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艺术电影最早起源的影片
麦克斯·林戴(MaxLinder,法国)原名加伯里尔·勒维埃尔,1883年12月16日生于吉伦特省的圣吕贝县。1925年10月30日卒于巴黎。1902年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波尔多的音乐学院,在巴黎昂比居剧院担任小角色,在《两孤女》,《一个儿子的犯罪》中演出。以后在杂耍剧场演出《米凯特与他的母亲》(1906年)与《国王》(1908年)。1905年7月在百代公司演出第一部影片《初出茅庐》(喜剧片)。此后三年中在百代公司的影片中担任不重要的喜剧或悲剧角色,同时仍在舞台上演出。1907年主演《流氓的空想》,《丑角的故事》,《上吊者》与《初学溜冰》。1908—1909年在安德烈·第特去意大利之后,百代公司与麦克斯·林戴签订合同,自此脱离戏剧界,主演《偶遇》,《飞行师麦克斯》,《小伙子》,《征服》,《美国人的结婚》。这位演员自己编写电影剧本,并开始采用麦克斯·林戴这个艺名(这个名字是他根据杂耍剧场和他同事的两个著名的演员麦克斯·迭尔利与马赛尔·林戴的名字集合而成)。
2主要作品:
1910年:《炸弹》,《小坏蛋》,《放映电影》,《浪漫女郎》,《克服胆小病》,《好事好报》,《巧妙的袭击》,《基勒洛尔因爱好做了强盗》,《我要一个孩子》,《麦克斯滑雪》,《麦克斯心猿意马》,《麦克斯走错楼层》,《爱之过深》,《游戏婚姻》,《魔笛》,《别出心裁的越野赛跑》,《拳击冠军》,《我的猎犬》,《第一次拍电影》,《谁是杀人犯?》,《太小的鞋》,《麦克斯洗澡》。
1911年:《麦克斯找未婚妻》,《被催眠的麦克斯》,《麦克斯错过和富人结婚》,《麦克斯和丈母娘》。以后由于长期生病,林戴不能继续每周拍摄一部影片。此后摄制的影片有:《男女邻居》,《麦克斯在家里》,《麦克斯决斗》,《麦克斯和金鸡纳酒》。
1912年,大部分影片是与女演员珍妮·莱努亚尔合演的,如《麦克斯与珍妮想演戏》,《麦克斯创造新式样》,《麦克斯与他的狗迪克》,《麦克斯·林戴对尼克·温特的斗争》,《他能有什么?》,《成功的戏法》,《不安的一夜》。同年七月,柏林制片厂以二十万法郎的报酬请林戴拍摄影片一个月,摄制了《娘儿们》,《农场艳史》,《新奇的赌注》,《因爱好而成画家》,《麦克斯和做所有家务的女仆》。九月,林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与纳比埃柯夫斯卡巡回演出:《坚固的爱情》,《蜜月旅行》,《麦克斯因爱好成了拳师》,《达达兰的对手》,《友好协定》,《麦克斯想长高》,《小故事》,《乘水上飞机绑架》,《电话结婚》。
1913年:《怕水》,《麦克斯与雕像揭幕典礼》,《幽会》,《麦克斯因爱好成了骑手》,《意外的婚姻》,《麦克斯竞技》,《斗牛师麦克斯》,《情敌》,《麦克斯决斗》,《麦克斯休假》,《麦克斯和煎饼》。1913年9月到俄国演出,每次演出收入三千法郎:《麦克斯不喜欢猫》,《情书》,《麦克斯的帽子》,《音乐大师麦克斯》,《麦克斯的征讨》,《摄影师麦克斯》,《麦克斯的休假》。
1914年:《救险勋章》,《魔术师麦克斯》,《麦克斯说英语》,《别吻你的女佣人》,《治脚医生麦克斯》,《麦克斯受勋》,《麦克斯当饭店领班》,《麦克斯争风吃醋》,《麦克斯与女医生》,《1914年8月2日》(与加比·莫尔莱合演)。
1915年:《麦克斯斗拳》,《麦克斯在两道火线之间》。
1917年(在美国摄制):《麦克斯来访》,《麦克斯开出租汽车》。
1919年(在法国摄制):《小咖啡馆》(导演:雷蒙·贝尔纳,根据特里斯登·贝尔纳的原作改编)。
1921年:《请你做我的妻子》(在美国摄制)。1922年:《穷火枪手》。1923年:《倒霉的七年》。
1924年(在法国):《救命》(导演:阿贝尔·冈斯)。1925年(在奥地利):《马戏大王》。该年麦克斯·林戴因神经失常,与妻子一同自杀。
B. 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文艺片
一 “文艺片”的含义
“文艺片”:
1. 华语电影特有类型(参见magasa回答)。为了方便区分,暂时把这种类型改称为“文艺戏片”或者“文艺戏”。
2. 被错误地用来描述“艺术电影”。
3. 被用来轻蔑地描述叙事糟糕的电影。
4. 用来描述那些不能用“华语类型电影词汇”归类的电影。
二 为什么“艺术电影”常被错误地描述成“文艺片”?
先说说“艺术电影”吧。电影的“艺术性”这种东西很难量化,因此是见仁见智的。非要定义也可以,大抵分两种。
第一,形式主义的艺术。也就是常说的“实验电影”,探索“电影工具”(cinematic apparatus:镜头,包括构图,景别,镜头运动,镜头长度;镜头关系,即剪辑。)的艺术可能性。比如艾森斯坦的[十月]探索蒙太奇对观众认知的影响, 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探索剪辑在电影时空构建上的多重可能性。
第二,现实主义的艺术。探索电影“重现现实”的能力。比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如,让雷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流派,好莱坞的如奥森韦尔奇。
这两类的“艺术电影”相对商业电影来说,故事性被弱化了。形式主义艺术电影尤其如此,故事基本不讲究因果逻辑,往往也是支离破碎的。现实主义艺术电影有故事,通常也是完整的,只是“戏剧性”没那么强,有很多类似“跑题”的段落及看似“啰嗦”的镜头运动(显得更加真实)。
为什么用“文艺片”描述“艺术电影”?原因是“艺术电影”的概念不普及,而“文艺片”又被广泛地用来描述那些不那么“商业”(即故事性不那么强)的电影,因此更近一步被用来描述更加不商业的“艺术电影”也在情理之中。
三 当他们说“文艺片”的时候,说的到底是什么?
上面提到“文艺片”被广泛地用来描述那些不那么“商业”(即故事性不那么强)的电影,这里广泛地把“文艺片”当作一种类型片标签使用的是电影爱好者和影评人,这里的“文艺片”应该像其他电影类型标签一样作为电影产业生产实践的语汇,对电影内容(即类型化的角色设定和情节轨迹)给出明确的指示信息,进而指导观众的观影选择。但多数的情况是,如果你告诉另外一个小伙伴,这是一部“文艺片”,对方对电影内容仍旧是一头雾水。
当前语境下我们耳熟能详的“类型片”,其含义并不是单一的。
“类型片” 的产生大抵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片商用来推广产品,降低风险,普通观众用来指导观影选择的商业行为。它一开始的流通范围是制作发行电影和看电影的人,后来电影学者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归纳总结,并把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商业行为在前,理论研究在后。我们最熟悉的电影类型片,大多属于这一种:西部片,黑帮片/警匪片,喜剧片,恐怖片,惊悚片,科幻片,战争片,动作片/武侠片,体育片,自传片,历史片(如清宫戏)。这类类型片的名称都是简单粗暴,没有歧义,童叟无欺的。
第二种是学者通过研究和观察“发现”并定义,而后因为种种原因在电影评论界及影迷中被广泛使用的。这类“类型片”包括了“文艺戏片”,“黑色电影”[Film Noir] 和“通俗情节剧”[Melodrama]。这类“类型”概念的产生是明显滞后于市场行为的。比如“黑色电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46年夏天,研究的对象却是40年代初的好莱坞电影(参见什么是「黑色电影」?好莱坞有哪些优秀的「黑色电影」?)。其次,这类“类型片”的名称基本上是使用引申含义而非字面含义,因此有较大的歧义。比如,“文艺戏片”并不是字面意思“文学”和“艺术”的简单加成;“黑色电影”并不是说指颜色是黑色的电影;melodrama字面意思是指起源于18世纪的戏剧形式,melo-词根意思表示音乐,字面理解是“配乐戏剧”。发散式的命名原则使得这三种“类型”始终没有明确的,公认的类型定义,而更多地被认为是某一历史时期的“创作趋势”或“创作模式”。
“文艺片”标签的泛滥化是有实效意义的,因为它恰好补全了“华语类型电影词汇”的空缺。“华语类型电影词汇”中有本土的,如武侠片,香港警匪片,而大部分是外来的。有一个好莱坞经典类型片概念没有进入“华语类型电影词汇”,恰好是melodrama(这里说的是商业版melodrama,而非学术版melodrama),翻译成中文叫做“通俗情节剧”。几乎没有人会把一部华语电影叫做“通俗情节剧”,相反,很多应该属于melodrama的电影都被描述成“文艺片”。(注:正宗的melodrama和“文艺戏片”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不是一回儿事儿;不过两个学术概念推广泛化之后指的恰好是一类电影。)
简单地说,商业版本的melodrama,或者更广泛地被简称为“drama”,是一种角色推动型的电影类型(character-driven genre),相比情节推动型电影类型(plot-driven genre)对角色的脸谱化处理,melodrama 强调角色的“变化”,或者“成长”,而这种“成长”是主人公通过与和其他角色的关系(爱情,友情,亲情)获得的。
“华语类型电影词汇”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去描述这种故事场景设定很“真实”,角色挣扎和情节轨迹很“现实”,更关注“人”而非“戏剧化的情节”的电影。“文艺片”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更好地把“艺术电影”,“文艺戏片”,和“文艺片”的概念区分开来,更准确地使用“文艺片”去描述一种可以明确定义的电影故事类型。
“类型片”说白了都是商业片,只不过melodrama和“文艺片”的商业性不那么重而已。反叙事的实验片=艺术探索,反叙事的故事片=坑爹。
注:简体商业版melodrama/“文艺片”特点。
-主人公是女性的的时候比较多。当然也可以是男的。
-主人公的危机是内部的,通常是首要的生活危机,比如爱,失去(至亲,健康,事业)。
-一个无能为力(powerless)的主人公 v.s. 一个强大的权利机构。比如黑人在白人的世界,移民在本地人的世界,女性在父权主导的世界,等。
- 情感深度上从恶俗(肥皂剧)到深刻(悲剧)不等。
- 截然对立的价值观碰撞。道德困境。
- 一段改变主人公的关系至关重要。
- 角色与角色之间互动提供了故事的张力。
例子,[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主人公危机:aids 晚期。主角目标:自救
- 强大的权力机构,药监局,医院:控制药物的流通,主人公和其他患者没有办法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获取药品自救。
- 道德困境:采取非法的手段救人是否合乎道德?
- 一段改变主人公的关系:with Jared Leto
来自知友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敬请采纳。
C. 什么样的电影叫文艺片
文艺片就是文学性和艺术性表现较为明显的电影。
目前文艺片主要和商业片进行区分。
在电影中,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艺术氛围以及文学气氛,并且没有明显的商业内容,此类电影一般就称为文艺片。
此外一些歌剧电影等特殊形式的电影,往往也被归类为文艺片。
D. 什么是文艺片
文艺片: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区别于商业电影。有人说最成功的文艺片就是商业电影。
电影是第七艺术,集合了文字、图像与声音三种文学表现形式,所以欣赏电影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性。
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聚,它泛指制片态度严肃,主体表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
(4)什么样的电影被称作艺术作品扩展阅读
代表影片
《李米的猜想》(2008年)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李米的出租车司机,四年来不顾一切寻觅失踪男友的故事。该片获得第二届铁象电影大赏十佳电影、上海影评人奖十佳电影等奖项;周迅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数十座奖项。
《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公映。
《苏州河》(2000年)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湾上映遭禁映。
《小武》(1997)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