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电影《亲密》
电影《亲密》(Close / The Invisible, 2022)是一个探讨人与人交往界限、朋友间反思的悲剧性故事。影片围绕两名13岁男孩莱奥(Léo)与雷米(Rémi)展开。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关系亲密无间,直到开学后,外界对他们的质疑和误解开始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随着同学对莱奥与雷米关系的质疑,莱奥在内心恐惧的驱使下开始疏远雷米。在两人最需要对方的时候,莱奥不断推开雷米,这种疏远逐渐让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脆弱。导演卢卡斯·德霍特(Lukas Dhont)以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画作《我们两个男孩在一起》为灵感,将片名取自同名画作,同时也借用了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草叶集》中的诗句。
《亲密》不仅仅描述了青少年之间的友情,还深入剖析了社会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片中,没有一个真正的反派角色,发起调侃的男同学仅仅是在闲谈,而莱奥却当真了。成年人的角色在影片中显得较为缺位,少年们被迫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中成长,这种成长过程往往是痛苦且缺乏指导的。
影片通过细节描绘雷米可能患有抑郁症的情况,以及莱奥选择疏远雷米后的雷米情绪变化,最终走向悲剧结局。莱奥的内心挣扎、懊悔和痛苦,以及雷米面对友情的失落与自我封闭,构成了影片的情感核心。导演通过莱奥的行动而非言语,将复杂的情绪融入表演之中,使观众能够深刻地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
电影《亲密》不仅纪念了真挚的友谊,还探讨了在社会刻板印象和外部压力下,青少年如何面对友情与自我认同的冲突。影片中莱奥与雷米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成为了对当前男性恐同文化的深刻反思。《Close》不仅仅意味着“亲密”,也隐含了“关闭”的含义,暗示着敏感的孩子们在压力面前选择封闭自我情感。
导演卢卡斯·德霍特在寻找演员时的偶然相遇,为电影增添了真实感与深度。小男主人公伊登·丹布林(Eden Dambrin)以其纯真无邪的形象,成为了全片的灵魂所在,他的脸部表情和情绪变化精准地传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