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部张国荣、舒淇、莫文蔚联合出演的爱情片,我看了不下十遍
最近好多网友反映,毒药君车开得有点勤。没办法,阅片无数的毒药君,对于各种限制级自然同样观摩万千了,比如Ⅲ级片。
在这片色彩斑斓的海洋里,有一部张国荣出演的,绝对值得看上10遍以上。
相信很多小伙伴、哥哥粉们已经猜到了毒药君说的是哪部了。是的,就是1996年尔冬升与罗志良联合执导的那部——
Viva Erotica
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的亮点简直不要太多。
从老司机的角度来看,
这部电影里,有哥哥和莫文蔚的大胆床戏,
荣少的美臀和莫文蔚的胖次乃们就自己去找吧,毒药君只能帮你到这了。
有徐锦江老师的倾情演绎,
“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那场经典的无敌风火轮这里也能看到哦
有舒淇最后一次的全裸出境,
舒淇因该片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新人奖
她那句“我会将当初脱掉的衣服,再一件件地穿回来”就是在此次获奖之后说的。
有二女一男的赤身肉搏,
也有人山人海的赤裸场面。
从演员来上来说,上面提到的大咖就不说了。
老戏骨秦沛饰演了一个黑社会作风的投资方。
黄金配角罗家英出演了帮张国荣找活接的猥琐监制,像保姆一样。
刘青云客串出演了拍艺术片失败而想不开自杀的导演,名字就叫尔东升。
当然,最让毒药君惊喜的是那些龙套角色,好多都是香港电影圈幕后响当当的人物。
拍摄过《阿飞正传》、《新不了情》、《鹿鼎记II神龙教》的金牌摄影敖志君。
指导过《新龙门客栈》、《赌神2》、《青蛇》的金牌武术指导元彬 。
编写了《破坏之王》、《唐伯虎点秋香》、《家有喜事》的金牌编剧谷德昭。
小伙伴们最熟悉的可能是这哥们在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
当然,还有黄秋生、元华等等一众电影人,想了解更多就需要大家去电影里挖掘了。
电影里反映的种种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圈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区别。
投资方塞人,演技差你也得忍着。
电影不需要有深度,只要搞笑、咸湿就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而“故弄玄虚”的文艺片,等待你的只有零票房。
虽然说,咱们大陆不会出现那种片,但是软色情的片子也不少。而那些粗制滥造,只是靠小鲜肉颜值这种光明正大的“春药”去赚取票房的烂片,和Ⅲ级片又能有多大区别?
客观讲,谁也不傻,都知道某些类型的片子烂,但也都有拍,为啥?可以名利双收啊。资本喜欢拥抱赚钱的人,小导演在商业大导面前完全没有底气,不爽又能如何。
有想法的导演觉得拍Ⅲ级片丢人,而出演这类片的演员身上的压力实际上更大,她们要放下羞耻和自尊,并承受世人的道德审判。
这让毒药君想起有些网友一边到处求种,一边流着口水对人家身材品头论足,一边还要骂人家为了赚钱不要脸。
当然,光是拍片还不行,还要搞好宣发。
怎么搞?炒作啊,想办法周一上头条啊。
好在,这不是一部让真诚的电影人绝望的片子,它指出了一个真相——很多大导演都是拍烂片、拍low片出身的,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成为大师。
比如,在影片的开始,明明是张国荣和莫文蔚在家里啪啪啪,突然间场景变成了片场,他成了男主角。
紧接着,场景又回归到家里床上,原来这是张国荣啪啪啪时的幻想,一下点破了张国荣的导演身份和现实困境。
比如,当在工作中与舒淇日久生情的张国荣沿着楼上的娇喘寻觅的时候,和舒淇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神交”。
再比如,在收工时众人鼓掌叫好之下,场景自然过渡到了金像奖最佳导演的颁奖典礼。
每一次的“梦境蒙太奇”都与人物所处的境遇高度吻合,通过一种幽默荒诞的方式化解了其中的辛酸和沉重。
去年,适逢“日活粉红电影”诞生45周年,曾经的“粉红王国”日活株式会社发起了一个的“罗曼色情电影重启”计划,邀请园子温、行定勋、中田秀夫、盐田明彦、白石和弥五位名导操刀,各拍一部粉红电影。
要求必须遵循粉红电影的经典规则——制作费要低,周期要短,最重要的一点,每10分钟就必须奉上一场份量十足的情欲戏。是不是像极了粗制滥造的Ⅲ级片?
但这些大导演陆陆续续交出的作品还都有点意思,比如盐田明彦那部《湿濡的女人》,满满的趣味。
所以,毒药君想说 ,对于曾经拍摄烂片、正在拍摄烂片,以及还将继续拍摄烂片的导演们,只要你不放弃自己,观众永远不会放弃你,真的。
2. 日本电影里的媚药是真的还是假的
日本电影里的媚药几乎都是假的,只是为了电影剧情需要,演员假装吃了媚药昏迷而已。
3. 电影《第十一回》中有哪些不易察觉的隐喻
大家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电影《第十一回》里有很多瞬间,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在演戏。这种戏中戏结构,隐喻着舞台对人生的影射。而且是在不同人面前,要扮演着不同角色,一旦演得足够久了,自己甚至会感到疑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是否都会逐渐被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改变?这种困惑,也是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想要给大家表达的。作为一位老演员和“新导演”,这部新作又比上次导演的《一个勺子》更为成熟厚重,对现实和荒诞的解读空间也更大。
电影讲述“怂人”马福礼因话剧团改编从而开始了上演了一场令人睁目结舌的“翻案”之旅,为了捍卫自己口中的真相马福礼使出浑身解数阻止话剧排练,但却意外了解到到当年的案件真相。电影《第十一回》中有很多隐喻,荒诞感与黑色幽默互相平衡的画面感,混杂着导演那旺盛的自我表达欲,第一眼就觉得惊艳。
在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有A、B双重身份。也就是一个是别人口中的虚构他我,另外一个是现实状态下的真实本我,就像话剧里的艺术加工一样。电影中不断打开很多镜子的画面,令人虚实难辨,实焦的真实和虚焦的镜中人不断切换,哪怕本人就站在电视面前,我们也会看到因为电视屏型号画幅各异,也是很难分辨出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搜自己。其实每个人的自我和客体,就算不演戏剧,在生活中也会存在着体验不同的差异感。当大众习惯了一个人的某一个身份,那么他的真实自我还会很重要吗?会不会彻底消失掉?这个问题实在是诱人深思。
在《第十一回》中有个场景,春夏在排练室中,手拿苹果。画外音却问“我的苹果呢?”春夏反问“不就是在你手上吗?”可大家分明看见到的真相是,苹果就在春夏手里,而画外音寻找的是不是这个苹果,是苹果手机。这说明了任何事情说到底,人们只解读,自己愿意解读的角度,可能与真相本身毫无关联。也就是表达出记忆构成了现在的你,但是我们有时候对发生的事情,却不能特别确定。其实,这种情况和现实中的我们区别很大吗?我们每天不停在网络上刷新各种海量信息,有些文章或者小视频,对我们的主观判断影响巨大,就和忍不住狂点头的马福礼并没任何不同,沉迷在无效而无用的信息海洋中,早就迷失了自我。
《第十一回》虽然属于荒诞喜剧类型的电影,身披黑色幽默的外衣,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更有对真相的解析,带着锋芒毕露的棱角,特别有力量。全篇用章回体的形式组成,但仔细数下来,全片只有十回。那我们不禁困惑,那片名所说的第十一回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