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骑行117900公里、横跨10个城市取景——重温电影《破风》
这是破风手的名言,也是《破风》上映前的宣传口号。
这是一部讲述单车公路赛角逐的电影,
一部全程让你肾上腺素狂飙、强烈释放着青春荷尔蒙激情的电影。
所谓破风,是自行车比赛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冲线是关键,破风是前提。
单车比赛中,“破风手”负责为车队主将“冲线手”挡风阻、卡车位,为冲线手在冲刺前保存体力、创造最有利的冲线环境。
仇铭(彭于晏饰)和邱田(窦骁饰),原本都是炫光队郑知元(崔始源饰)的破风手。三人的完美配合下,战胜对手无数,尤其是劲敌幽灵队。
然而,当郑知元以胜利者姿态站到领奖台上时,仇铭和邱田意识到王者只有一人,破风手难有出头机会。
于是,他们开始争夺冲刺手位置,为了赢,却搞乱了自己。
当仇铭和邱田重新意识到团队之价值、不再为冲线手之位而争夺时,他们终于超越极限、找回自我与初心,划破逆风,同伙伴以及自己,握手何言。
影片开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龟兔赛跑,为何第二次兔子依然输了。
接近结尾处,给了答案——兔子之所以没有赢是因为它想通了,兔子的强项本来与乌龟不一样,与其跟乌龟争,倒不如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
兔子和乌龟,各有各的使命和任务,没有必要,在同一方向和领域竞争。
电影中最后一场比赛,仇铭(彭于晏饰)在最后100米,让邱田(窦骁饰)做冲线手,角色互换,自己甘愿做破风手。
仇铭本身,就具备极佳的冲线手能力。而邱田,最大的优势在于耐力而非爆发力。一个车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自行车赛事中,基于团队整体考虑,破风手,注定只能用作铺垫的。车队的破风手,仿佛注定为冲线手而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不是所有事,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自己根本不擅长的领域去和别人争,却选择性忽视自己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功的模式并非只有一种,破风手的默默付出和无惧前行,谁能说不是成功的一种呢。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和上限,取是能力,舍是境界。我们都必须诚实的面对自我,学会取舍。
这是电影《破风》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这是郑知元提醒仇铭的话,在我看来,用在邱田身上,才是最好的写照。
影片中的邱田,或许,最贴近大多数追梦者的形象。
他虽有一定的实力,却没有仇铭过人的天赋;
他苦练无果于是铤而走险,被胜利的渴望冲昏了头脑,
他为了赢,开始注射利于突破心率的药物,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
风光一时,却在一次赛后被检测出来并曝光,
于是,丢掉了尊严,荣誉不再;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
几次大起大落之后,他终于想清楚了,自己该走怎样的路,
他犯错之后,选择重新站出来面对世界、直面自己,最终找回初心和骑车之乐趣。
他走错了路,开始诚实的面对自己,于是选择用时间去沉淀、磨练自己,
用两年的时光,训练十万公里来突破心率极限,默默积累着,不再急功近利。
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很多人都曾跑着跑着,就忘了自己当初为何而出发;
有时,因为太想赢,而乱了阵脚,忘了初衷,丢掉了曾经那份诚挚的热爱和初心。
电影行业中,少有人敢碰竞速题材。
前有《激战》,后有《破风》,再到《湄公河行动》,导演林超贤近年来的每一部影片,都在挑战自己。他的作品,着力于人性与故事。他敢于挑战冷门题材,总能使观众眼前一亮。
他是一个,“对自己狠,对剧组狠,对演员更狠,逼到绝境,为的就是拍出比预想中更好效果”的导演。
网易娱乐曾评价他,“一年一部卖座佳片,以一个破风手的姿态接连捧出张家辉、谢霆锋等一众影帝”。
《破风》从前期的剧本,到后期的拍摄、制作,难度高、风险大,对演员的挑战也额外高。
电影开始的城市比赛拍摄了三天,山地比赛拍摄四天,最难的沙漠戏则拍了六天。
辗转全球6个地区(内地、台湾、上海、韩国、意大利、腾格里沙漠),主创骑行117900公里,剧组工作人员达200至400人,动用400多台单车,出动17台摄影机,横跨10个城市取景。
阳光、轻松、热血、激动。
片尾的那行字,“献给所有为梦想不断打拼的你”,看完,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追梦过程中,我们都有过收获的喜悦以及落败的失落,
但,请你,不忘初心,别忘记当初自己究竟为何而出发。
正如影片中所说,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从不妥协。
梦想永远不会逃走,逃走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Ⅱ 电影《破风》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我觉得林超贤执导的《破风》把华语体育电影的逼格给提高了,一部讲述单车公路赛的电影,居然拍出了磅礴的气势,多场比赛的氛围被渲染的极为热血,整部电影的精彩激烈程度完全不输于《激战》,林超贤与彭于晏这个组合,让华语体育电影又一次展现了活力。
林超贤用电影打破这个窠臼,因为《破风》展现了单车公路赛激烈的角逐过程,影片先后到台北、上海、腾格里沙漠等多地取景,观众可以看到单车大赛在城市公路、环山公路、沙漠公路中激烈进行。导演利用航拍、跟拍与车载摄像等多种方式拍下大赛过程,以往在电视上看不到的比赛过程,这回能在电影大银幕上看的仔细。但这并不是纪录片,而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电影,比赛过程中仍然有丰富的剧情发生,比赛中会体现出选手之间的明争暗斗,还有的选手会使用阴招等等,《破风》让人领略到单车大赛中的未知世界。
把单车大赛的过程拍的异常精彩还不够,一部电影最主要的仍然是剧情,有了剧情冲突和发展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电影。《破风》牛逼的地方在于故事做得很满,彭于晏、窦骁、王珞丹、崔始源四个人的故事在片中叙述的都很出色,编导控制好了人物故事线的长度,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尽量展现四个单车职业选手的运动生涯,包括了他们的人生起落,每个人都遭遇着比赛和生活的考验,每个人都在转变,这样紧凑的电影叙事,在华语片中能控制好的并不多。
《破风》这部电影的好,以及它给人带来的惊喜,也是由于体育电影和单车大赛的电影较为罕见,看了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导演林超贤在片中选择的配乐很激昂,往往一开始比赛,充满激情的配乐就及时响起,一路伴随着选手们的对决到最终的比赛结束,这部影片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
Ⅲ 电影破风讲述的是谁的经历
该片讲述了四个年轻人加入单车队顶级赛事,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来自友情与爱情、名利与牺牲、个人与团队抉择与考验的故事 。
弘光队的韩藉天才车手郑知元(崔始源 饰)独当一面,新人王仇铭(彭于晏 饰)与邱田(窦晓 饰)同时被郑知元的惊人爆发力慑服,甘心当他的“破风手”,为他制造冲线机会。三人的完美配合,终战胜强敌幽灵队。然而,当郑以胜利者姿态领奖时,两人明白到王者只得一人,破风手始终只是破风手。
各人被胜败心魔所困,三人默契十足却同时被利益薰心,渐渐丧失团队精神,成绩一落千丈。其后三人各散东西,各自有着不同经历。
再重遇,到底能否划破逆风,创造奇迹,谁会是最终的王者。
《破风》是由恒大电影、英皇电影、爱奇艺影业、苏宁环球、华策影业联合出品,由林超贤执导、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王珞丹、陈家乐联合主演的青春热血片。
影片于2015年8月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望采纳,O(∩_∩)O谢谢
Ⅳ 谁知道破风里面彭于晏在那个体育馆耍杂技车逗白百何笑那个背景音乐
彭于晏在电影《破风》中体育馆里耍杂技车是逗王洛丹笑,不是白百何,彭于晏和白百何合作的电影是《分手合约》。
那个背景音乐是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的《Three Little Birds》
《Three Little Birds》歌词:
three little birds
歌手:marley bob 专辑:Songs Of Freedom
Andy-吕红亚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Rise up this morning,
Smiled with the rising sun,
Three little birds
Pitch by my doorstep
Singing sweet songs
Of melodies pure and true,
Saying,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ou-ou:")
Singing: "Don't worry '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Singing: "Don't worry (don't worry) '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Rise up this morning,
Smiled with the rising sun,
Three little birds
Pitch by my doorstep
Singing sweet songs
Of melodies pure and true,
Saying,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ou-ou:"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worry about a thing, oh!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Don't worry!"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 I won't worry!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 I won't worry!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oh no!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Ⅳ 电影《破风》观后感
并不矛盾,讨厌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关注这部电影的宣传,物料出了一大堆,我都怀疑宣传方是把胎儿扔了把胎盘养大了。几款预告片都在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搞基卖腐、三角狗血烂俗片,就连海报也做成党卫军一样的升国旗样式,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原来小四的审美也是有下线的。
作为一部体育励志题材电影,林超贤等主创已经做到相当专业。就题材本身而言,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鲜有人尝试,因为自行车之于电影更多是充当浪漫工具的。大多数小清新青春片中有意无意会用一辆单车烘托男女之间青涩的情谊,男在前女在后,你颠湿我来我搂硬……
之所以猛夸这是我今年最满意的电影,从视听语言到叙事节奏以及演员演技上,都无可挑剔的完美阐释了什么叫专业。
林超贤本身就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刨除自行车赞助商的商业考量外,此片必然承载着导演个人的情怀表达。前三十分钟用几场酣畅淋漓的三级赛事让每个观众都能清晰的理解了什么叫“破风”,而且同时交代了人物关系和性格。你认可了仇铭(彭于晏饰)是一个放荡不羁,好胜心极强,典型的激进型选手。因此我们在比赛中总能看到他不顾一切的或自己或协助队友取得好成绩,而不是烂俗片中符号化的低幼化的“中二少年”。
关于彭于晏这位演员,我给他的评价是:有颜值但同时踏实肯拼,如果吐槽他脸是假的,那他那身肌肉绝对是从汗水中榨取出来的。林超贤的导演功力同样体现在将彭于晏逼成了一位专业演员,《激战》已然逼成了拳击手,而此片硬是把彭于晏训练成专业赛车手,完成了从小鲜肉向硬汉的转变。不服请看片中那黑白分明、沟壑纵横的肱二头肌,国内艺人能为一个角色付出这么多的已然不多见,何况是一个本就可以靠脸吃饭的当红小生。
据爆料,本片跨越欧亚大陆,从繁华都市到酷热沙漠再到高海拔山区,一方面确实是出于剧情推进的考量,另一方面也真是让观众达到了赏心悦目,分分钟想截个屏当桌面。能够这样不惜成本的选择场景,可见主创们的诚意。同时也证明这是一部只有进电影院才能达到完美体验的影片。
有媒体吐槽本片文戏太弱,真想让他体验一次“妈妈再打我一次”。姑且不说是否能分辨出来哪是文戏哪是动作戏,单纯撇出一部动作片的文戏加以批评本就是可笑的。仇铭与邱田在陡峭的室内赛场里驾驭着单车静止不倒,两人交谈人生、爱情与梦想,真是比那些靠摔杯子扯头发的撕逼青春片好一万倍。明明两人就是情敌,却并不像以往的影片处理三角恋时那么偷工减料,让单车不倒是两人互相不服的性格外化,大远景交代是跟观众分享了这俩人的秘密,这样的文戏不好?
邱田(窦骁饰)性格内敛闷骚,在追女孩这点上尤为突出。为了开导失恋的黄诗瑶,当然肯定也是想趁机而入,明明自己恐高却要咬着牙带着女神去蹦极。跨谷大桥上两人妙趣横生的对话逗笑了所有观众,最后那一跃完成了两人关系的推进,同时给主人公仇铭的情感戏增加了矛盾点,兄弟与爱人如何抉择,都溶于这样一场戏谑又不失感人的文戏中,你跟我说文戏不好?
当年大师研究课上,专业老师告诉我烂片就是“情不够歌来凑”。还好本片从头到尾没有一首歌曲,全部是原创的配乐,而且能保证配乐旋律动听劲爆的同时不抢戏。究其原因,应该是每首配乐都是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你不熟悉所以不会注意,从而认真的看戏。最近听说要出一首林俊杰演唱的影片MV,不要被骗了,影片里并没有这首歌,而且这歌水平跟歌手颜值成正比,难听到我宁愿来个大姨夫。
一部动作片的定义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影片类型,所以本片最大的看点仍是刺激紧张的动作场面。周围坐的都是奥运冠军,多紧张赛事没看过,但看完真有一位体操冠军说,中间有几场比赛让他看得他都快喊出来了。这就是观众真实的反馈。而理智来看本片在动作设计上的突破,不仅将时速也就50公里的自行车拍出来“速度与激情”的体验,而且以精心设计的递进赛事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每场比赛的结局都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以平常的观影经验,难道主角不应该光芒四射、毫不畏惧、一路过关斩将怒争第一吗,恰恰不是。片名叫《破风》,本就是讲破风手如何协助主将冲刺的主题,因此作为主角的仇铭其实从头到尾没拿几次冠军,甚至连本片最后一场比赛冲刺时都拱手让人,完成了一个“坏小子”到“成熟赛车手”的救赎,这也是最后他能圆梦见到偶像世界冠军而毫无违和感的原因。
最近有朋友煞有介事的截图给我看,说这片差评如潮。而仔细看这些差评,要么是因为工作必须看而错过了演唱会,要么就是黑彭于晏大假脸,再不就是说影片时长过长,一个中肯客观的评价都没有。不过最该吐槽的是芳草地卢米埃影城的放映设备,不仅音响多次爆音,银幕上边缘都是弯的,明明是一部摄影如此讲究声效层次明晰的影片,却遭天谴一样选在了这里点映。
当然,本片的体量应该票房2亿,但由于8月初一众烂片齐头并进,这将是一部被浪费的电影。江志强说到一点很关键,当观众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烂片后,出来不会想再去看另一部电影,而如果刚看完一部好片后,会不由自主的.再去影院柜台看还有什么片要看。这一点在8月初会尤为突出,《破风》没那个实力比拼进口片,但确实比同档期甚至今年的国产类型片都高出好几个档次。
不是水军,不是宣传,就是惋惜。
从2014年的10月接触到《破风》这个项目,到2015年8月7日在影院观看完《破风》这部电影。心里的感慨很多。豆瓣的影评是一条条看完的,作为一个参与了纪录片、制作特辑、预告片、短视频制作的工作人员,我有些话想说。
(一)体育电影
某“影评人”:能把体育片拍得这么难看,也是怪不容易的”。
我想说:
华语电影中,有关体育的电影真的很少。记得当初魏德胜监制《KANO》的时候,就说过棒球这个运动应该怎麼拍啊。一个球打来打去,怎样才能拍出比赛中精彩的感觉?
《破风》也是一样。当我看到幕後花絮摄影师几个月来拍摄的素材,真的是惊到了。面对如此庞杂的素材,该如何处理?对於制作特辑而言,《破风》的难度不在于素材量多少,而是大量相似的踩车镜头。好在曾经见过《一代宗师》的幕後素材,看到《破风》还能有个心理缓冲。(当然《一代宗师》最大的难处不是镜头的重复性,而是素材量太多)说实话,《破风》的素材,已经比这几年我曾参与制作过的动作电影、爱情小品、警匪枪战等等类型的素材处理难度大多了。制作特辑已是如此,导演面对一堆轮子、风景、演员特写,素材量又多得多,他该怎麼剪才能令到比赛的节奏可以紧张刺激,激起观众心中的热血沸腾?心里曾默默为导演点蜡。。
但是从影院观众的反应,以及个人的观感,我觉得林超贤导演对比赛场面的驾驭是成功的,是得到大部分观众极大认可的。
所以对於个别“影评人”所说的“能把体育片拍得这么难看,也是怪不容易的”。我十二万分的不以为然!
相反的,林超贤导演勇敢的接受体育片的挑战,并且比赛场面处理的紧张刺激,我要说:林导,一个大写的帅!
(二)解说词
有人说:大量的解说词影响视听观感。
我想说:
其实我自己是一个运动白痴,对於单车赛事的理解,在接触《破风》前,只停留在好像有个叫环法的赛事要骑好多天。
是《破风》清晰的让我知道,单车赛事除了公路赛、山路赛,原来还有场地赛、二人接力的麦迪逊赛。车队里原来不是一堆人看谁能先冲线就行,而是有冲线手和破风手,破风手要替冲线手排除风阻,牺牲自己让冲线手夺冠。而也正正是因为大量的解说词,我才明白这群车手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转圈骑,是在干什麼。而且在我有限的看环法的直播里,解说员的声音也基本是没停过的。所以,我个人而言,觉得大量的解说词是合理、可接受的。而觉得解说词嘈杂的朋友,我猜想应该是本身对单车比赛有一定的瞭解,才会有嘈杂的感受。
(三)励志
有人说:“王珞丹摔伤还能得第二,励志得超自然”
这位朋友,放学你别走。。这个事件看起来很神奇,但是运动精神真的是不能小觑的,因为这个情节是完全取材於真实事件的,详情请看大屏幕(以下摘自维基网络):
2010年11月16日,黄蕴瑶代表中国香港参加2010年亚洲运动会,与队友刁小娟一同出战女子记分赛决赛[1]。决赛全程斗80个圈,初段虽然曾经发生小型意外,但是车手未见大碍。至第39圈,韩国车手在弯位突然失控堕地,撞倒位居次位的黄蕴瑶;而尾随的刁小娟等三位车手则闪避不及,连人带车辗过黄蕴瑶的身体。事件导致5名车手受伤。黄蕴瑶在右边肋骨骨裂及爆肺的情况下,忍痛再换上后备单车追回比赛车群,并且负伤踏完余下40圈的赛事;在最后阶段,黄蕴瑶更发力突围于最后2个冲分圈抢得5分升上次席,为香港赢得一面银牌[4]。其后的颁奖典礼上,黄蕴瑶需要坐上轮椅,并且以纸板及胶布暂时承托肋骨,才能够缓慢地踏上颁奖台领奖。赛后她的心情仍然相当激动,一度哭成泪人;她解释因为下届的奥运及亚运将会取消记分赛,连世界杯赛事也会陆续地取消这个项目,所以这比赛对她尤其重要。更说:“哭不是因为痛,是因为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而激动。” [4]
黄蕴瑶赛后被送往医院治疗,检查报告显示,她出现右侧气胸,伴右肺轻度挫裂伤,右侧第六前肋局部骨皮质断裂。医生建议她休息二周,但她仍坚持复出完成往后的比赛[4]。她在11月23日举行的女子公路个人赛继续忍痛负伤上阵,最终得第15名[5];但却令其右边第七节肋骨亦告骨裂[6]。
事后,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和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特别慰问受伤的黄蕴瑶和刁小娟。曾荫权更表示,黄蕴瑶不屈不挠、坚毅不拔的体育精神值得尊敬与学习;曾德成则赞扬黄蕴瑶发挥高度体育精神,令大家钦佩。[7]数日后,曾德成在其网上专栏发表撰文说:“黄蕴瑶赛后满面泪水、勉力举起鲜花和奖牌的照片,肯定成为香港健儿拼搏史的重要标志之一”[8]。
11月27日亚运闭幕,黄蕴瑶在网易亚运频道网站举办的“千万网友票选亚洲英雄”选举[9]中,以102,346票力压林丹及福原爱等运动明星,荣膺“亚洲英雄”的称号。同日晚上,她又被安排在亚运闭幕式上担当香港代表队的持旗手[6]。
黄蕴瑶于2010年香港杰出运动员选举获得“香港最具体育精神运动员”奖项[10]
(四)爱情戏和王珞丹
关於大家所诟病的爱情戏份,也是我觉得《破风》真正薄弱的地方,不得不说,有些打散了整部电影的节奏。据我所知,剧本本身的爱情戏份是要更丰富一些的,摄影的女记者也并不是莫名其妙出现两个镜头就算了的。然而我猜想导演是希望保证赛事的完整性,才没有再展开爱情线的,毕竟现在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就已经有人埋怨电影怎麼可以这麼长。再展开两条感情线,那位观众该哭了。
而我个人觉得,爱情戏部分欠妥当的处理,并不是因为王珞丹的表演。导演想交代的内容,她的表演已经全都表现出来了,交代上也许不出彩,但是是合格的,虽然我也觉得好像有点缺乏CP感。
其实我想导演还是有点贪心了,直接将感情线删掉感觉是不影响剧情的。不过,拍电影不是那麼容易的啦!作为导演,你要找投资,《破风》之所以真的是酝酿十年才能拍出来,除了器材的进步,找到赞助、巨大的投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辆单车就至少一两万了,二百辆单车。。。还有衣服、头盔等等。。呵呵。所以你要说服投资人拿到钱才可以呀。如果说这故事就是刺激男人肾上腺素的,那投资人是不是要考虑没有女性观众的支持真的能收回本吗?所以爱情线,我认为是出於市场诉求、商业考量,所以才一定要保留的。
而且,删掉王珞丹的戏份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室内场地赛的介绍。不得不说,台湾有养眼的山路赛,内地有外滩、沙漠的公路赛,而作为一个香港导演,香港单车馆你说不要了。。。我听著都心疼。。
当然,作为导演,不能像我这样妇人之仁。所以擅长拍男人戏的林导,也许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下如何处理他每一部电影中的感情戏份。唯一觉得林导处理的感情戏没有拖後腿的就是《激战》中张家辉和小女孩的部分。
讲《破风》,应该从它的类型讲起。正如体育竞赛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体育题材的作品也始终伴随着中外电影的发展历史。
对于好莱坞,我们可以随口列举出一系列表现不同体育运动的经典电影:《洛奇》六部曲《棒球男孩》《追梦赤子心》《光荣之路》《一球成名》《愤怒的公牛》《奔腾年代》《卡特教练》《百万宝贝》乃至近年的奥斯卡热门《弱点》《斗士》《点球成金》《极速风流》等等,几乎每年都在出新,不胜枚举。或取材于真实人物,或改编自虚构小说,或脱胎于编剧想象,均能通过对主角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突破自我的过程描写,来展现拼搏进取的励志主题和体育精神。
国内第一部关于体育运动的电影是1928年的《一脚踢出去》,由第一代导演张石川和左翼作家洪深执导,还涉及到踢假球的故事情节。而后在每个时期我们都有名噪一时的体育片,30年代孙瑜执导、黎莉莉主演的黑白默片《体育皇后》点燃群众抗日怒火,50年代谢晋执导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女篮五号》及60年代左右的《冰上姐妹》《碧空银花》《小足球队》《女跳水队员》《大李小李和老李》、80年代的《沙鸥》、新千年后的《女足9号》《许海峰的枪》等等,都反映出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弘扬民族自豪的决策。
由此能看出的一点区别是,尽管体育比赛无疑都会与爱国精神联系到一起,但新中国的体育电影往往有更明显的“献礼”性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这一特点更加突出,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为代表,涌现了一大堆致敬奥运精神的影片。
我们太缺少关照当代体育运动的商业片了,无论是跟欧美还是跟邻国日韩比。纵然近些年也有《少林足球》《大灌篮》《霍元甲》《头文字D》,但体育比赛在片中更多被看作时髦的动作元素;《神奇》《再见巨人》等,评价又低到惨不忍睹。所以完全可以说,林超贤开垦了国内严肃运动题材商业片的土壤,连续两部作品《激战》和《破风》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都令人欣喜。当然随着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体育大国,诸如陈可辛的最新传记片《李娜》等也将成为备受瞩目的对象。
为什么大家都不爱拍体育片?明明它类型定位明确,故事跌宕起伏,天然具备可以卖座的动作、情感元素,还饱含流行需求“社会正能量”。
但是在国内,以当代商业片的平均工业水准,拍好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可能比其他爱情片、喜剧片要劳神费力得多,更关键的是对这一领域的市场试水不足,投资人、电影人普遍怯于冒险,与奥运之后全民关注体育的热情不符。
比如可以看看林超贤拍摄《破风》的一组公开数据:《破风》剧组工作人员达200至400人,动用400多台单车,出动17台摄影机,横跨10个城市取景,主创骑行117900公里(约绕赤道三圈),磨损200多双手套、300多套单车服、150多双运动鞋,消耗2000多条毛巾、12000瓶饮料,光是腿毛就刮掉了1斤,受伤几十人。
而为了备战拍摄,彭于晏接受了4个月的专业车手训练,每天11小时,内容涵盖体能、平衡、技巧等等,几位主演也都每天骑行训练120公里以上,须亲自挑战片中的场地赛、公路赛、接力赛等多场比赛。林家乐进组第一场戏就摔断锁骨,被救护车拉走。难怪林超贤落得个“魔鬼导演”称号。
为什么要这么拼,不是有特技吗?彭于晏说,你是不是真的骑过几十公里,爬坡时的喘法都不一样,专业车手一眼就能看出来。真实训练一方面是为揣摩表演,另一方面也是为保护演员自身的安全。要知道,无论你做多少保护措施,一群车手真的骑起来,你跟前面的车只差半个轮子远,看不到路面,想停都停不下来。
作为导演,林超贤追求真实与刺激并重的方式是在《破风》里频繁使用大量航拍镜头、车载鱼眼镜头、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些如同实况转播般的、对比冲突强烈的镜头剪辑到一起,有点像演员们“表演”出来的纪录片。片中涉及多场比赛,林超贤数次只撷取最扣人心弦的赛点,以最优性价比刺激着观众的肾上腺素,大气的配乐也很能为煽动力加分。很多看过点映场的观众都总结出这么一些关键词:青春,激情,热血,燃,掌心直冒汗。