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源 > 德国新电影新在哪里

德国新电影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4-26 02:43:21

① 新德国电影 名词解释 精简70字以内

“新德国电影”运动发轫于1962年春天的奥勃豪森电影节。当时有26位德国青年电影家联名发表《奥勃豪森宣言》,称“旧电影已经死亡,我们对新电影满怀信心。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电影语言……我们要创造的电影应该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
更多内容参考《新德国电影的美学成就》

② 新好莱坞电影新在哪里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人向五角大楼走来,反对美国侵越战争。政府虽然在「内乱外患」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况下,仍坚持反动立场,镇压示威群众。1971年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游
行示威中,仅被捕者就多达15000人。
1970年,「水门事件」发生,美国议会由史以来第一次弹劾了他们的总统。美国政府失去了人心民心,引起了强烈的愤懑。美国对外扩张的霸权政策也受到了阻隔。民主政治与暴力行为,战争政策与人民反抗、民权运动的高涨与压制,形成了美国社会政治运动的三大潮流。而这时在青年人当中「弗洛伊德」盛行,一种逆反心理通过德皮士、性自由等形式体现出来。新好莱坞电影运动便诞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社会和政治的原因是无法回避的。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国内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似乎主要归于电影与电视的竞争。进入50年代,电视就开始威胁着电影业,美国人与法国人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法国人所考虑的是在艺术美学上的革命,而美国人则更多考虑的是技术上的革命,他们将:宽银幕、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甚至嗅觉电影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一措施在企图夺回电视观众的同时,实际上仍旧在维护着好莱坞的传统职能。然而,酗年代中期,美国家庭90%以上都有了电视,人们坐在家里看电视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电视台与节目数量也与日剧增,不仅吞噬掉全部好莱坞的影片,还在电视上开始大量地播放欧洲影片。而这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日本电影、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特别是法国的「新浪潮」等一系列电影文化的冲击,开始从根本上动摇了好莱坞的制片体制,一场电影业的「独立革命」在酝酿之中—O。出现了一些不依附于大公司的「皮包公司」i他们的确解决了剧本、导演、演员等方面的问题,也拍摄出了几部影片,但最后还是要大公司来为他们发行。「独立革命」很快地烟消云散了。然而,它却预示着美国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就在这时一批电影学院的学生走上社会,开始了他们的电影创作。这些青年人崇拜和向往欧洲电影,接受了「作者观念」的影响,也试图象欧洲青年艺术家一样,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讲述个人的、新的、非主流的故事。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影片公映,尽管影片中表现的仍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和一个美貌风流的姑娘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西装革履的外表掩饰不住他们的真实身份:两个手持枪弹、抢劫银行的「江洋大盗」。这是美国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的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沮然不同的新人物,他们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一样,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影片片头所采用的字幕形式资料照片强调了人物的历史传记色彩、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纪录性,这也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被询问时的时空异步的剪辑有着一样的精心设计。而现实社会的问题,越南战争的失败和阴暗的社会前景也在影片结尾的改写上体现出来,观众已经厌倦了「大团圆的结局」,这一程序再也行不通了。结尾时邦尼和克莱德被警察打得千洞百孔的身体与被击毙在巴黎街头的米歇尔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于人们接受了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它颠覆了美国电影的强盗片和警匪片的类型模式。而类型模式的破产之目便是作者电影的生成之时,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创作
60年代末,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在变化,观众的观念也在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他们要利用『『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行社会的危机」,就像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所说的那样「革命是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他们企图以「革命』』打人市场,就如同那一时期出现的德皮士资本家一样。这类的影片以后还有:波拉克拍摄的《杰里迈亚·约翰逊》(1969年)、波格丹诺维奇拍摄的《纸月亮》(1972年)和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1973年)等。《道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这部多少带有试验性质的影片预示了1975年《出租汽车司机》的艺术方向。
影片《出租汽车司机》的导演是出生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马丁·斯柯塞斯,他曾做过短片、剪辑、助理导演等职。斯柯塞斯从f、目睹了小意大利区生活中的种种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孤独的生活。他对街道上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及行为有着深刻印象,本来做神职人员的理想渐渐被艺术情趣所取代。1968年,斯柯塞斯拍摄了处女作《谁在敲我的门》。此后,他遇到了约翰·卡萨维特斯,他的友谊与忠告一直伴随着他,这就是「小伙子,永远不要导演商业影片2,,斯柯塞斯后来以《出租汽车司机》和《基督的最后诱惑》实践了这一忠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中间分子,曾被传统的人称之为是美国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个擅长表现人的孤独与暴力的伟大导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曾与1962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一部恐怖片《痴呆症》;1967年,拍摄了作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论文的《他已是小伙子了》起了人们的注意;1970年他又因《巴顿》一片的编剧(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而成功,为自己确立了地位;1972年,描写黑手党领袖的强盗片《教父)).,因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而获得美国电影史上空前的记录;1974年,那部关于窃听专家哈里,考尔的《对话》,在声画对佼上精妙的处理,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新电影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形象」;1979年,《现代启示录》出现,这部影片同前一年出现的迈克,西米诺的《猎鹿人》一起,对人们一直保持沉默的「越南战争」问题发了言……。科波拉的电影创作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他从独立制片开始,不仅自己制作影片,还资助别人拍摄影片,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就是在科波拉的帮助下(科波拉的制片人)拍摄的。他雄心勃勃企图要改变旧好莱坞,他曾说「我要为电影艺术赔上一生」。然而,由于他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渐地背离了自己,走向了「重磅炸弹」的高成本、重大题材的制作。在新好莱坞时期之后的好莱坞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
在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影片还有:罗伯特。阿尔特曼,这个称作「失魂落魄的梦幻者」,于1969年拍摄的《公园里最寒冷的一天》;西德尼·波拉克于lQ69年拍摄的《无力的马不是要射杀吗》;
哈尔。阿什比于1971年拍摄的《哈罗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尔曼拍摄的《飞越疯人院》等等。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片领域里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在喜剧片类型中,出现了杰里。刘易斯、伍迪·艾伦和梅尔·布鲁斯。他们3个人都是喜剧的导演和演员,他们的「相声滑稽剧」妙语连珠地嘲讽了社会,既显示出美国强大的喜剧传统精神,又融入现代色彩。商业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75年拍摄的科幻片《大白鲨》,这部影片实际上预示了以后的《外星人》(1982年)、《株罗纪公园》(1993年)等影片的出现与成功。他还在36岁的时候,就曾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国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斯皮尔伯格影片的巨大的票房收人为美国电影赢来席卷全球的声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一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③ 德国新电影的新德国电影的色彩与声音造型风格

色彩和声音造型也新德国电影中重要的造型手段。法斯宾德在《艾非-布里斯特》《维洛尼卡-弗斯的欲望》等片中特意采用黑白胶片。他说:“我认为,黑白是拍摄电影的最美的颜色,以黑白色拍片比用彩色要严肃得多,因为人们看到黑白色就必然会考虑,用光、用画面做什么”《艾非-布里斯特》这部影片为色彩赋予寓意,着大轮烂意使用黑白色刻画人物,艾非一袭白裙,体现她纯洁天真的个性,与此相反,艾非的丈夫和管家等周围的人们穿着黑色的衣服,以显示他们的威严与一种胁迫感。法斯宾德以一种近似无声色的格调为影片制造了时代的距离感。《维洛尼卡-弗斯的欲望》里的黑白色不单单作为一种影像或风格因素存在,而且被赋予一种象征性,呈现出弗斯的精神变态以及在绝望中的挣扎,同时烘托着作为历史精神化身的精神病诊所里的那种人道外貌下的专制和丑恶。《柏林苍穹下》彩色和黑白的转换寓意了文德斯对理想生活与现实世界的理解,当天使心怀爱情打量世界的时候,世界才充满色彩,造型元素后面是深刻的人性内涵。荷索的《陆上行舟》置乳白色的轮船与半山中,与周围葱绿的山林自然景色形成色彩的对比和隐喻。
新德国电影对声音常常采用独特的处理方法。《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赫尔曼第二次归来,从头至尾不断插入一场足球赛电视实况转播的嘈杂影响,既构成对画面和夫妻重圆情境的干扰、破坏,也从逆反方向对画面渲染烘托,由此形成一种历史的隐喻。《柏林苍穹下》里天使的喃喃自语同现实世界中各种声音交织成立体的音响氛围,传递生活的纷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中新闻媒介的声音频频以刺耳的高音出现,充满了画外空间。新闻媒介无孔不入,企图操纵舆论的虚伪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来,充满批判与反省的意味。
音乐也是构成新德国电影艺术特色的一个因素。《德州巴黎》整部影片的音乐深沉典雅,既清新又空旷。开端和结尾时使用的主旋律,与主人公孤独的心情以及荒凉的环境融为一体。这个主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赋予影片一种感滚漏伤的调子。文德斯还善于在影片里运用他喜欢的流行音乐及摇滚乐,甚至邀请他喜欢的摇滚乐队在影片中演出。荷索的影片则钟爱歌剧和古典音乐,这同他对待电影如宗教一般的沉迷是分不开的。
20世纪70年代,荷索、法斯宾德桐差、施隆多夫、文德斯并称德国新电影的四大旗手,如今法斯宾德早已逝世;施隆多夫和文德斯在好莱坞锐气消逝,商业利益压迫着“作者电影”的生存空间,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一种妥协;荷索留在德国,但他的影片似乎也渐渐失去一种狂徒般的精神气质。也许,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吧。

④ 名词解释新德国电影运动

新德国电影运动
"新德国电影"运动原来叫做"青年德国电影"运动。这个运动发起于1962年春的奥勃毫森电影节,当时有26位"德国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奥勃毫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灭亡。我们寄希望于新电影"。他们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他们还宣告:"我们现在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新影片需要自由。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性。我们要违背一些观众的爱好,创造一种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这番宣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正式纲领性文件,它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新德国电影运动如同其他文艺运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社会的根源。50年代的西德电影,可以说是经济繁荣,艺术上停滞的时期;进入60年代却陷入了全国的危机,观众人数从50年代后期8亿以上的高峰,每年以10%的幅度跌落下来,影片产量和影院数目也随之下降。到1966年,联邦德国仅产生了60部影片,还不及65年的一半。究其原因,除了电视的冲击外,更主要的在于影片艺术质量低劣,1961年竟然无法从当年摄制的影片中评选出一部值得授于"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的影片。更为难堪的是,有些国际形电影节把联邦德国送展的影片,以不够电影节比赛水准为由原封退还。许多影评理论家撰文抨击联邦德国是没有电影的国家。面对这种严峻局面,1962年西德的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拥亚历山大、克鲁格为首,在上述电影节中发表了《豪勃豪森宣言》,公然向旧电影开战,力求西德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快突破创新,从而振兴民族电影。
与西方其他电影艺术运动一样,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组织者们首要的任务是向政府伸手要钱。他们通过各种活动,于1965年成立了"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集资500万马克资助拍片。他们用这笔"青年电影基金",在三年时间里资助青年电影导演们拍出了20部新影片。
1965年至1968年,新德国电影运动掀起了第一个创作高潮。代表作有克鲁格的《和昨天告别》,夏摩尼的《禁猎狐狸》,以及施隆多夫的《特莱斯》,它们分别在威尼斯,柏林和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了奖,为新德国电影走向国际影坛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70年代初,新德国电影陷入危机。其直接原因在于联邦德国议会修改了"电影资助法"。新的资助法规定,凡申请资助者,必须先拿出一部"资历证明"影片,才能有资格申请资助新的拍片计划。等条款。这些新规定,严重地制约着新生力量。由于资金短缺,新的短片计划无法实现,已经拍成的影片又找不到买主,迫使影片数量大幅度减少。不少人只好迎合投资者的要求去拍庸俗的商业片。但是,也有一些导演在危机中苦斗,使运动逐渐摆脱危机,掀起新的高潮,其中尤以法斯宾德、赫尔措格和文德斯及施隆多夫四位导演最受西方电影界的注意。1975年至1979年,赫尔措格拍摄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法斯宾德拍摄了《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以及施隆多夫拍摄的《锣鼓》分别在戛纳和美国奥斯卡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新德国电影运动在1975年和1979年西次出现高潮,而从1979年开始的高潮一直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成为西方电影界最受注意的艺术运动。

⑤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展

与西方其他电影艺术运动一样,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组织者们首要的任务是向政府伸手要钱。他们通过各种活动,于1965年成立了德唯凳国青年电影董事会亮李,集资500万马克资助拍片。他们用这笔青年电影基金,在三年时间里资助青年电影导演们拍出了20部新影片敬山迟。

⑥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1,第三电影

第三电影Third Cinema。泛指第三世界电影工作者所制作的反帝、反殖民与反种族歧视、反剥削压迫等主题的电影。其具体主张由古巴导演费南多.索拉纳斯与奥大维.杰提诺在1970年代初期合写的《迈向第三世界电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

2,巴西新电影

巴西新电影Cinema Novo。指巴西在1960年代兴起的新电影运动,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创造有地方色彩的电影文化,以挣脱外来,尤其是北美电影文化的主导形式。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现实的观点较为犀利,美学原创力亦非常丰富。

3,德国新电影

德国新电影New German Cinema。1960年代初出现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1950年代西德随著经济的复苏电影亦蓬勃发展,

但内容逃避现实,贫乏单调,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电影业陷入低潮,连国际影展的参加资格也没有,受到当时法国与英国等国家新电影的影响,便产生了德国新电影。

4,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5,意象派电影

意象派电影 Imagist film。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意象派电影工作者企图利用有关性质的视觉和听觉细节,使镜头与声音的累积,为一个场景或整部影片带来更大的意义,而不需用直接陈述的方式。

⑦ 德国新电影的介绍

德国新电影NewGermanCinema ,前后跨越三个时期,从六十年代持续到八十年代,是世界电影史上引人注目的电影现象之一。出现了克鲁克、彼得-沙莫尼、法斯宾德、荷索、文德斯、施隆多夫、沃尔夫冈-彼得森等艺术成就杰出的电影导演。“运用国际性的语言”“创造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电影”等美学上的追求确实在新德国电影导演日后的创作中得以体现,同时他们的创作风格殊异,各具特色。德国新电影成为西德电影的主流,在人们心中已成为一个流派的标志。

⑧ 请问法国新浪潮与德国新电影的区别在哪

国别不同、特点不同、背景不同、人物不同。

⑨ 德国新电影的起源

谈论新德国电影也许还是应该从著名的“奥伯豪森宣言”谈起。
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26个大都从拍摄短片开始走上影坛的电影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带着一纸宣言来到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伯豪森,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他们对60年代的美国电影和德国商业片表示出不满,宣称要“创立新德国电影”,提出了“奥伯豪森宣言”,其主要内容有“因循守旧的德国电影的崩溃终于使我们所摈弃的思想立场丧失了经济基础”;“正如在其它国家那样,在德国短片也已成为故事片的学校和试验场所”;“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语言”;“我们现在要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影片需要自由。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性。我们要违背一些观众的爱好,创造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电影。我们准备在经济上冒一些危险”;“旧的电影已经死亡,我们相信新的电影”。宣言标志着西德电影的转折点。此后,德国青年电影创作者拍摄出了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至今仍有意义的作品。

阅读全文

与德国新电影新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外国谍战剧电影 浏览:928
微信公众号的电影如何投屏电视6 浏览:347
如何在qq发电影视频文件 浏览:624
推荐一部电影好看的 浏览:806
20173月好看电影 浏览:81
剪辑电影多久发一段 浏览:763
电影院每场多少人亏本 浏览:675
怎么调高电影的画质 浏览:161
好看的电影有什么2016 浏览:172
大尺度电影动漫有哪些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17
欧美什么电影好看 浏览:591
武林圣药黑灵芝是什么电影 浏览:924
微信怎么看买过的电影票 浏览:621
等风来电影免费版 浏览:145
介绍一部电影动漫怎么说 浏览:248
好看的爱情动作限制电影 浏览:302
艾草仙姑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浏览:303
港片电影免费看全集 浏览:196
王晶电影票房大概多少 浏览:735
电影多久会在80s更新 浏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