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大别山电影节什么级别

大别山电影节什么级别

发布时间:2025-02-10 05:39:19

『壹』 史超是什么职业


史超
史超,1921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45年,写出了个人的第一部歌剧《杨四子》。1946年,创作歌剧《王克勤班》,该歌剧获得晋冀鲁豫政治部奖励以及晋冀鲁豫文联奖;同年,创作个人第一篇小说《钢铁的意志》。1950年,创作独幕话剧《揭开面纱》。1955年,担任战争电影《猛河的黎明》的编剧。1959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云雾山中》上映。1965年,担任剧情电影《秘密图纸》的编剧。1978年,担任话剧《东进!东进!》的编剧,该话剧获得中国话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5年,与梁信共同担任剧情电影《主犯在你身边》的编剧;同年,开始创作系列影片《大决战》,为期五年。1992年,凭借系列影片《大决战》入围第12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6年,创作电视剧剧本《血战万源》。2000年,创作散文《文艺新闻队初建及其它》。2006年,创作散文《跨世纪的青春序言》。2012年,史超获得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年,史超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中文名:史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日期:1921年7月
职业:作家、编剧
主要成就: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代表作品:猛河的黎明、秘密图纸、大决战
人物经历
史超小学就读于天津,初中前往北平,就读于北京志成中学。1937年,从北平迁回徐州,就读于徐州高中。1938年初,参加革命,在西安安吴堡青训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周家口,在地下党领导下做群众工作;8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来担任了总政治部组织部秘书;10月,担任军委考察团秘书,赴敌后晋西北、冀察晋、冀中等根据地工作。
1940年6月,返回延安,进入军政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至中央调查局西北局军事研究室,担任友军组代组长。1942年,在延安大学英文系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
1943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学习。1944年,从鲁迅艺术文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抗大”七分校任教员。1945年,担任陆军中学宣传科长,写出了个人的第一部歌剧《杨四子》;同年,担任晋冀鲁豫大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团长。
1946年,创作歌剧《王克勤班》,该歌剧获得晋冀鲁豫政治部奖励以及晋冀鲁豫文联奖;同年,创作个人第一篇小说《钢铁的意志》。1947年,创作歌词《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后改名为《我们是解放军》。1948年秋,担任中原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郑州解放后,兼任郑州军管会宣传科长;11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担任第二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兼军政大学文艺新闻大队副大队长和一中队队长,并参加进军大西南;同年,创作歌词《胜利只有向前》。1950年,进入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开始专业创作;同年,创作独幕话剧《揭开面纱》;9月,由其编写的报告文学《王银虎》在《人民日报》刊登;9月25日,由其编写的报告文学《荣誉的红旗手》在《人民日报》刊登。
1951年,创作多幕话剧《胜利路上》。1952年,在期刊《人民战士》上发表散文《血肉相连》;同年,在期刊《人民战士》上发表诗歌《我们突破了前沿》。1953年,创作小说《擒匪记》。1954年,创作小说《免票》。
1955年,创作小说《星期日》;同年,担任编剧的战争电影《猛河的黎明》上映。1956年,创作小说《黑眼圈的女人》,该小说获得首届侦探小说大赛佳作奖;同年,创作小说《余明和他的伙伴》。
1957年,担任剧情电影《五更寒》的编剧,该片由杨威、李雪红、史可夫联袂主演。1958年,创作多幕话剧《山高水长》,该话剧在解放军话剧汇演演出;同年,在期刊《红旗飘飘》上发表小说《风雪大别山》。
1959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云雾山中》上映,该片是史超根据当年在西南地区剿匪的经历创作,影片讲述解放军的一支小分队深入大山,与一伙顽匪进行斗争的故事。
1961年,创作小说《强盗的女儿》。1965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秘密图纸》上映。1977年,担任剧情电影《震》的编剧。1978年,担任话剧《东进!东进!》的编剧,该话剧获得中国话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3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在被告后面》上映,该片由常彦执导。
1984年,担任剧情电影《人生没有单行道》的编剧。1985年,与梁信共同担任剧情电影《主犯在你身边》的编剧;同年,开始创作系列影片《大决战》,为期五年。
1991年,担任战争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的编剧,该片由李俊、杨光远等合作执导;同年,担任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的编剧。1992年,担任电影《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的编剧;同年,凭借系列影片《大决战》入围第12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6年,创作电视剧剧本《血战万源》。1998年,创作电视剧剧本《千磨万击》。1999年,创作散文《我在妻与电脑间》。2000年,创作散文《文艺新闻队初建及其它》。2006年,创作散文《跨世纪的青春序言》,载入《跨世纪的青春》。
2012年5月,史超获得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终身成就奖。2013年,创作电影剧本《水上飞鱼》,该剧本获得《中国作家》“剑门关”奖。2014年,创作电影剧本《家法》;9月,史超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文学作品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史超是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电影编剧,他致力于战争文学和电影的创作。史超崇尚艺术源于生活的信条,他的作品都是来自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史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反映时代主流的细节。他站在时代的潮头,敏锐发现社会时弊,犀利剖析沉于人们心头的顽疾。史超的剧本,将戏剧冲突与严肃的主题巧妙整合,通过悬疑、悬念揭示人生哲理。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的可看性完美地统一在他的剧本中。求新鲜感,渴望创新,是史超的特点。生活中的他,是时尚潮人,对新事物的追求如饥似渴。他的作品,总是有一些时代感很强的元素在里面,场景、人物装饰、语言都与时代很吻合(《当代电影》评)。

『贰』 中国戏曲四大怪杰是哪几位

在中国戏曲现代化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戏曲导演余笑予和四川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周本义、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名誉院长裴艳玲均被评为“新时期戏曲怪杰”。
1. 魏明伦,男,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大清康熙帝师陈廷敬后人)并称巴蜀双杰。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蜀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2.余笑予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四大"怪杰"之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是他的艺术品格。他的创作和导演横跨京、汉、楚、花鼓、黄梅、曲、豫、桂、粤、闽等十多个剧种,编导了数十台剧目。他执导的京剧《法门众生相》、黄梅戏《未了情》等十多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徐九经升官记》等更是成为经典。
涉及多个剧种 堪称奇才
余笑予是湖北武汉人,1935年生于楚剧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楚剧,聪颖过人。他三岁登台亮相,初写戏剧人生;七岁顶角救场,从此一炮而红;未及弱冠之年,已成剧坛新秀。后来,他改学导演,依托楚剧功底,跻身京剧门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所执导的京剧《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法门众生相》都引起轰动,《徐九经升官记》被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主演朱世慧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一直在幕后吐丝织锦的余老,不仅京剧,在豫剧、桂剧、黄梅戏、锡剧、北京曲剧、荆州花鼓戏十几个剧种,都杰作连连:《虎将军》、《丑嫂》、《少年天子》、《太阳花》、《原野情仇》、《未了情》等一部部奖获之作,在戏曲界备受瞩目。
绝不重复自己 创新不辍
余笑予有一句名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他首次将丑行作为主角;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中,他为剪着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加上了长辫子;楚剧《大别山人》中,他加入大量的湖北民歌;汉剧《弹吉他的姑娘》中,他别出心裁地设计“电话舞”……余笑予坚持创新,让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的神来之笔。
200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余笑予“终生成就奖”。他说这是对他最重的奖励,但他却并未“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今年以来,余老身体每况愈下,五次住院,但从未放弃拍戏。大师已去,风骨犹存。令人欣慰的是,余老师身后,留下的是繁花似锦的戏剧舞台。
生活平易近人 风趣幽默
余老有一子一女,他给儿子取名余勤勤,女儿取名余端端,希望他们“勤勤恳恳做事,端端正正做人”。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余老,内心也有难以言说的遗憾——尽管桃李满天下,子孙后辈却无人继承衣钵。他尊重儿女的职业选择,但总会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不甘。他会对女儿说:“你这么聪明,这么不学戏呢?”儿子余勤勤当年因为生计原因,学起了厨师这一行当,此后,余老总觉没能让儿子读书心中有愧:“别人背的是书包,你哥背的是菜刀啊!”每逢出国,他都会买回大量的菜谱,供儿子学习之用。
在家人眼中,余老“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总是能给家里带来欢笑”,余端端回忆说:“我妈妈在世时,有时候饭菜做得不合他的口味,他会指着刚炒好的小白菜说:你炒的这个菜披头散发的,帮我捋顺了再吃;再比如打牌的时候,五万已经碰了,他还要坚持和五万,他说:‘和不了我还有一种信念,我可以和赖子啊!’”
余笑予主要作品一览
■京剧《一包蜜》(1979年),文化部创作一等奖。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1980年),文化部优秀戏曲片奖。
■京剧《药王庙传奇》(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导演一等奖。
■京剧《膏药章》(1989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楚剧《虎将军》(1991年),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京剧《法门众生相》(1992年),第二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桂剧《瑶妃传奇》(1993年),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
■楚剧《悠悠柳叶河》(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汇演演出奖、优秀导演奖。
■闽剧《拜石记》(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导演奖。
■黄梅戏《未了情》(1997年),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
■花鼓戏《原野情仇》(1998年),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
■京剧《樊姬夫人》(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导演奖。
■楚剧《娘娘千岁》(2000年),文化部文华导演奖。
■楚剧《大别山人》(2006年),全国地方戏南方片汇报演出一等奖。
3、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家、舞台美术家、画家周本义
他是一位舞台艺术名家。样板戏《海港》、“文革”后的“平地一声雷”话剧《于无声处》、1988年首度被搬上大陆舞台的白先勇版话剧《游园惊梦》、新世纪初“一出戏拯救了一个剧种”的甬剧《典妻》……新中国戏剧史上诸多里程碑作品以及多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晚会的舞美设计,就是他——常州人周本义。八旬人生,参与创排160多部戏剧,横跨20多个剧种,5次获得文化部文华舞美大奖,多次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等奖项。
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陈逸飞、蔡国强、韩立勋、韩生……这一串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曾受教于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舞美、服装班底,大多由其学生担纲。
1931年,周本义出生于武进奔牛一户普通农家,1950年考入上海剧专(上海戏剧学院前身),1954年,受院长熊佛西力荐,成为我国派遣至苏联列宁格勒(现为俄罗斯圣彼德堡)列宾学院深造的6个留学生之一,如今坚持舞美设计的就只剩他一人了。
周本义在学院油画系M.鲍勃晓夫教授工作室学习了6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在苏联,外国师生的教学方法让他大开眼界。起初,他和在国内一样,埋头苦学。他感觉外国同学是另类:画几笔,跑一边抽烟喝酒。一次,老师提醒他:“你们中国学生真笨啊,模特都走了还在画?”一语点醒,绘画最讲究的是第一眼感觉、是灵感。
这么多年,绘画始终是周本义的最爱,他当年的许多素描稿,多年来是不少“60后”画家的临摹范本。他至今保留了大量当年的油画习作。有幅画面上一个俄罗斯小伙转头凝神张望,寥寥几笔,一抹一撇一捺间,人物神态、光影对比,处理得干净利落,引得同去的、在沪上小有名气的常州籍油画家刘伟光忍不住连连赞叹。
中国戏剧舞台舞美第一人
1960年,周本义回“上戏”任教,勤勉耕作,佳作迭出。以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舞美设计,周老评价为“一戏一格”,他反对一味搞包装、出花头,主张简约的多样化,“不用钱‘堆’,照样能出好戏。”
比如得意之作甬剧《典妻》。《典妻》改编自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周老曾到柔石故乡体验生活,长满青苔的石板路、长年潺潺不息的街边流水,最后都被糅入舞台模型中,反衬着现实社会的黑暗,同时又与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还设置了一道大宅门,门内外构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人物命运也有极大的反差。这个物景的运用,为揭示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部《典妻》成就了新甬剧,使一个未老先衰的剧种,焕发出新生机。
虽为舞美,周本义对戏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编剧和导演。由无锡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民族舞剧《阿炳》,最早叫《雷震电》,十分拗口,经周老提议改为现名,并为其重新整理剧本大纲,其舞美设计简单大方,仅用了两组道观的建筑立柱,两块活动布景多次变化移动,就营造出剧情所需的包括道观在内的多个场景,上演后获得一致好评。1986年,困境中的广西柳州市桂剧团创排《泥马泪》,周老为一个封建迷信故事提炼出抵制造神运动的全新主题。演出结束后,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赞许该剧是“桂剧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从中央到地方,连篇累牍地报道,《人民日报》等十几家大报及期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北京戏曲研究所副所长、《戏剧评论》副主编吴乾浩撰文《翻旧案、立新意——评桂剧〈泥马泪〉》专论十数篇。
舞台剧之外,周老还担任过多台大型运动会、晚会的总设计。1998年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周老让演员们随着《春天的故事》进场,组成圈晕,越来越大,音乐一完,灯光甫亮,观众豁然开朗:改革开放,讲“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邓小平”。这一幕,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成为当场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亮点。
周老还是“白玉兰”奖国际电视节目评选组委会元老级评委,22年来,他是全国唯一一个历届比赛的评委,每年他被邀请观摩六七十部大戏。“可不是光懂舞美就行的,必须是全方位通才。所以说,我是个综合人才。”这样评价完自己,周老的寿眉扬得更高了。
周老坦言“多次受到诱惑”,各种头衔、各种身份还有出国定居的邀请,名利接踵找上门,但他一一婉言谢绝,因为他认定,人的精力有限,耕耘舞台之余,自己再顾不得其他了。他笑称,他们这一代人,都是“傻瓜”。“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是其他所不能取代的。60多年,我为之付出很多,其间偶有所悟,自得其乐,无怨无悔。”
培养第一流艺术人才的教育家
多年实战累积,周老总结了诸多格言:精于心、简于形;多则惑、少则明;心中能容忍,身边无是非;眼见为山,心见非山,境界愈大,自视愈小,舍去繁华,方得升华;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些简单而精练的话语,张贴在他的工作室里,影响着他的生活与艺术创作。
老一辈教育家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对周老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周老回忆,当年师生同住学校,学生有任何疑问随时可以找老师交流。在异国求学6年,周本义年年都能收到熊院长的亲笔信,询问生活、督促学习。周本义结婚时,熊院长还为他准备了婚房。“一个来自常州奔牛农家的贫寒子弟,得到院长如此眷顾,真是很幸运。熊院长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也成为我的育人观。”
周本义笑称学生的“存活率”非常高、成就也很高。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陈逸飞、以“烟花脚印”在北京奥运会上震惊全球的蔡国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美总设计师韩立勋、“上戏”院长韩生……个个都是各类艺术舞台上的佼佼者。多年来,周老也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在美国街头,隔着一条街,看到恩师,陈逸飞会飞奔而来;深知周老心愿的蔡国强,计划为老师举办一场个人油画展。
虽然身在上海,周老也始终关心家乡舞台剧发展,他曾经为《风流母女》、《我要做个好孩子》担任舞美设计。谈及有什么经验与后来者分享,周老沉吟了一会,答道:“多读书,多跑,多看!”

人物简介
周本义,1931年生于江苏武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家、舞台美术家、画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委人文艺术舞台美术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1950.9—1955.7上海剧专——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4.9—1955.7经国家考试选拔,在北京俄文专科学校留苏预备班接受出国俄语培训。
1955.9—1960.10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M.鲍勃晓夫教授工作室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1960.10—上海戏剧学院任教。
获奖情况
中国第一、二、七、九、十一届文华舞台美术大奖
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多次
全国歌剧、音乐剧汇演舞美大奖
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
第二届全国舞台美术展突出贡献奖
话剧百年文化部优秀话剧工作者称号
主要舞台美术设计作品
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美术总设计
第八届运动会美术总设计
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美术总设计
《游园惊梦》、《蛾》、《阿炳》、《李清照》、《快乐推销员》、《典妻》、《孔雀东南飞》、《一片桃花红》等
近期作品
粤剧《青青公主》、《小周后》;话剧《雷雨》;黄梅戏《春江月》;川剧《李亚仙》;儿童剧《宝宝回家》;话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龙兴晋阳》等。

4、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名誉院长裴艳玲
也许说起裴艳玲先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但是一说起林冲,钟馗,武松这些精典的演绎我想没有人不知道的。裴艳玲先生已经把男人演透了。
裴艳玲先生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裴园系京剧著名武生,继母袁喜珍为著名河北梆子旦角演员。可能是受到家庭的熏陶,裴艳玲先生5岁登台,九岁就可以挑梁演出,师承候永。12岁和“冬皇”孟小冬的妹妹孟幼冬“大战天津卫”,《群英会》、《借东风》,再加武生戏,整整唱了一个月,红!
裴艳玲先生代表剧目有:《宝莲灯》、《钟馗》、《哪吒》、《八大锤》、《夜奔》、《武松》、《闹天宫》、《火烧连营》等广受广大观众喜爱
八六年八月,裴艳玲先生率团到香港,给香港观众及文化界观众及文化界均认为演出带来了一股“裴艳玲旋风”。带来了一股“裴艳玲旋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文章,赞他演活了钟馗。在丹麦的演出被誉为“世界第一流女演员”八九年在日本演出他精湛的表演被日本观众称之为“人间国宝”。
裴艳玲先生取得成绩
裴艳玲先生曾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表演艺术家”。曾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11月,她以昆曲《林冲夜奔》《钟馗》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赢得了大会为她特设的“演员特别奖”,并获得当年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名,1988年,裴艳玲主演的电影《人·鬼·`情》在法国和巴西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荣获国际大奖。 1995年,她在成都以河北梆子《武松》一剧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专家称她为“功透骸外”的全才大武生演员,荣获特别演出奖。1995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6年,荣获中国文联评选的首届“跨世纪之星”称号。迄今为止,荣获这一称号的只有两位艺术家
现任职务

裴艳玲先生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京剧院名誉院长、河省京剧院裴艳玲剧团团长。历任乐陵京剧团、束鹿京剧团演员,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团团长、名誉院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河北分会主席,河北省京剧院院长。为第六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叁』 有什么关于革命的电影吗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赵文瑄、李冰冰、陈冲、孙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战争片。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该片于2011年9月23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2、《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革命题材电影。由刘星执导,佟瑞欣、郭伟华、赵滨主演。该片于2016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历史史实。

4、《大转折》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于上世纪末的《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题材电影,可以与苏联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美国的《最长的一日》等同类型电影媲美。

影片全景式地展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至全国大部分解放的那一段历史。其中,《大转折》讲述的就是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历程。

5、《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俊、杨光远等联合执导,古月、赵恒多、苏林、刘怀正、马绍信、鲁继先、张卫国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统帅部领导、林彪指挥的解放军为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统帅的国民党军队而进行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攻克沈阳,解放了全东北的故事。

阅读全文

与大别山电影节什么级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反应现在战争电影有哪些 浏览:159
卖一部电影连接多少钱 浏览:230
酷喵会员如何在手机上看电影 浏览:46
最好看的人性哲学电影 浏览:788
有哪些电影里面名字有老婆 浏览:86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目的是什么意思 浏览:75
免费动漫电影推荐日本完整版 浏览:2
免费全部喜剧电影 浏览:229
一个令人兴奋的电影英语怎么写 浏览:442
印度电影导弹炸汽车什么名字 浏览:823
如何评价奔跑吧兄弟大电影 浏览:901
有没有免费的vip电影网站 浏览:267
京子姐电影叫什么 浏览:291
成龙刘德华合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50
电影策划书中的预期回报怎么写 浏览:957
谁记得电影的对白是什么歌 浏览:749
有什么好看不吓人的驱魔电影 浏览:73
拐卖女人怀孕电影有哪些 浏览:41
群魔咒免费电影 浏览:226
赵文卓电影苏乞儿怎么不能看 浏览: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