接着公映的是1987年的《月牙儿》和《鼓书艺人》,1992年的《离婚》.这8部影片除《茶馆》属彩色舞台艺术片外,其余7部均为故事片

2. 《朝克图台吉》被拍成了电影后给仁亲带来了什么

30年代致力于蒙古语文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蒙古《真理报》工作,发表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随笔和短篇小说。1944年创作的电影剧本《朝克图台吉》,被拍成了电影,先获乔巴山奖金,后又受到批判,被指责为美化历史人物,宣扬阶级调和,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作者后又被指责有民族主义思想,多次受到批判。

3. 史铁生的哪一篇作品被拍成了电影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1]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2][3]

4. 川端康成的《千纸鹤》的简介

在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千只鹤》和《雪国》一样,是曾长期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这部小说共五章:《千只鹤》发表于1949年5月《时事读物》别册, 《森林的夕阳》发表于1949 年8 月《文艺春秋》别册, 《志野彩陶》发表于1950年《小说公园》,《母亲的口红》发表于1950年11~12月的《小说公园》,《二重星》发表于1951年《文艺春秋》别册。
如果仅仅从情节上来看的话,这部小说写的是不道德的乱伦。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千加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千加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千加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后来雪子渺无踪影。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千加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显然这种以情节为线索的复述会使得读者对川端这篇作品产生简单化理解的导读,进而对这些内容会产生令人反感、作呕的感觉。如果仅以社会批评的方法来评判川端的这部作品自然除了对他的颓废的批评、否定很难得出其他结论。
然而,川端康成是位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都很复杂的作家。《千只鹤》也绝非仅用这种批评方法就能全面把握的作品。
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读者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接受屏幕而见仁见智。比如说欧美的日本文学接受者对于作品中的文子摔碎志野茶碗这一小说的高潮的细节是这样解读的:“在北美的学生中把这一细节作为文子张扬个性来接受而进行阐释的人很多:因为她认为自己是与母亲不同的人,就必须斩断母亲的羁绊,让把文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对待,为此她才打碎了茶碗……”(注:鹤田欣也《川端康成の芸术》,国文学研究丛书,明治书院,第131页。)
川端康成本人在1952年因《千只鹤》和《山之音》获艺术院奖时,曾在天皇面前陈述过对《千只鹤》的思考:“小说中的一位姑娘手拿千只鹤图案包袱皮,因而题名为《千只鹤》。自古以来,千只鹤的模样或图案,这是日本美术工艺和服饰方面所喜欢使用的。这是日本美的一种象征。从总体来说,可以称作日本式的。作者的心底,仿佛有一种观赏千只鹤在晨空或暮色之中飞舞的憧憬。”(注:叶渭渠著《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13页。)
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辞《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又作过这样的表述:“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的‘心灵’与‘形式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的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
我们尽管不能完全把川端本人的话作为揭示这部作品主题的唯一定论而妨碍读者各式各样的解读,但是,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把握这篇小说的切入点。不管对川端上述两次谈话会有多少纷繁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这部作品是与日本传统美有着密切关系的。但是,川端在作品里不是对日本传统美的简单的褒扬,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2岁丧父 ,3岁丧母 ,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中学时,川端康成对于《源》还仅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16岁时,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皈《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1920年9月 ,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描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文坛老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

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笔,为杂志写出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处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说,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和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同路人,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

1926年,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也被拍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只鹤》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羽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之后55年第二位获此奖项的东方人。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阅读全文

与他写的剧本什么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受版权限制的电影音乐如何获取 浏览:331
好看的心理电影百度云 浏览:91
收藏的电影怎么去找网盘 浏览:353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王者 浏览:158
别杀它电影怎么样 浏览:654
解说电影片段怎么剪辑 浏览:252
如何下载hdr杜比全景声电影 浏览:648
泰国好看降头电影 浏览:822
拍摄小电影需要做些什么 浏览:876
三岔口电影免费 浏览:657
郑爽爸爸演过什么电影 浏览:707
免费飞驰人生电影 浏览:255
关于初恋特别伤心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31
国产动漫都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浏览:54
好看的电影腹黑男主角 浏览:437
2018好看的电影和电视剧是什么 浏览:259
哪些电影是真的做了 浏览:295
怎么开场约妹子看电影 浏览:697
一只狗和男孩有哪些电影 浏览:52
腾讯视频怎么下载电影到相册 浏览: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