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在哪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Ltd.),由麦嘉、黄百鸣、凳毁石天创办于1980年9月,它隶属于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由一个地产财团茄粗银“九龙建业”支持。该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颤宴影片是《滑稽时代》(吴宇森导演)。目前已经结业,最后一部电影为《蛮荒的童话》(1991,卢坚导演)。
② 电影的标志
以香港电影标志,举例子如下。
1982年电影进入现代化,标志就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诞生。
我对香港电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段的电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视野中。
最早进入我视野中的香港电影是成龙的功夫喜剧,《A计划》、《警察故事》、《飞鹰行动》等等。之后陆续还有《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喋血双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枭雄片。
这些电影几乎就是我最早对于电影的认识,算得上是启蒙意义,而即便今时今日这些电影仍旧能够吸引到我。
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不断反思一个问题,香港电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结论是,原因有两个:
一、香港电影绝少取材文学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编自漫画),电影剧本都是原创;
二、剧本很多时候都是现拍现写(即是香港人称的「飞纸仔」),有时甚至无剧本拍摄(不仅仅王家卫如此)。
《阿飞正传》(1990)
这在全世界的电影业中都是罕见的,好莱坞、日本、欧洲都不可能有这种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是如此为之(正是要以此与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法国旧电影传统决裂)。
电影之于文学作品,它首先是一种感知,观众是先从影像中产生感知,产生快感(有强弱之分),然后才会产生认知,继而形成一种意义。
换言之,它是从感知到表意的一个过程。文学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从文字符号中产生一种表意系统,然后才会慢慢产生一种感知。
再简单点说,电影是快感在先,意义在后。无有快感,毋论意义。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无论有多么复杂的表意,但首先他们都会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极端的《假面》《蚀》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对真理性问题(终极表意)始终纠结不放的戈达尔,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识形态显露的电影中,都会有最强烈的感知表达方式。
香港电影即是因为这种绝对「原创」的剧本写作法以及各种阴差阳错(电影工业机制、历史缘由、文化传统、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构造等)的原因,准确的把握到了这种电影的特质。
一切以创造感知为第一要义,这在哪怕最小众、最文艺的艺术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电影对于文学/文字符号的决绝放弃,造就了影像表达系统的无限丰富性。
香港电影的类型也是完全依据感知与快感出发,我印象中最深刻最历久弥新的香港电影类型──英雄片、赌片、三级片(包括情色风月、施虐残暴两种)、鬼片──都是将感知,将生产快感放在第一位,将意义留在其后。
③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的简介
该公司出品电影中,包括创香港电影最高卖座纪录的《最佳拍档》。它拍摄的影片绝大多数是喜剧,其中卖座超过千万港元的还有《鬼马智多星》和《我爱夜来香》以及“开心鬼”系列片(《开心鬼》﹑《开心鬼放暑假》、《开心鬼撞鬼》)、《千里救差婆》等,它在台湾设立了分支机构,拍摄了影片《搭错车》﹑《台上台下》﹑《带剑的小孩》﹑《海滩的一天》和《孤恋花》等。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有关剧本的通过﹑影片制作路线﹑制作方法及技巧等,都由一个7人组成的最高决策小组决定。这个决策小组非常注意影片的娱乐性和票房价值﹐对各地观众、各种观众的口味以及市场需要颇有研究,并且善于改编卖座率高的西方影片,特别重视宣传和推销。但由于偏重当地口味,虽然卖座较高,尚不能打入世界上其他较为重要的电影市场。
1981年-1990年代中影城电影(香港)有限公司 72% (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 51%,麦嘉 49%) 石天 19% 黄百鸣 9% 1990年代中至今九龙建业有限公司 100%
④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的概况
新艺城”是香港电影冲唤液的一个传奇,从1980到1990年,整整火了十年,鼎盛时期曾逼得势如水火的老牌寡头邵氏和嘉禾联手对抗新艺城。比如1982年嘉禾的《奇门遁甲》和《八彩林亚珍》就破例同时安排在嘉禾与邵氏两大院线公映,可惜票房仍不及链氏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和《难兄难弟》,并且吴宇森亦因执导的《八彩林亚珍》票房惨败,而被嘉禾一怒之下与他解约,但新艺城马上就将吴宇森拉拢过来了。 说起来,当年“新艺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居功至伟,由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组成的七人创作小组,碰撞出不少火花,新艺城前期的经典之作几乎都是他们群策群力的结果。七人小组的成员各有所长。麦嘉上大学时主修电子工程,后来做工程师时,又去纽约大学专门学习电影制作,在美国曾以副导演的身份参加过三部枪战片的拍摄。在《最佳拍档》系列中,利用自己学过电子工程的长处,他熟练地将高空飞车、电子武器等特技融入电影创作。石天是喜剧演员,喜欢从演员的角度审看剧本。黄百鸣曾是话剧的发烧友,对戏剧颇有心得,擅长编剧,新艺城的许多剧本都由他操刀。徐克是一个集导、编、演等能力于一身的将才,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一部电散物影。曾志伟喜欢玩而见多识广,对香港和台湾草根阶层的审美趣味了然于心。泰迪罗宾来自音乐界,且导、演俱佳。可惜集体创作虽然优势明显,却很难持久,据曾志伟说,这七位主导不久便因钱多钱少问题,闹起纷争,他自己则退出七人小组,远走台湾拍戏,后来被洪金宝招回帮他搞“宝禾”。因此《最佳拍档》前两集由曾志伟执导,到第三集,导演则换了徐克。而拍完《女皇密令》后,徐克也开始不满三巨头坚持只拍喜剧的创作思路,本来萌生退意,却被“金公主”盛情挽留,并帮助他成立“电影工作室”,虽然仍旧挂着“新艺城”招牌,却能跨过三巨头,直接与雷老板对话,并且票房分红徐克也直接从“金公主”领取,与“新艺城”无关。
《最佳拍档》拍到第三集后,石天要求另拍新戏,由他自己主演,占据春节贺岁档期。尽管黄百鸣认为还是接着拍“最佳拍档”续集保险一些,但最终未能阻挠石天拍了《恭喜发财》,结果该片在贺岁争霸战中首次输给了嘉禾的《夏日福星》,票房收入最终亦仅列当年度的第六位,将”最佳拍档“连续三年的票房冠军宝座恭手相让。新艺城尝此教训,决定再拍《最佳拍当》第四集,但当时七人创作小组已经名存实亡,麦嘉便起意挖掘新人,找林岭东拍第四集《千里救差婆》。该片由麦嘉领着自己的一干班底全盘搞掂,石天、黄百鸣基本没有参与,票房亦有不俗成绩。
80年代后期,新艺城三巨头各自为战,麦嘉重用林岭东,拍起“风云”系列,暴力写实片的大卖让麦嘉眉开眼笑。黄百鸣搞起家庭贺岁喜剧,也是大受欢迎。惟有石天,自己搞了个创作小组,拍起《八宝奇兵》等片皆遭惨败,于是萌生退意,至90年代初期,“新艺城”终于解体......
⑤ 新艺城这个电影公司是谁开的现在还在不在
那是1973年,麦嘉二十九岁。那时候的香港影坛全然是邵氏与嘉禾的天下,李小龙刚刚去世,功夫片方兴未艾,粤语电影全面复兴。麦嘉先后与吴耀汉、黎应就、洪金宝、刘家荣、石天、黄百鸣等几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影人成立了先锋电影公司、嘉宝电影公司、奋斗电影公司等,出品了一些创意独特的低成本电影,成绩尚算不错。1980年,奋斗电影公司得到金公主院线老板雷觉坤的赏识,加盟金公主并改名为“新艺城电影公司”,麦嘉、石天和黄百鸣三个老板带着两个伙计住进了面积不到一千呎的新办公室。当时连他们自己也不曾想过,就在这间办公室里,新艺城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崭新时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香港影业衰落,海外市场迅速萎缩,麦嘉、石天、黄百鸣等人的创作理念也发生分歧,各自分道扬镳,新艺城于1991年宣告关闭。
⑥ 亲历者讲香港电影的那些人与事:李小龙、邵逸夫、蔡澜和邹文怀
日本著名电影摄影师西本正,曾化名“贺兰山”,在香港邵氏、嘉禾公司工作多年,是李小龙的电影《猛龙过江》的摄影师,他见证了香港电影最充满传奇的那一段 历史 ,听他讲述关于李小龙、邵逸夫,蔡澜和邹文怀的那些传奇故事。
——您从邵氏辞职是哪一年?
西本:是1969年。在岛耕二来之前不久。
——Golden Harvest(嘉禾电影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在次年的1970年。那是邹文怀从邵氏独立之后创立的。
西本:这里面有着不少故事呢。邹文怀原先是在邵逸夫手下负责着宣传以及被权宜地委以制片工作,差不多相当于日本的制作部长。然后呢,这其中又有许多内情,总之有一天,邵逸夫突然带来了一个女人做制片会计。不是他老婆,是小三。这对邹文怀来说当然并不好玩。由于会计财务这块被别人抓在了手里,他就没法随心所欲地做事了。这些嘛,我都是从当地人那儿听来的。
方逸华这个女人,她实际上就成了邵逸夫的总制片人。邹文怀忍了半年左右,就愤怒地辞职了。然后就开了家独立制片公司。
这个女人以前是在夜总会唱歌的。我以前就常去喝酒,还把她叫到桌前一起喝喝什么的。所以她也认识我,对她来说,她肯定会讨厌知道她以前底细的人的啦(笑)。不过她脑子确实很好,很能干,到底不是傻子。她在很多方面都有功劳,制作费的筹措也做得相当好。但是,她在周围带来了自己的团队,尽是些看起来像是年轻新手的男孩子女孩子,都按她自己的想法来运作。这种做法不久就招来了反作用。片子渐渐变得越来越无聊、糟糕、不卖座。而邵逸夫同时又是电视台的老板,也逐渐开始大力往那边发展。电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拍了也成不了大气候,倒不如直接买。如此做法,连发行公司也缩小规模了。
——实际上,1987年邵氏就停止了制作,现在(1990年)是邹文怀的嘉禾的天下了。
西本:当然了,现在嘉禾是老大哥。除此之外,还有两家大公司。其中之一是新艺城电影公司,英文名是“Cinema City”。他们还没有很大的正规的摄影棚,貌似是在哪个工厂大楼里搞着。新艺城是九龙巴士的老板出的钱,所以资本很大。而另一家,是珠宝连锁店的年轻老板【注:应为潘迪生】在经营的德宝电影公司。他们每年拍一定部数的电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独立制片公司,就是筹集资本开了公司,然后拍电影的程度,没有像邵氏那样的大公司了。就连嘉禾的摄影棚,说是有三个,其实也是两个。一个是很小的地方,是用来拍电视广告的,所以其实只有两个。邵氏以前可是有十几个大的,放弃制作真是太可惜了。
——您有没有听到现在有什么很受欢迎的明星呢?
西本:嗯,有听到,不过我现在也已经离开电影了,不太看了。后来有看看电视,知道有周润发什么的。
——他在日本也很红,《英雄本色》(吴宇森导演,1986)以后可相当有人气。
言归正传,1970年邹文怀独立的时候,邵逸夫就跟他打官司。邹文怀独立后拍的一部作品的版权,实际上是归邵所有的,在这件事上,因版权问题而闹上了。最初是香港的法院判邹文怀胜了。但是第二次的结果则是邵逸夫获胜。邹文怀和我一起去意大利的时候,他因为又向英国的最高法庭提起了诉讼,所以中途要离开,就跟我说之后会有代替他的人来做事,让我多多关照,就去了伦敦。结果好象是邹文怀获胜了。哎,反正邵逸夫跟邹文怀就是水火不容。不过现在在电影上,是邹文怀这边势力强,所槐肢漏以手握发行网的邵逸夫也得去要发行作品什么的。
邵氏因邹文怀的独立而乱糟糟的时候,正好蔡澜从驻日代表那边回这边的厂里来了。于是他就做了邹文怀辞职后的制片负责人。他的父亲可是邵氏的新加坡发行公司的董事呢。因为蔡澜是他儿子,所以邵逸夫很关照他,铅烂很喜欢他。做邵氏的制片负责人的时候,他大概是29岁左右吧。
我想这正好是个好时机,于是就去找他了,求他说:“蔡澜啊,我有些话想跟你说。我现在也该要好好打算打算了,我想自己独立出来干,所以想从公司辞职。所以请你帮我跟邵逸夫先生说说吧。”他随即答道:“好,西本先生,没问题。”就去跟邵逸夫说了,第一个饥基礼拜就同意了。邵逸夫说,虽然合同还没到期,但你都那么说了,让你辞职也无妨,如果有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再回来。于是我就辞了职,1969年开了自己的公司。
我跟蔡澜的渊源还挺有趣的。邵氏有个叫“南国剧团”的学校,有名的演员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其校长在我拍1960年的《杨贵妃》时,以演员的身份出演过。他以前在上海时也做过导演,现在已经去世了,是个非常温文尔雅的人,很喜欢我。有一天,他跟我说:“西本先生,我有个亲戚的朋友要去日本读书,请你教教他吧。”介绍的人,就是刚从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的蔡澜。于是我指导了他不少东西,去机场时,跟他说:“我认识在日大【日本大学】做教授的碧川道夫先生,给你介绍了,你见到他以后就说我的名字。”然后,我跟有名的电影评论家登川直树也挺熟的,所以也让他去打招呼。他因为完全不会日语,所以我是用中文说的,然后写了字,用我的车送他去了香港机场。
后来大概过了三年,我对邵逸夫说,香港电影应该多学学日本电影的做法,不能模仿美国电影,那是我的想法。于是邵逸夫就说:“那么西本先生,你能带大家去趟日本吗?要花多少钱,请给个预算。”我很快就做出了预算,大概是七百万,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呢。于是我就带着大家去考察日本电影了。我带了十几个各部门的代表到处走,学习日本电影。先是去松竹看电影,接着又去了东映、东宝的摄影所学习。
当时我们到日本时,邵氏的驻日代表就是蔡澜,前面的日本人都辞掉了。他那边喊“哇,西本先生!”,我也叫“哇,蔡先生!”。蔡澜提出去吃饭,我们就去吃午饭了,那时候他的日语已经讲得很流利了。他说,“西本先生,我们去吃美味的鳗鱼盖饭吧”,我很惊讶,都不知道我们俩谁是日本人了,我感觉我自己倒成了完全不会日语的人了(笑)。于是我们意气相投,他带我去了家他很熟的酒吧还是什么的地方,通宵喝到凌晨四点左右。
——蔡澜后来去了嘉禾。
西本:现在就在嘉禾。这其中的缘由是这样的。他先是从邵氏辞职,进了一家搞电视的公司。接着又转去了一家我觉得应该是香港的资本家集团的,搞收购旅行社、收购酒店之类,势头很强劲的大公司。甚至有传言说其后台是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搞得热火朝天的。总之他们是开了出租车公司、开了观光巴士公司,还收购不动产,酒店也全收购了。不知道到底谁是后台呢。后来他们也开了电影公司,还传言说要收购邵氏什么的,蔡澜自然被拉来做负责人了。我还去蔡澜那儿拜访过呢,他说没白辛苦,当时他是制片负责人的要职。后来那家公司就倒了,破产了,七零八落了,现在经营者还在打官司。好像是从马来西亚银行里借了钱,后来事业扩展得过大,最后爆炸了,破产了。后来过了不久,蔡澜就去了嘉禾。
我倒是一直觉得他去嘉禾是理所当然的。我之前就零零星星有听到过这样的传言了,不过因为公然跟邵逸夫对立总归不太好,所以邹文怀也一直在等着吧。因为蔡澜他从华侨的血统来看的话,跟邹文怀一样,都是潮州人。曼谷啊、泰国啊、新加坡啊这些地方,潮州人很多。是广东省的潮州这个地方,他们在海外发展得很好。因为邹文怀和蔡澜都是潮州人,所以肯定合得来。所以创业时的邹文怀,也是接受了泰国的潮州财阀的资本援助才开始的。反过来,作为资本家来说,他也抓住了邹文怀这个好苗子。从李小龙那儿势头一下子起来了。
——您之后就一直是独立的了。
西本:后来又来找过我两回吧,但是我因为自己的公司已经开始拍广告了,搞得很忙,所以没回邵氏。就在我都快忘了的时候,邹文怀给我来电话了。说有事要跟我商量,约了在香港岛见面。见面后他问我:“您知道李小龙吗?”,我说知道啊,于是他就说:“其实,这次的作品是他自导自演,所以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希望让您来做摄影师。”
——是《猛龙过江》(1973)吗?
西本:是的。
——您以前有跟李小龙共事过吗?
西本:没有,那是第一次。李小龙在嘉禾的第一部是《唐山大兄》(1971),接着是《精武门》(1972),两部的导演都是罗维,都卖得很好。李小龙最初是向邵氏兜售自己的。听很多人说,他以前的老朋友一开始把他带到邵氏,当时邵逸夫的小三【方逸华】是总负责人吧,说是嫌要价高就拒绝了他,说五千美金太贵了。于是接着又去了邹文怀那里,邹文怀是个很大度的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结果拍了第一部以后大卖。那时候邵氏肯定后悔死了吧(笑)。
李小龙的父亲也是功夫老师,叫李海泉,是个粤剧界很有名的演员,也演粤语电影。李小龙小时候也以童星身份演过电影,演得很不错哦,胜过主角了,真的很棒,很有资质。我有看过几部,都是有名的粤语电影。他完全不会讲国语,只讲粤语或是英语。他在《雷雨》(吴回导演,1957年)这部根据中国著名小说【应为剧本】改编的影片里演过两兄弟中的弟弟,那是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演得非常不错。后来,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1958年,他去了美国,好像是母亲在那边还是什么的。
——后来就演美国的电视电影之类的。
西本:他那时有个空手道武馆。然后1971年时回到香港,演了嘉禾的功夫片。李小龙掀起了香港动作片的热潮,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就是鼻祖。李小龙大受欢迎以后,各家公司都争相开始拍起动作片来了。以前虽然也有使用功夫,或者说格斗技巧的动作片,但并不叫功夫片,算是武侠片那样的东西吧,在香港,干武行也维持不了生计。
就像我之前说的,从顺序上,是黄梅调电影先横空出世,大概五年左右的周期。五年后,这次就轮到武侠片了。看过日本的《丹下左膳》、《木枯纹次郎》、《座头市》之类的那样的电影,便推出与之相似的片子,完完全全模仿照搬着拍出武侠片来就能大卖。其中,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和《龙门客栈》开创了其决定性的潮流。然后当时也拍了很多模仿《姿三四郎》的电影,这卖得很好。
——我听蔡澜说,尤其是竹胁无我主演的《姿三四郎》(渡边邦男导演,1970年),在这边大卖。
西本:那个时代,使用在邵氏拍的空手道之类的片子,全都是在模仿《姿三四郎》,很受欢迎。
——本来,就有来源于京剧等中国传统曲艺的,或许可以将其称之为“武艺”的这种技能,所以一旦到了电影中,也是动作戏要厉害得多,因此热潮也来得快。您把日活的动作片导演们叫来香港,也刺激了那股动作片热潮。
西本:嗯,是的。很受欢迎,持续了有五年左右呢。在其顶峰的最后,李小龙出来,一下子又热起来了。
——李小龙最早的两部片子,摄影师不是您啊。
西本:那不是我。是台湾来的摄影师拍的。导演也是嘉禾的导演罗维。
《猛龙过江》因为是李小龙本人导演,所以由我做了摄影师。不过,他们来问我的时候,我那时已经在做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了,不是我自己想去就能去的喽。老板要是干起了电影的活儿,公司就没人管啦(笑)。我不能到别处去做摄影师。所以,我本也是已经有放弃的意思的。但是想想,把我去做摄影师酬劳的一半给公司,不就行了嘛。这也是因为邹文怀全盘答应了我提出的条件,我说什么他都同意。
最初的条件是“西本先生,您只拍罗马的外景,可以吗?”我回答说,“那样的话,那就干吧。”我想,去罗马拍外景的话,我也没去过罗马,又可以欧洲旅行,还有钱拿,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么(笑),就答应了。于是好象是第三天吧,就已经出发去罗马了,是我跟李小龙,还有邹文怀三人。然后,工作人员和演员都在当地筹措。
他们让我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做怎么做。酒店我们三个也是住很好的地方。然后虽说最初我兼做选景,不过其实就是邹文怀、李小龙跟我三个人观光啦(笑)。我们坐车跑到佛罗伦萨之类的地方,就连根本不会拍的地方,也转悠了不少(笑)。
在佛罗伦萨,我们去逛了皮革店,李小龙和邹文怀都在给老婆买皮鞋什么的。他们两个那时候都已经有卡了,全部都是用签名的。他们还叫我也买,但我可没卡,也没带那么多钱。于是邹文怀就说:“西本先生,您别客气,尽管买吧。要是没钱,我给您垫着。”所以我也买了很多东西,全部都是邹文怀替我付的。说是回去以后再还就行了,但是回去以后也没来催我,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其实就等于是送我的。总之,我就是可以那么得随心所欲。
不过呢,原本是定好我拍完罗马的外景就结束了,结果没走成。为什么呢?因为在罗马的洗印厂看样片时,我起初还以为是另一部电影,觉得拍得特别漂亮,色彩特别好,佩服不已,结果那些是我自己拍的东西(笑)。于是李小龙就不肯放我走了。
这部片子是用Techniscope拍的。所谓Techniscope,是使用普通的35毫米胶片,将每帧胶片以上下二等分的一半尺寸来拍摄的方式,上映的时候,它是经过CinemaScope技术变形放大的,所以最初没有被观众察觉出来。这个一半尺寸的胶片,在洗印时已经更改为CinemaScope的底片格式了。【注:普通CinemaScope格式,是用变形镜头拍摄的宽银幕,拍出来是压扁的,放映时再拉回去。而TechniScope拍出来是平的,要正常放映必须在做拷贝的时候压一下,此后由CinemaScope放映工艺放映】。我看着那些东西,觉得真漂亮,觉得这跟日本的洗印所没两样啊。
——Techniscope是罗马的Technicolor公司于1963年开发的方法。所以,这是用了原产地最高技术的漂亮无比的拷贝啊。Techniscope也是西本先生您在香港电影中首先使用的吧?
西本:我是第一个。是邹文怀在罗马外景的时候,我说要不要用Techniscope来拍的,我的想法是,从胶片节约的角度来讲,Techniscope也更好一点吧。本来作为香港电影,赴海外拍外景这就是第一次,虽说在日本拍外景什么的以前也是有过的。所以,作为嘉禾来说,第一次赴海外拍外景,用Techniscope这一新技术对宣传来说也更好吧。因为他们跟我说,“胶片的问题不用担心,只要能让您满意,就尽管用吧。”所以我说既然这样,就用Techniscope试试吧。
——为什么会想到要在《猛龙过江》里用Techniscope呢?
西本:那个啊,是我看了意大利电影《昨日、今日、明日》,觉得很好。那片是Techniscope。
——是1963年,维托里奥·德·西卡导演的集锦喜剧片啊,索菲娅·罗兰与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合演的。
西本:嗯。我觉得好漂亮,就去翻了下摄影技术协会的杂志什么的,原来是Techniscope。然后,我一开始在嘉禾说起Techniscope的事情时,他们说,在香港没必要节约胶片。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一贯的主张不是在这一点上。所谓Techniscope,确实胶片只需要一半就够了,但我觉得它好的并不是这一点,首先是它的照明需求少。CinemaScope无论如何都需要大量的照明。而如果是Techniscope的话,用跟标准差不多的灯光就可以了。然后,它还可以使用超广角镜头。CinemaScope的广角是40毫米,但是Techniscope的话,就可以用28、25,以至20毫米以下,跟标准一样的镜头了。
所谓Techniscope,就像我之前说的,只需少量照明就可以了,移动摄影什么的也一样。跟我一起干活的意大利灯光师是出了名的手脚快,他跟我一样英语很蹩脚,所以反过来倒能听的懂我说的英语。交谈中,我说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跟美国打过仗,结果他说我也是(笑)。日意同盟(笑)。真是意气相投啊。他做灯光师的直觉很好,很有悟性。,
——我以前不知道《猛龙过江》是Techniscope。
西本:我永远也忘不了最初在罗马的洗印厂看样片时的情景。到放映室时,他们说现在在放美国片的样片,很快就结束了,让先进去,我就进去了。进去一看,哇,不愧是美国的外景队,拍得真漂亮,美国片到底是漂亮啊。就一直这么看下去,没多久,突然发现原来这就是我拍的嘛(笑)。结束后,李小龙站起来,紧紧抱住了我,说:“西本先生,太感谢你了!”不过就我而言,我其实本是因为没来过罗马,兼当观光才来的(笑)。
但是,影片完成后试映的时候,又出问题了。我们都是在意大利看过样片的对吧?但是在嘉禾看刚洗印出来的版本时,发现颜色不好。李小龙因为在意大利看过证据,当然也觉得不好。于是,在去跟洗印厂的人商量的时候,李小龙说道:“西本先生,我就坐在你旁边,所以要是眼看谈不拢,就请你轻轻捅我脚一下。那样的话,我就全部到日本洗印。”因为是他跟嘉禾的合作,所以他有决定权。
但是,对方可是邹文怀啊。而且,洗印厂的厂长也是住在我宿舍隔壁的,人非常好。大家都是我的朋友,尽管如此,却要因为我的一己之见而把几百个拷贝烧掉,这我实在是做不出来。也不能不给那人面子。真要让我说的话,我是很生气,想狠狠踹李小龙的脚。可是踹脚这事我毕竟没有做出来(笑)。然后,李小龙是发火了,说不该这么亮的。如果好好按意大利的方式洗印的话,是不会这样的。对方也说了马上重洗。说我们知道了,会重洗出更好效果之类的话。后来我们又一起去看了第二次。算是大致改过了(笑)。
我跟李小龙的合作,第一部就是这部去罗马的《猛龙过江》,是他导演的。第二部是《死亡 游戏 》(1973~1978)。《死亡 游戏 》我拍了大概三分之一左右的时候,美国那边来谈合拍片了。那是在日本第一部上映的片子,《龙争虎斗》(Robert Clouse导演,1973)。那其实是李小龙最后的片子哦,比《死亡 游戏 》还晚。
——在日本,是最后的作品《龙争虎斗》最先上映的,掀起李小龙热潮,然后才逐部上映的。所以比它先拍的《猛龙过江》的日本片名是《最後のブルース・リードラゴンへの道【注:意为“最后的李小龙:龙之道”】》。接着是遗作《死亡 游戏 》上映。
西本:因为他要暂停《死亡 游戏 》,拍《龙争虎斗》,所以请我也一定要做摄影师,于是我就做了《龙争虎斗》的摄影师。但是,当美国来导演和制片人来要试拍时,我的英语却不行,完全没办法和导演沟通意见。那种事情,要都让李小龙来给一一翻译也是不行的,而我也实在不喜欢有翻译跟着,因为我又不明白导演的意思,在心理上觉得厌恶。正在我因这个缘故而觉得很不爽时,导演也因为没法顺利沟通意见,从美国叫了摄影师来。
西本:如此一来,李小龙还向我道歉了。我说哪里啊,我才要感谢你呢。我不是不肯服输的人。嘉禾的副总、制片主任也都一个劲地跟我道歉:“西本先生,事情搞成这样真是不好意思,对方导演是这样要求的”、“不过,作为条件,预付给西本先生的薪水您也不用还了。”这我可是赚了呢(笑)。然后他们说:“往后还要再麻烦您的。这戏拍完以后,请您拍《死亡 游戏 》剩下的。”然后,在拍《死亡 游戏 》剩下部分前,李小龙就死了。
在那之前我还跟李小龙通过电话呢。他说:“下周我们去韩国拍外景,西本先生你准备一下吧。”是拍《死亡 游戏 》里,那座塔里面的格斗,那座塔好像是在韩国的。他对我说:“西本先生,我虽然并不强……”不过,他是很强的啦(笑)。然后他说:“但是这次结束以后,接下来我要周游欧洲、全世界,与第一流的武道家们交手。”、“我想要把全世界的格斗技术拍成系列。”这就是那通与最后的他诀别的电话。
这一段香港影坛故事,令人完满怀念与唏嘘,每当重温那些经典电影时,这些人与事就会浮现眼前,仿佛在看另一部电影,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⑦ 能介绍一下香港各家电影公司吗
邵氏电影(这个就不说了,是电影爱好者都知道,已经退出舞台多年)
嘉禾电影(邹文怀老板)
德宝(洪金宝搞的电影公司,好象大股东是潘迪声,具体不清楚,是领导他的洪家班搞起来的,首部片好象是《败家仔》,不过依然是依附于嘉禾)
永佳电影公司(陈勋奇同金公主合作创立的电影公司)
新艺城电影公司(已倒闭,代表人物7位:麦嘉、徐克、黄百鸣、石天、泰迪罗宾,曾志伟、施南生)
影之杰电影公司(邓光荣的电影公司,其间两著名导演就是王家卫与刘镇伟)
永盛电影制片厂(向华胜同向华强搞的电影公司)
电影工作室(以前依附于新艺城,因为徐克是新艺城的7巨头之一,91年解散之后自主成立电影工作室)
中国星(由永盛电影制片厂发展而来,成立于94年,主要做电影发行,制片的少了)
东方电影公司(新艺城倒闭之后,黄百鸣搞的电影公司,黄百鸣新建的东方电影院与之电影公司同名)
同期还有许氏三兄弟的许氏影业公司
泽东电影有限公司(王家卫离开影之杰之后自己创立的电影公司)
银河映像(著名导演杜琪峰同几人搞的电影公司)
星辉电影(周星驰的,大家都知道成立于96年)
寰亚(寰亚电影大股东是林建岳)
寰宇电影(林小明的电影公司,不过99年才开始投资电影跟周星驰的星辉合作)
英皇
另外还有
嘉峰电影有限公司(应该是袁家班的电影公司)
长城电影公司
大观影片公司
威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成龙创立的)
⑧ 新艺城电影公司有没有自已片场没片场在哪里拍片
拍电影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没有固定,制片人选择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拍电影,我在刘嘉玲主演一个模糊镜头,摇签。招人的时候发通告。
⑨ 香港十大传奇电影公司,你知道几个,全认识的是资深港片迷
香港电影有着近百年的 历史 ,从最初的默片时代到30年代的有声电影,经历了“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称霸香江,也迎来了嘉禾、寰亚、新艺城等新派电影公司的共分天下,自此香港电影开启了黄金时代的大门,通过电影的记录见证了香港的不幸与辉煌,也映射了时代的变换和革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众电影人借助新型电影工业将香港电影打造成誉满世界的品牌,在巅峰时期,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年制作量超过200部,成为全球仅次于好莱坞电影出口地之一。
香港电影繁华的背后,少不了电影公司和电影人的努力,早年间香港仅有寥寥几家电影机构,但近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有超过3000家的电影机构。也许你对这些电影公司会感到陌生,但看到片头的Logo,你一定会想起它们曾陪伴着你的日日夜夜,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港十大传奇电影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是由邵逸夫兄弟于1958年成立,此后近30年“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瓜分了超过半数的香港电影市场,麾下的李翰祥、张彻、楚原和胡金铨四大金牌导演培养出一众巨星,也让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国际。70年代初期,邵氏兄弟踏足电视行业,此后又由于种种原因在80年代末宣布停止电影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从投产至暂停制作,邵氏生产了超1000部电影。
嘉禾电影公司
1970年,邹文怀从邵氏出走,与何冠昌和梁风成立嘉禾电影公司,在此后的30余年间,制作了超600部电影,成为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也培养出了李小龙、成龙、许冠文、洪金宝、张曼玉等电影巨星,对香港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转手出售,退出电影圈,这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新艺城影业
新艺城影业公司由麦嘉、黄百鸣和石天于1980年创办,背靠金公主 娱乐 这样的大财团,“新艺城七怪”群策群力,拍摄出诸多卖座又叫好的影片,《最佳拍档》系列更是连年拿下年度票房冠军,屡次刷新票房纪录。在新艺城鼎盛时期,引得邵氏和嘉禾两大老牌电影巨头联合对抗,在香港电影黄金十年谱写了一个传奇。
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电影公司由洪金宝和岑建勋在1984年成立,短时间内迅速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一度逼近风头正劲的新艺城。出品了《等待黎明》《癫佬正传》《秋天的童话》等卖座电影,《富贵逼人》系列更是连续三年进入年度票房前10。曾与嘉禾和新艺城并列80年代香港三大电影公司,于1992年结业。
银都机构
银都机构是由长城制片、凤凰影业、新联影业等香港老牌电影公司合并后的新企业,于1982年成立,也是中国电影在境外唯一的一家大型国有电影企业,董事长由北京方面指派,背景可谓强大。数十年来曾制作了近500部电影,也培养出了诸多知名导演和电影巨星。
中国 星
中国星的前身是永盛电影公司,由向华强和向华胜兄弟于1987年成立,在邵氏、嘉禾和新艺城等电影公司走向衰落之际,麾下金牌导演王晶凭借《赌神》和《逃学威龙》等高卖座电影让永盛跃居一线电影公司,也捧红了周星驰、张敏等艺人。1992年,中国星在港交所上市,延续了卖座好片的初衷,至今仍持续不断拍摄电影。
寰亚电影公司
寰亚电影公司由林建岳、庄澄等7位香港电影人士于1994年创立,公司成立后拍摄的首部影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此后制作的多部影片不仅收获极高的票房,也在各大电影节摘金夺银,《无间道》更是打破了香港电影史的获奖记录。
英皇电影公司
英皇电影公司是杨受成英皇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拥有十分雄厚的财力和实力,也是香港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多年来参与拍摄了诸如《证人》《红海行动》《无双》等诸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同时英皇电影也参演发行《熔炉》《惊天魔盗团》等亚洲及好莱坞的优质影片。
银河映像
银河映像是由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于1996年创办,20余年虽然仅拍摄了20多部影片,但几乎每一部都是上乘之作,在杜琪峰及韦家辉的打造下,拥有《大事件》《黑 社会 》《PTU》《枪火》《暗战》《暗花》的银河映像已经成了一块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如果你不知道“银河映像”,那么久等于没有看过港片。
最佳拍档电影公司
1996年香港电影市场逐渐步入低谷,王晶携手好友刘伟强和文隽创办了“BOB”最佳拍档电影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BOB制作出了《古惑仔》系列、《风云雄霸天下》《O记三合会档案》等卖座影片,在香港电影低迷之际成功完成逆袭。《决战紫禁之巅》是BOB三人组最后一次合作,此后分道扬镳各自为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机构众多,除了上述的十大传奇电影公司外,还有很多知名的电影公司,如洪金宝的 宝禾电影公司 ,元彪的 泰禾电影公司 ,成龙的 威禾电影制作公司 和李连杰的 正东电影公司 等,这些公司曾出品了众多经典影片,为香港电影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