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瓣评分,背后打分的人是哪些人
豆瓣评分都是普通注册用户写的,不过这些注册用户,也分为不同类型。比如说电影爱好者、专业影评人、水军等等,以前的豆瓣评分还比较可靠,现在已经没有太大准确性可言了。几乎都是粉丝、水军在刷评分,甚至还有一些会恶意打评分。普通用户也不按照原则来评分,受大众影响比较多。
普通人的评价也不太准确,虽说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评分,但是大多数都是受到网络的影响。现在通过短视频看电影的越来越多,全都会被自媒体所影响。甚至有些人带有偏见,就拿《流浪地球》来说,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有不少人以国内科幻环境差,直接给电影差评。
② 电影行业有哪些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却被当做行业规则和习惯
随着我们到文娱生活不断的改善,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电影院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很多人在闲暇之余都会选择进入电影院,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但是大家虽然经常看电影,可能对于电影行业背后的一些规则并不是非常的熟悉,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其实每一个行业内都有自己的潜规则。整个电影工业当中有一些明显的是违背了不正当竞争,但是却拿他没有任何办法的规则。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于这些规则的一些看法。
第三,成熟的水军系统。
除了上边两个公司上层所关注的重点,其实水军在整个电影的票房工业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在很多旗鼓相当的电影当中看到双方的水军你来我往,互相攻击。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打击对方的市场口碑,只要它们的市场口碑或者他们的评分下滑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直接帮助己方的电影票房获得市场的成功。而对于这些,因为不能够掌握直接的证据其实是非常难以进行取证的。
③ 豆瓣电影评分模式是什么可信么
豆瓣评分
简单地说,没有关系,我们也不想有关系。具体可以分现在的商务和将来的商务看。
豆瓣目前来源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电影的宣传广告。形式是广告banner,卖点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电影/电视剧”。经常需要电话里澄清“但是卖点不包括更高评分“,我觉得我的同事挺累的。这件事的收入也只是豆瓣整体收入的零头,如果容易起误会我们可以另作打算。
电影行业里更大的商业机会豆瓣会当仁不让地去争取,只要不会影响到公众对豆瓣评分的信任。内部做到真正的独立比较容易,可以用结构、制度和防火墙做到。稍难的是避免市场和公众的认知被轻易误导,或者说避嫌。只要新的模式依赖于豆瓣整体数据之上的宏观判断,而不是直接依赖评分,我们相信很多事可以做,也想很快开始做。
从管理和团队一致性的角度看,我在公司各种内部场合、在几百人的年会上讲过和这篇问答大同小异的东西(要精简一些,因为得站着讲),所以我的同事大都知道和评分中立原则偏离是极端严重的错误。在和评分有关的事情上,到今天我个人没有发现过一例本质的执行错误。更重要的是如果过去或将来有错误的话,豆瓣作为一个公司有诚意和意志保证发现后能马上得到纠正。
八:你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来写这个东西?
我们以前认为提供评分服务需要保持中立和独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好公开标榜的。碰到有意无意曲解豆瓣评分原则的,我们也很少出来辩护,我们觉得只要每个月有上亿的人信任豆瓣就够了。但影视行业最近的变化,让我们直接感觉到低调在这个时候可能是不明智的。
但我确实看到行业中具体的个人,曾经都是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所以除了沟通走样和误会的原因,我也猜测行业正在催生一些结构的问题。我直觉判断,今天可能是一个岔路口,现在有必要把豆瓣的立场一次表达清楚,以免猜测和误解引发的博弈把行业的一角推向我们最终都不喜欢的方向。
豆瓣一直是用户的朋友,我们希望一直也是影视行业的朋友。我很想看到行业能一直健康地发展下去,相信一个满怀诚意的、中立的评分服务对整个行业在结构上是长期有益的,也相信一个透明地传达观众看法的地方对行业里个人的职业成长也有微薄但是长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