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源 > 怛罗斯之战电影哪里看

怛罗斯之战电影哪里看

发布时间:2021-05-22 18:17:20

❶ 历史上真实的怛罗斯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俄罗斯之战没有任何胜者,两方都是失败者,我们应该拒绝战争,渴望和平。

❷ 有没有人知道关于高仙芝怛罗斯之战的纪录片

纪录片没有,书倒是有

❸ 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唐调露元年至开元七年(公元679-719年)期间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胜利。

❹ 为什么不拍一部以怛罗斯之战做背景电影

拍了给谁看?
就算好莱坞,大投资拍摄史诗战争片也是很冒险的事。近些年
雷德利斯科特的 天国王朝
斯通的 亚历山大大帝
还有 特洛伊
都算不错的史诗大片,票房都惨。
国内观众爱看脑残片 小时代 天机富春山图 之类的

❺ 怛罗斯之战的评价

《新唐书》《旧唐书》认为大食攻仙芝于怛罗斯城,《资治通鉴》认为是仙芝在该城与大食遇。这样,我们就有必要知道在大战前,究竟是谁占领着这座城,史书记载,怛城是石国的第二大据点,《新唐书·石国传》“怛罗斯城,石国常分兵以镇之。”这也是高仙芝与大食在此相遇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大食很可能只是答应石国王子派兵驻守怛罗斯城,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怛城不远的撒马尔罕,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据点。
一直觊觎东进的阿拉伯人只是一直碍于唐对此的管辖而迟迟未动手,而此时唐与石国发生冲突,进驻怛城便成了难得的机会。但高仙芝并不知大食的意图,而且我们知道唐在葱岭以西的属国分散部署,一时很难集结,所以一旦大食来攻四镇,很可能会像此前的突骑施一样攻陷安西,为了阻止大食的东进,以攻为守,远征大食对于深谙兵法的高仙芝来说似乎成为最佳手段,刚刚平定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乱的穆斯林大军匆匆南下,恰好与高仙芝大军相遇在怛罗斯河,两军激战五日,由于怛罗斯城守兵与南下穆斯林大军合击唐军,在那里彻底的打败了中国人。关于阿军为何没有乘胜东进,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怛战阿军胜的过于艰难,慑于唐军强大的印象,不愿东进挑起更大的战争。笔者认为上述原因固然存在,但更主要的是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希望有效的梳理并不稳定的内政而奉行的暂时和平外交政策。实际上,此后,突厥人成为阿拉伯人的雇佣兵,并且逐渐灭亡阿拉伯帝国,形成波斯人执政,突厥人掌军,阿拉伯人念经的局面。
高仙芝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骁勇善战,屡出奇兵,为唐朝立下了卓越战功。虽然这位高句丽人学会了中国的兵法,也受到中国的霸道政策的影响,对石国这样的小国背信弃义,大肆杀戮百姓、掠夺财物,为阿拉伯大举进攻提供了口实。怛罗斯城就在安西四镇之疏勒(喀什)和安西四镇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Tokmok),诗仙李白就出生于此)之间,是大唐之领土。但是自从开元年间唐朝主动放弃碎叶城后,唐朝就失去了对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到了718年这一地区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实际管辖地,这在中国史籍上《册府元龟》和《全唐文》中开元年间安、康、俱密(719年)、吐火罗(727年)和石(741年)王所撰的《请讨大食表》文中描述阿拉伯人对各诸国所实行的重税得到见证。因此当时河中地区实际上已经被大食控制,而不是某些网民所说的河中地区对于大食来说也是异土。此时唐朝对河中地区(石国、怛罗斯以西地区)进行的仅仅只是虚无的册封。
但是对怛罗斯之败,高仙芝并不负全部责任:高仙芝屠戮石国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唐廷的指责,可见其行为符合唐廷对西域国家的态度;高仙芝的军队翻越帕米尔高原,劳师袭远,再加上在不熟悉的敌国土地与敌国精锐部队作战,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受内外夹击而溃败,显示出这位高句丽族将领的军事才能。
唐朝并未因怛罗斯之战而丢失西域(安西、北庭),约公元790年以后,唐朝才失去西域(安西、北庭)。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西域唐军迅速恢复,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直到安史之乱才停止。
754年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到了极盛。
近些年,有学者已经考证,怛罗斯战前,造纸术已从唐属国拔汗那的首府浩罕和平传入中亚撒马尔罕。
唐朝最后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怛罗斯之败,而是安史之乱。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

❻ 谁知道历史上的怛罗斯之战

这是一场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却在中国史上被有意忽略的战役;

这是中世纪前期两大帝国之间的巅峰对决;

1200多年前,3万中国军队深入西域,和17万阿拉伯大军展开厮杀;

纵横东亚百余年的唐朝铁军,在这里最后一次展现它的雄姿;

此战之后,整个中亚的历史进程被彻底改变……

这,就是怛罗斯之战。

一、背景:

公元6到8世纪,是西欧人眼中的“黑暗时代”。然而西欧之外的世界此时并不“黑暗”,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创造着自己的文明传奇。除去固守东南欧和近东的拜占庭,便是本文的两个主角——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是李隆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唐玄宗的一代传奇天子。在他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也进行了多次的对外用兵。尽管此时他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种种危机,但大唐至少在目前还是大唐,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

其实中国尤其是汉民族是极少侵略性的,所谓的“扩张”多是首先因为不堪“蛮夷”骚扰,出于稳定边疆、以绝后患的目的才大举兴兵。对农耕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蛮荒之地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秦汉如此,唐朝也是如此。唐朝经营西域,也是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保证西北边陲的安宁。太宗年间,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中国所灭,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或归顺唐朝、或被剿平。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镇——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安西都护府座落在龟兹镇。尽管有史学家认为安西都护府辖境不能算唐帝国的正式领土,而且西南方向的吐蕃也于7世纪后半叶开始兴起,使唐朝的西域霸权几度险些丧失,但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这一带始终处于中华文化圈之内。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统哈里发以来,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极力量。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垂涎中国的富庶,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跨过中国的国界。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与吐蕃联军和唐朝进行了第一次冲突,攻打唐属国拔汗那,被唐军击败。在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又一次战争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再加上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与吐蕃大打出手,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粟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西域诸国原本大多信奉佛教、袄教等或自己的传统宗教,对伊斯兰文化的东侵感到不安,更畏惧凶悍的穆斯林战士,于是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因此不要以为这一时期唐军在西域都是孤军奋战)。

二、起因:

在这个西域风云变幻的时期,一代名将高仙芝登场了。
高仙芝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史载其“善骑射,骁勇果敢”,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与其父班秩相同。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在“胡气弥漫”、开放性和包容性空前的唐代,一个“异族”受到如此重用并不奇怪,当时手握雄兵的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也都是胡人。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于天宝六年(747)被玄宗任命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史。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几乎同一时期,阿拉伯国内发生革命,750年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干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在经唐廷允许后领兵征讨。唐军一到,石国便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派人与之约和,但不久之后即违背承诺,趁其不备出兵掩袭,攻占石国城池。唐军不但俘虏了石国国王,而且捋走男丁,屠杀老人、妇女和儿童,大肆掠夺财物。高仙芝在此时表现出了贪婪残忍的一面,许多战利品都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然而悲剧的命运离他也不远了。

在唐军围攻石国时,石国王子侥幸逃脱,并向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求救。后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来的借口,联合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所有属国,准备派大军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得到情报后,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鉴于当时唐帝国在西域的影响,有许多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参加大唐军队。其实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三、实力对比:
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而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堪称倾巢出动,说明这次高仙芝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确有准备。唐军虽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行军速度较快。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有的估计为17万。在兵力上,阿拉伯联军占据了绝对优势。

唐代时,中国军队无论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陌刀(一种双刃的长柄大刀)、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接着是步、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陌刀的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肉搏时威力不减,李嗣业便是一员善使陌刀的猛将。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和横刀。唐代改进了冶炼技术,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铁制战刀更加锋锐。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轻,但防御力却有所提升。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唐军的抛射兵器——弩,中国的弩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独步天下,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完善,其射程与威力远非寻常弓箭可比。为了弥补弩射速低的缺点,秦汉以来的军阵中一直是弓弩兼有。
相比之下,阿拉伯的唯一优势在于骑兵,阿拉伯马乃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马种,呼罗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处,当地战士性情剽悍,骑术精熟,再加上不亚于阿拉伯本土战士的宗教狂热,其素质在全国也堪称精锐。阿拉伯骑兵主要是轻骑,虽然盔甲较差,但保证了机动性。其武器包括弓箭、长矛、剑等,以及锋利无比且适于马上作战的阿拉伯短弯刀。其他兵力虽是杂牌军,装备和组织上要差一些,但西域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唐军劳师以袭远,从安西深入七百余里,其实已经在阿拉伯的地盘上作战,在补给、情报等方面都不占优势。

四、战役过程:
天宝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事后的许多历史研究者和军事家对此感到困惑,高仙芝的数万中国军队是如何在面临高原缺氧、且几乎没有补给可能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时间长达2个多月)?而这样一支理应疲惫不堪的军团还能在达到目的地后与拥有地利人和、数量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军队作战,这本身已经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附近展开了决战。由于唐军将士极其英勇善战,加上强弓硬弩的技术优势,高仙芝曾经占得上风,阿拉伯联军先后7次进攻均被唐军步、骑兵压制住。阿拉伯军队一味依赖轻骑兵突击的弱点再次暴露无疑:这种战术在训练有素、阵形整齐的敌人面前很难凑效,19年前他们在欧洲的图尔之战中正是败在了坚守阵地的法兰克人手下,停止了对西方的扩张。但这次由于阿拉伯联军兵力实在太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持续了五天,双方仍是不分胜负。然而就在两军相持不下的重要时刻,形势发生突变。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战中,葛逻禄部雇佣兵见势不妙突然叛变(事后有人认为是被阿拉伯人买通的结果),这成为战役的转折点。叛军从背后包围了唐军步兵,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唐军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援,阵脚顿时大乱。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息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身还。但唐军也重创了阿拉伯部队,杀敌7万余人。慑于唐军所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五、尾声:
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也许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

高仙芝败退后,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这位虽有过错但始终对唐室忠心耿耿的将领。此后唐朝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状态,再未重现昔日辉煌,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

高仙芝对手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各部由此叛变,呼罗珊地区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从此再未试图染指中国。

六、评价:

高仙芝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骁勇善战,屡出奇兵,为唐朝立下了卓越战功。然而,(正如一些网友所说)这位高丽人学会了中国的兵法,却没学会中国的王道。他在屡次获胜之后滋长了骄躁自满的情绪,对石国这样的小国背信弃义,还大肆杀戮百姓、掠夺财物,在当地很不得人心,并为阿拉伯大举进攻提供了口实。对怛罗斯之败,高仙芝应负主要责任。

在整场战役中,唐军劳师袭远,面对数量6倍于己的敌人而不处下风,终因雇佣军反叛,受内外夹击而溃败,仍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仅就战术而言,说是一场光荣的失败毫不过分。

怛罗斯之战过后,唐朝在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尽失,许多自汉代以来就已载入中国史籍的古国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中国版图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华夏文明从此退出中亚,这一地区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直到今天。令中国人聊以自慰的是,阿拉伯人俘获了一些会造纸术的中国士兵,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关于唐朝最后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应该说并不是因为怛罗斯之败,而是因为安史之乱。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于怛罗斯之战是中国军队主动侵略在先,结果又是大败,说起来可能不太光彩,于是在大部分中国史书中语焉不详,更没被收入历史课本,导致知名度不高)

❼ 怛罗斯之战真实还原是怎么样的

天宝十年四月(751)高仙芝(高句丽人)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城中已经有阿拉伯军数千人抢先驻守,唐军只好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据阿拉伯史书《创世与历史》记载,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不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1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可能还包含艾布·穆斯林的一部分部队,你让这个地位和李嗣业地位相当的人物统领15万大军,想一下都觉得荒唐),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附近展开了决战。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叛变,唐军阵脚顿时大乱。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身还。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保住中亚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
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也许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 高仙芝败退后,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此后唐朝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状态,再未重现昔日辉煌,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 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国力严重消耗,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与此同时,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

❽ 怛罗斯之战的真实情况

唐军的战斗人员不可能超过30000人,这倒是事实,高仙芝的安西都护府能绝对统领的兵力才24000人,而“九载,讨石国,其王车鼻施约降,仙芝为俘献阙下,斩之,由是西域不服”,西域诸国都不服了,怎么可能真心帮助。杜环的说法应当是包括了随军工匠、民夫。有人说高仙芝在安西都护府养了两万私兵,又说少数民族盟军3万,这是为了凑杜环7万人的说法。请想一想,鲜于仲通惨败南诏之时,杨国忠是怎么帮他补充兵员收拾烂摊子的?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靠的是抓壮丁。那高仙芝养2W私兵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食的兵力不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中亚联军,但是我个人认为大食兵力没有十七万,战死的也没有七万。

这场战争有文化扩张、相互碰撞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统治者炫耀武功,奸相边将以下贼上,为了高官厚禄,挑起边事,祸乱一方。杜甫的《后出塞五首》中有这么一句“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说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天宝初年,哥舒翰攻石堡城;天宝十年,鲜于仲通在剑南,安禄山在东北,以及高仙芝大败,都是唐将无事生非,炫耀武功招致大败。

探讨一个战争的性质,要放到一个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有人说怛罗斯之战是争夺势力范围的必然产物,把高美化成一个先发制人、开疆拓土的英雄;还说高攻杀石国是兵不厌诈。我看没有任何道理。别的不用多说,这样做的效果极差,“智取”石国,丧失人心;远征怛罗斯,遭到惨败,直接导致中原文化在西域的影响力丧失。高仙芝的行为只是他邀功请赏手段,是唐玄宗追求武功的恶果,是玄宗朝破化边境安宁的侵略战争的一个部分。

高仙芝背信弃义,贪图财宝,袭杀石国,导致唐朝在中亚地区人心尽失;尝到了甜头,又继续扩张,劳师远征,主动攻击他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7万人,带了那么多非战斗人员,他不是先发制人的防御战,而是处心积虑的侵略战)最终遭敌优势兵力围歼。

❾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葱岭以西、接近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

阅读全文

与怛罗斯之战电影哪里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s3如何播放蓝光电影 浏览:750
ppt怎么做成电影效果视频软件 浏览:731
英语最好看的电影 浏览:694
新上电影公牛什么 浏览:290
哪些电影中接吻甜蜜瞬间 浏览:972
济南万象城电影院怎么进 浏览:1
桔子电影网伦理片免费 浏览:785
萝莉恐怖电影有哪些 浏览:335
过年宅家好看的电影 浏览:11
今年最受欢迎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40
穿普拉达的女王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 浏览:646
有淘淘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799
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有多少 浏览:497
有没有啥电视剧好看的电影好看 浏览:175
今年好看的大陆电影排行榜 浏览:278
电影军号免费观看 浏览:125
白狮电影免费看 浏览:911
支付宝电影票如何团购 浏览:984
赵嘉良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高希希导演了哪些电影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