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太阳升温5000度是什么电影

太阳升温5000度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5-02-10 17:16:47

Ⅰ 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1

前不久,我在电视上观看了《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因太阳膨胀而迫使地球做出逃逸太阳系的“流浪之旅”,到数光年外的新家园。

在其中主要描绘了在通过木星附近时,因木星引力过大而使地球趋于分解而毁灭,影片中的几个人物在CN171-11救援队中用他们的勇气、毅力、意志、智慧以及鲜血诠释了希望的意义。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

在那样的环境中,可以体会得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安全的,随时都会成为埋葬亿万人口的钢铁坟墓。无论是地下城、旷野、冰山,还是其他都不是安全的。而他们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他在这处处危险的地方四处运载着“火石”点火器,与驾驶空间站的父亲则用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使地球最终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免于遭难,也使他们自己免于毁灭。在这其中,这支救援队中牺牲了一个又一个英勇的战士,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人可以在做不到的情况下“力挽狂澜”,这也是这部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一点了。

影片中太空舱中的管家机器人曾经在最后说过一句话“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一种奢侈的要求!”也正是我们有着挑战困难不懈努力的激情,才使得我们人类这个种族得以在动物的竞争中崛起、发展、壮大,乃至我们可以做到更多更多之前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永远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只是自己。

流浪地球观后感2

"GN171一11小队听,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真的是这年代,像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让人类时刻都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望。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些话语,还有《流浪地球》让人震撼,却又不得不让人沉思的场面。回家路上看着那些繁华的街道,我不断问自己,地球真的会变成那样吗?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未来太阳迅速衰老,极度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倾其所有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寻找新家园。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事。

电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飞雪,气温直达零下84度,所以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当他们开车走过上海市,指着一座隐约能看到电线和路牌的冰山,说这就是自己的家时,我的眼泪便流了出来,是啊,多年以来的地球已荒唐的辨认不出来了,若辨了出来,却也只能是重温和回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欢欢快快的领着行李包,住进去了,这所谓的地球,又何尝不是人类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尝不是原先的家回不了,精神没了寄托呢?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

人们把家这个词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才会选择带着地球这个家园去流浪,真希望以后我们人类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灾难发生。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牺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3

暑假来了,是我们小学生最盼望的日子,假期不仅能放松我们的学习压力,还让我们有时间见识各种新鲜事物,学习各种新知识。

假期里我认真的重温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电影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这是一部中国的科幻片,看完这部电影我沉思了很久,明白了人类必须要善待地球,地球没有了,我们的家园也就没有了,我即失望又感动,失望的是我以为刘启会和爸爸刘培强团圆,但结局是刘启的爸爸永远留在了星际宇宙。爷爷留在了冰雪覆盖的上海。但我又很感动。在拯救地球的最后36个小时时,每个人都是拼尽了自己的力气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就算是面对死亡,也不害怕,最后是宇航员刘培强为了挽救更多的人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着国际空间站冲向了木星,因为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地球。最终,地球活了,我一直悬着的心也慢慢的放下来了,影中还有一处使我记忆犹新,电影中韩朵朵不明白“希望是什么”;也就觉得希望也没什么用。但是她在救助别人的时候车明白希望的可贵。特别是第二次救人的时候,我觉得每一句都是充满了希望,说出了她的心里话,让我们都看到的希望。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类真的要团结一心了,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蓝天白云常常挂在天上。我们才能舒适的生活在地球上。请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再受到伤害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4

太棒了!刘慈欣的小说终于拍成电影啦!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国产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心情十分激动。

《流浪地球》讲了一个脑洞十分大的故事。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哦,也就是三体人的故乡)于是,人类建造了1万个行星发动机,遍布世界各地,这样就能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很繁琐,总体需要五个步骤,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这个计划需要经过2500年的时间,整整100代人。

人类为了生存,艰难前行。但危险马上来临了……我们是否有勇气,带着地球去流浪?影片的最后这句话让我感动流泪:不论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看完影片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激情就可以办得到。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我们也看到一种一直期待的场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

流浪地球观后感5

在今年的贺岁片里,有一部令我特别震撼,这部电影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和评价,昨天我就观看了这部电影。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园,进行最后的一搏,哪怕这挽回地球只是一种0%成功几率的奢求。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机器,是因为,人在面对任何困境的时候,哪怕这事是一种妄想,但是人类的情感往往会让人去试一试。

整部电影一波三折,令人回味,从电影回到现实,我们的地球确实在濒临崩溃的边缘,大气臭氧空洞,南北极冰川融化,世界各地出现极端天气,这都在说明地球的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如果再不注意保护环境,那么电影中的一切都将成为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不要让电影中的一切成为现实,到了那时人们也只有后悔莫及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6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欣赏完电影,我不禁赞叹于这部电影的震撼性。

电影讲述了太阳即将灭亡,人们为了不让地球在太阳灭亡时被摧毁,所以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发射器,要去寻找另一个“太阳”。但是地球在靠近木星的时候,却被木星吸捕过来,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为了保护地球,主人公刘启,妹妹韩朵朵和救援队一起,经过李一一的指导,最终使地球逃离了木星的魔爪。

经过这次灾难,牺牲的人数不胜数:韩子昂为了刘启和朵朵在零下80多度的温度下被冻死;马卡洛夫为了帮助刘培强,自己坠入宇宙;王磊为了让地球逃离木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让我感动的是刘培强,因为地球向木星发射炮弹距离不够,在这最紧要的关头,他驾驶着国际空间站的飞船直接撞向木星。这些人为什么要牺牲自己?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着爱,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生存的地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愿意。

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情节是韩朵朵在紧急情况下发的'情报,其中有一句是“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难道不是吗?就算是再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有希望,希望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芒,带给人温暖、力量,同时也给人活下去的动力。如果有一天,世间不再存在希望,那么,所有人都将失去动力,失去那束光芒。

最让我佩服的是刘慈欣的想象力,他想象出太阳灭亡,地球逃亡,其实这可能就是几十亿年后的地球,没有人能否定以后这样的事不会发生。现在恒星模型已经说明了这在几十亿年后会发生,但也许那时人类已经有了逃离的方法。未来的地球是会灭亡,还是能逃出,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流浪地球观后感7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开始看时没有头绪,不过看完这部影片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了作为领航员的刘培强去太空后有十七年一直没回家,他的儿子刘启对他非常不满意,后来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带他的妹妹跳出了地下城,在冰寒地冻得雪地里闯荡,正好这时地球受到了木星引力的干扰,他们兄妹两加入了一支救援队,继续在雪地中闯荡,此刻身在太空的刘培强一直没有忘记儿子,给他留下了地下城的入口。在拯救地球过程中,刘启的爷爷不幸丧命,这时他又看到了同队的队员,他们改变了新的计划点燃木星。在他们努力工作中,刘培强为了帮助儿子来到了驾驶舱。这次刘启的行动成功了,可是在距离还差3000米距离时刘培强赶到驾驶舱飞向了火星从而救下了地球。

这部影片告诉了我们要爱护地球,否则几百年后我们可能也不得不实行流浪地球计划了。影片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没有什么比的上人的思想。”影片最后部分,刘培强舍己为人,带着空间站的30吨燃料点燃了木星。这举动让我非常感动。每个人都知道应该舍己为人可在真正的现实中确很少有人能做到。人们连舍去一些小的利益都十分困难更别提生命了。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不能单单只为了自己。我们要为大局做事,为大局着想不能只想着自己。在电影中也有许多亲情,比如刘启对父亲极度的不满,父亲还是对他恩爱有加,最后终于和父亲化解了误会。

刘培强充分体现了舍己为人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要用希望去战胜困难。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8

春节,我们全家去看了这一部具有浓厚的团结力量的科幻电影。其中的每一个英雄不怕牺牲的情节令我十分震惊。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主要讲述了:大阳老化,体积极速变大,要把整个太阳系吞掉。地球上的所有人用尽全部资源打造了十万座行星发动机和领航员号空间站,由空间站带路。结果事情并没有成功,中途还遇到了木星引力,许多行星发动机停转。眼看地球距离木星越来越近。刘启、韩朵朵、王磊等英雄支持李依依萌发的一个想法。最终,当他们的推力柱距离木星只有5000公里的时候,刘培强带领整个空间站的30吨燃料,把木星引燃,反推波使地球开启了去新家园的路程。

这部电影有两个情形十分感动我。第一个是:CN17-11救援队的一个救援成员在李依依的想法的推力发动机只差一步的时候,老何把那一个可以使发动机重新启动的插头插上去。自己却意外牺牲了。第二个是:在推力火柴光柱距离木星只有5000公里的时候,地球上的人民以为不可能成功的时候,刘培强中校这一位敢于牺牲小我,拯救大我的英雄做出了唯一能让地球人民成功找到新家园的办法。用空间站的燃料把光柱点燃到木星,拯救了地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英雄让我明白了:牺牲自己,拯救更大的生命才能成为英雄。

流浪地球观后感9

有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能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离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合时还圆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违纪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摇摇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界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

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里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致,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信念,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整救世界。

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样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棒,给中国的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有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量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的改动,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判断,希望能在续集看她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服。在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了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10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急速老化,100年后,太阳系将被太阳吞噬,于是人类建造了一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赶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这一延续100代人的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主人公刘启因违规开运载车而卷入这场事件,地球进入木星希洛极限即将解体。刘启他们去转向发动机,将能量基于一体,打算引爆木星,可火焰喷不到木星。本来空间站上剩的30万吨燃料可引爆木星,可是空间站管理机器人‘莫斯’隐藏了数据,不想让空间站牺牲。最后,刘启的父亲刘佩强牺牲了自己,开着空间站行星冲击发动机火焰,引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刘佩强在最后时刻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地球上成天上万的生灵,而且空间站上还有其他宇航员,在面临生死的那一刻,他没有拉着其他人一起去送死,而是分离了他们所在的休眠仓,然后一个人面对死亡。

我想着,想着……我们的生活中不就有这样的人吗?通过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一件事情,那次我在蒙古大草原上玩。突然一匹嘶叫的马向一个小孩子冲去,原来那个小孩是聋哑儿童!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拉住了马的缰绳,受惊的马把小伙子甩到了一边,继续向前奔去。小伙子顾不上疼痛,拨开人群冲上前去,把孩子扑抱到怀里。就在这时,马的铁蹄儿重重的踏在了小伙子腿上,小孩子得救了,他的腿却受伤了!

世界上这样伟大的人很多,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

流浪地球观后感11

一个初中语文老师问她的学生,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电影《流浪地球》是这样回答的。无论是这部电影还是这部电影的诞生都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希望和牺牲的故事。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进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无数人为此牺牲,还有无数人从流浪地球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

爷爷韩子昂护了刘启和韩朵朵周全,自己却被困在冰封的大楼里;黄明用自己的电池维持火石正常运行最后被活活冻死;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为了儿子的安全,为了地球能够活下来,独自驾驶备用舱撞击木星,他说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王磊老大在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最后一次命令队员:活下去看到一个个人为了亲人能够活下来,为了计划完成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不禁感慨:天灾固然无情,人间大爱常在!

救援队拼尽全力执行最后的救援任务的时候,韩朵朵说: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最后看到各地救援队们全部掉头的那一个镜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在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时候,希望带来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

贝加尔湖的冰终将化成水,地球一定可以活下去。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爸爸带我去观看《流浪地球》电影,其中北京第三交通局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话至今回响在我耳边,该片讲述一个拯救地球是故事,却绝非科学。不管是早期的科学家、绿色和平运动的发起人、参与者还是后来的好莱坞编剧们;人类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有限的物种,地球存在于人类之前,人类灭亡之后,地球也会依然存在着。人类诞生之前的无数个亿之前,许多物种诞生,许多物种毁灭。人类灭绝之后,地球的故事还会继续。地球不是人类的,人类只是地球的过客。人类不可能毁灭地球,人类只可能毁灭人类自己。所谓现存的原子弹可以将地球毁灭多少次的言论和臆想,也是人类的坐井观天。

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和常识,所谓人类拯救地球,就是一种天方夜谭。这种天方夜谭一方面来自人类自我认知的膨胀,他们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地球了;另一方面来自人类某些英雄主义情愫,其余的则是人类的自欺欺人和功利需求。而且,人类的自欺欺人和功利需求则是拯救地球最强大的叫嚣。知道了这些,要拯救地球的是一些什么货色,也就一目了然了。

文学的比喻是,对于地球来说,人类就是尘埃;对于宇宙来说,地球就是尘埃。而当微不足道的尘埃野心勃勃地宣称要改变整个大海和天空的时候,只有傻瓜才会相信这个闹剧是真实的!

我们只有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才能让家园更美丽!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太阳持续老化,迅速膨胀,一百年后将会吞噬地球……”瞧,我正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呢!这部电影讲述了地球脱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受木星影响马上就要撞击木星,在“领航员”国际空间站上的刘培安与地球上的刘启互相配合最终拯救地球的故事。三千多座发动机熄火,地球危在旦夕。在赶往菲律宾赤道发动机的路上,救援队队员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但依旧以失败告终。队长宣布解散,整个地球,就这样完了吗?不是的,刘启没有放弃,他选择带着妹妹、朋友另辟蹊径。他们不怕山高路险,最终找到了带有火石的车,然后点燃了发动机。虽然100%的转向发动机已经重新点燃,但是由于离木星太近,地球已经难以脱离木星的引力。大批的救援队放弃了救援,想回家和家人进行最后的团聚,只剩下了刘启他们做最后的努力。在关键时刻,刘启冷静了下来,把在课上学习到“氢和氧混合后用一根火柴即可引爆”的原理用在了现实生活中,最终利用了爆炸的反推将地球推离木星,成功的拯救了地球。这次成功,是刘启在发动机熄火时的毫不畏惧,是队长宣布解散时的另辟蹊径,是绝境之下的永不放弃,是情急之下的镇定自若和学以致用。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丽,而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阳光。”以后,我会向刘启学习,永不言败,今天会失败,明天会失败,但后天不一定会失败。

当世界坠入无尽的黑暗中时,总有人高举火把,背负整个世界前行。我希望能够成为那火焰的一部分,带给人们光和温暖。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作为一个重度的电影爱好者,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最爱。偏偏中国的科幻电影一直没有啥存在感,以至于在观看《流浪地球》之前,我都无法充分说服自己——即便这是一部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观看《流浪地球》的过程,其实也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我也突然意识到,没有特别的感觉,恰恰才是《流浪地球》最特别的地方:在经过好莱坞科幻大片绚丽的特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无数次狂轰滥炸后,中国观众面对任何一部稍微有些失格的科幻电影作品,可能脱口而出的是“烂”“假”“俗””这样简单的评价。但《流浪地球》,却让最容易暴躁的中国电影观众们,在面对“中国本土科幻电影”这么一个相对新鲜事物的时候,难得地安静了下来。

在记者所在的观影场次中,大多数人都像记者一样,安安静静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影片结尾处,还有不少观众掏出纸巾,偷偷擦拭眼泪。也许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他们早已习惯,超级英雄的面具摘下后是一张洋人脸,拯救地球的人物全长着金发碧眼。好莱坞科幻大片长期不断的入侵,让中国观众有一种先天的不信服,认为只有好莱坞才能做出这种东西。《流浪地球》能够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同,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日渐完整的体现,也是中国国家强大的印证——只有国家强大了,中国人拯救世界才更具信服力,搭配上这么一个属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科幻故事,才能让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去信服。赶长路,总得看得远些,多点夸父追日的浪漫,就能多点愚公移山的可能。

都说20xx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工作者面对的将是荒芜一片、百废待兴的局面。

今天《流浪地球》已经出发,而它的决心和勇气,赢得的将不仅仅是尊重而已。

;

Ⅱ 太阳是发光体.还是燃烧体

我们的太阳,即是燃烧体,也是发光体。

它是处于‘壮年’阶段的恒星,也称为主序星,通过燃烧内部的氢燃料,发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个燃烧,当然不是一般的化学反应,而是指氢核聚变反应。其表面温度5000~6000℃,在宇宙恒星家族中,只是一颗中等大小的恒星。

1、太阳能量的主要发散途径,就是通过光子(阳光)。当然还有中微子、高能氦核等统称为宇宙射线。宇宙射线不是可见光,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

2、恒星都是发光体吗?不是。随着内部核反应原料的不断消耗,我们的太阳最后会成为一颗:

白矮星----没有燃烧-核聚变反应,但温度很高,仍然发光,如距离我们不远的天狼星B。然后是:

黑矮星----没有燃烧-核聚变反应,温度极低,不发出任何可见光和射线!但仍有引力势能存在。

3、黑洞算是恒星吗?是恒星演化的终极阶段。它发光吗?光线都无法从黑洞视界内逃逸,当然不发光!

中子星也是恒星演化的另一个终极形式,但它是发光体吗?是,但它发出的不是可见光,而是强大的X射线!

~~~~~~~~~~~~~~~~~~~~~~~~

这些都是观测证据。所以我们不需要上去看,也根本上不去,也许你看过电影《太阳浩劫》,确实有一小队科学家为了挽救濒临熄灭的太阳试图上去,但那只是科幻。

Ⅲ 大尺度印度的新电影《星期四》以本土的强暴问题为焦点



点击“凤凰娱乐指数-电影综合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你开始看这部电影后,据统计,中国(印度)有8名女性被强奸”。


这个令人惊讶的字幕是印度新电影《星期四》的结尾部分。


根据官方统计,印度每16分钟就有一名妇女被强奸。


“星期四”的长度是128分钟,正好由8个16分钟组成。


《星期四》由迪士尼的好莱坞平台HotStar制作,曾在今年广受好评的印度电影《IMDb配乐》和豆瓣中进入“本周词汇排行榜”。


很多中国网友看了这部新电影后,看到陈思诚和肖央要改编的情况,得出结论,可以提前预约“误杀3”。


“过失杀人”的特征是众所周知的。故事设定在一个没有名字的国家,主角说中文。反抗之后,他最终走上法庭。


因为这个翻拍,我觉得国产片没希望了。另一方面,看印度电影意味着越来越多。


《星期四》是印度版的《走近梁山》。


女主Naina是幼儿园老师,乐观温柔。无论孩子,监护人,同事,邻居,都喜欢她。


然而,在周四,她将枪口对准了16名儿童和两名成人,引发了震惊全国的绑架案。


她指名道姓地和DzhavidKhan谈了话,并让警察负责这件事。


而且,如果5000万卢比(约400万人民币)没有在一个小时内汇到指定账户,她要求每小时杀一个孩子。


编剧没有向观众公开“上帝的观点”。我们和警察一样蠢,不知道女主角的动机,也不知道绑架的结果。用警用相机,注意蜘蛛的踪迹。这种紧张和担心非常吸引人。


这是“事件中的事件”。三周前,我遇到一个男人,想起了14年前的公交车强奸案。所以她在30岁生日那天策划并实施了绑架。


最后威胁总理对话,并直播过程。


看到重磅文章和片尾字幕,我想大家都惊呆了。


但是,说实话,《星期四》本身没有色彩,节奏缓慢,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故事。手法单一,只靠高密度倒叙补充信息,推动故事发展。


为了突出女主角的微表情和恐怖感,她频频压着镜头,进行不可思议的表演。


但是推理小说的反转和女性的苦难混为一谈,批判印度的沉没可以得高分。


印度被称为“强奸之都”。最常见的案例是2012年发生的“黑公交轮奸案”:23岁的女大学生Jyoti和男友错过一辆私人公交车,在Jyoti被6名男子轮奸。她被发现时受了重伤,13天后死亡。


2015年,BBC出版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从多个角度讲述了引起世界动荡的事件。


黑巴斯事件后,印度出现了一系列追求平权的作品。


《星期四》就是继承了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下印度电影的创作走向。


电影中,以“恐怖活动”的形式,结束了对天空的访问。


用这样的应急手段来寻求通常诉讼的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误杀”系列。


一位父亲为了保护被强奸的女儿,反抗权力和制度。103010年,父亲为了得到儿子的心脏,劫持医院并威胁警察。


周四也是如此,受害者用极端手段对抗体制。


新闻的节奏,大众群体的沉默和网络暴力,公权的不作为,是“误杀”系列的标准,也是“星期四”的重要因素。


绑架事件发生后,媒体因流量和热度泄露事件重要信息,故意夸大和歪曲事实。


大众只看到所谓的“真相”。对于奈娜的网络暴力,她一边参与关乎人命的“死亡投票”,一边以戏谑的心情宣布死刑。


公权力的不作为,往往表现在警察等公职人员身上。


有几个小故事,很像。比如奈娜假装杀了一个学生,《错误2》林日朗假装杀了一个警察。


《误杀2》翻拍成《星期四》和《误杀3》系列重合度太高,另一方面又缺乏新意。另一方面,故事以东南亚为背景。这是一张白色的照片,放在大陆。真的很悲哀。


然而,印度电影的增长可以通过周四看到。


“宝莱坞三傻大闹”“摔跤”!爸爸,地球上的星星,小萝莉的猴子叔叔等等。印度电影隔几年就火。


这些电影以其活泼明快的节奏、生动有趣的异域风情、承上启下的故事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近年来,印度电影改变了方向,从雷多克的音乐电影转向鼓励电影,并转向现实主义批评。


003010痛斥权贵阶层。003010关注女性自由。“JayBim”批判了姓氏制度,暴露了司法的不公平。003010批评印度厕所建设难。003010把餐巾纸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韩国枪击案”之后,印度也打上了“枪击”的标签,重点是国内的各种问题。


所以印度电影在国内占绝对优势。印度历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50部电影中,只有三部是进口片《误杀》、《瞒天误杀记》和《炙热》(《印度男孩毛克力的故事》)。


在好莱坞电影已经取得电影霸权的时代,这样的成就让我很惊讶。


另一方面,印度电影业也取得了进步,佳作频频出现,进军海外。截至去年,印度共有19部电影在海外取得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票房。


近年来,韩国拍摄并超越了香港电影,现在通过网络向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该项目的关键点被列入中国微博热搜。

日本是动画强国,“电影强国”余辉还存在。印度宝莱坞原本就很有名,但是这几年因为现实的发音还过得去。泰国电视剧预计将在“耽美”领域收获我国腐女的流向。
更多的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因为想看详细的报道微信请检索「Ifeng电影」。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的内容(包括视频、图像、音频)将被上传至凤凰网旗下的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Thecontentabove(includingthevideos,picturesandaudiosifany),vices.”

Ⅳ 太阳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为什么宇宙还是冷的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准确地说接近6000度,不过这并不是体主要的),太阳系中的宇宙里为什么还是冷的?

温度是大量分子运动带给人类的宏观感受,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就越高,但是宇宙空间是接近绝对真空的,不要说分子了,就是原子都少的可怜,宇宙空间每立方厘米那几个原子是无法将整个宇宙空间加热的。

太阳表面的温度达到5570℃,但在宇宙空间中太阳的热只能通过辐射的方式传播,并且太阳的热辐射衰减的很快,在小行星带之后太阳系的温度就跌到0℃一下了,因此小行星带附近被称为太阳系的零度线,小行星带外都是气态行星,而冥王星等外围天体已经感受不到太阳的热量了。

Ⅳ 看完2012这部电影,有几个地方不明白 请大家解答下。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牵扯面较多的物理问题,我详细为你解答,要知根究底就要耐心看完,呵呵~
1.南北极颠倒问题:
(1)磁极的形成:通常物质所带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数量的,但由于地球核心物质受到的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约6000°C,内部有大量的铁磁质元素,物质变成带电量不等的离子体,即原子中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变成自由电子,加上由于地核中物质受着巨大的压力作用,自由电子趋于朝压力较低的地幔,使地核处于带正电状态,地幔附近处于带负电状态,情况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原子”。
科学家相信,由于地核的体积极大,温度和压力又相对较高,使地层的导电率极高,使得电流就如同存在于没有电阻的线圈中,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动,这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磁场强度较稳定的南北磁极。

(2)颠倒原因:由于电子的分布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会因许多的因素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地核的自转与地壳和地幔并不同步,这会产生一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地球磁场的南北磁极因而发生一种低速运动,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极翻转。地球在过去的日子里曾发生过几次南北磁极颠倒的情况,其实现在的地球磁极也在发生微小的变动,电影《2012》中只是由于九星连珠和超大太阳风暴的作用把这种变化提速了而已。

2.海啸与地震坍塌:
(1)地球结构: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
①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的。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的。
②地幔又可分为下地幔、上地幔。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
③地壳的厚度约33公里,上部由沉积岩、花岗岩类组成,叫硅铝层,在山区最厚达40公里,在平原厚仅10余公里,而在海洋区则显著变薄,大洋洋底缺失。地壳的下部由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称为硅镁层,呈连续分布,在大陆区厚可达30公里,在缺失花岗岩的深海区厚仅5—8公里。
④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和岩石圈之下,深度在50-25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上地幔接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的层,推测此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原因是积累的热量使岩石软化并局部熔融,故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的形成需要高温条件,以及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加入等因素。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由于该软流层是位于岩石圈底部的巨厚(100~350km)软弱层,它的平均密度比上覆大洋岩石圈的小,但比大陆岩石圈的大,而顶面又起伏不平,洋中脊与海沟之间的高差为30~40km,大陆盆—山系之间的高差为20~30km,故该层是造成上覆岩石圈严重失稳及导致大洋岩石圈板块下滑、潜没、漂移、扩张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大陆岩石圈在软流层上漂移(也只能是漂移而不能向下潜没)的原因所在。

(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件。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3)板块划分: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4)版块运动原因: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5)电影中的海啸、地震和坍塌: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引起的,而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裂缝也同样,在裂缝处就会形成坍塌。电影《2012》中,由于地核温度上升,导致地幔和软流层的温度也上升,软流层的温度上升导致固流体融化加剧,密度下降、流动加速(总体说就是地球内部的稳定性下降),漂浮在其上的地壳下沉或快速移动,导致地震,引起海啸。同时坍塌也是因为板块下沉碎裂导致的,所以海啸的高度甚至达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之上。当然,电影最后中提到非洲大陆整体上升,好望角海拔大幅度升高的依据不详。现在的非洲板块主体南移,抬升阿尔卑斯山脉,吞没地中海;同时东部继续分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最终可能形成红海裂谷,将沙特阿拉伯从非洲分裂出去。

阅读全文

与太阳升温5000度是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看电视和读书你有什么观点 浏览:646
火车溜车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521
好莱坞如何宣传电影 浏览:562
买一台电影设备要多少钱一套 浏览:46
流感这部电影怎么搜 浏览:184
石榴姐电影叫什么 浏览:866
极地守护灵犬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319
最好看的沙漠古墓电影大全 浏览:947
vip免费电影网 浏览:514
蛟龙附体什么电影 浏览:832
好看的船戏电影 浏览:832
电影笔仙免费看 浏览:85
一群动物吃了桃子成精是什么电影 浏览:33
电影八百里面的团长叫什么 浏览:352
双生在观看电影免费 浏览:192
哪吒之魔童样式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312
好看云电影在线好看站 浏览:105
古惑仔还有哪些电影 浏览:223
淘宝上怎么买电影种子 浏览:149
好看的中文电影推荐高评分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