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至翰是谁啊演过什么片啥角色
分类: 娱乐休闲 >> 电视
问题描述:
如上。
解析:
刘至翰
《再见阿郎》中的 宗胜
见图post./f?kz=4347152
英文名:Johnny
生 日:1975年2月4日
身 高消谈行:187cm
体 重:79kg
学 历:东京中华学校
电视:
2002年12月民视--《爱情风味屋》
2002年8月华视--《爱上总经理》
2002年5月三立--《桂花巷》
2002年4月华视--《大家乐欢天》
2002年3月民视--《超人气学园》
2001年11月台视--《U-Touch 感应拍档》
2001年5月华视--《追夫三人行》
2000年11月华视--《女生向前走》
2000年2月华视--《吉祥如意年年来》
1999年10月中视--《亲亲你是我的宝贝》
1999年6月中视--《女人香》
电影:
2000年6月《天公金》
舞台剧:
1999年8月《弦月之美》
主持:
2000年7月纬来ON TV--《哈拉新干线》
1999年10月华视--《地球万万岁》
广告:
2000年1月松下--克菌清冷气
1999年7月香吉士--百分百纯果汁
MTV演出:
2000年5月郑秀文--《沉默的纵容》
作品集-广告
《香吉士 100%》
《0931CF 》
作品集-电影
《天公金》
作品集-电视
《桂花巷》(2001)
《女生向前走》(2000)
《亲亲 你是我的宝贝》
《吉祥如意年年来》
《一剪梅》
《辗转红莲》
《女人香》
作品集-舞台剧
《弦乐之美侍亮》
作品集-主持
《地球万万岁》
《综艺拿哗新干线》
B. 台湾电影详细资料大全
台湾电影乃指台湾地区人民在台湾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国语发音之电影片。因台湾社会自由且富有创作力,因此能给予电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过因为种种因素,2006年台湾电影票房于台湾市占率仅1.62%,塌亮仿呈现衰退的现象。
C. 任达华的全部电影
截止2020年3月,任达华电影如下:
《人间·喜剧》、《追龙II》、《我和我的祖国》、《小Q》、《红海行动》、《黑白迷宫》、《冰封侠:时空行者》、《我的情敌女婿》、《鲛珠传》、《真相禁区》、《魔宫魅影》、《极智追击:龙凤劫》。
《别有动机》、《杀破狼2》、《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冲锋车》、《迷城》、《魔卡行动》、《宅女侦探桂香》、《救火英雄》、《冰封:重生之门》、《冰封:永恒之门2》、《控制》、《冲锋战警》、《太极侠》、《监视者们》、《制服》、《迷离夜》、《花漾》、《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心战》。
《花漾》、《盗贼同盟》、《热爱岛》、《光辉岁月》、《特种救援英雄》、《回马枪》、《杀生》、《赤色追击》、《大追捕》、《梦·路》、《守望者:罪恶迷途》、《叶问2:宗师传奇》、《灭门》、《撕票风云》、《建党伟业》、《蝎子》、《风云Ⅱ》、《机动部队-同袍》。
《天水围的夜与雾》、《岁月神偷》、《机动部队·人性》、《复仇》、《十月围城》、《机动部队之警例》、《机动部队:绝路》、《机动部队-伙伴》、《弹道》、《叶问》、《《黑社会》》。
(3)电影桂花巷在哪里拍的扩展阅读
任达华代表作品
1、《岁月神偷》是美亚电影、天下影画、大地时代文化联合出品的一部电影,由罗启锐执导,任达华、吴君如、李治廷、钟绍图、秦沛等主演。影片讲述了1967年到1977年10年间发生在香港深水埗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故事。
2、《黑社会》是2005年上映的惊悚、剧情、犯罪类电影,是由中国星娱乐有限公司、银河映像及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制作,杜琪峰为导演。以任达华、梁家辉、古天乐、张家辉和林雪为主演。投资4000万港币。
D. 桂花巷简介及详细资料
《桂花巷》,萧丽红原著、陈坤厚导演、陈扬配乐。说的是一个女人,在一个人情敦厚、保守古老的社会里,和她的命运抗争的历程,事实上也就是人与天的抗争--在困厄的环境中,追求生存的尊严。这个故事几乎完整地呈现出台湾近百年来文化的风貌,而且是道道地地台湾本土的气息。
剔红的命运似乎出生就注定了,一如她的断掌纹。十二岁父母双亡,十六岁时相依为命的弟弟也葬身鱼腹。那年,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发誓遗忘曾挨过的贫穷、无依,以及秦江海--那个第一次闯入她心底的年轻渔夫。她凭著一双出了名的绣花巧手以及一对硬绑出来的三寸金莲入嫁富豪之家。但是命运并未改变。她二十三岁守寡,那年儿子才五岁。三十岁那年,她终于击败所有蛮横的亲长,成为一家之主,在自己的王国里坐拥一切。但是她没有击败自己心中蛰伏的爱欲和对命运的怨嗟,那年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对方竟是贴身男仆,只因为他有一张和秦江海近似的脸孔,这是她第二次面临命运的挑战,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没有逃避,她强硬的面对,然后,她赢了。这个女人活了七十五岁,直到她死,她才知道这一生的孤单的命运似乎出生就注定了,一如她的断掌纹。
影片描述了一个女人坎坷不平的一生。她似乎有着特别硬的命,父母、弟弟、丈夫均早早去世。唯有她敢于向命粗纯运抗争,不会比生活对她的挑战。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人生的尽头。在命运面前,在传统势力和传统观念面前,她是强者,是胜利者。编导以深沉的笔触,刻画了这样一个独立不移、不断追去的女性形象,并且把她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使其有着突出的东方女性的特色。通过对她一生命运的昭示,人们可以看到一种深厚、滞重、良莠混杂的文化氛围。
《桂花巷》是一部典型的传奇小说,以极长篇幅叙述一个了女主人公高剔红的一生。
本书的女主人公高剔红,生在19世纪末,是台湾割让给日本前后。剔红手巧心细,美丽出众。她父亲出海捕鱼沉船死难之后,母亲又劳累而死。她埋葬了母亲,靠自己刺绣养活相依为命的弟弟。北门屿人人知晓,高家的女儿桂花巷,绣得一手好花,十里、八里,也有人送来。她弟弟年纪小小的,在万利号的渔船上干活。和他在同一条船上干活的秦江海,对剔江很是照顾。一日傍晚,剔江回家,说秦江海托他请剔红给他做一个荷包。一个大男人,要什么荷包?剔红心想:这就看出他心意来!他哪是要什么荷包!他是--。想到这里,剔红的心,跳得擂鼓一样,双颊、耳根也红起来。接着,2月16日祭神,这一天本境内大小庙宇的神像,一一被请出殿。神明轿子过街,好不热闹!剔红和小姐妹们结伴来到北门屿观看,扮艺阁的队伍,一支哪凳尺接一支,狮阵、龙阵李高过去,便是权充宋江阵的本境年轻子弟。秦江海在队伍中是最显眼的人物。只见他一身干净,上下银白,独掌宋江阵大旗,那行止、脚步,都慑人无数;旗帜一偏、一晃、一摇、一挥,全都恰到好处。围观的绣花女儿们的心,一颗颗都在他身上了。她们在议论说:"整个北门屿,只有他不像渔夫!"队伍停停、走走,然而剔红明白:他一直腻搭搭地看着自己。这事之后,连着好几日,剔江都见秦江海不时从桂花巷绕路经过,可是好些日子下来,两人也不曾说过一言半语,常常只是一记微笑,一个眼色。仅仅这样,剔红仍旧明白,在他们的年代里,也就足足够了。她知道,有一天,他会叫媒人来,他底下还有七八个弟妹,反正自己也不能早嫁;剔江今年才13,过个两年,等他16岁,先给他娶了亲,自己才能丢下这边!她多么希望,有个壮阔的肩膀来依靠,凡事再不必自己挑担。一日,北门屿第一富家李清风的夫人和剔红的舅父舅母来到她家,给她保媒提亲,对方是林石港辛家,那辛家是远近皆知的大族,人称辛员外的辛照月,他儿子今年20岁,比剔红大4岁。剔红又想起,迎神队伍前那个独掌大旗的男儿。剔红迳自低头,不住地绞着手中的罗帕。媒人见她不置可否,便说不必一时一刻,等过个几天,等她决定了再说。正在这时,只见万利号的管事和记帐的慌慌张张走来。他们还未开口,剔红的手却先抖了起来,不光是手,她整个人都在发颤,一时她忽想伸出手去,趁他们还未张口,先捂住他们的嘴,再寻根大针给全缝合起来。万利号渔船翻了,只有秦江海一人获救,剔江失踪了。待弟弟的尸体找来后,剔红痛不欲生,晕了过去,剔红醒来时,发现秦江海也在眼前的人堆里。她想到,这个秦江海虽然逃过这次大劫,他却活在随时会死命、丧身的搏斗里。他仍然是个渔夫,照旧得出海去。她难道还要跟他去生活,为他去生一堆孩子,等有那么一天,他出海去,再不回来,或像剔江这样地被扛回来?她趴在剔江身上,思前想后,回头再看看,这群生在海港的人,他们千篇一式的命运,于是她决定接受媒人提的亲,嫁到辛家去。穷日子,她是太熟了,过惯而且过怕,她不要再过它了。剔红嫁给辛瑞雨那年,正是甲午隔年;随后,清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刚嫁过来时,她总是四处赔小心;人家几代世家,规矩多,这碗饭也不是好端的。然而过不了多久,她弄清楚了。
真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治这个家,绰绰有余。虽是如此,她还是懂得深深收敛,凡事由瑞雨去做主,只是他天生的不爱管事,有时她也就不得不出两声。现在,她穿的是绢缎,盖的是细绸,手上拎的是真丝,一身绫罗;又是娴婢,又是厨娘,老的小的,使奴差婢,连梳头都不必自己动手。大概她命中离不开桂花巷;林石港也有这么一条巷子倒不奇,巧就巧在辛家也在桂花巷。同样的红砖,同样的时光流转;不同的是,从前高家的房子,微不醒目,今日这辛府,却占了大半条巷子。从前天下雨,她家的房子便漏水不止;现在她则是一身洁净,那丝绸门帘琉璃窗,再大的雨也泼不到她。她到辛家,好像只是为了避雨来的,避人生的一场大雨。当辛瑞雨和她亲热时,她有时也会忽然想起一个人来,那人不曾这么亲近她的身,他们之间也不曾有过一句话。如果,那也能叫爱,他们爱得多凄凉、多苦涩。那到底不能算得爱,只能说两人曾经心许、相惜,而那点根苗,不等它发芽长起,就被自己亲手拔除干净了。剔红18岁那年,生了儿子惠池。不久,剔红的丈夫瑞雨患了不治之症死去。他弥留之际,叮嘱全家:你们要扶她寡妇、孤儿,撑此门户。"叮瞩剔红:"他日我们儿长大,要教他:勤俭、守旧、务本、踏实,言语迟、行止重,最要紧的不可由他支使唤人,或取水、添茶,出门不可坐轿,不能由较他年长的人服侍他,不能年少骄逸、恣情,更不可养鸟、饲鱼……"惠池8岁那年入了公学校,在这之前他也和堂兄弟们跟教书先生学过中国古典文学。剔红教育儿子很是严格,动不动就用竹片打他。一次为了惠池晨起不吃饭,问他何故,居然说看了肉脯,便觉口乾,不想吃。剔红拿了竹片,抓了惠池便打,一面教训他:"你知道从前的人,怎样节俭过日子的?你外公、阿妈和阿舅,经常是有饭没菜,扒两口粥,用那双毛竹筷子蘸蘸酱油,放在嘴边吸舐两下,便又埋头吃饭算数的,偶尔一条咸鱼、半碟腌瓜,就像宝贝似的,一餐留过一顿,只舍不得吃。今日你丰盛盛、摆满一桌子,却还论长道短,来说你不吃饭?"她道著从前,愈是有气,愈气愈打,打得竹片断了,还不放手,又寻出一根来。惠池18岁那年中学毕业,便和堂兄两人去日本留学。惠池一走,剔红这才发现,四周围空空荡荡,好不寂寞。不久,剔红开始吸上鸦片。她找来个替她卷菸的后生杨春树,这个杨春树的相貌酷似20年前的秦江海。一天,她和杨春树发生了关系,并怀了孕。但杨春树只是个身躯健壮的男人,他不是他心仪的真男儿,他既不是辛瑞雨,更不是秦江海,她却为他犯下这个错误。恰在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时,儿子惠池从日本回家度假来了。惠池提议,他要请母亲跟他一同去日本游历一番。剔红知道,儿子是看出她的难处来了,难得的是,他不知想了多久,才想出这个万全的办法来,轻轻描过,不伤自己一点颜面,又能把事情解决,真是一个纯情至孝的儿子,母子连心,她不说一句话,他都能灵感相应,完全知会、照心。惠池住下几日,原不知情的,也多少猜了出来;然而,千不是,万不是,天下没有父母的不是。他甚而悟到:这罪行应由自己来赎:人活世上,其一言一行,不独关系自身福分,是上荣父母,下荫儿孙。孝行孝思,是汉民族文化的命脉,是他真正的根;几千年来,中国经历多少战乱与浩劫,而今天,他还能站着,便因为他有这些根,这深深入土的根。小时候,认汉字,读经书,到日本后,因内地来了不少中国同学,更可以读汉文了,在异乡远地,才接受真正发源的民族文化。临行前,剔红接受惠池的意见,将卷菸的杨春树打发走了。他们母子,在京都与大阪间一个叫茨木的小地方,找了住屋,暂时栖居。约过4个月,剔红就在这里产下一女婴,未等到满月,就送给当地的一对日本老年夫妇了。她回来之后,给惠池订了一门亲事。惠池24岁那年暑期,剔红把他叫回来完婚。儿媳沈碧楼虽然是出身富贵人家,剔红却很不喜欢她,百般刁难、折磨她。儿子归家后,她又将儿媳逐出了家门。沈碧楼走后两年,惠池到西洋念博士,以后转赴大陆内地,在南京任职。他从南京回来过几次,还偷偷去找过沈碧楼。沈碧楼早已改嫁,辛惠池找到她时,见她背个孩子在煮饭,生活艰苦,还拿钱给她。以后,惠池在上海结了婚,剔红非常喜欢这个儿媳,疼得比女儿还甚。惠池夫妇一走,剔红又孤独守着辛家一幢大屋院子。爱和恨终也相同,就是改不了她生命中那两个字:独活。她60岁那年,惠池夫妇带了孩子回来,给她做寿,她北门屿娘家的几个亲戚也都来贺。10日之后,惠池夫妇牵了儿女又走。剔红送走了儿、媳、孙子,整个心又冷清下来。她还是忘不了秦江海,总想今生今世再见上一面。于是,她回到了北门屿的桂花巷。旧地重游,不免感慨万千。自嫁到林石港后,从此断了秦江海的音讯。在那条同样叫做桂花的巷子里,她享尽人间富贵,却也尝够有钱无人,那种苦心苦肝的滋味。比起屋漏接雨来,辛家桂花巷的光阴、岁月,才是她真正更苦的命数。这四十多年,她对秦江海的思念,无一日止过,虽是时醒时睡,他终究是她贮在心房内的人。她的坐车停在桂花巷的同时,另一边巷口也驶来一辆私家用车。她只看到有个穿洋服西裤的老绅士走出车来,原来此人正是秦江海。他早年去了日本,现在已大富特富,在日本置下好多产业,又讨了几房妻小,住在台北。这些年,她在不知不觉里找他,没找著,却拉了个替身--那个杨春树……,为了这,她犯下大错,险些连命一起赔上,今天,她找著了,却是这样模糊一团暗影,找了半辈子的脸,却在这样擦身而过的一辆车窗上出现,往后的路,谁也不知谁了。他们注定了无缘,她还有什么说的?然而,只要她知道,他只要回来,一定去看她旧时居住的所在。此生,她也就足足够了。当她知道,经过这么四五十年,那人还再找回桂花巷,去惆怅旧情,光是这点,剔红觉得,所有她吃过的那些苦,都可以值得而不算什么了。1945年,台湾光复,日本人走了。惠池带着妻儿回来,同时在台湾本省南北,各创下不少事业。三个孩子也在台北念书。父子、母女虽然经常回来,剔红仍然有她寂寞的时候。儿子、儿媳几次求她和他们一起住到台北去,她却不肯去。1959年春天,80岁高龄的高剔红离开了人世。
作者在此书扉页的题辞为:"献给粗手厚茧的先人"。女主人公高剔红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日据时期,一直到光复后,从她少女时代一直到80岁高龄的老太太。她的命运有些近似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七巧,她这个赤贫的孤女,由于美貌又高攀,通过婚姻改变了一生,一步登天,从赤贫走入了富贵之家,她和七巧不同的是,她在富贵中总忘不了童年的悲苦。以后,甚至到了晚年也常常忆及过去的岁月,就像光着身子在大雨中疾走,经过十里百里路,也没有个可以遮蔽的所在。她就这样,从头到脚,被淋个全湿,淋个透里透。有时她会自问:嫁到富贵人家就只是为了避雨而来的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剔红年轻时缠足的细节,和大陆作家冯骥才的《三寸金莲》差不多,但并不卖弄,而是与时代背景、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发展紧紧扣在一起的;剔红年老临终之前躺在床上,"听见风声里夹着和阔的细雨丝,不,还有另一股分它不出的声音,是银龙飞掠屋顶的声响,响在凄冷的夜空,是古老中国特有的一份情义。"作者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言谈举止、情致思索,都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和她们那有血有肉的"胡愁乱恨",使《桂花巷》今日和后世的读者都充满了难以抵抗的魅力。难得的是作者写这部书时也不过二十六七岁,她在后记《剔红是我》中说:"一个感受敏锐、自制力又强的人,在新潮流冲击下,忍不住对从前旧文化种种的怀念,于是她有这么多的话要说,那些书中人物,便在这样情况下,一一被接生出来,去演变人世不同遭遇里的各自生相。细心的人,一定从这书里,尽窥出我对剔红那种血肉浓粘的感情,我真是爱她这样的人,直爱进心去。剔红是谁?在我的感觉里,剔红是最可爱的中国旧式女子,真真的爱恨强烈,恩怨分明,叫人爱也不是,不爱也不是……事实上,汉文化漫漫五千年的岁、月、光、阴里,不知生活过多少这类女子。她们或远或近,是我们血缘上的亲人,在度夜如年、度年如夜的时空里,各自有各自的血泪、辛酸。(所以,《桂花巷》的故事,说假是真,说真是假。)她们的好,难掩犯下的错,而那些错,却也减不了她们的好。就因为这纵横交错,叫人在叹息之余,对人性、肉身,有另一种清楚、明白。"由于海峡两岸人文环境的不同,作者在作品中一定程度上流露了封建迷信的宿命论观点。
萧丽红,女。1950年生人。台湾省嘉义县布袋镇人。曾获1980年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她的家乡--台湾省嘉义县布袋镇,这是一个曾经繁荣过的小城,也和台湾另一座古老的小镇--鹿港一样,有着初期大陆移民的古老的中国民族中原文化传统。萧丽红的小说,都是以充满中国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布袋镇为故事背景。她的小说文笔,字里行间流露著浓厚的古典情怀,在台湾女性文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著有:长篇小说《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短篇小说集《冷金笺》等 。
E. 陈坤厚简介及详细资料
台湾台中人,毕业于台中第一中学。1962年考入中央电影公司,与舅父-摄影师赖成英学习摄影。1971年升任摄影师。
陈坤厚1972年为宋存寿的《母亲三十岁》担任摄影。
其后李行的多部电影如《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原乡人》等皆由其担任摄影师。
1978年,以《汪洋中的一条船》获得第15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79年起,陈坤厚与侯孝贤合作拍片,皆由陈坤厚摄影、侯孝贤编剧,两人轮流担任导演,推出一系列爱情轻喜剧,如《我踏浪而来》、《天凉好个秋》、《蹦蹦一串心》等。
1982年,与侯孝贤合作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受到年轻影评人的赞扬,他们认为依据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的时机已来临,陈坤厚便与侯孝贤、许淑真、张华坤合组「万年青」电影公司,向中央电影公司提合作计画,以低成本、小卡司的模式,拍摄了改编自朱天文的同名小说《小毕的故事》。此片于1983年创下票房佳绩,并得到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大奖,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奠基之作。
1983年,陈坤厚担任《儿子的大玩偶》的摄影师,帮助两位新导演万仁、曾壮祥解决影像上的埋拿问题,统一全片的摄影风格。
1985年,陈坤厚与侯孝贤分别组合新班底。其后陈坤厚每年拍一部电影,接连执导的有《最想念的季节》(1985)、《结婚》(1985)、《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春秋茶室》(1988)等,多由文学作品改编,展现其一贯温和的人文关怀与完美的视觉风格。
1989年后转往电视圈,监制电视连续剧,并曾至大陆搭李制作《孔子的故事》大型剧作。
2012年《三角地》
2009年《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
2008年《双镖》
1988年《春秋茶室》
1987年《桂花巷》
1985年《最想念的季节》
1985年《结婚》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
1983年《小毕的故事》
1982年《俏入彩蝶飞飞飞》
1980年《天凉好个秋》
1990年《祝福》
1988年《海峡两岸》
1987年《桂花巷》
1985年《结婚》
1984年《冬冬的假期》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
1983年《风柜来的人》
1983年《小毕的故事》
1983年《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0年《原乡人》
1980年《天凉好个秋》
1979年《汪洋中的一条船》
1979年《小城故事》
1979年《早安台北》
1978年《追赶弯枝搭跑跳碰》
1977年《白花飘雪花飘》
1977年《烟水寒》
1976年《浪花》
1975年《云深不知处》
1974年《近水楼台》
1973年《彩云飞》
1972年《秋决》
1971年《母亲三十岁》
1971年《母与女》
1971年《爱情一二三》
1970年《雪岭剑女》
1965年《哑女情深》
1984年《我爱玛莉》
2010年《派饭》
其作品自然朴实,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在台湾新电影风潮初期,陈坤厚以其丰富的经验与成熟持重的处事态度,与侯孝贤同为「新电影」导演群中的精神领袖。台湾新电影三大奠基人之一。
F. 《桂花巷》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桂花巷》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7 彩色片 90分钟
中国台湾中央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 陈坤厚 编剧: 吴念真 摄影: 陈坤兆巧厚主要演员: 陆颂庆小芬 (饰高剔红) 任达华 (饰阿海)
本片获1987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剧情简介】
影片一开始,便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海边堤上走着一支送葬的队伍。“剔红她妈,你放心去吧,阿舅会照顾剔红剔江的”。高剔红,一个年约十一二岁的女孩,身穿白色孝服,在墓穴前哭泣。她的爸爸出海打鱼遇难,如今妈妈又去世,她和弟弟剔江成了孤儿,只能依附舅舅过日子。
几年后,剔红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有一天,阿江与几个男孩在院里玩鱼,鱼滑到地上,他们怎么也抓不起来,剔红走进来,一把就抓了起来。她进屋里,听见一个男孩对阿江说,你姐姐一下就能抓起鱼,一定是断掌纹的手,克父克夫克子的命。
剔红的刺绣手艺深得桂花巷富户辛家姑老太太的喜欢,特地请她去听戏。在戏会上,姑老太太抚摸着剔红的手,对众人说,这么 *** 的手,天生是富贵命,并意味深长地看着远处她那已长成风流倜傥青年的外孙辛瑞雨。
青年渔民阿海爱恋着剔红,剔红也颇中意于他。渔村正月舞龙灯时,阿海意气风发地舞着龙头,当他看见人群中剔红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便舞得更加起劲了。
桂花巷辛家来提亲了。舅母征求剔红的意思,剔红以弟弟没自立为由拒绝了。
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剔红正在屋里心神不定地干着活,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果然传来了凶信,阿江在海上出事了。剔红跌跌撞撞地来到海边,看到弟弟的尸身,她晕倒了。
她毅然答应了辛家的婚事。不久,即坐着迎亲的花轿,着新娘盛妆来到了辛家。而此时,茫茫大海上,阿海驾着小舟,疯狂地为阿江撒着纸钱。他发誓以后发了财,一定为阿江烧王船。
剔红成了辛家少奶奶之后,过着富贵的生活,与丈夫辛瑞雨十分恩爱,而且很快有了儿子惠池,她与贴身女仆秋月相处得像姐妹。然而,又是一个电闪雷鸣的不祥之夜,去乡下收帐的辛瑞雨被抬了回来。“仙药难医无野猜握命人”,辛瑞雨终于丢下娇妻幼儿,留下偌大家产,撒手而去。剔红认定自己断掌纹克父克夫。
一天晚上,剔红正在屋里睡觉。后院花园传来阵阵笑声,原来是秋月和惠池还有男仆(秋月的恋人)正在吹箫作乐。剔红被惊醒。盛怒之下,她赶走男仆鞭打儿子,并对男仆说,永不许他登辛家门槛。
瑞雨的大伯与剔红商量,瑞雨的生日要到了,准备请戏班来家热闹热闹。剔红觉得守孝期间不妥。但大伯却告诉她,瑞雨从小请人算命,说他活不过30岁。剔红听了如释重负,她对秋月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命中克父克夫,没想到他也是短命的,配得刚刚好。”
戏班子来家唱戏,剔红特意留下一个女戏子每天陪她说笑解闷。女戏子给她化好妆,她兴致勃勃地来找秋月,问她好不好看,秋月却冷冷地告诉她,惠池被大伯接到清风巷念书,已经好几天了,而且现在桂花巷的田产收租大伯全包了,听说大伯抽大烟——剔红听完秋月的暗示,匆匆遣走女戏子,又半夜三更叫起熟睡的儿子,将他交给瑞雨的日本朋友带到日本去了。第二天,她通知大伯,惠池送走了,以后田租也由自己来收。
有一天,清风巷来人报信说大伯死了。剔红赶去吊丧。她在灵前假意哭泣,忽然捂着胃叫了一声。大伯母听说她胃疼,就叫人带她到楼上抽鸦片,并说大伯以前也是这样治病的。剔红接收了大伯生前抽鸦片的床、烟具,还带走以前侍候大伯抽烟的年轻男仆春树。
春树是个吃软饭的。他很快诱惑剔红与他有了苟且之事。春树从此在辛家有些得意忘形,流露他与少奶奶的特殊关系。剔红将自己的手镯藏在春树屋里,然后喊警察来搜,春树被抓走了。
剔红又有了妊娠反应,只有秋月知道这个秘密。她的远在日本的儿子惠池这时回家了。但剔红却挺着大肚子无颜面对儿子。秋月劝道,自己的骨肉难道会嫌弃母亲?于是,剔红将自己的大肚子暴露给儿子看。没想到,惠池却流着泪道,母亲“胃气”,皆是因为烦闷所致。
惠池将她接到日本。在日本她生下婴儿后,立即送与别人。
剔红回来了。她依旧过着孤单的日子。惠池在南京当官,不能陪在她身边。她对已成了老姑娘的秋月说,我命中身边不能有亲人,倒是你像亲姐妹一样守着。这时秋月却跪下告诉她,自己要嫁人了。原来娶秋月的,就是以前被剔红赶走,并且永不准他踏辛家门的那个男仆。
剔红现在是彻底的孤单一人,她已进入垂暮之年。有一天,她回老家渔村看庙会,正在庙里烧香,却看见远处一个老富翁在海边烧王船。原来他就是剔红当年的恋人——阿海。
黄昏暗淡的光影中,一个垂亡老妪悄无声息地半躺在摇椅上。她此时是否在回忆自己曲折坎坷的一生和她一生中的几个男人; 或者此时她什么也不再想了,因为她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鉴赏】
由台湾著名导演陈坤厚拍摄的影片《桂花巷》,影片中的主人公高剔红,在台湾电影女性形象中很具独特性。她既不同于《我这样过了一生》中温顺、勤俭、宽容的治家能手桂美,又不同于《玉卿嫂》中对情人热烈如火、忠贞不二的玉卿嫂; 她精明强干,还有些毒辣,但也不失善良,是一个一辈子总在“情” (欲) 与 “理” (利) 中抉择,最终又总是为了 “理” (利) 而割舍 “情”(欲) 的女人。
影片主要是通过她与五个 “男人” 的故事,来表现她悲剧一生的。
第一个男人——阿海。剔红成为依附舅舅生活的孤儿后,并不甘落于人后。影片屡屡出现破旧小屋中她强忍疼痛,用力裹足的场面。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她以后婚姻的选择做了铺垫。这时她生活中出现了第一个男人,渔村青年渔民阿海。影片采用含蓄的手段表现她与阿海的恋情:她弟弟阿江和阿海出现在门外,阿海看见院里的剔红停下脚。他故意大声和阿江说话,递给阿江甘蔗,阿江接过欲去,他又叫住阿江,又给阿江甘蔗,并大声嘱咐:“阿江,这可不是给你一个人吃的哦!”镜头里出现剔红抿嘴而笑的情景。正月舞龙,阿海舞着龙头带领一群壮小伙当街表演。高处观众里剔红充满爱意的笑脸,阿海看到剔红,舞得更加起劲。在满空飘飘扬扬的火星中阿海显得十分辉煌。在这时,剔红有着亮丽的爱情,还没走向分裂扭曲的人格。可是,她弟弟突然的死亡使她命运发生逆转。目睹两次惨剧(她爸爸和弟弟一样死在海中),“打鱼的七分险”,她断然割舍与阿海的恋情,答应了本已拒绝的辛家婚事。于是,在阿海舞龙的那条街上,出现了隆重的迎亲队伍,满天飘洒的彩纸花雨还是那样辉煌,但主角却是坐在花轿里盛妆的她。电影以平行蒙太奇手段,表现阿海撒纸钱的场面。阿海驾着小舟,在茫茫的大海上,疯狂地撒着纸钱,他悲愤的声音穿过汹涌的大海:“阿江,拿去花吧,将来投胎到富贵人家。以后我有钱,我为你烧王船。”当影片最后,剔红成了老妇,回乡看庙会,果然看到当年的阿海,从日本衣锦荣归,实现他当年的誓言: 烧王船。
剔红站在庙门前,看着远处焚烧的王船,以及早已尽失当年风采,秃光了头发,同她一样满脸全是记录人世沧桑皱纹的阿海,她那混浊的眼里流露出的神情不知是喜是悲。这是命运的嘲弄,还是人生的荒诞?总之,她已是行将就木的老妇了。看来,这时的她已不必进行“情”(欲)与“理”(利)的抉择了,因为生命即将离她而去。
第二个男人——辛瑞雨。表面上看,辛瑞雨是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少爷,郎才女貌,夫妻恩爱,似乎这场婚姻没有什么冲突。但因为这场婚姻首先是以经济、地位等社会化因素而非个人情感为前提,即是在贫苦渔民与富家少爷之间的选择,便使这场婚姻披上悲剧色彩。
《桂花巷》是这样表现剔红的新婚之夜:纱帐里,剔红那张扭动的脸,被强烈的红光映照着,使她仿佛是躺在祭台上。红色原本是象征着喜事,但在这里却有着悲剧意味。
第三个“男人”——女戏子。女戏子被派作男人,似乎荒唐。但这个女戏子进入剔红生活中,实是扮演着为剔红释放情欲的角色,由此看来将她认作“男人”,又是合理的。
剔红在丈夫去世后,妙龄守寡,寂寞、漫长的日子难抑春情浮动。影片这样表现剔红扭曲的人性:一个花好月圆之夜,她的贴身女仆秋月与恋人还有小少爷惠池在院里吹箫作乐,剔红在屋里床上睡着。柔情似水的箫乐和秋月他们阵阵欢笑声,一阵阵传来,惊醒了挣扎在梦里的剔红。她勃然大怒,立即解雇秋月的恋人,又请出“家法”痛打儿子。她指责秋月的恋人(男仆):“惠池守孝不到一年,你就引他吹箫作乐,将来他长大了,你还不带他去赌去嫖!”话虽说得堂而皇之,其实却是掩盖自己无法宣泄的情欲:她既要遵从“三从四德”,守寡一辈子,当个堂堂正正的辛家少奶奶,就要压抑自己的情欲,而自然就不敢听见这种撩人心弦的箫乐。直到瑞雨大伯告诉她,瑞雨小时候算过命,说过他活不过30岁,只管请戏班子唱戏,她才一释负罪之心:她始终认为是自己克死了丈夫。于是,辛家就请来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唱大戏。戏台上,正在上演男欢女爱的戏目,剔红坐在看台上饶有兴味地看着,不时抿嘴而乐。值得注意的是,接她视线的蒙太奇镜头,一直停留在那位扮演男角的女戏子身上。这是暗示性极强的镜头。在旧年代,住在深宅大院的阔家太太奶奶们,饱食终日,寂寞无聊,她们无法像她们丈夫那样,随便玩女人逛妓院发泄情欲,便常常与一些女戏子来往密切。这些女戏子尽管是女身,但扮演着男角,便充当了太太奶奶们宣泄情欲的对象,这是中国传统的畸恋文化现象。这里剔红也是将情欲转移到女戏子身上。她果然将扮演男角的女戏子留了下来,于是她常常一个人坐在看台上欣赏那位女戏子唱戏了。影片还有这样一段戏:那个女戏子给她化妆,剔红那张脸变得十分妩媚性感,女戏子说:“少奶奶真好看,我要是男人啊,真想——”,剔红假嗔道:“想什么?”“想贪!”女戏子轻轻地将剔红的手一捻。在这段戏里,女戏子被设想成男人,在蒙太奇剪接中,剔红则成了这个假男人眼光中的“被看”。
然而,当剔红一听说在她耽于玩乐期间,儿子被大伯接走,而且家产亦有落入大伯手中之虞,她立即匆匆又果断地遣走女戏子,她要准备一场与大伯争夺儿子和家产的战斗。在“情”(欲)与“理”(利)的交战中,剔红又一次选择了后者。
第四个男人——春树。剔红在大伯死后,接收了大伯的烟桌等烟具,还带回了侍候大伯抽烟的乖巧男仆春树。这使守寡后的她私生活中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男性。
春树成为剔红的面首后,却不明白剔红那种为情所困的少奶奶,在“情”(欲)与“理”(利)中,她向来选择后者。他胆敢在别人面前流露他和少奶奶的特殊关系,他便很快成了牺牲品:被剔红栽赃而抓进了囚牢。可怜他被抓走时,还向剔红求救。剔红残忍地制止了这场由于情欲泛滥而差点累及她声名的 *** 。然而这一次苟且也给她留下一个令她痛苦万状的孽种。
第五个男人——惠池。惠池是剔红与瑞雨婚姻中唯一的儿子。所谓“夫死从子”,儿子在她今后的岁月中将起着靠山的作用。因此大伯乘她耽于与戏子玩乐之际,以家里唱戏怕吵读书为由,将惠池带离桂花巷,她自然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儿子是辛家的骨肉,而她是外姓人,“母以子贵”,她能在辛家坐稳少奶奶之位,全仗她有个姓辛的儿子,如果大伯夺走了儿子,她恐怕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所以她宁愿忍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却将年幼的儿子交给瑞雨的日本朋友带到日本,以绝大伯后患。十几年过去,儿子从日本回来,然而她却因偷情而大着肚子不敢面对儿子。可是儿子却极为同情和理解母亲。
有的评论者认为,《桂花巷》“在形象剖析(特别是心理刻画比较单薄)的文化穿透力上有所不逮”。其实,《桂花巷》对剔红这样一个常常面临 “情”(欲)与“理”(利)的抉择的女性,其心理刻画是十分成功的。然而结尾让儿子与母亲人伦融融的虚泛的理想色彩,却冲淡了影片应有的社会批判力,从而显得力度不足,震撼力削弱。
当然,问题不在于儿子对母亲的态度,而是影片是以“认同”的形态来表现这一切的。即导演站在男权社会的道德观念的视点上,来表现一个女人由于情欲出轨而等待男人(她的儿子)审判其命运,以及这个代表正统文化的男人(她的儿子) 对她的赦免与宽容。
情欲,这个字眼在正统文化的词典里,与荒淫、下流、堕落是等同的。惠池带着剔红来到日本,生下孽种送人后,影片有这样一个情节:惠池带着母亲来到寺庙,他从井里臼出一瓢水,剔红用这水沐手,这象征着这个堕落女人接受了正统道德的净化。
我们都生活在文明中,都是社会化了的人,我们一生中也常常像剔红那样面临“情”(欲)与“理”(利)的抉择;同样,我们也常会牺牲个人情感而迁就社会规范的,因为我们都是文化的产物。从这点来看,剔红这个形象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穿透力。
G. 叶全真有些什么影视作品啊
电影
1987年
《雪在烧》出道第一部作品
《先生骗鬼》
《大头兵出击》
1988年
《隔壁班的男生》
《丑探七个半》
《天才小兵》
隔壁班的男生2:《同学会》
《大陆行》
1989年
《1989放暑假》
《霹雳警花》
《七匹狼》
《七匹狼II》 方蓉 朱延平 王杰、庹宗华、金玉岚、马萃如、张雨生、何恭裕
《青春派对》
《游戏规则》
《刀瘟》
《爱拼才会赢》
《风雨操场》
《小人物》
1990年
《鬼出嫁》
《花祭》
1991年
《火烧岛》
《黄袍加身》
1992年
《阿呆》
1993年
《白莲神教》(白莲邪神)
《新流星蝴蝶剑》
异域2-《孤军》
《新碧血剑》
晚清风云-《武状元铁桥三》
1994年
《新侠客行》(港译:壮士断臂)
《火龙风云》
《新乌龙院》(笑林小子II)
《西楚霸王》(楚汉争霸)
1995年
《中国龙》
《逃学战警》(新扎师兄追女仔)
《新乌龙院II》(港译:无敌反斗星)
1996年
《麻将》
《太平天国》
1999年
《女汤》
2001年
《自由门神》客串性质
电视剧
1997年
《山水有相逢》 中视 林月兰 转电视剧的第一部作品
《施公奇案-水中仙》 华视 江秋月
《单身女人-兰姨和她的房客》 华视
1998年
【星座女人系列】之巨蟹座-《钢琴师的情人》 民视 周家莹
1999年
【女人剧场】之《框里的女人》
【女人剧场】之《爱你无悔》 方晓敏
【美丽人生】之《情深到来生》 台视
2000年
《珍珠彩衣》 华视 李香音
【人生剧场】-《万人情妇》 公视 赵光明
《辗转红莲》 公视 许莲花 获公视提名连续剧最佳女主角
《DNA-阿涂伯和他的孙子》 中视
2001年
《玻璃屋里的人》 台视 钱品譪
《贞女烈女豪放女》 中视 佟庆 获中视提名连续剧最佳女主角
《旅人的故事-绑架大明星》 尚未播出。此部戏远赴新西兰拍摄
2002年
《桂花巷》 三立台湾台 高剔红
《天使的诱惑》 新加坡-新传媒 杨秋霞 台湾尚未播出
《台湾霹雳火》 三立台湾台 方玉珊 2002年-2003年
2003年
《美梦成真》 台视 真真
2004年
《台湾龙卷风》 三立台湾台 方家怡 2004年-2005年
2005年
《弥浓恋情》 客家电视台 叶老师
2006年
《木棉花的春天》 慕佩芸 台湾于2008年6月9日起在八大戏剧台播出
《天下第一味》 三立台湾台 周佳玉 2006年10月12日-2007年5月25日(42-203集)
2007年
《我一定要成功》
H. 台湾的历史影片
日治时期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16]。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17]
民国时期
台语电影兴起
主条目:台语电影
台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台语片,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台语片《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台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台语片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18],引来一窝风的台语歌仔戏跟拍风。
健康写实电影
19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闱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胡金铨与新武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19],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功夫片兴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著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
爱国政宣电影
19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爱国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
学生电影类型
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
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与没落
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16]。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政府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16]。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
I. 任达华演过的电影
1.《黑白迷宫》
《黑白迷宫》是由导演王晶监制,阚家伟导演,任达华、陈小春、伍允龙、邱璐璠领衔主演的一部警匪动作电影,于2017年9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社团大哥大华为了执行社团任务,重新召集自己手下最信得过的兄弟一同重出江湖,不料在执行任务时,却一次次失败,遭遇社团和警方的双重围剿,兄弟几人不得不拨开重重迷雾,抓出内鬼,找出真相的故事。
2.《鲛珠传》
《鲛珠传》是由杨磊执导的奇幻动作电影,该片为其首部电影作品,陈嘉上担任监制,王大陆、张天爱领衔主演,任达华、盛冠森、王迅、赵健等联袂主演。
该片以九州大地为舞台,讲述了飞贼泥空空、捕快黑羽、王子赫力三人在寻找鲛珠的旅程中相互扶持、成长,并一同对抗野心勃勃的羽族后裔雪烈的故事。
3.《真相禁区》
《真相禁区》是一部由四川省热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北京顶峰传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宣传并发行、深圳创天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麦咏麟执导,任达华、霍建华、张赫、热依扎、车晓、高捷、连凯、韩志硕、爱纱、傅雷联袂主演的动作推理电影。
4.《魔宫魅影》
《魔宫魅影》是由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和润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惊悚片,由叶伟民执导,文隽监制,林心如、杨祐宁、任达华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民国年间,电影皇后孟思凡与学成归国的青年导演顾维邦机缘结识,两人无惧闹鬼传说,坚持入驻丽宫电影院拍摄《夜半歌女》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4月29日在中国上映。
5.《杀破狼2》
《杀破狼2》是由太阳娱乐文化、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联合出品的犯罪悬疑片,影片由郑保瑞执导,吴京、托尼贾、张晋、任达华主演,古天乐特别出演。
影片描述以香港探员卧底犯罪集团为故事背景,主要讲述了为了继续活命的洪文刚、救女心切的狱警阿猜、一心弘扬正义的探员志杰等人之间的一场场人性善恶、因果宿命的警匪战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