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能提供一下有关电影课程类的音频或视频
看你要考哪个学校,各个学校的参考资料是不一样的,不过大方向上还是一样的
《西方电影史概论》 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史》 汤普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史》 罗伯特•C•艾伦 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国电影新浪潮》 焦雄屏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45年来的意大利电影》 洛朗斯•斯基法诺 江苏教育出版社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美]艾伦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史》 乔治 萨杜尔 中国电影出版社
这几本 你都看看,如果时间允许,可是浏览下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电影史的部分考的很杂,几个固定的考点大概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德国新电影四杰,前苏联早期电影等。考察方式不一,有时只需写出导演和片名,有时会让你根据几个已知条件猜出是哪部片子。建议在掌握电影史的基础上多看市面上新出的老片(关注盗版市场),出卷子的人经常会从其中找一部片子作为考察目标的。电影史及理论的简要版我会在后面帖出来,做巩固记忆用
另外,世界电影理论思潮方面的书也看看,对于理解电影史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其实研究电影史的话也得适当的学习一些电影视听语言方面的知识,不然有些内容会看不太明白的。
祝你成功咯!
这两个就是讲电影理论的,而且很不错。
电影批评--戴锦华老师的12节电影批评课的录音
http://www.verycd.com/topics/175692/ 。
《周传基讲电影(11集)》 http://www.verycd.com/topics/84751
电影理论书目
一、 基础理论
1. 视听语言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
[英]T.S.马纳尔《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出版社
[英]卡雷尔.赖茨/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
[英]欧内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梭罗门《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诺埃尔.伯奇《电影实践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詹姆斯.莫纳柯《怎样看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
(参阅周传基译《怎样读解一部影片》,《世界电影》1986年1-6期)
2. 影片分析
[美]爱德华.默里《十部经典影片的回顾》中国电影出版社
周欢/周传基《读解电影》中国工人出版社*
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走向电影圣殿》中国电影出版社
3. 剧作理论基础
[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编剧理论与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日]新藤兼人《电影剧本结构》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弗雷里赫《银幕的剧作》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瓦尔坦诺夫等《电影剧本本性问题》中国电影出版社
(夏衍与张俊祥著述参阅“中国电影理论”部分)
汪流《论电影剧作的结构和样式》中国电影出版社
4. 重要辞书
《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世界电影网络全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二.电影史
1. 外国电影史
胡濒/郑亚玲《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德]乌利希.格雷格尔《世界电影史》(196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钟大丰、梅峰主编《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2.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程季华等《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封敏等《中国电影艺术史纲》南开大学出版社
陆弘石主编《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中国电影出版社
3. 电影史方法论研究
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影出版社
4. 类型片史
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 西方古典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
1. 总论与文集
姚晓蒙《电影美学》人民出版社
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中国电影出版社*
邵牧君编《电影理论论文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2. 古典电影理论
[法]雷内.克莱尔《电影随想录》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库里肖夫《电影导演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爱森斯坦《爱森斯坦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四讲》中国电影出版社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蒙太奇》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中国电影出版社
《普多夫金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
[德]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
[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匈]贝拉.巴拉兹《可见的人/电影精神》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
[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国电影出版社
3. 现代电影理论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达德利.安德鲁《电影理论概念》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幼蒸编《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三联书店
张红军编《电影与新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荷]扬.彼得斯《图象符号和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
[匈]皮洛《世俗神话》中国电影出版社
四、 中国电影理论
罗艺军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
陈鲤庭《电影仪轨》中国电影出版社
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影出版社
张俊祥《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观念讨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文学性讨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讲座》中国电影出版社
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中国电影出版社
倪震《探索的银幕》中国电影出版社
戴锦华《电影理论和批评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五、 参考杂志
1. 专业刊物
《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
《当代电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
以上是考北影研究生需要准备的书目,其中带*的是重点。楼主可以参考一下。
❷ 哪一部电影可以让你哭的心碎,眼泪根本刹不住车
虐心催泪 影视剧作,首推 电视剧《遇见王沥川》 和 电影《爱有来生》 。这两部影视作品,都是走苦情路线的爱情故事,观影过程中,多次被引爆泪点,深受触动。在此推荐给大家。
《遇见王沥川》 讲述的是:知名建筑设计师王沥川与乐观俏皮的女孩谢小秋因为一杯咖啡而结缘,由此展开了一段扎心的悲伤爱情故事。
爱情总是干渴的,除非你遇见一个叫沥川的男人…
由高以翔扮演的王沥川,英俊高大、举止彬彬有礼,极具绅士风度。他虽然腿部有残疾,但他的魅力却丝毫没有减退,相反因为他对谢小秋至死不渝的深爱而获得更多观众的青睐。
焦俊艳饰演的谢小秋个性纯真朴实,还带有一点小俏皮。虽然她家境贫困、长相普通,还是一个矮个子的女屌丝。但是她具有非常坚定的自我意识,有自己的个性,乐观向上的品质却成为她最受观众喜爱的因素之一。
言情偶像剧中,像谢小秋这样有烟火气的女主太少见了,像王沥川那种有天然绅士气质的男主也不多见,这对情侣CP的“最萌身高差”也令人艳羡不已。
而随着演员高以翔的离世,这部豆瓣8.8高分的剧作,相信会有更多人去二刷,三刷,有望成为破9.0的传世经典。
遇见王沥川,再见高以翔,最好的高以翔,永远的王沥川……
相比电视剧丰满的剧情和人物,电影 《爱有来生》 也毫不逊色,利用前世今生的爱恨纠葛,恩怨情仇,演绎一段人鬼情未了,两厢守望的悲情故事。
“今生今世我们走的路都错了,时间不对,路也不对。可来生,来生我会等你。”
“来生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她问他, 你是在等人吗?而那个人知道你在等她吗?她真幸福。
他告诉她 他在那颗银杏树下等一个人,一等五十年,不曾离开。
一句 “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上吧” 无数次引爆泪点, 茶凉尚可续,人走何以忆。
爱情故事的感人之处,除了爱而不得,大抵也都是身处幸福而不自知,失去后又追悔不已。这两部佳作向我们呈现了爱情中的缺憾美,能让许久未受触动的你,也不禁为之再度落泪感伤。
《一生一世》《亲爱的》《阿郎的故事》《妈妈再爱我一次》
想起了小时候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一直看一直哭,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故事,讲述了黄秋霞和富家子弟林国荣相爱后,并已珠胎暗结,但就在双方准备结婚的时候,林国荣的母亲看不上黄秋霞,借口强行拆散了他们,又让儿子林国荣娶了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
一次风雨之夜,志强躲在庙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寻不着,翌晨找到时,志强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为激动,失足跌下楼梯成为疯妇。18年后,志强终於找到他心爱的母亲,并以一曲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母子相认大团圆。
当年的这部电影看哭了无数人!
大家好,我是楠鱼说 娱乐 ,很荣幸回答题主的提问。
哪一部电影能让我哭得心碎,那应该是刘德华和刘若英主演的《天下无贼》这部电影了吧,2004年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电影,其实从影片的剧情、立意出发点,最终寓意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况且这部戏里的原声带音乐也是如此的经典。
讲述的是主演刘德华、刘若英与一个神偷团伙的明争暗斗的故事,刘德华也是一个神偷,在刘若英的劝说下准备从此金盆洗手,后来两人乘上了一趟火车,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单纯的农民工王宝强,王宝强身上揣着几万块钱回家急用,结果被葛优这伙扒窃团伙盯上了。
本来刘德华不准备管这件事,刘若英大发善心想救王宝强,因为王宝强心里认定这个世上没有贼,刘若英就想圆他“天下无贼”的小梦想,就和刘德华帮着一起守着他的钱。结果就因为这样刘德华与葛优正式结了梁子,最终两边明争暗斗之后,刘德华只身一人被葛优的手下给干掉了,刘德华临死前还是把钱抢了回来还给了王宝强,守住了他小小的愿望。
下了火车之后,原本就已经怀孕的刘若英得知心爱的男人的死讯时候,那一刻刘若英没哭,我却哭了。我替刘德华感到不值得,明明可以不用趟这趟浑水,就为了守住王宝强那一个“天下无贼”的小愿望,结果就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值得吗?
失去了一个好人,这个世上就会少一个坏人吗?个人觉得这个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当然了寓意是好的。哭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刘德华饰演的这个角色不值得牺牲,觉得太可惜了,明明可以不用死,另一个原因是蛮喜欢刘德华这个演员,觉得他作为主演而被编剧写死,真的很替他难过,毕竟主角光环就应该让他一直帅下去嘛。
影片以汪星人的视角展现狗狗和人类的微妙 情感 ,一只狗狗陪伴小主人长大成人,甚至为他追到了女朋友,后来它年迈死去又转世投胎变成其他性别和类型的狗狗。
第二次轮回狗狗变成了警犬威风凛凛,再次转轮回,又成了陪伴一位单身女青年的小柯基犬。 在经历了多次轮回之后,才最终回到最初的主人身边。
狗狗贝利对第一任主人伊森的感情执着又忠诚,临死之前都不愿让他伤心。
后来几次转世,但心里从来没有忘记他,直到最后一世终于千辛万苦回到了伊森身边,并想方设法让他认出了自己。
影片几乎处处都是泪点,狗狗的守护纯粹震撼,让人热泪盈眶。
电影的原型为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从夏季到秋季,一直等到自己变老变弱,等了整整十年。
十年后,帕克的妻子回到了故里,发现小八还在火车站等待着帕克……
从教授死后,看到八公把自己变成流浪狗,坚持不懈地等了十年,眼泪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个拥有正常心智的机器人,但他却拥有一双剪刀手。上帝也总是爱开玩笑。一次偶然的机会,爱德华碰到了佩格的女儿金,两人还都爱上了彼此。
但是,面对爱人的拥抱,爱德华却不敢抱紧她...
“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该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 游戏 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而自己却惨死的故事。
为了保护孩子在死亡气息密布的营内依旧带着希望生活,圭多把集中营生活描述成一个1000分的 游戏 ,当目标达成,他们就能拥有一辆大坦克并离开这里。
然而孩子眼中无可挑剔的谎言在成年观众看来正是最酸楚之处。影片末尾,被枪抵着的圭多经过儿子躲藏的铁柜,狡黠地眨了眨眼,孤身一人迈向生命的终点。
因为圭多的保护和牺牲,儿子最终得以和母亲团聚。
该片讲述一户看似平静过日子的普通家庭,却靠犯罪来维持家计的故事。
在影片中,家庭的存在是建立在互利原则上的,每个人都有着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秘密,对自己的付出都有精准的计算,这种冷静与理智在奶奶去世时达到高潮,一家人冷静的看着她死,把她埋掉,再把她的遗产取出来。
导演一面催泪,一面又铁石心肠,他亲手建立了这个小偷家族,也亲手毁灭这个家庭。一家人最美好的镜头,是众人听到礼花响起,齐齐看向窗外的时候,不过也只是空有礼花的响声,没有画面,这个礼花是真的吗?还是全凭他们自己想象的呢。
不要相信他们说的打你,是因为爱你。爱你,是像我这样抱住你。
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1997年,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柳成龙 饰)和可爱的女儿艺胜(葛素媛 饰)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龙久懵懂无知,搞不清状况,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
在7号牢房中,聚集着的都是五毒俱全的“ 社会 渣滓”。但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这几个“大坏蛋”,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影片结尾,龙九被判处死刑,知道再也见不到女儿的他失声痛哭。艺胜仿佛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栏杆外呼唤龙九。
龙九绝望了,他后悔认罪,开始撕心裂肺地哭喊“救救我!我错了!然而已经迟了。
二十年后,长大成人的艺胜站在法庭为父亲洗冤。当年的保安科长和7号房的狱友们全都现身,他们终于完成了心愿,龙九最终被宣布无罪。
然而,太晚了。
走出法庭的艺胜看到了天上飘来一个气球,仿佛看到了她和爸爸曾经乘坐的那个热气球。
<阿甘正传>
非常正能量的一部电影,建议你去认真看。
阿甘的身上,人们看到一种弱者的默默抗争和一种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电影学者戴锦华老师曾对《阿甘正传》评述道:“它及时地出现在当代美国文化四分五裂并丧失了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时刻,为美国 社会 提供了一种 社会 融合和想象性拯救的力量。”
真实平凡,简单。他的精神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当然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阿甘看似愚昧实则却比任何人都做的正确,他一直在走自己的路,自己想走的路,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所做的承诺。
阿甘(汤姆·汉克斯 饰)于二战完毕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边阿拉巴马州一个阻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要75,然而他的母亲是一个性情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舞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发奋图强。
阿甘像一般孩子相同上学,而且认识了终身的兄弟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 饰),在珍妮和母亲的保护下,阿甘凭着天主赐予的“飞毛腿”开端了终身不断的奔跑。
阿甘变成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交际使者、亿万富翁,可是,他一直忘不了珍妮,几回仓促的团聚和分开,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碰头……
在70年代朝鲜的一部电影《卖花姑娘》赚足了那个年头人们的眼泪。时间的流逝也没有忘记故事的情节的,让人垂泪的画面。那时的电影院数百人观看,抽泣声能把电影音响盖住,如果每人发一包纸巾估计也不会剩很多。
1984年底,我在徐州市最大的电影院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影片中的情结打动人心,让我掉下热泪。那时我还是一个军人,因病住院。可我的许多同学都上老山前线打仗去了。当时徐州的主力部队都奔赴老山作战去了。因此徐州的老百姓在看这部电影时,都触景生情,很多人都痛哭不止。影片中连长梁三喜牺牲,小北京被炮弹炸掉双腿,副连长靳开来战死,也没有评到战功。影片描写了许多战争后遗症,讴歌了军人的卫国献身精神,催人泪下。
假如爱有天意 忠犬八公 我在雨中等你
❸ 白鹿原的影片评价
原著比较 我是感觉电影比原作清晰,比原作要好。原作比较有80年代遗风,比较是那种政治性的判断。而电影削弱了国共两党冲突的因素,着重表现的是这一百年是乡村社会的生存原则被破坏和动摇的一个过程,白嘉轩是一个极力想抵抗但是已经不可能,我觉得这个改变和强化比较好。 (戴锦华) 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看《白鹿原》这个电影第一个会想到的是陈忠实的原作。其实我觉得一个导演他在再创作的时候应该把原作抛开。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一直没有和原作做一个实际的勾连,我觉得这就是王全安的创作,他能打动我。我一个感受就是这个电影和原作有没有勾连或者改变,这些都没有关系了。 (王小丫) 电影《白鹿原》的故事截取了小说的中间部分,可以说是无头无尾,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无法体会出《白鹿原》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电影的主题模糊,叙事混乱,其中白鹿两家的纠葛、白嘉轩和田小娥两人的对立,没有很明确地表现出来。电影和原著相比,太过形式化,没有从内里展现出白鹿原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 (辽宁晚报) 首先向全安表示祝贺,电影拍得应该说很好,大大超出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和想象。我认为应该是这些年来长篇小说改编电影最成功的一部。
我觉得这是一部不雷同与我过去看到的任何一部描写这段历史的电影,由于具备了这个个性,这部电影独立存在的价值就有了。 (陈忠实·原著《白鹿原》作者) 觉得真挺震撼的。我感觉真的,能把这么长的一个长篇小说弄成这样,很不容易太了不起了。这个整个是一个史诗,我觉得史诗的味道出来的,真的是一个史诗,挺好的。 (李银河) 电影品质 电影《白鹿原》已经超越了很多东西,它自然的生命力已经很旺盛了。我觉得导演王全安在编剧时就一直在修炼,即能保持锐度又能让我们的环境包括电影局能够接受,我觉得他已经做的非常好非常好了,可以说没有想到。 (崔健) 这是少有的我看到的国内关于这样题材的电影这么成熟。我就是觉得非常好,这么长的时间能够让我这么盯着看,我看电影是挺苛刻的,长期以来看国内这类的电影,你就会突然看着看着就起鸡皮疙瘩,而电影《白鹿原》三个多小时,居然就看了下来,而且我还一直替导演想,如果要剪的话,剪哪个镜头都挺可惜的。 (刘索拉) 我觉得与其说民族史诗,不如说民族长卷,或者叫百年长卷。我喜欢这个电影故事本身和叙述的从容。就是你去看,你去经验这样的。我喜欢电影削弱了原作想有太多说法的愿望。 (戴锦华) 影片拍得很结实,很讲究,这个讲究是多方面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表演的讲究,都是有匠心在里面。整个的故事和表达的想法都能看得很清楚。 (铁凝) 看了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眼前一亮,挺好,真是挺好的,这才是电影!台词特别好,基本上没什么破绽,我特别喜欢他们讨论苏联那段,特别棒我觉得。 (崔永元)
❹ 三峡好人
延时的观后感吧。
今天下午市区里忽然下了场大雨,我起几个月前看的《三峡好人》的一个镜头。
我在一个毫无防备的状态下打开了三峡好人的电影。没有任何先前查询,没看预告片,看网络,只知道那是贾樟柯导演的作品,作品的名叫《三峡好人》,当年与它一同在电影院上映的另一部片子,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那之前我也看过几部贾樟柯,大概了解过风格后,打开了这部。贾导的电影镜头放得很低,他拍一些地上的东西。那种来自谋生的,朴素的,要挣钱养活吃饭的,那种甚至是很老套的,有可能是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好几百年的东西。然后是如尘埃般“无聊”的小人物的人生,那些你几乎察觉不到他们呼吸的小人物的日子。另外就是对当地的方言的保留以及每部电影中会听到的属于山西汾阳的方言。记忆有些久远,我不太确定是否是贾导的全部片子里都有的情节,主角在片子里,多多少少是要找寻着什么的,是要追寻着什么的。甚至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掉进了迷宫,甚至有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他最后放弃了。那些漫长的镜头将感情很细腻的很细节的,甚至有时候是有些支流末节的东西都保留在了画面里。
所以在刚开始看《三峡好人》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多么惊喜或者是多么惊讶,因为风格上还蛮熟悉的,外加贾导一如既往的用镜头语言去书写的那些小幽默,竟然有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比如最刚开始大变美钞的魔术表演啊,比如中途小马哥的出现与电视机里周润发的对照啊,再比如男主人被问要不要找“小姐”啊,之类的。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对三峡大坝那段“历史”所知甚少的人来说,我甚至是把它当成纪录片或者是新闻报道去看的。
我在一方面深知那是一部电影的同时,也更加注意在片子中不断循环的关于三峡工程的广播。水位到了多少多少米,再过一阵子又要升起到多少多少米。游船上的人们有些是带着游客的帽子的,他们观看着这一工程的宏伟,欣赏着三峡两岸的风光。而另外一些镜头,是讲述岸上的居民们的。有些坐在码头上排队等着远去的船,有些在小旅馆里商议着接下来是去上海还是去深圳,有些又像小马哥那样的小青年们,斗殴打架,仿佛并没有过对不久将来的考虑。
我带着一个比较审视的,仿佛是在观看一段历史记录的心态去看,我看着镜头扫过的每一个人的表情,那些个不曾有名字的碧简扰,却不得不搬走的人的脸与表情。我以为我应该会很平静地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有一个镜头竟然让我流泪了。
说来也奇怪,那是一个没有人物的,单纯拍摄三峡景色的镜头,外加一段经典老歌《上海滩》的背景音乐。
那一镜头出现在男主角与当地小青年“小马哥”认识之后,小马哥的铃声响起,就悔旦是那首《上海滩》。镜头随着音乐转向电视机画面,字母出现一行字“再见,移民”,在那之后的一个很短的画面,出现了山上标注着“三期水位线”的牌子。我看电影的时候刚好借用了大屏幕,游船缓缓行驶在水面,墨绿色的山峦布满整个大屏幕上,再次响起关于三峡工程的广播,广播“慷慨激昂”,嘟嘟的游船看望远方,我又看了看屏幕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潸然泪下了。
多么美的三峡,多么美的三峡,多么美的三峡。
就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某种无可奈何,它是带着些不愤的,带着些埋怨咐慧的,带着些不安的,带着些留恋的,又有可能是带着些期许与好奇的。刚刚那些我透过屏幕见了面的住民们,他们又要到哪里去呢?他们这次的离开家乡,与之前任何一次都不一样的。他们走了,便回不来了。着这种回不来,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条件的不允许,而是因为原本他们房屋所在的那个楼,那个地方,那个地址,都要永远的沉睡在水面之下了。“背井离乡”,或许是因为总有一天要回乡,所以才构成。而他们呢?他们又能回到哪去呢?
每一段历史中都包涵了成千上万个,上百万个“微不足道”的个人记忆。他们曾经在怎样一个环境下,怎样一个变化下,用他们的眼睛又看到了什么。我再次想起岸边等船的人们的眼神,那是一种很复杂的眼神,以至于是夹杂了太多反而显得麻木的。
然而我对工程那段“历史”本身,不褒不贬,这里只是单纯在电影画面基础上的个人想象。
而关于那首《上海滩》,之前看锵锵的时候听过这样的话。上海滩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我也不确定贾导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上海滩这个歌曲是很特别的,《上海滩》首先是粤语歌,然而那个TVB电视剧的故事又发生在上海,描写当时那个充满机遇的上海滩,然后那部电视剧被引进内地,内地的朋友们看了,又开始唱起粤语的《上海滩》。仔细想起来还挺有意思,因为它是一个互相想象,互相向往对方境地的符号。我们思绪飞跃了万水千山,方向都是指着对方,然而思绪飞起的这轨迹的线又似乎不曾相融。
几天前,我又听到戴锦华老师讲三峡好人,一些着重于叙事手法与镜头语言的事情,外加当时的拍摄经历,才知道原来《三峡好人》是在一个筹备很仓促的情况下开始拍摄,这或许更显示出了它的“记录意义”,而最后看到的整个电影的样子,很神奇。
因为上次是在毫无准备,毫无防备,类似一种“裸体”的状态下面对的这部电影,所以之后的几次实际上会结合当时的记录与各种老师的评价,又跟深一层的理解吧。其实即使是没有更深理解,也是一种很美的时间旅程。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原片。从头到尾看。然后更有兴趣的话,也提醒大家去听戴锦华老师在b站上有一集讲述三峡好人的公开课。
===============================================================
后来我越发觉得我大概是真的欠贾导票钱。
然后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几乎咂舌地对自己说:“啧,你是有多幸运。”我活在一个大家都看得起电影的阶层,我其实不太敢用“阶层”这个词,但却没法忽视这个事实。我尚且支付得起电影票钱,我也尚且有这个闲暇的时间。而其他的地带我又是不了解的,我希望我可以找到更多了解的方法,我希望我的眼睛可以穿过隔阂去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一些更广泛的东西。
❺ 《电影批评》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电影批评》(戴锦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QdYhYxC7VWkAtxzr6UcvDw
书名:电影批评
作者:戴锦华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3
页数:282
内容简介:
《电影批评》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档扰”之一种。作者从具体电影的批评方法入手来进行《电影批评》写作,具有文学案例研究的方式。在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前,《电影批评》作者先简洁而概要的介绍这一种批丛绝评理论的大致情况,比如批评对象、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等等,然后行郑旦再进入到对具体电影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非常细致的了解怎样进行电影批评。
❻ 《光影之隙电影工作坊2010》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光影之隙》(戴锦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x1kwKj-SJyGoZTxMAhyE9w
书名:光影之隙
作者:戴锦华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
页数:420
内容简介:
我对电影批评的期待,是一份有效的批判,一份有创意有洞见的分析,所谓理论演武场可以是一份有趣的学术和思想的游戏,但也是一份严肃的质询和建构的尝试。去寻找和建构别样的可能,去尝试激活电影自身曾经蕴含并继续负载的巨大的文祥茄腊化、艺术与社会的潜能。批评,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份介入,一种创造。
——戴锦华
透过光与影的缝隙,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一角,但五色斑斓的影像又是如何折射或操纵这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本书的作者大多身在学院,笔下的文章却绝非自我囿闭的“纯学术”;书中辩谈的话题,充分体现了他们以电影言志、介入当下的心愿,具有深广的全球视野。2011已倏忽半程,此时转身回望,既是总结,亦是前瞻,期望这个文本敞向更大的文本,烛照这个世界的症候,成为激活新思想的“马刺”。
作者简介:谨滑
主编简介
戴锦华,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并曾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专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时纳歼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电影批评》《性别中国》和Cinema and Desire: 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专著十余种,译有《蒙面骑士》。
❼ 戴锦华主要作品
戴锦华的主要著作
《浮出皮扮游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与孟悦合著),1989年。
《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1993年。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1995年。
《镜城突围》,1995年。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
《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1999年。
《拼图游戏》,1999年。
《镜城地形图--当代文化书写与研究》,1999年。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2000。
《涉渡之舟》,2002年。
《电影批评》,2004年。
《蒙面骑士-墨西哥副司令马科斯文集》,2006。
人物简介
戴锦华,女,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至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缺李学专业。1982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87年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燃销影史论专业。1992年被北京电影学院聘任为副教授。1993年调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人类学系的邀请前往进行学术访问,并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十余所美国大学开设关于中国电影和大众文化的课程、专题讲座和座谈。
❽ 求韩国影片<错爱双鱼座>的详细内容介绍
故事于一个video shop有关。郑爱莲是这家录影带出租店的主人,事实上,故事开始的时候, 她才刚刚接手这家店不到三天。她是热爱这份工作的,除却电影之外,大概也是因为热爱上看到顾客 找到自己心爱电影的表情。整家店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对于电影她有自己的理论:电影就像食物, 好的食物让人保持身体健康,好的电影可以让人保持思想健康。正因如此,人们会为了想看一部好电 影而来找她。一家濒死的录影带店在她的手中,自动获取了起死回生的免疫力。 一个稍带洁癖的女人,在这个城市也许是司空见惯的,她对清洁的喜爱连自己邋遢的弟弟也受到 莫名感染。然而她对事物的有些偏执的认真,却是无人可以模仿的,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才安心, 一个补好的笔记本,一只修复过的鱼缸,都让每一天过的绝不重复。惟独对自己的感情似乎是不经心 的,没有男友的日子反而可以有滋有味,每天听闺中好友哭诉感情问题也是足够的热闹,自己一个人 的生活实在是应该加上十分。 直到遇到俞东锡。 这样的男子似乎生来是为了打乱别人的生活而出现的。一头干净的长发本来就很容易引起女人的 好感,荡在嘴角的微笑总是让我想起早期的古天乐。 人们总是会因为共同点而走在一起,不知道喜欢养同一种热带鱼这个理由是不是过于单薄。他从 不表明自己的生活。和她对话也都是简单的,简单的有些客气,却有口无心的说出暧昧不清的词句, 这些都给了郑爱莲不该有的错觉和幻想。她甚至开始相信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接近于爱情的关系。 她对他是盲目而固执的,而他却有更多的选择。在他家里发现了他和女朋友的合影,他也并不否 认,只是说还不能确定和对方的关系。这一天,郑爱莲强装镇定,可是由此而来的严重失落感已经在 提醒她这一切最好是到此为止。 爱情不同于一场小提琴的演奏,可以在高潮时刻嘎然而止。有的时候更像一场车祸,中断之后便 是车毁人亡。在他失意而醉酒的这天,她终于选择了表白。他们没有像寻常男女一样做错事,其实双 方都是很小心的人,只是她已经无法控制的感情使自己丧失了一贯的理智。在这场与爱有关的较量中 ,俞东锡占尽优势。他不留余地的拒绝了她。 接下来的一切都在情理中发生。她亲手创造出越来越多接近他的机会,甚至还和他的女友有了正 面的交锋。她对自己和俞东锡说要等待,她似乎有这个把握。那个扎着辫子,24小时都精力十足脸 上常挂微笑的郑爱莲在一夜之间消失掉了。其实当一个女人确定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万般痴傻也应 该得到原谅。惟独俞东锡不懂,他其实是更加固执的,视这份多余的爱为头等大敌,他对她的冰冷和 伤害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极限。 她拿了他的demo带找到唱片公司,却遭到了拒绝。纵使他在她的心目中有多高尚,他也确实不 过只是一个潦倒的,才庸平平的音乐人,是注定的无法成功。她越来越像一列无法停下来的快车:找 来开锁匠进入他的房间,就像重庆森林里的王菲,都选择这个自欺欺人的方式,伪装可以进驻他的生 活;更费尽心思的破译了他电话信箱的密码;她还穿上他的衬衫,对着镜子重复他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一切不过为了一个爱字。 她最终还是疯掉了。正如她自己说过的“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人都是会渐渐疯掉的”。 其实她比谁都明白,这场从没发生过的爱恋,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 谁说爱情没有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