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听风者》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我因此欣赏麦庄的努力。将一个先天受到限制的故事最大程度地为己所用。但越是努力,越在高潮段落证明这些努力始终还是徒劳。
对“重庆”的大反击,交叉剪辑中,由会场的五星红旗开始——这也是片中第一次出现明确的意识形态符号,暗示了这一场戏将会主旋律到触目惊心。接着“解放军”首长的讲话,也是片中第一次用到“正统”的习惯性表述:“新中国”。所有之前的避免、淡化这一刻都颇具反讽意味地“晚节不保”了,在对“重庆”一帮人的追剿中,个中爆发的旗帜鲜明的政治意识,我无力赘述。这是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中,第一次看到非左派的香港导演拍出围杀国民党的场面。而现在,已经是2012年。
说到底,制度下的电影人何尝不是“听风者”。听的是电影局的风,听的是意识形态的风。跟《画皮2》一样,男主角都戳目明志(爱),背后的比喻,是不是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抨击??
B. 如何评价麦兆辉执导的电影《听风者》 - 知乎
麦兆辉执导的电影《听风者》以1949年为背景,讲述中共701局200号张学宁在上海寻找超级耳力的罗调音师时,意外发现了罗的瞎子徒弟何兵。何兵凭借特殊能力,帮助701局查出国民党隐秘电台。在何兵为共产党效力的过程中,张学宁不幸牺牲,引发701局局长老鬼对敌特的愤怒扫荡,为烈士报了仇。
《听风者》将革命电影与灰色画质结合,展现资产阶级文艺家对政治与阶级斗争的模糊表现,抹去共产党的本色,以中立视角描绘资本者眼中的共产党形象。影片中人性的描述占据主导,仅以血淋淋的厮杀作为争斗的象征。剧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男主角过于神奇,其他角色则较为立体。
《听风者》在谍战片领域展现了一定的艺术探索,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角色设定,探讨了政治斗争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影片在表现手法和故事情节上,呈现出一定的特色与可看性,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