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钢琴师》里有两个女人是什么来头
电影《钢琴师》里的两个女人是多萝塔和海勒。
多萝塔是一名大提琴音乐演奏家。质朴阳光的一个清纯女孩。她被钢琴师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演奏的肖邦进行曲所吸引,并成为了他的追随者,陪伴他度过了在华沙的犹太区轰炸的一段岁月。
海勒是珠宝商之女,本是犹太人,因为活命,加入了犹太区警察组织,为了增加犹太区警察的数量,她决定来瓦拉迪斯劳家中劝说瓦拉迪斯劳和他的弟弟加入他们的队伍,但是最后却被他们拒绝。后来她成为了犹太区警察组织的一个头目,却良心发现般的救了瓦拉迪斯劳一命。
(1)电影女人是什么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
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
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⑵ 什么叫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及批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女权主义。主要是指本世纪60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权主义。从广义上说,女权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思潮运动,其早期斗争主要局限在政治、经济和职业三个方面的平等要求上面。1968年法国5月风暴以后,第四要求,即性别平等要求,成为主要的要求。由此划分了欧美文学批评的两个阶段,即是女性美学阶段和性别美学阶段。前者对妇女著作采取一种“双性同体美学”,实即单性/男性美学的观点,否认女性文学的创造意识和独创性。后者从对本文中妇女形象的分析发展到对本文中的性别表述的分析,从而进入到质疑语言主体和表述本质的后结构主义分析。到80年代末则主要集中于对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穆尔维提交维斯康辛大学法学系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论文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文献。美国学者安德鲁称赞该文“把精神分析同电影风格学这两个领域清晰有力地联系起来”文中她对好莱坞影片中的男性主义美学的实质做出毫不留情的揭示。1981年,她在美国纽约参加一次电影与心理分析研讨会时提交了一篇题为《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反思》的论文。该文的出发点与叙事性电影批评的发展阶段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对性别差异的关注。文中她除了继续坚持原来的观点以外又提出了另外两条思考路线:女性观看者的快感的性质问题以及位于叙事中心的女性角色对认同作用的影响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TG70L31&xpos=25
⑶ 《那些女人》讲述的是什么《那些女人》观后感
如果你处于乱世之中,你是选择生死在前?还是国家在前?或是说你是小我在前?还是大我在前?在电影《那些女人》当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觉,残忍的揭开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腥风血雨的年代。描写的是在小桥流水边上的一个江南小城中,不同性格和不同阶层的女人们竭尽所能用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在弹雨中和新四军一同摧毁日军所筑的竹篱笆封锁线的故事。
她们害怕生死,却不畏生死。
总的来说,片中的市井气息很浓,但足而不满,地道的口音口语听的很是得劲。
殷桃饰演的惠姑娘是片中的最大的亮点,眉梢尽带着妩媚勾人的味道,风尘女子的筋骨和风韵拿捏的都恰恰好。
一出场便被其他女人所厌恶,在她周边的女人们眼中,她不过是个不知廉耻的野鸡和婊子,更是有人把她比喻成全身烂透了的鸭子。
对于那些言语攻击她的水芹娘,她没有选择忍而让之,而是用着以恶制恶的态度告诉水芹娘,今晚她就和水芹娘的男人睡觉。
再后来,惠姑娘去水芹娘那儿买东西却被嫌钱脏而拒绝,她便撂下有钱还不赚,真是个乡下女人就走了。
我觉得她很可怜,不是在女人们对她孤立的时候,也不是在她为了避免水芹她们被日军蹂躏而挺身而出的决绝和凄凉,而是被其他人理解后解救时的神情的不自在。
孤独的人在热情和温暖面前往往不知所措。
被救后她说她自己得了脏病,活不长,想要把脏病过给日军时,我不以为然,因为我想如果她没有得脏病,她也会像金陵十三钗的女子一般,说了这些话不过是想要减轻他人的心里负担罢了。
看完全片后我突然想起影片《悲伤逆流成河》的唐小米,曾经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去了另个学校却成为霸凌者的主角。
除了唐小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校园霸凌事件中的霸凌者都曾经是被欺负被霸凌过的对象。
就比如像日本一样,它和中国一样都曾经被外来强国压制侵略中成了案板上的鱼,不得喘息之后,它觉得自己要变的强大才不被欺负,就拿中国当练手,进行了无人性的侵略,使之成为挤入强国的跳板。却没有想过,国与国联合起来一起去反抗和抵制霸权主义。这让我觉得很悲哀。
《那些女人》观后感
巾帼英雄,记抗日战争中女性的力量。《那些女人》用回忆体开始讲述故事。能听到今天的故事,因为讲故事的老奶奶当年被亲人们保护而得以幸存。回忆体的故事联想起《拯救大兵瑞恩》,而这个战争中的女性故事也讲述的自然生动而打动人心。
影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国破、家仇、复仇。影片主人公的情绪也从国破的悲伤、失去亲人的痛苦,汉奸欺压百姓的痛恨。到国仇家恨的积累,各路乡亲摒弃前嫌携手投身地下抗日运动。再到日军实力削弱后激起的勇气大爆发,英勇无畏的战斗牺牲。影片角色的情绪在其中有递进式的发展过程。从日军入侵国军败北,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子孙遇害,保家奶奶宁可悬梁自尽不做汉奸的决绝,用感染群众。到汉奸和日寇威胁并残害南通城里每一户人家,而触发人们心底的公愤。最后死国可乎的拼死一搏。《那些女人》诠释着家国情怀,国之不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为救亡图存,则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老少妇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电影开篇是日军攻入姚港镇的景象,屠青壮男性和反抗之人,掳掠虐杀老者妇孺。而侥幸逃生去南通城投亲的人们还在庆幸躲过一劫。汪伪政权统治下,南通无战事,人们在各忙生计的生活中。市井人家吵吵闹闹过着平常日子。发生在1938年的痛苦暂且搁在心里面,为了生计先要活下去,等待复仇的机会。
第二幕是保家英雄的勇敢和刘家汉奸爪牙的张狂和丑态。保家是蒙古族,但首先是中国人,作为成吉思汗英雄的子孙何惧东洋倭寇乎?作为中华儿女何惧外侮乎?保家子孙的英勇牺牲和就义,老奶奶的决绝自尽,刺激着城中群众的精气神。老人家都能舍生取义,民众对日伪军何足惧之?而汉奸刘家的张狂切实迫使各路人团结一致抗日救亡。如果之前还有人想着“天子轮流做,代代做顺民”的想法保小家,那么因为日伪军和汉奸断我生计、杀我亲人,则断无求苟活之理之路。除非摇尾乞怜做汉奸。
第三幕是寻找机会复仇。新四军能团结最广大的群众投入破袭日军封锁的战斗,源自抗日救亡的宣传激发起民众心中压抑已久的愤懑和怒火。在南通城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通过受人尊敬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去传播救亡思想能深得人心,而令汉奸在这个熟人社会难以立足。伪军也秘密加入抗日队伍,除了良心发现思想觉悟,也有熟人间指指点点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汉奸老顽固则陷入孤立无援中。最后的行动进行的干脆利落,用智取岗哨和中枪特写表现她们的智慧和无畏。
《那些女人》对于抗战期间南通城和周围的场景做了很好的还原,看到一处古色古香而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江南水乡小城。城中各色人士的还原也很到位,城中打散的国军,农民的装束、渔民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模样、铜匠的手艺、老秀才的装扮、贩夫走卒的吆喝叫卖、女佣的日常、青楼女子的还原感、大户人家老爷少爷的生活日常。影片把时光真实的还原到1940年代的南通,毗邻上海小城的生活方式中。
对比《拯救大兵瑞恩》讲战场故事,《那些女人》讲述敌后沦陷区人民的智慧和抗争。构建故事真实性的原因在于能用头脑想到并严谨的还原敌后人民这次破袭战的民情酝酿、物资人员准备和行动筹划,让这个规划得以巧妙逼真的得到还原。人性的层面,水芹姑娘得以活下来,因为新四军要给水上人家留根。如果都上阵牺牲,谁来为英雄们马革裹尸与祭奠传承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呢?英雄精神的传承意义要高于《拯救大兵瑞恩》单纯的留后。
战争交火场面是影片高潮和结局所在。从夜间出发、袭杀汉奸、智取岗哨、火烧篱笆、英勇阻击,一步比一步精彩。精彩处在于即使没有宏观大场面的战争,仍然能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但在遭遇战的设计上还可以有更加巧妙地因素。比如给民兵战士设计更加娴熟的动作,俯卧或者蹲踞式设计,避免站立射击增大被发现的可能而中弹药。送弹药的民兵们临近火线也缺少匍匐前进避免中弹的技能,直立跑动很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新四军机枪手没看明白为何要突然支起半个身子而中弹,因为机枪手不需要兼顾投掷手榴弹的工作。张家姐姐在之前的巷战中射击和隐蔽都非常灵活,是具有一定军事技能的人,没明白为何端起轻机枪射击还要把身体露出掩体外。牺牲来的太快,过于惨烈。
战斗场面设计缺少肉搏战的元素。《拯救大兵瑞恩》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钟楼上德军和美军用匕首进行的格斗。国内拍摄战争片并不是设计不出来格斗镜头,在专业上还要再考究一些。
影片的吐槽点在于日本女军官。此人推测是山本队长的媳妇?看影片情节有可能。不过前几年别人对抗日神剧的分析已经说明日本军队并没有女性军人在部队服役。下级军官带家眷随军也不合理。可以理解的一点是影片为了塑造忠义勇敢的好女人,特意塑造这位日本女军官作为反派人物出现。人物结局开枪自尽也不够解恨。至少作为军人不应当在弹药充足火力足够压制的情况下选择自杀。
战斗场面的结尾可以做出改动。张家姐姐举起轻机枪后趴在大石头后面隐蔽设伏,等到日本兵狼嚎般上前接近再开枪扫射,既增加杀伤效果又节约弹药。日本女军官用不着自杀,先隐藏在旁边的树丛里,等到张家姐姐子弹耗尽后再以手枪和刺刀结束战斗,整个高潮部分的效果会提升很多。
作为一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中等成本影片,能邀请到这么多实力派演员和明星加盟出演,可见一个好故事在演员心中的分量。《那些女人》在故事和画面上做的都达到了这个预算水平不错的效果,在这个神剧满天飞的年月,一部用心的抗日片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