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版《活着》与原著《活着》有什么差异
原著小说更结局更无奈心酸,也更厚重。而电影版本比原著结局更显得光明,当然意义也就少了那么一点。
⑵ 电影《活着》与小说《活着》有什么具体差别
小说比电影更悲惨,看这个我都哭了,小说里有庆是因为县长夫人难产大出血然后学校组织去献血,有庆因为被抽血过多死了,唉,小说里凤霞的儿子就是福贵的外孙也死了,吃豆子噎死的,这整个就是个人间惨剧。
⑶ 小说活着与电影的情节的不同
小说里人物都死了只有富贵还活着,电影里富贵、家珍、女婿、外孙都活着;
小说里有庆是因为抽血救春生的妻子,抽血太多死的,电影里是被车撞;
这是主要的不同,其他细节的不同有很多
⑷ 关于电影《活着》,余华的书《活着》和电影《活着》的比较
不仅是这一部电影,绝大多数电影都无法与原著所比较,《活着》小说和电影我都看过,但是就我本人而言还是更倾向于小说,电影毕竟是改编,最多相媲美,却很难去超越……
⑸ 莫言小说的《活着》和电影的哪里不一样
基本剧情差不多,小说更惨,后来老婆和小孙子也都死了,就剩下他自己跟一头牛了
⑹ 电影《活着》与余华小说原著的对比、异同
看书和看电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会,一个是视觉和听觉的行为艺术,一种是纯粹的阅读。阅读和感官是两种完全不等同的理解方式。当然,电影《活着》是因为原著《活着》的名声,你不了解原著,可能期中的某些情节你也不能理解,如果非要把两者混在一起,电影和小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我的理解:电影就是电影,你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情趣,小说就是小说,它是文字的纯艺术,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⑺ 如何评价电影《活着》与小说《活着》的区别
比较原著和电影间的差别:
1.电影省去了小说中“我”的存在。再加之导演对于结尾的更改,所以也就没有了富贵牵着老黄牛消失在黄昏下的经典一幕了。
2.对于有庆和苦根的死法电影也有所更改。原著有庆死于为县长夫人输血过多而死;电影中却是死于偶然:县长的车压过小学的墙,压死了睡在墙下的有庆。(sorry我忘了是不是县长了)原著苦根的死在于富贵心痛孙子,给他吃豆子结果被撑死了;电影中苦根依旧好好的活着,还喂了一群小鸡。
3.电影加入了皮影这一元素。皮影在影片中起到了贯穿前后的作用,仔细分析会发现,富贵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与皮影有关,不多说。
4.电影中富贵说的“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在小说中有没有我给忘了,你们自己去看……
5.原著中富贵是那样的放荡不羁啊,骑着妓女满街跑,但电影中那个,??确定是妓女?好了,
⑻ 论电影《活着》和小说《活着》不同的地方
大情节都一样,但给我的感觉不同。
感觉小说里的主人公,虽然经历了重重磨难,到最后孤家寡人带头牛,却活的很豁达通透,有点跳出红尘之外的感觉。毕竟是社会的大背景在跟他过不去,而非他个人的问题,该做的都做了,他对自身没什么怨言。
电影太强调剧情了,没给我这个感觉,到最后觉得葛优还依旧在世俗圈里,有点装傻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电影不如余华小说。
同样的题材,差不多相同的拍摄年代,我觉得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强过活着,而且霸王别姬电影,跟李碧华的原著比,更完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