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邓丽君的《原乡人》 歌词
《原乡人》是邓丽君的一首歌。
词:庄奴
曲:汤尼
原唱:邓丽君
歌词:
我张开一双翅膀,背驮着一个希望
飞过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向往的地方
在旷野中,我嗅到芬芳
从泥土里,我摄取营养
为了吐丝蚕儿要吃桑叶,为了播种花儿要开放
我走过丛林山岗,也走过白雪茫茫
看到了山川的风貌,也听到大地在成长
在旷野中,我嗅到芬芳
从泥土里,我摄取营养
为了吐丝蚕儿要吃桑叶,为了播种花儿要开放
我走过丛林山岗,也走过白雪茫茫
看到了山川的风貌,也听到大地在成长
(1)电影原乡人在哪里拍摄扩展阅读:
歌曲《原乡人》全曲时长三分三十一秒,发行于1980年,是电影《原乡人》的主题曲。
钟理和生于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屏东县高树乡。十八岁时随父亲迁至美浓尖山下。他爱上了在钟家农场做工的钟平妹,但当地客家人的风俗是不准同姓人结婚便因此离家出走,远赴沈阳满洲自动车学校学习,两年后学成回到家乡美浓,宾带着平妹私奔到了沈阳。
歌曲《原乡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⑵ 原乡人是何意
您好!
“原乡人”,原为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台湾同胞对中国大陆同胞的称呼。
“原乡”,即祖居地。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钟理和著有小说《原乡人》,台湾导演李行在1980年拍了钟理和的传记片,取名《原乡人》,揭示了主人公对原乡(祖国)的依恋与认同。今天,用“原乡人”一词,往往表达为了理想奔走却不忘故土之意。
。。。希望您满意。。。
⑶ 林凤娇拍过的电影
步步惊魂(1982)
警魂风雨夜(1982)
提防小妞(1982)
龙的传人(1981)
辛亥双十(1981)
爱情躲避球(1980)
碎心兰(1980)
特别治疗(1980)
天凉好个秋(1980)
我从山中来(1980)
我踏浪而来(1980)
原乡人(台湾 1980)
爱情火辣辣(1979)
成功岭上(1979)
冲刺(1979)
杜鹃花开时(1979)
花伴舞春风(1979)
流水落花春去(1979)
忘优草(1979)
小城故事(1979)
早安台北(1979)
摘星(1979)
昨日雨萧萧(1979)
爱情九点零一分(1978)
爆炸的爱情(1978)
踩在夕阳里(1978)
此情可问天(1978)
翠湖寒(1978)
荷叶莲花藕(1978)
男孩和女孩的战争(1978)
情深爱更深(1978)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
又是黄昏(1978)
爱情大进击(1977)
爱情雨开花(1977)
爱情走廊(1977)
爱云爱云(1977)
白花飘雪花飘(1977)
彩云在飞跃(1977)
超级恋爱(1977)
风铃、风铃(1977)
嗨!亲爱的(1977)
蝴蝶谷(1977)
喷射式的爱情(1977)
桑园(1977)
跳动中心的爱情(台湾 1977)
艳阳三月天(1977)
爱情、文凭、牛仔裤(1976)
碧云天(1976)
咖啡美酒柠檬汗(1976)
情话绵绵(1976)
桃花三娘子(1976)
夏日假期玫瑰花(1976)
约会在早晨(1976)
飞车龙虎斗(1975)
风云群英会(1975)
黑鹰一号(1975)
近水楼台(1975)
女学生(1975)
吾土吾民(1975)
在水一方(1975)
大猛龙(1974)
少林和尚(1974)
一对一(1974)
一位陌生女孩子的来信(1974)
潮洲怒汉(1972)
⑷ 情系原乡人
大概也是因为《港台文学选讲》这门课程,我阅读完了钟理和的作品《原乡人》。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也是乡土文学的出色代表,所以今日便推介给大家。
看完书不久之后,我去看了秦汉和林凤娇主演的电影。电影拍的不错,比较贴近原著。还被台湾“中国影片人协会”评选为1980年十大中外佳片第一名。
因为书看得太久了,所以只能凭记忆,说出个梗概:整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钟理和和钟平妹因同姓结婚,不见容于当地的礼俗,不得已从台湾私奔到了奉天。之后,钟理和立志写作并前往北京,等到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而期间妻子平妹一肩挑起家计重担,直至丈夫过世的故事。
接下来说一下整部作品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吧。
以爱之名——不离不弃
因为看过电影,所以现在再回忆书中描述钟理和和钟平妹之间交往的语句时,画面感会特别特别强。比如在小树林里,钟理和小心翼翼地握着心上人的手,深情款款地问:“平妹,你愿意给我烧饭吗?”
然后只见钟平妹满脸红云:“我愿意给你烧一辈子饭。”清纯中带着少女固有的娇羞可爱。(林凤娇确实把角色的感情诠释得非常到位。)随后两人远走高飞。摆脱了世俗,也抛却了偏见,是柴米油盐的贫贱夫妻,也是双宿双栖的神仙眷侣。
虽然我一直不喜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但是,钟平妹,却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变成了不离不弃和至死不渝。这确实把我感动到了。
就像钟理和在临终前说过的话:“平妹,如果你嫁的是一个种田的,或是做工的,都要比跟着我幸福美满得多,可是你却偏偏跟了我……”是的,没法让平妹过上述是幸福的生活,作为丈夫的钟理和,难免心中有愧,但只为爱之名,粗茶淡饭,甚至食不果腹,只要相守一起,也是心甘如饴的。所以,哪怕家里穷,钟理和仍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专心写作,因为有平妹的大力支持,平妹会下田劳作,会洗衣做饭,会做工挣钱,会抚教孩子,作为丈夫,只需要灵感,其他都不用操心。我时常在想,钟理和,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钟平妹的爱,那么钟平妹呢?也许,真的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心怀执念——笔耕不辍
钟理和的文字情结,当算是一种执念。虽然是富家少爷,文化水平却不是特别高,但是却非常关心同胞生存与祖国的兴亡。乱世中的作家,注定不是一个可以独善其身的职业,钟理和仍义无反顾,凭着满腔热血按笔当剑,将雄心铺在纸上,畅写生平经历与周遭小人物的点滴悲喜,从而反观整个时代!以期唤起一些思想的觉醒。
而期间他自己经历的种种,也都让人恻然,病魔缠身,平妹在磨难中沉浮,出院后,自己的文章,多粗唤胡次却被无情退回,儿子又在一夜间夭折,生活窘迫,似乎幸运之神永远都不记得他的存在。
但是他仍笔耕不辍,不为其他,只为心里那个遥远的梦想而已。电影中钟理和伏在书案上,一口鲜血染红手稿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他生命里的最后一丝气息,也是为文字而存在的。
大概每一个喜欢文字的链陆人,都会有同感,而对于每一个试图用文字改变一些东西人来说,感受会更加强烈。
落叶归根——吾爱吾乡
《原乡人》,其实也是一部思乡恋故的作品。钟理和和钟平妹的离乡背井,只因爱起,最后的双双回乡,也是为爱所系。前一个爱,是爱情,而后一个爱,则是对故乡的眷恋。年轻的时候,总希望到处去闯,四处漂泊,总向往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直至钟理和的父亲逝世,加之对故乡的怀念,夫妻二人才携同长子回乡,尽管物是人非,但是,终究是自己的根,那种脉搏相扣,呼吸同律的默契,却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所以我想,即便钟理和还是以悲剧句读自己的人生,但是最终能够落叶归根,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毕竟魂归故乡,是大部分人的夙愿。虽然一生困苦,能在故乡入土为岩拦安,其实也算圆满。
无偿爱你——只有父母
额上皱纹很深,嘴角笑很很浅,眼睛里永恒地闪动慈爱的光芒,似乎,天下的妈妈,都有同样温暖的神情。
有很多事情,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往往已不再年轻。对父母的感情,就是这样。
小说里也好,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好,都突出了钟理和的父亲虽然一开始极力反对他与钟平妹的婚事,却在多年之后,临终之前,念叨着儿子和儿媳这个细节。放下封建家长的架子,只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归来,其他的都不重要。而钟理和的母亲,更是追踪寻迹到旅馆,只要求儿子好好照顾自己,而责备的话语,竟是一句也没有。果然,这个世界上,能够如此纵容我们,宠溺我们,关怀我们,而没有半句怨言的人,只有父母。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朴素的乡土作品,但正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如果你对乡土文学感兴趣,那么《原乡人》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诚意之作。
如果,你接受不了枯燥无味的自传性小说,那么可以考虑看看电影,也就110分钟左右的片长,还是蛮好看的。
祝好,我是可乐!希望你能喜欢今天推介的故事。
⑸ 原乡人的介绍
《原乡人》是由李行执导,秦林凤娇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的同名自传性著作察扒,讲述钟理和和钟平妹因同姓结婚不见容于当地的礼俗从台湾私奔至奉天,后钟理和立志写作并前往北京,台湾光复后回到败扒昌台湾。期间妻子平妹一肩挑起家计重担,直至丈夫过世的故事1。影片被台湾“中国影片人协会”评选为此滚1980年十大中外佳片第一名2。
⑹ 看过早期的台湾情感电影的进来一下,我问一个电影。
因为楼主说的太过笼统,剧情很模糊,所以很难判定是哪部电影,以下是70.80年代的热门电影明星的介绍和这些明星所言的一些热门电影电视剧,希望能帮你想起来是什么电影,如果有你需要的,请给个好评,谢谢!
20世纪70年代 台湾琼瑶电影明星的黄金时代
二秦二林 在水一方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电影一度横扫香港市场。琼瑶电影是当时台湾很多明星进入影坛的开始,如秦汉、胡茵梦、张艾嘉、归亚蕾、林青霞。而“二秦”(秦汉、秦祥林)、“二林”(林青霞、林凤娇)银幕上下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正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明星的品牌效应使得爱情文艺片的制作热潮持续增温,比起香港同时代“乱花迷人眼”的耀眼明星,台湾的明星更多拥有“在水一方”的优雅气质,而此时的中国内地影坛正经历“文革”阵痛,而处在无明星可寻的真空。
林青霞:西门町逛出个“江雁容”
事实上林青霞成为电影明星,是极为偶然的事情。17岁的她刚刚高中毕业不久,进了一家电脑中心做服务台迎宾小姐,业余时间在夜校补习功课,期望着下次联考能够考取大学。有一天,她与要好的同学去台北的西门町逛街,突然被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拦住,并说了一大堆不着头脑的话,身边的同学担心遇到了色狼。而那个矮胖的男人就是杨琦,当年“80年代影业公司”的星探,他问林青霞愿不愿意演电影,林青霞当时不置可否。林青霞回家提起此事,立即被母亲否决。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她再一次逛街时,又遇到了杨琦,身边还有一个矮胖而黑的中年人,杨向林青霞介绍说,这是导演宋存寿。宋存寿的名字在台湾十分响亮,他告诉林青霞正在筹拍《窗外》,想找人演剧中的江雁容。林青霞看过这部小说,因此怦然心动。宋存寿想办法说通了林青霞的父母,使得林青霞终于走进了影坛,华语影坛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升起了。
林青霞的处女作是《窗外》,感伤强烈的忘年师生恋题材。林青霞出演敏感纯洁的女学生江雁容,无论造型、气质都与角色出奇的吻合。当年这部影片因为版权的纠纷未能在台湾上映,但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放映时,观众惊异地发现了这位气质动人的玉女新星,并惊为天人。林青霞立刻成为了制片商争聘的对象,仅1974年一年就主演了《云飘飘》、《纯纯的爱》、《云深不知处》等13部影片,1975年林青霞尝试改变戏路参加战争片《八百壮士》的拍摄。1976年琼瑶自组公司,林青霞成为当家女主角,在《我是一片云》、《奔向彩虹》等片中出演一系列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80年代林青霞成熟转型。90年代之后,林青霞在《东方不败》中反串男角再次令所有人为之惊艳,也由此掀起林青霞演绎事业的第二次高潮。
林凤娇:集所有美德于一身
“二秦二林”中那个娴静端庄的女子,在其出演文艺爱情片前,却是以拍武打片为主,从小生活困苦,曾经当过书店店员和餐厅领台员的她18岁踏进影界。处女作为《潮州怒汉》,大导演李行是发掘她的恩师。
1979年是林凤娇最为风光的一年,她一口气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归来》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凤娇所饰的哑女阿秀使她众望所归夺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执导的《原乡人》,林凤娇身上的所有美德:谦和、淳朴、美丽、平凡尽显角色之中。导演李行曾说过:“和我合作这么多女明星,我觉得阿娇最厚道,而且重义气,红了以后不骄,肯为他人着想,这点真是难得。”
进入80年代她突然间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贤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后更是专心相夫教子,并甘愿做成龙的秘密妻子。20多年来她再也没有重回娱乐圈,并且无怨无悔。如今儿子长大成人,在《千机变2》中林凤娇成为了儿子的经纪人,所有接触过房祖名的人对于他的教养都给予众口一词的称赞,这或许就是林凤娇交出的最好答卷。
秦汉: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是拍琼瑶戏最多的一个人,琼瑶让秦汉红透当时的整个东南亚,然而照秦汉的话说演琼瑶作品让他受了很大内伤,虽然琼瑶在书中所写的感情是虚构的,但是演员在表演时却必须投入真情。
秦汉本名孙祥钟,是抗日名将的后代。念中学时就积极参加电影公司的演员训练班,因为高大帅气,被导演宋存寿看中,在他的《破晓时分》中扮演青年衙役。1972年他因参演《唐山五兄弟》而改艺名为“秦汉”,取自“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意,没想到从此一下就火了起来。
秦汉带有书生气度的潇洒外形,对事情常保持缄默的态度,都给人沉稳、踏实的印象。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条船》他改变形象扮演残疾老师郑丰喜,并在《原乡人》中扮演乡土作家钟理和,气质和表演上细腻而含蓄。琼瑶给予的评价是“始终给人一种谈吐文雅、很君子的味道,有时缺乏一种‘狠’劲。”但90年代秦汉接拍的两部电影《滚滚红尘》和《阮玲玉》却是他中年以后的最佳演出,成功摆脱了琼瑶电影一成不变的小生形象。近年来秦汉在新加坡、香港及内地接拍作品,如《胜券在握》、《豪门惊梦》、《紫玉金砂》中或喜剧或商人的角色,全都与过去反差很大。现在的秦汉,或许早已从为爱痴狂的文艺小生蜕变为一个朴实平凡的男人。
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
当年“二秦二林”的风光无人能及,而且秦祥林是琼瑶认为所有男演员中最漂亮的一个。秦祥林生来高大英俊、风流潇洒,是当年不少少女的梦中情人,更在台湾被称为“花心查理”。“花心查理”一度与歌坛天后邓丽君打得火热,在萧芳芳与邓丽君之间玩起了三角游戏。随后林青霞却同秦祥林在合拍《难忘的一天》的时候传出恋情,两人于1980年订下婚约,4年之后两人分道扬镳。
如今定居国外的秦祥林早已离开了现在年轻人的视野,或许只有经历过当时那个时代的人心中还有属于他的怀旧角落。正如琼瑶所评价的:“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个好漂亮的男人,不论脸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经到了那种不用太演戏,只要站着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让女主角与观众都醉了的程度。”
⑺ 原乡人邓丽君原唱
《原乡人》是邓丽君演唱的歌曲。
《原乡人》是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也是电影《原乡人》的主题曲,由庄奴作词,汤尼作曲,收录在宝丽金专辑《原乡人电影原声带》中,于1980年发行。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女歌手,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时,具有代表性的日语女歌手之一。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1953年6月,邓丽君随家人迁往台东县池上乡,次年迁移至屏东县眷村。1959年,邓丽君随家人移居至台北县芦喊皮洲市,就读于台北县芦洲市神姿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和表演天赋。1961年,邓丽君接受“九三康乐队”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乐指导。
1966年,邓丽君接受台视《艺文夜访》节目访问并献唱歌曲,首次与听游渗绝众见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第一名成绩结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⑻ 二秦二林详细资料大全
二秦二林——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影坛的四位演员: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台湾本土电影起步于五十年代,经过六十年代的发展期到七十年代已经到达了颠峰,台湾的文仿差没艺片乡土片爱情片以清新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颇具艺术性的导演手法,受到观众的喜爱迅速的席卷东南亚,取代了香港电影的霸主地位。而这一时期台湾影坛上也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其中最具号召力最有影响的就是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因此被人们合称为‘二秦二林’。共同成就了台湾70年代文艺爱情片的全盛时期。
⑼ 林凤娇拍过哪些电影
作品年表:
《步步惊魂》(1982)
《警魂风雨夜》(1982)
《提防小妞》(1982)
《龙的传人》(1981)
《辛亥双十》(1981)
《爱情躲避球》(1980)
《碎心兰》(1980)
《特别治疗》(1980)
《天凉好个秋》(1980)
《我从山中来》(1980)
《我踏浪而来》(1980)
《原乡人》(台湾 1980)
《爱情火辣辣》(1979)
《成功岭上》(1979)
《冲刺》(1979)
《杜鹃花开时》(1979)
《花伴舞春风》(1979)
《流水落花春去》(1979)
《忘优草》(1979)
《小城故事》(1979)
《早安台北》(1979)
《摘星》(1979)
《昨日雨萧萧》(1979)
《爱情九点零一分》(1978)
《爆炸的爱情》(1978)
《踩在夕阳里》(1978)
《此情可问天》(1978)
《翠湖寒》(1978)
《荷叶莲花藕》(1978)
《男孩和女孩的战争》(1978)
《情深爱更深》(1978)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
《又是黄昏》(1978)
《爱情大进击》(1977)
《爱情雨开花》(1977)
《爱情走廊》(1977)
《爱云爱云》(1977)
《白花飘雪花飘》(1977)
《彩云在飞跃》(1977)
《超级恋爱》(1977)
《风铃、风铃》(1977)
《嗨!亲爱的》(1977)
《蝴蝶谷》(1977)
《喷射式的爱情》(1977)
《桑园》(1977)
《跳动中心的爱情》(台湾 1977)
《艳阳三月天》(1977)
《爱情、文凭、牛仔裤》(1976)
《碧云天》(1976)
《咖啡美酒柠檬汗》(1976)
《情话绵绵》(1976)
《桃花三娘子》(1976)
《夏日假期玫瑰花》(1976)
《约会在早晨》(1976)
《飞车龙虎斗》(1975)
《风云群英会》(1975)
《黑鹰一号》(1975)
《近水楼台》(1975)
《女学生》(1975)
《吾土吾民》(1975)
《在水一方》(1975)
《大猛龙》(1974)
《少林和尚》(1974)
《一对一》(1974)
《一位陌生女孩子的来信》(1974)
《潮洲怒汉》(1972)
⑽ 陈坤厚简介及详细资料
台湾台中人,毕业于台中第一中学。1962年考入中央电影公司,与舅父-摄影师赖成英学习摄影。1971年升任摄影师。
陈坤厚1972年为宋存寿的《母亲三十岁》担任摄影。
其后李行的多部电影如《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原乡人》等皆由其担任摄影师。
1978年,以《汪洋中的一条船》获得第15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79年起,陈坤厚与侯孝贤合作拍片,皆由陈坤厚摄影、侯孝贤编剧,两人轮流担任导演,推出一系列爱情轻喜剧,如《我踏浪而来》、《天凉好个秋》、《蹦蹦一串心》等。
1982年,与侯孝贤合作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受到年轻影评人的赞扬,他们认为依据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的时机已来临,陈坤厚便与侯孝贤、许淑真、张华坤合组「万年青」电影公司,向中央电影公司提合作计画,以低成本、小卡司的模式,拍摄了改编自朱天文的同名小说《小毕的故事》。此片于1983年创下票房佳绩,并得到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大奖,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奠基之作。
1983年,陈坤厚担任《儿子的大玩偶》的摄影师,帮助两位新导演万仁、曾壮祥解决影像上的埋拿问题,统一全片的摄影风格。
1985年,陈坤厚与侯孝贤分别组合新班底。其后陈坤厚每年拍一部电影,接连执导的有《最想念的季节》(1985)、《结婚》(1985)、《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春秋茶室》(1988)等,多由文学作品改编,展现其一贯温和的人文关怀与完美的视觉风格。
1989年后转往电视圈,监制电视连续剧,并曾至大陆搭李制作《孔子的故事》大型剧作。
2012年《三角地》
2009年《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
2008年《双镖》
1988年《春秋茶室》
1987年《桂花巷》
1985年《最想念的季节》
1985年《结婚》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
1983年《小毕的故事》
1982年《俏入彩蝶飞飞飞》
1980年《天凉好个秋》
1990年《祝福》
1988年《海峡两岸》
1987年《桂花巷》
1985年《结婚》
1984年《冬冬的假期》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
1983年《风柜来的人》
1983年《小毕的故事》
1983年《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0年《原乡人》
1980年《天凉好个秋》
1979年《汪洋中的一条船》
1979年《小城故事》
1979年《早安台北》
1978年《追赶弯枝搭跑跳碰》
1977年《白花飘雪花飘》
1977年《烟水寒》
1976年《浪花》
1975年《云深不知处》
1974年《近水楼台》
1973年《彩云飞》
1972年《秋决》
1971年《母亲三十岁》
1971年《母与女》
1971年《爱情一二三》
1970年《雪岭剑女》
1965年《哑女情深》
1984年《我爱玛莉》
2010年《派饭》
其作品自然朴实,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在台湾新电影风潮初期,陈坤厚以其丰富的经验与成熟持重的处事态度,与侯孝贤同为「新电影」导演群中的精神领袖。台湾新电影三大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