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宝大结局是什么
喜宝大结局是勖存姿去世后,喜宝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喜宝》这部小说中,喜宝是一个聪明、独立、但又命运多舛的女性。她经历了家庭的变故,被迫辍学,之后在生活中不断奋斗,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勖存姿,一个富有、有魅力的男人。两人之间展开了一段复杂的感情纠葛。
在大结局中,勖存姿去世后,喜宝并没有选择继续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是选择了隐居。这个结局反映了喜宝内心的独立和坚韧,她不愿意被物质所束缚,更不愿意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她选择隐居,也许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许是为了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这个结局也反映了小说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在小说中,喜宝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物质诱惑和利益纷争的世界。而喜宝的选择,则是对这种社会的反抗和拒绝。她不愿意被金钱和物质所左右,更不愿意为了这些东西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追求。她的选择,也给了读者一个深刻的启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追求,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韧。
总的来说,《喜宝》的大结局是一个充满思考和启示的结局。它反映了喜宝内心的独立和坚韧,也反映了小说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追求,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坚韧。
2. 《喜宝》作品鉴赏
《喜宝》是由当代作家亦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79年。
该小说讲述了剑桥圣三一学院的高材生姜喜宝,为了生活和自身的要强,决定做勖存姿情妇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喜宝内心自我身份的转变,以及对聪慧身份转变后自我价值的烘托,表现了亦舒对于20世纪80年代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
作品主题
小说中勖聪慧和喜宝像两条交叉线一样,在相遇之后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聪慧是从小生活优越的千金小姐,她有着喜宝所向往的家庭背景。在初见聪慧时,喜宝就对聪慧流露出了无法抑制的羡慕。然而聪慧却在人生的大好时光中做出了身边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抛弃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爱情、金钱、家人,去到遥远的大陆山区做支教老师。
这些聪慧不要的,恰巧是喜宝所苦苦追求的。聪慧孑然一身前往大陆,她依靠自己的热情和知识实现了自我的独立价值,她寄回来的信件洋溢着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
这在勖存姿和喜宝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当喜宝失去勖存姿只剩下钱后,却也渐渐理解聪慧的决定:金钱和对自己无爱的丈夫很难给她带来满足感。通过聪慧的“出走”,亦舒在小说中为金钱社会的女性提供了真正实现独立自我的可能,只是这种身份的获得需要勇气,也有着难以想象的艰辛,更有着长久以来男权政治下的顽固思想的阻挠。
喜宝的故事只是个特别的例子,但在金钱社会里,仍然会有很多“喜宝式”女性的存在,她们或许没有那么幸运,没能够等到实现自我的机会就在消磨自我的过程中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身份转变后的喜宝依然难逃失去爱情的悲剧,而抛弃原有身份的聪慧却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人生价值,亦舒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启示读者:女性要正视自己的身份,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成为有着独立精神与独立自我的存在,努力通过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而非任何男性的附庸;在金钱万能的社会,女性不应该甘于出卖自己的身体获得表面一时的光鲜,而是应该努力追寻精神上的快乐,不然终将陷入“喜宝式”的悲剧。
艺术特色
情节
就情节而言,小说《喜宝》的情节是俗气,甚至有点滑稽的。首先,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焦点是主人公“喜宝”,大量的关于“我……”的直接内心独白,读者能直接体会到人物的计较、现实、决断、屈辱、寂寞。其次,小说具有普通言情作品的框架。
一个美丽、聪明、上进、年轻的剑桥女学生,可是她没有钱,在回香港的飞机上,阿拉丁的神灯忽然亮了,一个富家女将她带入了一个充满了大量财宝的宝库、豪宅,而且这家豪宅的老爷、少爷同时爱上这个“灰姑娘”。但不同于普通言情小说的地方是,《喜宝》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指向性。
梦境
小说中作者屡次写到喜宝做梦。喜宝在自觉尊严受辱后去寻求性刺激,而且放纵完心情舒畅,怨气荡然无存。
但是,当晚她噩梦连连,日常生活中她貌似我行我素的行为背后,对他人反应的在意和恐惧等种种复杂情绪,在大脑放松后,却以梦魇的形式被诚实地反映出来。如果单看喜宝的言行与心理活动,读者可能认为喜宝是“口是心非”的人,但通过梦境,对她就会有更深入准确的认识。在梦中,喜宝最常看到的是信——一封封的来信。
信有着非常明显的象征含义,它象征内心的想法、意见。而收到信,意味着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与感情。这些关于信的梦,散落在小说的各章节,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可以发现这是个完整的梦魇,呈现出一个渴求着无数爱的人在最无爱的困境中的绝望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