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电影数字拷贝
就是让你到电影管理部门将你所要的数字电影影片节目内容复制拷贝到硬盘或大容量U盘上,再将电影节目内容输入到数字电影放映机内(一个电影节目复制拷贝一次可永久保留)然后再给放映卡里授权场次,获得场次的授权后把卡插入放映机点击播放就可以放映了(得到多少场次的授权就可以放映多少场,每放映一次就减少一场,当授权的场次放映为零就无法再放了,如要继续放映还得再到电影管理部门继续申请场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贰』 电影院是如何播放电影的
电影院是使用数字机来播放电影的。
数字拷贝复制到数字电影服务器上,然后在密钥生效后和失效前的时间里也就是档期里可以播放。
数字电影是用数字电影服务器播放,通过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成像。声音是从数字电影服务器传输到解码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扬声器播放。
数字拷贝就是块经过加密只能在数字电影服务器上读取的移动硬盘,数字电影服务器可以理解为一台显卡非常厉害的主机,数字电影放映机其实就是一台非常厉害的投影仪。
(2)电影数字拷贝用什么扩展阅读:
数字电影制作方式:
它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字化到电脑硬盘里。
从这三种拍摄方式的效果看,因为胶片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还远不是数字电影所能够赶得上的(2009年前)。
这与成像原理不同有关,卤化银软片基于自然感光成像,其颗粒的细腻程度远远大过CCD的人工设计光电学像素,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清晰数字摄像机的分辨率技术指标会逐渐接近甚至达到胶片摄影机的水平,但在色彩还原度上,高清数字摄像机仍旧无法达到胶片摄影机。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佳的院线级数字电影制作方式,仍旧是前期胶片拍摄,经过胶片洗印转数字信号进行后期编辑、处理后,再转为数字视频技术放映。
因前期的素材拍摄的画质已经确定,后期转为数字放映,由数字技术将卤化银的色彩和细节进行精确定位,其放映效果远远超过胶片放映机,避免了胶片的闪烁、模糊等等缺点。
电影院大片的“数字版”即为上述技术的成功实践。
另:根据德国传统的著名胶片摄影机品牌——阿莱数字技术研究实验室200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将数字摄影机的CCD像素无限扩大之后(8K),在实验室最精良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影像的锐度达到惊人的细腻度,甚至人的毛孔绒毛都能看清楚。
但,在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因为数字技术的颜色,全是靠人工模拟的色彩种类。
比方说:如果被摄物体中某一个点上的颜色是CCD耦合电路中所没有的,那么,CCD就只能找一个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这种情况多起来,色彩的还原度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在光感宽容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
而在对比度上,数字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该实验室的负责人最后的结论是:“在现今条件下,我们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数字技术全面取代胶片技术,仍旧没有充足的理由,我们看不到数字技术的决定性优势。”
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的前景,更加接近于电视艺术,而非电影。在数字技术出来30年的今天,世界拍摄电影的主流仍然是胶片摄影机,大概能够说明问题。
数字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和作品母带的保存效果,同等条件下,赛璐珞胶片对作品的保存,只能在50年之内,甚至30年。因为卤化银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从时间上说,硬盘的数字技术,几乎是无损的。
『叁』 电影公映,电影院的 数字拷贝与胶片拷贝 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啊
数字拷贝使用专用数字放映机放映的电影格式,一般电影院可以去发行公司进行下载,然后将文件放在数字放映机上输入密钥进行放映。一般一部数字电影拷贝的容量在400GB左右(含声音)。一般影院工作人员都比较喜欢放映数字拷贝,因为放了就可以不用在旁边管了。而且数字拷贝没有传统胶片拷贝的刮伤、抖动和噪点问题,整体画面质量较高。传统胶片拷贝就是把洗印出来的那种胶卷,把胶片放在传统放映机上将每格画面快速连在一起形成画面,一个胶片拷贝根据影片长度一般都有4、5盘胶卷,放映人员需要在旁边盯住,一盘胶片放完之后就要换旁边的另外一台放映机放映第二盘胶片,依此类推。胶片拷贝虽然可能有抖动和刮伤的问题,但是胶片色彩还原度高,画面色彩较为艳丽,而且有些影片还特意需要胶片的噪点感来为影片制造意境。
『肆』 电影院使用的数字拷贝与大家常下载1080p或蓝光原盘有什
数字拷贝与蓝光(包括1080p)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从分辨率和码流的角度来看,2K数字拷贝在2048x856(2.39:1)格式下大约需要150GB容量,而蓝光则在1920x803(2.39:1)格式下,相同时间长度的文件容量大约为40GB左右。较低的码流意味着丢失更多数据,但以人眼的敏感度为依据,亮度信息不会丢失,而色彩信息则会损失更多。例如,422和420编码形式的使用反映了这种差异。
数字拷贝采用JPEG2000无损压缩标准,不进行帧间压缩,这意味着每秒由24幅单帧图片组成。相比之下,蓝光和1080p采用mpeg4或H264编码,会进行帧间压缩,以减少文件大小。在实际播放中,文件每秒的帧数通常在20-24之间,而JPEG2000解码需要更高配置的硬件,因为它的压缩比较低,算法更复杂,可以达到无损效果。H264编码则可通过软件解码,但丢弃的信息量更多。
核心区别之一在于色域的差异。数字电影拷贝采用10bit位深的P3色域,而蓝光则采用高清电视的8bit位深的Rec709色域。位深的差异意味着对色彩和亮度的精细度有显著影响。P3色域比Rec709色域更广,能提供更丰富、更接近自然世界的色彩和细节。当比较数字拷贝和蓝光播放同一部影片时,使用影院数字放映机和高清电视播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两者在颜色、灰阶过渡和细节呈现上的差异。
此外,分辨率的差异也是重要的因素。数字电影商业院线的最低分辨率是2048x1107,而蓝光为1920x1080。尽管在小屏幕上可能难以察觉这些差异,但在大屏幕上,分辨率的高低对观影体验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数字拷贝与蓝光在分辨率、码流、压缩技术、色域以及标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达到影院级别的观影体验,理论上使用家庭设备播放蓝光可能难以实现。而实际观影体验还受到放映环境的影响。对于收藏者来说,获取数字拷贝并按照标准播放需要相应的设备投资。最终选择取决于个人的观影需求、收藏目的以及对观影体验的期望。
『伍』 数字电影的拷贝格式是怎样的
)图像可以编码成一个分本或多个分本,之后再用数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2)影像必须用12比特的深度量化,保存为JPEG 2000格式,用XYZ彩色空间编码(比如经过伽马校正的CIE色彩空间)。
(3)空间分辨率应该是2048×1080(2K),或者是4096×2160(4K)像素,或者是按照宽高比的
要求,使用信箱格式,得到的合适分辨率。例如,一个2K分辨率的4:3的图像,应该有1440×1080这样的大小而4K分辨率的16:9的图像,应该有3840×2160这样的大小。
(4)4K的图像,应该带有2K图像的副本。
(5)帧速率对于2K的图像必须是24Hz或者48Hz,对于4K的图像,则是24Hz.
(6)数据必须压缩、加密(用AES128加密方案),打包为MXF的容器文件,最终和音频以及其他的元素合并构成数字影院节目包,其大小不应该超过500GB。
(7)图片的像素宽高比必须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